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大地留痕
古道的尽头,必将成为古墓。朔风北去,似血的残阳勾勒出天际最后一抹殷虹,晚风如泣,夜色如墨一般快速蔓延着。
没有想到,二十一世纪的某个秋天,我能独自穿越这荒草茫茫的古墓,似乎就能看到那些历史深处的痕迹,沿着一条河流行走,在这大地深处奔跑,耳边似乎还有沧桑的风在吹。
我们生活的大地,就像母亲一样,我们从这里出发,又沿着母亲远去的方向追逐,最后沉没在她的某个角落。其实,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是养育你的故土,也是心灵的净土。在那里,你是王者,自由驰骋,把一生的归宿寄存。
这是位于古代高平的一片土地,这也是一片我深爱着的土地,俯下身子,趴在地上,去聆听大地的声音,三千年的春秋古意,三千年的锈迹斑斑,三千年的洒脱飘逸,三千年的诗词流韵……
一
一条河流,一座古城,一座古墓,或许正是这些,让这片土地更加辉煌。之所以说有三千年的历史,因为这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北周的开国功臣:李贤。
我想,在每一片土地上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像一个个图腾,在群居在土地上的人们一次次传说,一次次的膜拜,一次次的供奉,成为神一样的人物。
而今,我们站在这黄土高原之上,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曾经是战场、狩猎场、兵营、一座城市亦或是一座雄壮的宫殿。而这里经过历史验证的只有这座古墓,我们的脚下便是赫赫有名的李贤墓。
魏晋南北朝时期,雄踞西北的鲜卑族经过烽火征战,一统北方各民族,在长安城建立了一个异常强大的封建王朝。李贤是北魏皇族鲜卑拓跋氏的后裔,后家族改姓李氏,曾多次戎马征战,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而我们脚下的这片墓地是李贤夫妇合葬墓。
在古墓前,再也看不见冠旒之下的威严,听不到他们口含天宪的敕令与诏告。肉身凋零之后,所有的欲望、梦想、贪念、情怀、思想、精神都一一烟消云散,成为黑夜的组成部分,消失于茫茫虚空。
帝国的星座早已陨落。从巍峨的宫殿到幽暗的墓穴,从高高在上的龙床到腐朽破败的棺椁,手握权柄的统治者被浩荡的时光裹挟,统统沉入地下,变作一堆堆枯骨或尘土,跟冰冷的岩石和黄土纠结在一起。
二
这座上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古墓,安静地躺在固原南郊这片平坦的土地之上,就像一座沉浸在历史安详中的老人,眼前的古老高平城随着时光变迁,那些曾经的城堡一天天变老、颓废、消逝。
经过历史学者一天天的精心呵护和挖掘,一件件惊艳历史的陪葬品也擦去尘土,向世人诉说着曾经辉煌的历史。棺体上印着精美的漆画,天河图、饮宴图、孝子故事画等,处处体现着这位墓主的尊贵,处处显示着墓主是一位鲜卑人。
墓道内精美的画更是让人惊艳,分布在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内,因塌方和地震等影响,甬道内和墓室内的墙壁错位或塌落,壁画有些残缺不全。
这一幅幅残缺的壁画让人心动,处处展现着丝绸之路上一个个让人回味的动人画面。武士图便是其中的杰作,武士面目清秀,安静地抱着一柄大刀,头戴平巾帻,上身穿交领红袍,袖口宽大,下身穿裤褶,似乎在恭顺地等候着主人的召唤。
侍女图更是让人称赞,一股单纯而富丽的气息,侍女长圆的脸富态安详,乌黑浓密的头发堆起,双髻像暴风雨挟来的云团,眉毛高挑。圆顺的线条勾画出飞动的衣角,简洁的土红色,朴素的黑线,让画面色彩简洁大方。那位伎乐侍女一只眼传来的万种风情。不是侍女舍不得用两只眼睛传情,而是壁画上侍女另一只眼睛被黄泥漫漶得不见踪影,看上去像是侍女被土黄色的帘帐遮住了半边脸。这半遮面的侍女玩的不是琵琶,是鼓。修长的手指握着一对轻巧的鼓槌,起落之间击出飞快而铿锵的鼓点,那一定是在为旋转如风的胡旋女奏乐。击鼓的侍女仿佛自己也随鼓点动了起来,宽大的衣裙飘飘,像春风拂动垂柳。
古墓中,看着阵势辉煌的200多仪仗俑,两旁为镇墓兽,中间是镇墓武士,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北朝时期贵族出行的浩大场面,同时也可以看出李贤生前的显赫地位。
古墓中还有一件件展出的壁画,这些画作是北周、隋唐壁画的代表作。壁画上很多是魏晋高士形象,尽管这些壁画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他们的心血之作,却被留存、挖掘和传扬。千年之后,让人惊讶、让人叹服、让人感慨。
其实,每一个艺术的人生都有辉煌之处,也有悲哀的地方,就如凡·高一样,贫瘠一生,却在离去之后成为一代巨匠,这或许就是宿命吧。
这些画作的作者也许就是这样的宿命,在古墓之中完成自己精湛的画作之后,匿迹在山野深处,成为世外高士。他们的画作却在几千年之后的今天拂去尘土,亮于今世,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国宝级文物。
丝绸之路,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承载起中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的精髓,成为一个民族、一段记忆的承载舞台,他们交流、互学、融合,在民族熔炉里铸炼成为伟大的历史见证。而李贤墓出土文物,便是最美的见证。
三
我一直在寻找,在这似乎没有任何残存遗迹的地方寻找,寻找着曾经有过古代文明的瓦砾、陶片、瓷片,在这个墓地周边,我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似乎耳边只有暮色中驼铃声声,胡笳曲悠远嘹亮的拉长嗓子,还有战马奔腾在无垠的旷野上……
我只有在墓前沉默,在沉默中行走,在沉默中聆听,在沉默中躺在这片土地之上,安静地去探寻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遗迹。我凝视这荒芜的土地,仰望着远处巍巍的高山,凝听从远处传来火车的鸣笛之声,似乎历史的车轮正在一步步快速前进,而此刻站在古墓前的我,却硬生生地想遁入历史的长河,踏进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一个西北以北的地方寻找,寻找那曾经过往的一切,曾经硝烟弥漫中的一片净土。
其实,在我眼里,古墓更像是一个幽居在山野的隐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高士,他们气定神闲,他们隐竹林而观天下,看清水河畔烽烟逝去,看城池在刀枪剑戟中沉落,看风流人物成为背影,历史的最深处,他们最痛。
在固原博物馆里,我曾看到丝绸之路上一件绚丽的文物珍品——鎏金瓶。它是古代波斯萨珊王朝的一件金属手工艺品,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锻錾、雕刻、锤揲、镶嵌、鎏金、铸造、焊接等诸多精湛的手工艺技术都在它身上集中体现,而且技艺高超,非一般人所能及,而这件国宝级的历史珍品就是出自眼前的这座古墓。
当我们回过头来细想时,我们不禁惊叹,美妙绝伦的波斯王朝鎏金瓶,出于这座古墓之中,可以想象,一千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上的这里是多么繁华。
其实,更让我着迷的是鎏金瓶上的图案,和它讲述给我们那些凄美的神话故事,还有那一场为爱而战的特洛伊战争。传说,女神赫拉、雅典娜、阿佛洛希忒为“谁是最美丽的女神”而争论不休,是特洛伊国王的儿子帕里斯,海伦是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王后,一见到帕里斯顿生爱慕之情,趁丈夫离开王宫之际,带上珠宝首饰与帕里斯私奔到了特洛伊城。得知此事的墨涅拉俄斯怒火中烧,于是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拉开了序幕。10年的征战与抵抗使双方难分胜负,最后,希腊军队巧妙实施了著名的“木马计”才彻底击败了特洛伊守军。墨涅拉俄斯夺回了心爱的王后海伦,这场争夺美人之战最终尘埃落定。
战争与爱情的时光,我们无法经历。看着古墓,想着历史,有一天我们也将在它的凝视中消失,却再也看不到那神秘莫测的古墓中究竟埋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
一个凄美的故事和一场战争,故事和战争已经成为历史,而留存给我们的力量却一直存在,或许这鎏金瓶就是一段历史的起点,将那些爱恨、将那些阴谋、将那些智慧、将那些一直绵延在曾经埋葬在土地深处的一砖一瓦,抑或是曾经经过的一个脚印,曾经掉落的一枚古币,曾就潸然掉落一滴泪。
“两个永恒黑夜中间的一道闪电。”曾在一本书里读到了这句话,在这里,我感觉异常贴切。对于古墓,它千年如此,万年依旧。而对于我们,却是在倒计时中消磨自己多彩的生命,当我们哀叹、抱怨、委屈、痛苦的时候,指尖的生命仍在无情地流走。
四
生命之所以被赋予伟大、赋予不竭的期许,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无形的力量驱动着前行。
古墓中的主人或许已经化为尘埃,但留存给我们的却是另一种生命的崛起,他们也曾是鲜活的生命,被黄土掩埋得无影无踪,一些生命结束了,而这个古墓群却走向了永恒。
也许,一个人死了,真的就走向了永恒。而生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走向了永恒,一切的一切都不曾随时间改变,他曾经的显赫,他曾经的叱咤风云,他曾经的赫赫战功都随尘土掩埋,当故事再一次被讲述,遗迹再一次被挖掘,生命之息再一次被呼唤,历史仍是历史,只是一次次被擦拭得更亮,一次次被赋予更多精神力量,一次次被时光镀上永恒的印记。
这座古墓的主人李贤,不管他的墓地被尘封多久,他依旧战功赫赫,北周开国元勋,威名远播的柱国大将军。
固原在北魏中前期称高平,孝明帝时期将高平改为原州,原州在北魏时期是个军事重镇,宇文氏家族控制和建立的西魏、北周王朝,也是以原州为根据地的。
我仿佛看到了李贤身披铠甲,立于城墙之上,大声呼吼:“援军将至,将士们奋勇抗敌!”攻城的义军见救兵将至,四散逃走。
在原州城即将被起义军将领达符显攻陷的危急时刻,李贤冒死潜出城外,从小道赶往雍州向尔朱天光求援。回城之后,原州城被义军围得水泄不通,天黑时,李贤装扮成砍柴樵夫混入义军采樵之中,来到城墙根下。城中放下绳索向上拉李贤时,义军才发觉,引弩乱发,没有射中,遂得入城,原州之围方解。
随后,李贤追随宇文泰,出没沙场,冲锋陷阵,深得宇文泰的器重,进升抚军大将军、都督。永熙三年,北魏孝武帝欲西迁长安依赖宇文泰,李贤遵宇文泰之命,率精骑千余赶往洛阳接应。魏帝从洛阳入关,宇文泰备礼仪奉迎,于是都长安,另立朝廷(即西魏)。李贤因功封下邽县公,邑一千户。不久,又授左都督、安东将军,还镇原州。大统八年,39岁的李贤升任原州刺史。
李贤在原州任职期间,史载其“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经过李贤数年的苦心经营,原州逐渐成为宇文氏家族扶持西魏和建立北周王朝的根据地。公元554年,晋爵河西郡公。在李贤的一生中,为防御羌、浑犯塞寇边不辞劳瘁,多次立下战功。周武帝为了感谢李贤对宇文氏家族的旧恩新功,特授李贤为大将军。李贤病逝于长安,武帝亲自吊唁,悲切之情让左右为之动容。追赠李贤为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桓公”。李贤死后,灵柩运回原州,葬于今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
五
历史是厚重的,更像是一种敬畏、一种瞻仰、一种心底深处的向往。大义凛然、胸怀坦荡、精忠报国,这些精神其实最是不朽,不朽的是他们的智慧和灵魂。
立于清水河畔,立于古墓边,阳光灿烂,西风瑟瑟,感触这里的空旷、苍茫,王侯就安睡在我的身边,但却无影无踪,他们的亡魂仿佛只是梦中的魅影,或者是一缕风,一丝雨,从我跟前倏忽飘过,无法跟我的记忆照面,更无从掠起任何情感的波澜、涟漪。举目远眺,那边的原州城一片迷蒙,模糊得只剩下一个灰色轮廓,尚可辨识的是天上的云朵,逍遥、自在,飘逸舒卷一如远古。
原州城向来就是充溢灵气的祥光之地,许多历史名人在此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李贤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位。千年之后,我们这些缅怀者、敬畏者、瞻仰者,在同一个地方,在不同时空里,看着千年前被黄土掩盖的遗迹,心里只有对当年烽火硝烟意境的想象,一许豪迈、一些悲壮,一声感叹。
李贤墓就这样,静静地在黄土地上,任岁月自身边流逝。膜拜的人们带来了崇敬,带来了祝福,却带不走那些心潮澎湃的历史,那些“哒哒”马蹄声,在金戈铁马间升腾的烽烟战火……
一条古道,从千年前走到今天,存留在内心深处的是一种对历史的虔诚和生命的敬意。而来这里的人,恰恰是那些为生命不息而奔跑的生命信徒,以叩天姿势匍匐前行,寻求大地的知音,抚摸古墓的尘土,探寻那些命运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