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高考是一场知识战,是一场能力战,更是一场心理战。在2003年高考即将临近的时候,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师都在为我们的莘莘学子紧捏一把汗,更何况我们的学生,他们的压力必然会更大,我们每一位老师、家长是否理解他们现在内心的那份莫名的不平静,忧虑紧张,情绪低落,对于琐碎小事小题大做等一系列的心理表现。也许,我们应该问一声:面对高考,你的心理准备好了吗?
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着应试前的学习、复习和备考,而且过分焦虑会给应试带来紧张、焦急、恐惧等;持久的焦虑又会损害应试者的正常心理活动,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常表现为心烦意乱,注意力不能集中),这对应试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严重者还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如果你有以上不适的表现,你不妨试试以下方法,做好高考前的心理准备。
正确认识高考。高考与平时的模拟考试并没什么两样,完全可以把高考看成是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实际上高考更为科学、客观和公正。只要准备充分,考出好成绩是没有问题的,完全没有必要将其神圣化而为此担心忧虑,整日忧心忡忡,应该消除思想顾虑,增强自信。
保持以苦为乐的心境。我们的嘴边不能总挂着“苦死我了”等令人泄气的话,要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想法。要用苦中有学、学中有乐、先苦后乐的思想来支撑自己。要经常保持微笑,笑的过程能使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特殊的兴奋区,使其他区域被抑制,从而使大脑得到休息。笑可以消除人的戒心,在关键时刻稳定情绪、消除恐惧感,使心情平静下来,思考对策,争取胜利。
不断进行自我激励。激励即激发、鼓励,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阿Q的精神胜利法。要确立成功的自我意象。有人说过,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考试之前,你尽可放松神经,在心里想着你真正要达到的目标,想象自己现在已经拥有强大的实力,考试中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都可以帮助你活跃思维,减缓紧张情绪。
善于劳逸结合。学习是一张一弛之事,紧张、繁重的复习难免有时会使人神经紧张、精神压抑。此时,最好能暂时丢下书本漫步于户外,让新鲜的空气和风土人情涤荡掉紧张与烦躁,从而达到调适紧张心态的目的。古人云:“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一日不养”。临考前,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不可“暴学暴嬉”,努力做到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不打疲劳战。这样才能保证考试期间自己的生物钟调整到最佳状态,以期具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
加强体育锻炼。英国教育家斯宾认为“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体”。有许多精神紧张、压抑者通过体育锻炼,出一身汗,精神就轻松多了。临考前,应养成天天做一些适当锻炼的好习惯。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为这些活动让人肌体彻底放松,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倾诉心中的不快。当你为考试而坐卧不安,担心焦虑时,不妨将你的感受说给你的朋友、老师、父母,让他们与你共同分担,一个忠实的听众能帮助你减轻因紧张带来的压抑感。
尽力而为。无论是平时的考试还是高考,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非常有必要的。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带来更为沉重的打击。上了考场就要四大皆空,什么名次、分数,只要尽心了,便无悔。
人生难得一搏,高考何所畏惧。笑谈人生,笑看高考,志在必得。
发表于2003年5月《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