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杂乱有章:在丰富中找统一
『传道篇』
大自然没有自我整理的功能,因此我们看到的风景都是自然天成的。但是,摄影师要善于从“无组织,无纪律”的元素中发现规律。这样即使画面再复杂,也会显得“杂乱有章”。有了节奏和韵律,美感随之产生。就像无主题变奏曲,虽然没有中心思想,但也不能乱弹一气。
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中,画布上看起来都是“碎片”,但是纵观全局,这些形象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组合非常巧妙;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用各种元素组成迷乱画面,图像重叠和变化有一定法则,从而营造出整体的律动和氛围。
再比如,我们游览苏州园林,会发现粉墙上经常爬满藤蔓。初看,像剪不断理还乱的线网住整面墙。细心观察,发现线条也有生长的脉络,并不是一团乱麻。了解了这一点,就能发掘藤蔓的形式感,拍出别有情趣的照片。
摄影师要像猎人,能在纷乱的丛林中找到小路;要像渔民,在一团渔网里分辨出纲目;要像插花师,找出不同形态花草的呼应;要像厨师,在一堆食材中了解哪些能搭配出最美的味道……有了这种归纳总结的能力,再乱的场景都难不倒你。
鹅群/李少白
如果你在乡下遇到一大群鹅,会怎么拍呢?一般人都会拍下赶鹅的农民、水塘、田野、远山等,营造一种田园之趣。
李老师这张《鹅群》,独辟蹊径地对准鹅群本身,因为他发现了画面里图案的一致性:在由鹅身组成的白色背景上,三角形的鹅嘴和小圆眼睛就像洒在画布上的小小几何体。从近到远,均衡有致地分布着,风趣、可爱,有一种淡淡的幽默。
美的灵光照在哪里,就能使哪里化平淡为神奇。怎么样,你清楚了吗?
影廊/李少白
这张照片没有罕见的光线和唯美造型,但是遍布画面的那一条条短线,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律动。虽然数量众多,但繁而不乱。因为不是一团乱麻,而是在不同的分区互相保持平行——高高低低,里里外外,轻快、活泼。
线条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影的形式美在很大程度上由它们决定。这张照片强化了线条的组合排列,让观众一目了然地感受到建筑的秩序之美,让影像从现实主义转变为抽象主义和结构主义,仿佛一场视觉的盛宴。
『习作篇』
李少白:
有趣的“大合影”。
辅导员:
脸/宋莉
有人看到这张照片可能认为画面散乱,没有重点,这不是一张失败的照片吗?
这种思维方式其实限制了你的创作手法。如果通过元素的组合营造出有意思的整体效果,也是一种成功。预先规划主题,设定对象,在抓拍时反倒会妨碍自由发挥,结果就是想拍的没拍到,精彩的瞬间又错过了。
这张照片是作者在异国他乡偶然拍得的。无论是相框中的人,还是行走的人,都戴着特色鲜明的黑色帽子。相框里大多是胸像,人物表情慈祥坚定,行人和相框左右呼应,元素看似分散,其实有一定的统一性。加上动静对比,整体中有变化,画面意趣盎然。
照片里虽然没有突出主体,但目光来回移动中,就会发现不少有趣的细节,反而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作者:
操作间/王家璜
这张照片是在耶路撒冷犹太社区“扫街”时拍下的。照相馆门口摆放了很多人像广告,店门口不断有犹太人来回走动,给人一种芸芸众生从照片里走出的错觉。不过当时的场景有些凌乱,我留意到画面另一侧是深色背景,有利于衬托主体,就找好角度等待合适的行人走过。
李老师经常强调,作品中要有对比,比如多与少、静与动、真与假、简与繁等,这样的画面组合才有趣味。这张作品现在看来算不上理想,人物姿态、构图、视角等还可以更好,不过形式上有一点特色。
李少白:
腿部协奏曲。
辅导员:
面对嘈杂的工作场景,作者别出心裁地截取了腿部动作,既能避免表现杂乱的操作间,大幅度简化画面,又能反映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和悬念。大胆的构图和巧妙的视角,使照片具有不错的“眼缘”。
工人们的排列有一定的疏密节奏和姿态差异,在统一中产生了变化。可惜画面的上下部分过于对称,使得构图有些呆板。拍摄时应该把腿部空间上移一些,使上下帘子的高度有所区别,画面才更加张弛有度。
作者:
照片中是安徽黄山古镇土法造纸的场景。这是一项古老的手工艺,需要十几人同时操作。由于人物众多,工序繁杂,如果拍摄操作场面难以调度。怎么办呢?我干脆反其道而行之,把“简洁”作为画面关键词,挑战自己。
李老师说过:“我们取景时可以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一概摒弃,少即是多,简即是繁。”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挂满纸浆后缓缓落下的竹帘素雅温润,可以作为很好的遮挡物,所以就请它“帮忙”,让画面中只露出一排腿部空间,从侧面表现师傅们的忙碌有序。
回放时的效果感觉有些平淡,没有了按下快门时的窃喜。不过,搞创作要大胆取舍,小心拍摄,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男男女女/宋莉
李少白:
由远到近,三对男女,三种人生。
辅导员:
这是一张难得的街拍作品,虽然光影一般,但巧合的是三对男女的组合,他们各自呈现不同的状态,有优雅,有市井,有平淡。由于具有虚实、远近、高低的对比,所以画面并不拥挤和紊乱。如何在纷乱的街头找到有趣的局部,就像天空中的老鹰俯瞰大草原,需要足够敏锐和投入。
不足之处是画面反差过大,如果有更好的光线,影调更有韵味,层次会更加丰富。但街拍本就是可能会留遗憾的艺术,我们心里知道缺憾在哪里就可以了。
作者:
这是在立陶宛街头拍到的照片。我先被两幅街头广告吸引,感觉“有戏”,就在原地取景构图、调整设置,苦等合适的路人出现。终于,有一对夫妇出现在画面里,虽然人物形象不太理想,但男女组合跟橱窗海报相似,前景的大活人跟后面的画中人形成有趣的呼应。
总的来说,虽有不足,但这样的构图不算多见。每次看到这张照片,都会想起那次愉快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