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说明本书是怎样历史,它像什么,又不像什么
尽管我们把这部作品称为历史,而不称为传记,或者称为如今更为时髦的“申辩录”[1],是恰如其分的,但是我们在这里宁可沿袭那些以描述各国兴衰变迁为己任的作家所采用的办法,而不去效仿连篇累牍、专以鸿篇巨制为事的历史学家,这类作家为了保持各卷长短一致,就在平淡无奇、未发生任何大事的时期里,逐年逐月地填塞一些琐事细故,从而与在人类历史舞台上演出过无比壮丽场面的不同寻常的年代耗费同样多的篇幅。
这种历史著作实际上很像报纸,不管有没有新闻,都要排出同样多的版面[2]。我们还可以把它比作驿车,因为驿车,不论是载满旅客还是空驶,总是在同一段道路上往来行走。这种历史学家可能认为,他必须与时光同步,他就做了时光的抄录员。这类抄录员,同他们的雇主——时光——一样,无论多少个世纪世界过的是昏睡般的、像寺院一般幽静的生活,还是像一位杰出的拉丁诗人[3]下面这段出色的诗句所描述的光辉灿烂、生机勃勃的时代,都是迈着同样徐缓的步伐。
Ad confligendum venientibus undique poenis,
Omnia cum belli trepido concussa tumultu
Horrida contremuere sub altis aetheris auris.
In dubioque fuit sub utrorum regna cadendum
Omnibus humanis esset,terraque marique.[4]
我们只恨找不到比克瑞奇[5]先生的译文更贴切的译文,还是把他请出来:
可怕迦太基以动武威胁罗马,
剧烈的惊恐使全世界震动。
哪个邦将毁灭,哪个邦将兴起,
谁称霸世界,仍然局势不明。
在今后的叙述中,我们打算采用一种相反的写法:每逢遇到不同寻常的重大场面(我们相信这类场面是会经常出现的),作者就不惮烦劳,不惜纸张,为读者详细地描绘出来。如果几年之中,没有一个值得读者一顾的事件发生,那作者就不怕让这部历史出现一段空白,丝毫不去理会它,而一心奋笔疾书,去描写重大事件。
实在说起来,这种被视为空白的时期,我们应该把它们看作“时光”所举办的抓彩票大会上的空票,而我们作者就是抓彩票大会上的记录员,我们要向那些在市政厅[6]里销售这种彩票的聪明人学习,无论他们出售了多少空票,从来不向公众说明而自己处理掉;可是如果有一张中了大彩,他们就一定在报纸上大肆宣传,让天下人都知道彩票是哪家卖出去的。实际上,通常总有两三家在争这种彩票销售者的名誉。我猜想,这是让那些碰运气的人相信某某经销商是财神爷的心腹,甚至还参与了财神爷的内阁会议呢。
因此,读者诸君,您在阅读本书时发现有几章很短,有几章又很长;有的只记载一天的事情,有的则包含好几年里的事;如果读者有时发现这部历史似乎停滞不前,有时却飞速前进,看了前边的解释,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对于这些情况,我不认为我有义务在任何批评家的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因为实际上我是一种新的写作领域[7]的开拓者,在这块领地上,我可以随心所欲,自行制定法律。我把我的读者看作我的子民,他们对于这些法令,自然应该相信并且遵守。为了能让他们毫不勉强地、愉快地接受这一点,我在此向他们保证,制定这些法律时,我主要考虑的是他们的方便和利益。我并不像那些主张“君权神授论”,对人民进行专制统治的暴君[8]那样把读者视为我的奴隶或工具。我之所以为读者制定法律,只是为了给他们兴利造福。我生来是为他们所驱使的,而不是驱使他们的。我也完全相信,既然我把他们的利益当作我写作时的重要指南,那么他们也会同心协力,支持我的权威,并给我以应该得到的或期望得到的一切荣耀。
注释:
[1] 申辩录:欧洲古代有些传记以替传主申辩的形式写作,最著名者为柏拉图的《为苏格拉底申辩》。菲尔丁时代英国文人写自传和传记时常袭用这种形式。如当时的桂冠诗人克利·希伯(1671—1757)就写有《克利·希伯先生生平申辩录》。此处即对希伯的讽刺。又菲尔丁在《约瑟夫·安德鲁传》中也讽刺过希伯。
[2] 报纸在草创时期,十分简陋,有时新闻不足印满版面,就保留空白,有的编辑甚至在空白处印上“今日无新闻可登”的字样。
[3] 这位诗人指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前99—前54)。
[4] 诗句引自卢克莱修的长诗《物性论》第3卷。
[5] 克瑞奇(1659—1701),英国诗人、卢克莱修著作的译者。
[6] 此处指伦敦老城市政厅,伦敦老城是该市金融中心。
[7] “新的写作领域”指“散文体喜剧史诗”,菲尔丁在《约瑟夫·安德鲁传》的序言中有所论述,在本书第5卷第1章也略有阐发。
[8] “君权神授论”盛行于斯图亚特王朝,17世纪大革命查理一世被处极刑后,渐渐失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