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美术家·宋源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宋源文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术教育培养起来的一代著名艺术家。在几十年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生涯中,他勤奋耕耘,奋力开拓,锐意探索,以版画创作的卓著业绩和教书育人的丰厚成果为中国版画艺术的发展与中央美术学院的版画教学做出重要贡献。

宋源文先生出生于东北农民之家,自幼憧憬艺术,少年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树立了革命人生观,也形成了朴素的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之后,他的艺术迅速发展,在水彩、插图和版画几个领域都有建树。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他在版画创作上潜心研究传统,注重探索创新,以一大批革命历史主题的创作和反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崭露头角,初步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融的创作方法。他注重深入生活,通过表现工农生产景象的版画作品,以明丽清新的版画语言歌颂劳动、歌颂新的社会气象,也以小说《暴风骤雨》插图、《赤道战鼓》组画等系列作品,表达时代的气息和人民的心声,充满革命的激情。他的作品以强烈的黑白关系、严谨的形象塑造和画面的形式韵律体现鲜明的时代性,他将对真实劳动场景的描绘和提炼概括后的象征性表达相结合,对版画艺术的形式和技巧语言深入探索,为新中国的版画创作增添新的光彩。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建设进入崭新的时期,也为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宋源文先生以敏锐的艺术意识开始了新的创作征程,他热忱地迎接改革开放春天的到来,抒发为时代讴歌、为生活写照、为人民抒情的雄心壮志。他以东北生活的体验为基调,和北大荒版画家群体展开密切交流,用一大批新作反映北方地区的辽阔景象和新时代劳动生产的风貌,其中《不眠的大地》《乌苏里江渔歌》《夏天》《白山黑水》等作品都表达出他对黑土地深厚的情感,更体现他对自然风景和劳动精神的把握。这些版画作品展现出来自真实而超越真实、取用生活素材而重在意境创造的崭新艺术方式,他的精神性追求通过刀笔转化为纯正的抒情诗意,画面富有舒展的空间、辽阔的天空和广袤的地平线,把森林树木、长空雁群、河畔芦苇编织成视觉的音律。而这种诗意的表达又折射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新气象,富有崭新的时代特征。在经历“文革”浩劫之后,人的精神复苏需要美好的形象和抒情的意境,社会肌体创伤的修复也需要诗意的慰藉,宋源文先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以宽阔的艺术胸怀表现祖国山河的宽广景象,以凝练的版画语言表现丰厚的人文内涵,成为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文艺的歌手,在版画界和美术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宋源文先生把人民群众视为养育自己的衣食父母,因而把自己的艺术创作视为对人民群众的回馈,这种艺术精神始终支配着他的艺术实践。从20世纪80年代到近些年,他的艺术步履一直坚实而宽广,以写实性与象征性结合的手法,从生活中提炼美学形式的语言,为画坛贡献了大量新作。他的创作激情十分旺盛,版画语言也不断走向成熟。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和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是中央美术学院发展历程中可贵的优良传统。

宋源文先生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即留校任教,一向以谦谦君子之风教书育人,惠及后生,以严谨缜密的治学方法从事教育教学。1986年至1993年,他担任版画系主任,在几任前辈开创的版画教学基础上拓宽了教学格局,加强了学科建设和工作室教学机制建设,丰富了教学内容,把摄影、设计和构成等作为版画教学的补充,与不同版种的创作技法教学相融合,使版画系教学更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他重视教学中难度、精度、功力和素养的训练,尤其注重加强创作教学,鼓励青年学生借鉴吸收外来艺术优长,深入研究文化传统,坚持深入生活,使版画系的人才培养跟上时代的发展,既在创作主题上展现中国文艺的主旋律,也鼓励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索创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他具有宽阔的艺术视野,注重版画艺术的文化价值和本体研究,以虚怀若谷的胸襟团结版画系教师队伍和广大版画家,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建设和中国版画的发展不遗余力。在离开工作岗位的晚年,他仍关心学校的建设发展,关心版画系的学科建设和学术活动,以自己丰富的艺术创作和版画治学的经验,为中国版画的发展继续发挥光热,同样展现出他不忘初心的艺术信念和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