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物流包装
2.4.1 物流包装概述
1.包装的概念
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而在使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的一系列操作活动。简言之,包装是包装物及包装操作的总称。
2.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头,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起点。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被自然地看作生产的终点。因而,包装一直是生产领域的活动,包装的设计往往主要从生产终结的要求出发,因此常常不能满足流通的要求。物流的研究者认为,包装与物流的关系,比其与生产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包装作为物流始点的意义比其作为生产终点的意义要大得多。因此,包装应被纳入物流系统之中,这是现代物流的一个新观念。
3.包装的特性与功能
包装的三大特性:保护性、单位集中性及便利性。
包装的四大功能:保护商品,方便物流,促进销售,方便消费。
4.包装的分类
包装一般可分为商业包装和运输包装。
商业包装是以促进销售为主要目的的包装。这种包装的特点是外形美观,有必要的装潢,包装单位满足顾客的购买量以及商店陈设的要求。在流通过程中,商品越接近顾客,越要求包装有促进销售的效果。
运输包装是指以强化输送、保护产品为目的的包装。运输包装的重要特点是在满足物流要求的基础上使包装费用越低越好。为此,必须在包装费用和物流时间的损失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此外,按包装的保护技术,包装还可分为防潮包装、防锈包装、防虫包装、防腐包装、防震包装、危险品包装等。
2.4.2 包装技术
1.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和构成产品包装的材料的总称。它既包括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纸、竹本、野生蘑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复合材料等主要包装材料,又包括捆扎带、装潢、印刷材料等辅助材料。
包装材料有以下几大类:纸及纸制品(牛皮纸、玻璃纸、植物羊皮纸、沥青纸、板纸、瓦楞纸板);塑料及塑料制品(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钙塑材料);金属(镀锡薄板、涂料铁、铝合金);木材及木制品;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等。
2.包装容器
包装容器是包装材料和造型相结合的产物,包括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瓶、包装罐和包装箱等。列入现代物流包装行列的包装箱主要有瓦楞纸箱、木箱、托盘集合包装、集装箱和塑料周转箱,它们在满足商品运输包装功能方面各具特点,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加以选择和使用。选择包装容器应遵循的原则:与被包装物的特性相适应;与包装类别相适应;与流通条件相适应;有效防止包装物被盗。
3.包装标识
包装标识是指在包装商品时,在包装外部印刷、粘贴或书写的标识。其内容包括:商品名称、牌号、规格、等级、计量单位、数量、重量、体积等,收货单位,发货单位,指示装卸、搬运、存放注意事项的图案和特定的代号。
商品包装的标识包括商品包装的标记和商品包装的标志。商品包装的标记是指根据包袋内商品的特征和商品收发事项,在外包装上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的规定记号,有商品标记、重量体积标记、收发货地点和单位标记等;商品包装的标志用来指明包装内容物的性质,是为了满足运输、装卸搬运、储存、堆码等的安全要求或理货分运的需要,在外包装上用图形或文字标明的规定记号,包括指示标志和危险品标志。
4.集合包装
集合包装是指将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包装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合适的运输单元,以便装卸、储存和运输。集合包装可以加快装卸速度,减轻装卸搬运的劳动强度,降低运输成本和节省运杂费用,更好地保护商品,并促进包装的标准化。集合包装通常采用集装箱、集装包(袋)和托盘。
5.包装保护技术
(1)防震包装技术:防震保护技术是指为减缓内装物受到冲击和振动,保护其免受损坏所采取的具有一定防护措施的包装技术。
(2)缓冲包装技术:缓冲包装技术具有较强的防破损能力,因而是防破损包装技术中有效的一类。此外还可以采取捆扎及裹紧技术、集装技术、选择高强保护材料等防破损包装技术。
(3)防锈包装技术:防锈包装技术包括防锈油防锈蚀包装技术和气相防锈包装技术。
(4)防霉腐包装技术:防霉烂变质的包装措施,通常采用冷冻包装、真空包装或高温灭菌方法。
(5)防虫包装技术:常用的是驱虫剂,即在包装中放入有一定毒性和嗅味的药物,利用药物在包装中挥发的气体杀灭和驱除各种害虫。
(6)危险品包装技术:交通运输及公安消防部门根据危险品的危险性质,将危险品分为十大类,即爆炸性物品、氧化剂、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毒害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有些物品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危险性能。不同种类的危险品有不同的包装要求和相应的包装技术。
(7)特种包装技术:特种包装技术包括充气包装、真空包装、收缩包装、拉伸包装和脱氧包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