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放不下的战国史(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们对胡服骑射津津乐道时,别忽略了赵武灵王另一项伟大功绩,那就是赵长城。

从地图上看赵长城是沿着阴山修筑的。

一提到阴山,很多人会联想到小学语文课学的一首诗《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语文老师只会从字面上解释,“秦汉时期的明月与边关,战士万里远征却没有回来。如果有龙城飞将军李广在,决不许匈奴南下越过阴山。”

历史老师只会解释,秦汉王朝经常在北疆与匈奴鏖战。

然而这两个科目的老师忽略了一个重要地理信息——阴山!

为什么是阴山?

这就要提到一个重要的地理概念——400毫米等降水线。

400毫米等降水线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因为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区域,不能种植庄稼,适合游牧,而降水量高于400毫米区域,才可以种植庄稼。农耕文明政权为抵御游牧骑兵的入侵,就会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位置修长城。

从先秦一直到汉代,中国气候非常温润,那时的阴山山脉就是400毫米等降水线所处位置。

到了明朝,中国气候变冷,400毫米等降水线向南推移,偏移幅度达2到3个纬度。

所以我们会看到秦汉时期的长城要比明代的长城更靠北。

在战国时期,阴山就是华夏文明的天然屏障,如果阴山失手,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就会深入华夏文明腹地,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赵武灵王沿着阴山修筑的赵长城,继续被秦、汉帝国沿用。

其实,让赵武灵王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修建赵长城的最大受益者竟然是秦国。

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来看赵长城最西端,保卫的是五原郡、九原郡、云中郡。

这三个郡由于位于富庶的河套平原,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既可以耕种,又可以放牧。所以人们常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指河套)。

这三个边郡不光是赵武灵王手里的珍宝,更是北方游牧民族觊觎的对象。中国古代,无数中原王朝与游牧政权为了争夺河套地区,杀得你死我活。

就在秦国做大做强,走在一统天下的康庄大道时,北方的蒙古草原正在崛起一股恐怖势力——匈奴。

中原王朝一听到匈奴,如临大敌。欧洲国王一听到匈奴,只能说上帝保佑。在所有人眼中,匈奴人来了,意味着地狱大门打开了,死神出来收人头了。

匈奴在壮大过程中,也是需要求生存、谋发展的。而风水好得爆棚的河套平原,便是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为了心中天堂、梦想的家园,匈奴向赵长城西端发起无数次攻击,五原郡、九原郡、云中郡成为战争的最前线。

对付骑兵的最好方式就是骑兵,赵国骑兵军团成为捍卫华夏文明的主力。

而五原郡、九原郡、云中郡正南方数百里之外的,正是秦国的心脏——关中平原!

为了保卫关中平原,秦昭襄王也开始在陕北高原修建长城,史称秦昭襄王长城。

有人认为,秦昭襄王修长城也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骑兵。

其实错了,秦昭襄王长城与赵国三个富饶边郡中间隔着广袤的蛮荒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毛乌素沙漠和库布齐沙漠。游牧民族才不会脑子抽风跑到荒地上植树造林。

所以秦昭襄王长城防的不是草原骑兵,而是赵国骑兵军团。赵武灵王敢深入虎穴,下次就能带着浩浩荡荡的骑兵军团上门。

有趣的一幕出现了。躲在秦昭襄王长城后的秦国上下,只求赵国骑兵军团千万不要南下。而在边郡卫戍赵长城的骑兵军团,由于匈奴的羁绊,始终没有南下。

由于赵国骑兵军团在北方与匈奴顽强对抗,才让秦国免遭匈奴的打击,放开双手向东方诸侯火力全开。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后来在耗尽秦赵两国鲜血的长平之战中,最后决战关头,秦国五千轻骑兵包抄赵军后方,断了赵军退路,从而扭转乾坤,奠定胜局,而举世无双的赵国骑兵军团却始终没有出现的原因。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赵国没了。觊觎河套平原的匈奴迎来千载良机,立刻越过阴山,夺取了原属于赵国的边郡。

匈奴兵锋直指关中平原。

没有了赵国的骑兵军团,就只能靠自己了。

秦始皇为了夺回河套平原,任命蒙恬为总指挥,出兵三十万。经过一番苦战,秦帝国夺回了河套地区。

历史往往都有两面性,看似肥美的河套平原,却是一个巨坑,有坑就得有人来填。之前举世无双的赵国骑兵军团被填进去了,被牢牢地粘在河套,无法成为机动部队驰援其他战场,成为长平之战的一个重要败因。英明神武的秦始皇万万没想到的是,秦帝国也自此入坑,成为第二任坑主。

为了保卫新夺取的疆土,秦始皇在已经损毁的赵长城基础重新修建,三十万秦军就地驻守长城。

当年,赵武灵王一边修长城,一边打中山,一边扩充军备准备突袭秦国。又是烧钱,又是死人,赵国内部却平安无事。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赵武灵王。

秦始皇修长城征调全天下百姓,民怨沸腾,还搞出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更重要的是,秦帝国的野战部队被分为两支,一支在戍守长城,另一支却远在天下的尽头百越地区与当地部族厮杀。整个秦帝国的国防力量部署成为外重内轻的危险局面。

令全天下畏惧的秦始皇一死,苦于搞基建的百姓集体造反,中原大地处处是规模庞大的暴走农民起义军。秦帝国的野战部队都远在天边,关中只勉强凑出由刑徒组成的军队。

没有天敌的威胁,起义军如同植物一样野蛮生长,六国贵族遗老遗少争相复辟。

在岭南的数十万秦军由于交通闭塞,消息不通,干脆关闭隘口,关起门来自己过小日子。

唯一能拯救秦帝国的只剩下戍守河套边上,隔着长城与匈奴对峙的三十万秦军。

作为秦帝国最后希望的长城军团,迅速挥师南下,寻找农民起义军主力决战。

三十万长城军团过黄河,越过太原上党地区,来到河北巨鹿,与关中刑徒军会师。

可惜一切都迟了,秦军面对的是以楚军为首的数十万诸侯联军。更要命的是,楚军还有骨灰级战神——项羽。

众所周知,巨鹿一战,秦军战败,项羽率领诸侯联军直奔关中,秦帝国灭亡。

如果秦帝国的三十万大军没有驻守长城,而是部署在中原腹地,也许刚冒头的起义军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更不会出现后面的星火燎原之势。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因为有了两任坑主相继阵亡的前车之鉴,面对看似很美却有毒的河套地区,刚成立的汉帝国选择暂时放弃,全力搞经济建设。

历经了匈奴侵袭,七国之乱,汉帝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到了汉武帝时期,强大的汉帝国骑兵军团再次出现在河套地区,一举驱逐匈奴于漠北,再次做到了不教胡马度阴山。

梁启超先生高度评价赵武灵王:“自黄帝以后,数中国第一雄主,其武灵王哉!其武灵王哉!”

梁先生之所以这么评价,是因为赵武灵王锐意改革,推广胡服骑射,从而击败北方游牧民族,成为草原霸主。他豪爽洒脱、放诞不羁,像马一样的男子,保卫了华夏文明。

就在天下诸侯忙于发展与斗争的时候,一位儒家重量级人物正在慢慢崛起,游走于诸侯之间,传播自己的思想。他就是——亚圣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