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司空见惯
“这一摔倒是值了,不然不知还要几年才能中举呢。”
彭于畅听后微微感概道。
“摔琴之举只能说是对陈子安的一个助力,让他的才华能够快速的得到更多人的欣赏,为他之后能够中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有一点你们都忽略了,那就是陈子安本身就具有非常出众的才华,不管是在文学上还是在政治上,他都有独特的见解,对于达官贵人和文坛名宿的询问都能应对自如。”
萧尘没有否认这一摔对陈子安有帮助,但更重要的还是他个人的才华。
“若是换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结果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会把他当作跳梁小丑,成为别人口中的笑谈。”
向往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把人吸引过来后能留住才是真本事。
虽然对陈子安出名的方式也都倍感震惊。
但与现在那些为了出名无所不用其极的人相比。
那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也随之兴起,不少人为了引起关注,吸引“粉丝”,新招奇招层出不穷。
甚至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和大尺度表演来吸引眼球。
大家顺着话题开始议论起网上那些为了出名各种各样的奇葩方式。
“我就看到有人边拿着手机边徒手去攀爬高楼。”何囧心有余悸的说道。
“他自己不怕,我都看怕了。”
“我是看到有一些直接生吃一些脏东西,看得我差点吐了。”彭于畅脸都皱成一团。
就连小月月和麒麟他们也曾遇到过。
“最让人气愤的是有些人编制各种理由卖惨来欺骗观众。”小月月微微有些气愤的说道。
“是啊,这些人太可恶,害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紫枫妹妹点了点小脑袋,也跟着说道。
当提起这些的时候,众人都是愤愤不平。
唯独萧尘一直没有吭声,像是早就见怪不怪的样子。
“老爷子,您有没有遇到过呢?”看在眼底的黄垒对着无动于衷的萧尘问道。
还没等萧尘回答,又自顾自的答道:“也是,您活这么久了,有什么没见过的,怕是早就司空见惯了吧。”
萧尘没有回答,反而笑着说道:“司空见惯,你们知道里面的司空是指谁吗?”
???
???
别说是黄垒了,其他听到后也愣住了。
“老爷子,这不是一个成语么?难道司空还是一个人不成?”黄垒有些诧异的问道。
“算是,司空是当时的一个职位,这个人写的诗,你们小时候都背过,不过这人的人品嘛……”
萧尘微微有些耐人寻味的说道。
!!!
!!!
谁都没想到黄垒随口的一个成语竟然能让老爷子说出一个诗人来。
而且还是他们都背过的古诗。
小时候背过?
会是哪个诗人啊?
李白?
杜甫?
这两人算是比较熟的了,但记得两人都没担任过司空啊。
“老爷子,您说的这人是谁啊?是不是这人有什么故事才有了这个成语的?”
最喜欢听故事的张一兴兴致勃勃的说道。
“和我们讲讲呗。”
“说起这个成语,那就要先说说它的出处,也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他是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着“诗豪”之称。”萧尘笑着说道。
“陋室铭你们应该也背过吧,就是他写的。”
!!!
!!!
众人听到后都惊讶的看向了萧尘。
要知道陋室铭中那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至今都让人记忆犹新。
年轻时候对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并没有多大感触。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再一次重读后才真正的悟透其中真意。
萧尘继续说道:“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后,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唐顺宗信任进入中枢。
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这段时间里,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老爷子,听您这么说,刘禹锡算是官运不错的,怎么和他的诗所表达完全不一样阿?”黄垒疑惑的问道。
萧尘摆了摆手,摇头道:
“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只坚持了七个月即告失败。
革新失败后,革新派被贬斥,刘禹锡被赶出京城。
期间,刘禹锡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
众人这才知道原来学生时代读的那些诗是刘禹锡这时候写的。
“刘禹锡在朗州近十年,终奉诏还京,但因“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样自我表彰的诗句而得罪了新贵,又一次被贬,派往苏州任刺史。”
“老爷子,好像和司空见惯没什么关系阿。”有些急不可耐的彭于畅这时说道。
萧尘看了彭于畅一眼,示意他继续听下去。
“就在苏州刺史任内,他与曾任司空的李绅交好。李绅邀他去饮酒,还请了歌妓即席作陪。
刘禹锡有所感而作诗一首,其中有这样四句:“高髻云鬟官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意思是说,李司空对歌妓作陪这样的场景已经司空见惯了,不觉得奇怪,我刘禹锡对此却有断肠刻骨之痛。
也就有了司空见惯一说。”
众人在听到司空说的是李绅的时候,都有些迷茫。
听起来怎么挺陌生的?
以前有背过他的古诗吗?
萧尘看出众人都没记起来,便开口说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记起来了吗?”
!!!
!!!
所有人听到后都傻眼。
没想到会是这首诗的作者。
这首诗的意义可是非比寻常阿。
哪个人小时候没有被父母用这首诗教育不能浪费粮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