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妈妈教育得法,才能做好女儿的人生说明书
有人认为,妈妈和女儿是一种宿命的轮回。但也有人认为,有妈妈做女儿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女儿必然能跳出窠臼,并能顺利挺进成功的高峰。
诚然,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妈妈们如果愿意向女儿贡献自己的肩膀,那么女儿们必然能迅速出人头地。只是,我们在女儿面前是巨人吗?
想一想我们的价值观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熟了呢?社会的洪流巨浪曾经荡涤过我们的心胸,是否同时也带来了泥沙,并沉积于我们的心灵深处?
我们的教育思想是否在成为妈妈的那一刻升华了呢?十月怀胎,让我们体会到了辛苦,也让我们更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但是我们真的已经熟知哪些做法对孩子才是好的了吗?
同样的性别是否意味着我们和女儿会有同样的心路历程呢?作为女性,作为妈妈,我们的确走在了女儿前面,我们比女儿更早地了解了“女人”这个概念和它的社会意义,但我们是否能预知那些因时代的变化而给女儿心灵带来的冲击和洗礼呢?
有太多未知的东西摆在我们面前,尽管我们已经是成人,尽管我们在事业上可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如果我们只是想当然地去教育女儿,那么我们只会顺应潜意识里存储的上一辈人教育我们的方法。
而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则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这其中充满着无尽的唠叨、教训、指责。如此我们又怎能做好女儿的人生说明书呢?
我们那些经验,我们那些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这种强行灌输的方式,是很难获得孩子认可的,就更别说滋润孩子的心田了。我们就像捧着珍珠在暗夜中行走,无法让珍珠闪光,也无法观察到珍珠的光泽。
女儿就是我们手里的那颗珍珠。她需要阳光的照耀,需要有人欣赏,更需要在人们面前展现自己的价值。妈妈最应该做的,就是给她提供一个这样良好的环境,给她阳光和目光,给她一个发现自我的机会,让她自由地释放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她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只有当她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教育才算成功。
这需要妈妈的指导,但更多的则是孩子自身的探索和尝试。作为女孩的妈妈,我们对女孩的要求,却可能固定在这样一些词汇上:“高贵”“文静”“有气质”“有素养”……这些词汇往往会限定妈妈的教育方式,让妈妈不由自主地阻止女孩去自由探索。
现实生活中,女孩比男孩受到的限制更多,就是因为妈妈总是把培养女孩的这几个品质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
女孩和男孩的确有所不同,从生理结构、大脑的发育状态到心理素质,都有差异。
从心理上学说,女孩的情绪情感要比男孩更活跃,她们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感知也比男孩更敏感。妈妈的这种限制,会直接伤害女孩的心灵,使女孩形成错误的心理成长模式。一旦错误的心理模式固定下来,女孩的未来就变得黯淡了。
比如,有些妈妈总是唠叨:女孩,能有什么大出息?经常听到这种唠叨的女孩,会形成两种心理模式:一种模式是认为自己是女孩,没有必要作出大成绩,因此她会形成懒惰心理,不愿意奋斗,只会享受;而第二种模式则是产生不服输的心理,她会特别想用行动证明女孩也比男孩强,这种女孩好胜心强,事事不甘落后。她愿意奋斗,但永远处于和男性对立的状态,甚至会发展成和所有人对立。这种女孩大多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然而在人际关系和婚姻上却差强人意。
当然,不同的女孩,其心理特征可能会有所不同。妈妈要想做好女儿的说明书,不但要了解女性心理特征,还要了解她独有的心理特征。
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妈妈要给女儿更多的自由,尽可能做个旁观者,观察她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并依据这些特性和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
那么到底什么是合适的时间和场合,什么又是恰到好处的指导呢?对于不同的女孩来说,指导是不同的。本书为妈妈提供了生活中经典情境下的教育案例,并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
尽管教育是一个大的话题,但在具体的事件上,还是可以细化、量化的。就如我们可以把急脾气的小女孩一天发脾气的次数定为某个等级,然后使用适合孩子的方法,慢慢减少她发脾气的次数,直到她完全改变这一恶习为止。
总之,希望本书能帮助妈妈学到不唠叨也能教出高贵女孩的方法。最后,祝天下所有的妈妈,都能做好女儿的人生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