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德尔谈钢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录音(AUFNAHME/RECORDING)

德国鸟类学家路德维希·科赫(Ludwig Koch)曾在接受英国BBC广播公司的采访时,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保存在涂蜡滚筒上的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钢琴演奏录音。遗憾的是,滚筒录音中的《匈牙利舞曲第一号》唯有嘎吱声和咔嚓声。事实上,那次录音是在爱迪生公司一位销售经理的推动下,在勃拉姆斯的好朋友费林格博士(Dr.Fell-inger)家里进行的。路德维希·科赫在采访结束时自曝身世称,自己是拿破仑私生子的后裔,“但这是一个秘密”。

后来“自动弹奏”的钢琴应时而生,仿佛一个幽灵坐在那里一样,“威尔特-米格诺”牌自动钢琴,胡佩费尔德公司(Hupfeld Company)的产品如 Dea、Duopho-nola、Triphonola,或者安皮科系统都属此类。借助于穿孔的纸卷,三角钢琴的琴键自动运动,声响随之产生。在一些这类的钢琴上,还可以控制踏板、力度和速度。如今,我们已经很难得知当时的钢琴大师们究竟如何评价这些发明了。

与此同时,带喇叭的留声机和唱片开始流行起来。我们现在听得到弗拉基米尔·德·帕赫曼(Vladimirde Pachmann)的演奏。帕赫曼是肖邦演奏者中小丑似的人物,在开始演奏《一分钟圆舞曲》之前,他解释说要在再现部中进行类似帕格尼尼炫技的那种断奏,他后来果真这么做了。

三十年代涌现了布施四重奏、科利希四重奏、钢琴艺术家埃德温·菲舍尔、阿尔弗雷德·德尼·科尔托和阿图尔·施纳贝尔等录音,人们真正可以在唱片里聆听到德国指挥家富特文格勒在《仲夏夜之梦》序曲中的无穷魅力。难道“技术进步”之后真的改善了钢琴录音的音响了吗?在我看来,布施四重奏的绝大多数录音既保留了其现场感,也呈现出其有待改善的地方。无可置疑的是,技术的发展在交响乐队录音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这种进步有时导致声音趋于极限:假如强弱变化之间的差距犹如耳语和怒吼这般悬殊,听者就需要一个隔音环境来体验完美的声音变化。除非他不介意不停地调整音量——在弱音时把音量调大, 在强音时把音量调小,就像在车里听音乐似的。

录音师是现代魔术师。他们可以为音乐家们增光添彩,让原本苍白无力的演出变得亮丽绚烂。他们也可以更进一步施展拳脚,使总谱中的每个音符都能被听到,也就是将音色转变为一种二维存在,而这样的二维存在可以让人仿佛重返好的音乐厅演出现场去,在音乐厅里,弦乐演奏者们依然坐在管乐演奏者们面前, 而对强弱变化具有处置权的依然是乐队指挥,而非音响前听众手中的音量旋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