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就业特点与趋势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贵州省总体就业趋势

对贵州省就业现状和特点的分析,既是对省内未来的就业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的基础,也是政府就业政策制定与调整的基本依据。本节基于全省就业形势,从整体规模、产业变化、就业缺口、劳动参与率、城乡空间分布情况、劳动力年龄分布等方面对省内未来的就业态势做出以下研判。

一 2020年从业人员规模

根据经济增长与从业人员的线性回归预测,到2020年从业人员规模将达到2150万人左右,预计增长120万人左右。

二 未来三年三次产业规模变化趋势

(一)第一产业就业规模减少

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工业化快速发展,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将持续减少,根据多元回归预测,到2020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体规模减少约44万人。

(二)第二产业就业人员规模增长

贵州省处于工业化中前期阶段,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将持续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规模将持续减少,根据多元回归预测,第二产业增加约80万人。

(三)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规模增加

从贵州省省情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对过去5年发展状况进行多元回归预测得出,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约91万人。

三 新增各类就业岗位状况

(一)退休人员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

到2020年,新增65岁以上人员劳动力人口数量约为162万人,按2010年人口普查中50%的劳动参与率来看,因退休带来的新增岗位数为81万个。

(二)经济增长带来的新增岗位数量

按照贵州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来看,到2020年经济总量将达到1.8万亿元,利用贵州省从业人员规模与经济总量进行一元回归预测,得出2020年贵州省从业人员规模将达到2158.89万人,即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145.69万人。根据2013—2017年贵州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规模与第一产业经济规模、总体经济规模进行回归预测,到2020年,贵州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约为1079万人,比2017年减少约45万人;第二产业就业规模增长约8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规模将增长91万人。

四 就业安置缺口

(一)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规模

根据贵州省人口出生数据推测,2003—2005年出生人口约为170万人,则2018—2020年进入普通高中、职高(中技)的人员规模将达到150万人左右,流入社会的净增劳动力约为20万人。

(二)农村存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新增劳动力规模

按照回归预测的结果,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约为44万人。

(三)省外流入劳动力规模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7年平均每年新增外来跨省就业人员规模均稳定在17万人左右,到2020年,省外流入劳动力规模预计达到52万人。

(四)净增大中专毕业生规模

根据贵州省前期招生数据推测,到2020年,贵州省大中专毕业生累积规模约为120万人。其中,高职高专、专升本等形式将减少直接就业的毕业生规模约为40万人,在此期间净增大中专毕业生规模约80万人。

(五)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就业人员规模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预测,到2020年约有241万人需要安排就业,其中新增就业岗位208万个,则在此期间就业规模缺口约为33万人。

五 劳动参与率

2013—2017年贵州省的劳动参与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75.96%逐年增加至2017年的84.49%,复合增长率为2.13%。根据一元线性回归预测结果分析,到2020年,贵州省常住人口约为3660万人,从业人员约为2150万人,劳动力资源规模约为2456万人,预测出2020年贵州省劳动参与率将达到87.54%。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或多民族地区的女性参与劳动比例高,是全省劳动参与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六 城乡分布状况

(一)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规模

2013—2017年贵州省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规模从2013年的296.71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315.22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和贵州省情,预计到2020年,贵州省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规模将达到329.86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规模的比例达到66.13% (见图3-19)。

(二)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规模

2013—2017年贵州省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规模从2013年的101.95万人增加至2017年的135.28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33%。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和贵州省情,预计到2020年,贵州省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规模将达到167.25万人,占比将达到33.87%(见图3-20)。

图3-19 2013—2020年贵州省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规模预测

图3-20 2013—2020年贵州省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规模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