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外作业”
清华“培植全才”“造就领袖人才”之教育方针,落实于具体层面,是为德智体三育并进的“通才教育”,智育在课程,德育、体育则在课外涵育锻炼。较之于枯燥的课堂,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学校鼓励引导,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形成极富特色的传统。其突出的特点一是“课外作业”发达,二是体育风气炽盛。
所谓“课外作业”其实是课外兴趣活动,但是必须完成。形式主要有演讲辩论、集会结社、出版写作、表演游艺、体育运动、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演讲辩论分国语和英语两种,不仅有级赛校赛,还经常与汇文中学、南开中学等开展校际比赛。社团活动种类繁多,只要集三五情投意合者,即可定规制章,成立会社,约期活动。学生会社以联络情谊、进德修业为主,历史最久的是青年会(基督教会),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是1919年11月成立的学生会。学校当局对一些校级活动和公益活动,会津贴钱款,并大力支持出版物(如《清华周刊》《清华年报》《清华学报》《清华一览》等)。
体育运动是“课外活动”极为重要的环节。从学堂时期起,每学期皆有《体操》一科,平时还必须参加两种“强迫运动”,一是课间十分钟的“呼吸运动”(简单体操);二是周一到周五下午四时到五时,所有教室馆堂全部上锁关闭,全体学生必须身着运动服,参加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最关键的是,毕业前必须通过体育测试[22],否则不得毕业和留洋,如吴宓即因未通过而滞留一年,梁实秋则经补考合格,才得以留美。
1919年,清华新体育馆落成,又新规定“每人每周必修四小时之体育”。此后“体育学程既定,体育本身发展,亦因之进步,各种级际比赛于是乎盛”。此外,校方还支持培育各种“运动队”,为校队成员每月贴补伙食费三元,在食堂专设令人垂涎艳羡的“练习桌”(Training Table)。于是乎,清华的足球、篮球、棒球、网球、田径等校队在各种运动会上成绩斐然,不仅执华北体育界之牛耳,还在全国运动会,乃至远东运动会上,屡获佳绩,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留美期间入选大学校队者亦不乏其人[23]。
清华提倡体育的初衷不外以下几端:一、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强健体格;二、为适应美国大学生活,树立健康向上的民族形象;三、通过运动培养刚勇顽强、光明磊落、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学生由被动而主动,养成良好习惯,不必说潘文炳、程树仁、时昭涵、陈崇武、孙立人等体育名将,即使未必以此见长者,也无不忆及清华体育之盛以及个人终身受益于此。事实上,体育不仅是清华之优良传统和醒目标识,亦足以载中国体育发展史。
陈铨入清华时已年满十八岁,比一般同学年长,只是个头偏矮,外表稚嫩,但也是戊辰级热心公众事务者之一,曾被推选为年级评议员、评议部书记等职,多次代表年级参加学校辩论赛。体育虽非所长,但对篮球、网球、游泳、台球等也颇有兴味。至于团体会社,陈铨不仅积极参与,还是发起者和组织者,曾加入“辞命研究会”“仁友会”“砺社”“售品公所”“校工夜校”“平民学校”等多个社团,并作为核心人物发起和成立了两个会社——“群声学会”“弘毅学会”。
仁友会由李济(1918届)等人创办于1913年,“以励进道德,研究学术,联络感情,养成健全人格,效力国家为宗旨,以刻苦、和平、果毅、诚实、有恒、俭约为会规”。陈铨约在1924年入会,时王造时为会长,贺麟、林同济、彭文应、陶葆楷、任之恭、赵访熊、张荫麟等皆为会友。1927年陈铨被举为仁友会会长[24]。他与王造时、林同济等即在此会结下深厚情谊。
在中等科,陈铨投注精力最多的是“群声学会”。该会成立于1924年4月,以“交换知识,联络感情、完成人格”为宗旨。陈铨是首任会长,成员有刘瑚、李崇伸、赵诏熊、张彝鼎、罗皑岚[25]、钟耀天、钟俊麟、祁开智等,皆为戊辰级同班同学。群声学会活动频繁,不仅定期开展读书报告、英文会话、循环通信等学习活动,还举办“周年纪念”、游艺聚乐、出版会刊等娱乐活动。陈铨作为中坚力量,无疑获益匪浅,他曾在家书中写道:“同级十余人,组织有一读书团体,名群声学会,每周开会一次,藉此还可以练习英文,听很多读书报告,彼都很有益。男被举为该会会长,负责稍为重大,但此等团体,尽一分力,自己即可直接得一分好处,故也很值得。”[26]
至于1926年陈铨参与发起的“弘毅学会”,已是一个宗旨明确的近于社会化的团体,超出清华“课外作业”的范畴,后文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