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節 妖怪談話之真偽
古人言,盡信書不如無書。古書所傳,決不可盡信。不獨古書,即今日世間所傳談話,其中不可信者甚多。徵之每朝之新聞雜報,其記事不合事實者甚多,世人所熟知也。故無古今之別,傳說風評,決不可盡信。而其所以與事實相違,由種種事情而起:第一,人之性,一有見聞,必傳之於他人,而有修飾敷衍之傾向,是由人皆有小說的思想,望其語之有興味且完全也。又欲使聞者感之或悅之。是故由甲傳乙,由乙傳丙,隨輾轉流傳而益近於小說之荒誕失實。第二,人有好奇之情,偶接平生未見聞奇異之事,而自張主之,務欲成其事實於世間。以是傳怪談者,大抵立於辨護者之地位(辨護者,即我國所謂訟師,言談妖怪者之意,必欲以辨給之口爭實其事也),以失其實。第三,妖怪者,至稀有之事柄,千百事實中,有二三在例外者,雖亦不免,而世人於尋常一樣之事,輕輕看過,更不記憶,偶屬奇變,則大為之注意,長把住而不忘,以是古今遠近之傳說,雜然相聚,恍若數多之妖怪,一時並起也者。猶之觀沿鐵路道綫之電信柱,雖各柱之間,相離頗廣,遠望者不見其間之事物,遂若各密接而並立也者。五井蘭州之︽瑣語︾下卷曰:世人言三百六十日,雨不出七十日,驗之多然。但十日晴不覺晴,一日雨便覺之,蓋晴常而雨變也。古人曰:治日少,亂日多;善人寡,惡人眾。是不然,治日、善人雖眾多而常,亂日、惡人雖鮮少而變。常則無事,變則多故,亦是雨、晴之說。妖怪亦與之同,其事雖稀少,以其屬於奇變,使人有多數之感、以失其實。第四,人有好惡情,其聽言也,以其適情而解之之度大異。又記憶之而他日傳之於人,不知不識,牽合附會,或誇張之,或省略之,以失其實。第五,諺云,先入為主,無論何人之心,不能不受先入思想之支配。幼時熟聞怪談,及長而存於記憶,以支配其心,每接怪事,自以意逆之;而民間兒童所受之談話,十中八九皆怪談。又如小說演劇,無不加怪談者,成長之際,自然以怪談為先入思想無疑。由以上諸實事觀之,則世多意外之怪談,而又傳之如實事者,其實決不可信,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