第三节 从宏观总量看,全球城市发展完成了人类文明划时代的转型
全球城市的整体规模决定人类社会的城市化程度,在1750—2050年的300年里,人类将从乡村社会转变为城乡一体的城市社会。
一 城市产业发展对世界经济及格局的影响
(一)1750—1850年,城市引导世界,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国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大部分是在乡村居住,并且以耕种和畜牧维生,生产工具也仅仅是一些简单手工制品,无论乡间还是城市的生产动力都以人力、兽力、风力和水力等为主,所以产量有限,生产效率低下,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大量进行农业生产和劳动。从图2-12和图2-13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主要国家,如英国、美国、法国、墨西哥、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农业占比均处在较高水平,大部分国家的人民都从事农业活动。但工业革命以后,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力取得巨大飞跃,大量劳动人口向工厂和城市集聚,城市化、工业化生产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此时农业就业占比和农业产值占比开始逐步下降。工业革命改变着各国的产业结构,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农业就业占比从30%逐渐降低到20%左右,英国的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21%,成为“世界工业国”。英国的城市逐步作为世界的主体,引导世界。
图2-12 欧美国家农业就业占比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图2-13 主要国家农业产值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二)1850—1950年,城市支撑世界,先进国家完成工业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全球城市产业呈现发达国家以轻工业为主、亚非拉等地区的落后国家以农业、矿业等初级商品为主的局面。具体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效率又得到了质的提升,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农业产值的降低和工业产值的迅速上升(见图2-13、图2-14),先进国家的工业城市开始支撑世界。从图2-13可以看出1800—1950年,美国、法国、荷兰、瑞典的农业产值占比逐步下降,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850—1950年),农业产值占比迅速降低。图2-14表示主要国家的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表明发达国家在1800—1950年处于工业阶段,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产值迅速提升,从20%上升到50%左右。此时大部分国家均完成工业化,而作为国家主体的城市,支撑着世界发展。
图2-14 主要国家工业产值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三)1950—2050年,城市就是世界,服务化、智能化主导世界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直接改变全球城市格局。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美国、法国、荷兰、瑞典、墨西哥、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由于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其农业就业占比从1800年开始到1950年迅速降低,直到2010年接近为零。亚洲、非洲的中国、印度、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家在1950年以后才开始工业革命,农业就业人口从此时才开始逐步降低。亚非国家的农业就业人员占比基本都在50%以上,甚至在80%以上(见图2-15);而此时欧美主要国家的农业就业人员占比已经下降到30%以下,甚至在20%以下,全球就业呈现欧美引领亚非格局。此外,由于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网络化主导世界,此时发达国家开始产业转移,服务业产值占比上升,所以1950—2016年,工业产值占比逐步降低(见图2-14),全球城市格局由欧美的高端服务化主导亚非的工业化。
图2-15 亚、非主要国家农业就业占比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此外,工业革命还带来了收入的大幅提升。图2-16表示各大洲1870—2016年人均GDP的变化。从图2-16可以看出,1870—1950年各大洲人均GDP缓慢增加,1950—2016年经济发展迅速提升。从各个洲的差异来看,欧洲国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显著领先其他大洲。
此时,城市就是世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是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从城市化率和GDP的关系来看,城市化率越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未来,城市的智能制造将主导世界,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将来城市的很多重复性的劳动力工作将会被机器、数据和自动化等新科技取代。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失业与就业:自动化时代的劳动力转型》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全球8亿人口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取代;到2030年,大约70%的公司将至少采用一种形式的人工智能,而相当一部分大型公司将使用全系列技术。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活动带来13万亿美元的额外增长,它的贡献率可以与历史上的蒸汽机等变革技术的引入相媲美。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内的自动化技术将为用户、企业和经济带来明显好处,提高生产率并促进经济增长。未来产业既有通过传统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式实现发展,如家电智能化、汽车网联化、制造数据化等;也有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一个全新产业的发展,如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等。这些产业的突破发展往往通过开发或依赖特定的集成应用场景,如网联汽车道路、智能楼宇、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工厂等。未来,在信息科技的高度发达下,城市将紧紧联系在一起,快速响应、数据共享、高效服务的智能城市将主导世界。从2019年全球城市潜力排名来看(见表2-15),智慧城市、科技城市引领全球城市发展。而根据国际会计和咨询公司普华永道预测,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2030年全球生产总值(GDP)将增长14%,这意味着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超过中国与印度这两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之和。
图2-16 世界各洲实际人均GDP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表2-15 全球城市长期发展前30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2019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整理。
二 城市人口发展对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从过去到未来世界发展的300年,全球的城市化进程是由慢到快的过程。在1750年到1950年这200年间,全球城市化率从1750年的5.5%上升到1950年的30%左右,200年间只增长了25%左右;但从1950年到2050年的100年间,全球城市化率将从1950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50年的70%左右,在100年间全球城市化率增长40%,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见图2-17)。此外,全球城市化进程还是从局部到扩散的过程。首先英国的城市化带领欧洲城市化发展,其次是美国的城市化带领欧美的城市化发展,再次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带领全球的城市化发展,最后是印度的城市化带领全球城市化进程。
(一)1750—1850年,英国成为城市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人口的迅速增长,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会显著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带来人口的增加,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全球人口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状态,全球人口处于起伏波动状态;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全球人口从1750年的4.28亿人,上升到1850年的6.55亿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大幅增加,为城市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城市化进程开始起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上的城市非常有限,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此时,部落、农村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和财产的重心,农业生产决定着国家或世界的未来,这一乡村主导世界的格局直到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后才被打破。工业革命导致重心开始向城市转移,城市逐步主导世界。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化、机械化盛行,使得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转变为工业劳动力,使城市人口与城市数目迅猛增长,并且工业革命带来的轮动效应,使得农业生产率大幅提升,彻底解放了农业劳动力。1760—1840年,欧洲地区农业就业率减少了12%,与此同时工业就业率增加了23%;在人的自利性行为动机下,促使这些解放出来的生产力又会涌入城市,又进一步带动城市化进程。因此工业化带来的城市人口集聚,使得城市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并主导世界。从图2-17可以看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1500—1750年的250年间,全球城市化率仅从4%上升到5.5%,全球城市化进程基本没有推进;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1750—1850年的100年间,全球城市化率从5.5%上升到11%,城市化率进程相比之前迅速加快,全球城市化进程开始起步。而亚洲和非洲的城市化率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均没有变化,基本分别维持在10%和4%左右,城市化进程还未开始,仍然处于农耕社会;而欧洲由于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城市化进程迅速起步,城市化率由1800年的10%上升到1850年16.7%。
图2-17 1500—2050年全球城市化率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更为重要的是1750—1850年间,英国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英国率先实现城市化,成为城市国家。18世纪五六十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机器大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厂手工业,集中化的大规模生产逐渐成为生产的主流方式。生产的集中带来了人口集聚,工业城镇诞生。城市化进程随之兴起。以英国为例(见表2-16),英国是第一个走向城市化的西方国家。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在1750年为17%;在1801年达到33.8%,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1851年达到54.0%,成为世界上首个基本实现城市化的国家。1772年,英国的曼彻斯特仅有25000人;到1851年,这个城市已经增长到455000人。伯明翰的人口从1801年的86000人增加到1851年的233000人。随着产业革命的扩散,城市化逐渐在整个欧洲、美洲大陆国家兴起。如法国教授菲利普潘什梅尔的分析,法国城市化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城市化水平则在1840年达到10.8%,德国、加拿大等其他一些国家则在更晚的时期开始启动城市化进程。
表2-16 英国人口城市分布情况(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笔者收集整理。
(二)1850—1950年,西欧、北美成为城市地区,城市成为世界的主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升,导致全球人口又一次得到质的提升(见图2-18),全球人口从6.55亿人增加到1920年的15.9亿人,为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提供基础。美国、德国和英国的人口均迅速上升,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美国,人口从1850年的2413万人飞速上升到1920年的1.2亿人,人口增加了4倍,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而此时亚洲的中国和印度,仍然还处于农业社会,人口仍旧缓慢波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带动下,世界各国机器大工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形成产业链,吸引越来越多的原本生活在农村以农业维生的农民进入城市,促使产业和人口向城市集聚,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也使社会总人口中农民的数量和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城市人口的数量和比重不断上升,并最终形成城市主导的城乡分割世界。
图2-18 1850—1920年全球人口年增量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此外,世界城市化率达到30%,西欧、北美成为城市地区。全球人口的迅速提升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球城市化率从1850年的11%上升到1950年的29.6%(见图2-17),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从区域角度来看,西欧、北美成为城市地区,全球城市化进程主要是由欧美引领(见图2-19)。欧洲的城市化进程从1850年的16.7%迅速上升到1950年的51.7%,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而此时,亚洲、非洲刚刚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城市化水平进程缓慢开始,其中亚洲的城市化率从1850年的10%上升到1950年的17.5%,非洲的城市化率从1850年的4%上升到1950年的14.3%,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
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先进国家陆续进入城市化,先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从1850年的11.4%上升至1950年的52.1%,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此时,主要的西方先进国家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城市化(见表2-17)。1950年,英国依然保持领先位置,其城市化水平为79%,实现了高度城市化。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如德国为64.7%,奥地利为64.6%,美国为64.2%,加拿大为60.9%,法国为55.2%,意大利为54.1%,西班牙为51.9%。在此期间先进国家现代城市显著改善,其主要标志是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
图2-19 1850—1950年亚洲、非洲、欧洲城市化率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表2-17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单位:亿人,%)
资料来源:笔者收集整理。
(三)1950—2050年,城市化从加速到完成,由城市主导世界到城市就是世界的蜕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以信息化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迈进,对世界城市产生很大影响,全球城市化率将由1950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50年的70%左右。全球城市化从加速到完成,世界由城市主导的世界到城市就是世界。1950—2050年,全球城市发展主要体现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2008年城市化中前期,城市主导的世界;第二阶段为2008—2050年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就是世界。
从人口角度来看,全球人口从1950年的47.7亿人增加到2008年的82.75亿人,全球人口增加了35.05亿人(见图2-20)。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虽然人口有所提升,但提升的幅度不大。从1750年到1900年期间全球人口均处于缓慢增长阶段,全球人口仅增长了一倍,而1900年以后,人口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特别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期,全球人口迅速上升。从国家角度来看,德国和英国的人口在缓慢提升,而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发源地的美国,其人口数量又得到质的提升,美国的人口从1950年的1.6亿人上升到2009年的3.09亿人,人口数量基本翻一翻;而此时的中国和印度,由于处于后发优势,人口迅速提升。
图2-20 1950—2016年全球人口年增量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从城市化进程角度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全球城市化率从1950年的29.6%上升到2008年的50.6%,全球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意味着进入城市时代。从区域角度来看(见图2-21),欧洲的城市化率在超过50%以后,城市化进程趋于缓慢。欧洲的城市化率从1950年的51.7%上升到2008年的72.5%,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在1990年达到70%以后,城市化进程基本停滞。但亚洲和非洲还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期,亚洲的城市化率由1950年的17.5%上升到2008年的43.3%,非洲的城市化率由1950年的14.3%上升到2008年的38%,城市化进程还在加速期,此时的全球城市化进程由亚洲和非洲带动,信息化革命使亚洲和非洲成为推动世界城市化的引擎。
图2-21 亚洲、非洲、欧洲城市化率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总体来看,1500—1750年,美国城市化基本没有变化,城市化率由0.2%增长到3.5%左右。而在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以后,美国城市化率出现飞速提升,从1800年的6.07%飞速增长到1950年的64.15%,直到2018年的82%,城市人口主导美国发展。而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和印度,在1950年之前均没有进行工业革命,仍然处于农业社会,生产效率极其低下。他们的城市化率在1500—1950年缓慢变化,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城市化率才大幅提升,直到现在还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在20世纪50年代就完成了城市化,总体呈现发达国家引领发展中国家的局面(见表2-18)。从区域角度来看,这一现象也非常明显。欧洲从1750年就开始城市化进程,从1850—1950年城市化进程加快,总体城市化率超过50%,到2016年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6%;亚洲和非洲从1750—1930年,城市化进程基本没变,直到1950年以后才开始城市化进程,但城市化率远远低于欧洲、美洲,从而总体呈现从欧洲、美洲到亚洲、非洲依次城市化的格局。
表2-18 主要国家城市化率(单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未来30年,亚洲、非洲等世界低城市化率的国家和地区,将进入加速期并完成城市化(见图2-22、表2-19)。具体来看,预计非洲的城市化水平会从2008年的38%上升到2050年的59%,总体城市化率将上升21%;亚洲的城市化水平将从2008年的43%上升到2050年的66%,总体城市化率将上升23%;而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由于已经处于城市化后期,从而未来上升幅度不大。所以,亚洲和非洲的城市化加速和完成将会导致全球进入成熟城市社会,预计全球的城市化率将从2008年的51%上升到2050年的68%,进入城市社会。
图2-22 预计到2050年各区域城市化率水平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未来,发达国家实现高度城市化,同时人口集聚出现分散特征。总体而言,自1950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基本实现城市化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水平发展,纷纷实现了高度城市化。据联合国数据统计,至2015年,发达国家总体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8.1%,日本、瑞典、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城市化水平超过了85%,法国、德国、西班牙超过了75%,英国、美国、加拿大等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80%以上。据预测,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会继续提升至68.4%,而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将达到86.6%。
表2-19 1950—2050年主要年份发达国家或区域城市化水平(单位:%)
表2-19 1950—2050年主要年份发达国家或区域城市化水平(单位:%)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整理。
三 城市空间扩展对世界环境与经济的影响
(一)1750—1850年,少数发达国家城市空间加速扩展,全球城市空间开始加快发展,城市空间尤其是少数发达城市空间在引领和控制着全球发展
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并且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人们的活动空间逐步扩大,少数发达城市空间引领和控制着全球发展。工业革命之前,尽管有一定程度上城市的增长,但当时社会生产力极低,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商品极不丰富,城市发展也极为缓慢。当时主要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对农村人口吸引力并不明显,因此还未形成较大规模的城市空间,城市化速度缓慢。1700年之前的1700年间全球城市面积仅为14104平方公里,城市的扩张面积也仅为9867平方公里。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全球城市空间加速发展。从表2-20可以看出,在1700—1900年的200年间城市面积扩展了32593平方公里,城市总面积扩展至46697平方公里。但此时的城市还只是小城市,其交通、服务环境还处于初始阶段,城市和工厂周边还仅仅只有交通基础设施。
表2-20 城市面积扩张特征
注:城市用地扩张人口弹性指数指建成区面积的年均增长速度与非农业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的比值,为判断城市用地扩展合理性与否的指标。
资料来源:笔者收集整理。
从区域角度来看,工业革命之前,部分地区有一定程度上城市化率的增长,主要以欧洲为主。中东、北非地区早先有了一定的城市发展基础,然而在此期间城市面积出现倒退。总体来看各区域城市面积也没有巨大发展。这一点从各区域城市用地变化角度也可以看出,表2-21表示1600—1850年各区域城市用地变化情况。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1600—1750年,各区域城市用地基本维持不变。
表2-21 各区域城市用地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北美洲地区的城市扩张量是最大的,在200年间,城市一共扩张了10943平方公里;其次是西欧地区,城市扩展量也高达8574平方公里;其他地区如欧洲中部、大洋洲在此期间城市面积也有一定的扩展,扩张速度分别为13.815平方公里/年和9.93平方公里/年(见表2-22)。从城市用地来看,各区域的城市用地呈显著上升趋势。
表2-22 城市扩张面积情况(单位: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笔者收集整理。
从国家角度来看,世界上主要国家在1500—1750年城市用地基本没变,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主要国家的城市用地迅速提升,这一点从城市面积扩张量和人均城市用地角度来看更为明显。从图2-23至图2-26可以看出,除中国外,主要国家的城市均呈现扩张状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有的国家人均城市用地还呈下降状态,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人均城市面积基本都处于上升状态,城市活动空间显著扩大。
图2-23 1700—1900年城市面积扩张量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图2-24 各国城市面积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图2-25 全球人均城市面积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图2-26 主要国家人均城市用地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二)1850—1950年,城市空间快速扩大,欧洲、北美加速扩展,全球城乡分割加剧(欧美是城市地区,亚洲等是农村地区),欧美城市支撑世界发展
1850—195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北美洲主要发达国家陆续实现城市化,工业化进入后续阶段,出现了普遍的郊区化现象,城市人口逐渐向中小城市集聚,城市空间迅速扩大。20世纪初,工业革命陆续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进行,世界的各个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城市扩张,然而扩张规模仍然远低于以发达国家为主的西欧地区和北美地区(见表2-23)。此时,城市空间快速扩大,城市群成为世界的主体,城市周边的交通基础设施、医疗服务、餐饮服务等设施趋于完善。
表2-23 各区域1900—1950年城市扩张面积情况(单位: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笔者收集整理。
从各区域城市用地角度来看(见图2-27),欧美城市支撑世界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各区域的城市用地均处于上升状态,但不同区域又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来看,西欧、中欧和南美的城市总体用地呈迅速上升状态。此时,人们的活动空间已经主要在城市。而非洲、亚洲还处于农业化社会,城市用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基本没变,只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前期城市用地才开始迅速上升。从国家角度来看(见图2-28、表2-24),总体与区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用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迅速上升,世界的各个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城市面积扩张,且扩张规模仍然以发达国家为主。从人均用地角度来看(见图2-29),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这表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达国家人民的活动空间已经转移到城市,而亚非国家的活动空间还在农村,此时,发达国家城市直接主导世界。
图2-27 1850—1950年各区域城市用地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图2-28 1850—1950年主要国家城市用地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图2-29 1850—1950年主要国家人均城市用地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表2-24 1900—1950年不同国家城市扩张面积情况(单位: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三)1950—2050年:第一阶段,城市主导世界,城市空间加速扩大,空间效率加速提升;第二阶段,城市就是世界,城乡空间由分割到融合,乡村空间城市化,乡村都变成城市化均值地区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发展中国家迅速壮大起来,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用地的扩展势不可当。全球城市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城市表现为都市连绵区,城市周边有满足人们一切需求的基础设施,交通、医疗、生活服务、社会服务均网络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由此城市空间加速扩大。至2000年,世界城市面积已扩展至538395平方公里,城市扩展也有空间的增长。1950—2000年,城市扩展速度达到7960.08平方公里/年。并且,自1950年以后,大洋洲、欧洲的农业总体用地开始降低,拉丁美洲、亚洲的农业用地基本维持不变。从人均农业用地角度来看,这一转折现象更加明显。图2-30表明人均农业用地在1950年前后出现显著的转折效应:在1950年之前,人均农业用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1950年以后,人均农业用地量迅速下降。表明人均农业的活动空间逐渐降低,人们开始转向城市活动。
图2-30 各大洲人均农业用地面积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从城市面积变化来看,各大洲的城市用地面积呈现飞速提升状态。特别是1950年以后,各大洲城市面积提升更为显著(见图2-31),并且欧洲、美洲同时期的城市面积要显著大于亚洲、非洲的城市面积。各个地区的城市均开始进行大面积扩张,其增幅均突破3倍以上,至2000年,北美地区和西欧地区城市面积扩张速度仍然是世界上最快的两大地区(见表2-25)。
图2-31 1950—2000年各区域城市用地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表2-25 各区域1950—2000年城市扩张面积情况(单位: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笔者收集整理。
从主要国家的城市面积变化角度来看(见表2-26),美国的城市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国家,而同期的其他国家基本上是缓慢上升状态。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由于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此时仍然处于农业社会,城市面积并没有显著变化。从人均城市面积来看(见图2-32),工业革命造成各个国家人均城市面积显著上升,人们的城市活动空间显著增加。总体来看,人类的活动范围从农业区域转到城市地区,从欧美发达地区转到亚非发展中地区,世界逐步变为城市领导的世界。
表2-26 主要国家的城市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图2-32 1950—2000年主要国家人均城市用地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our world in data 数据库数据整理。
未来,城乡空间将从分割到融合,乡村空间将城市化,乡村都变成城市化地区。2015—2050年,按现有人均城市土地增速计算,发达国家城市扩张规模将提高1.9倍;按现有人均城市土地增速的一半计算,发达国家城市扩张规模将提高1.5倍;如果人均城市土地面积保持不变,发达国家城市扩张规模将提高1.1倍。2015—2050年,按现有城市土地增速、现有城市土地增速一半以及现有人均城市土地保持不变三种情况预计,发展中国家城市扩张规模将分别提高3.7倍、2.5倍和1.8倍。未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AI智能、新能源、物联网、云计算使城市规划更加完善,城市就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