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业持续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乡村旅游目的地大量涌现与快速衰退构成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背后的独特图景,与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供给体制特征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异紧密相关。针对中国乡村旅游产业目前存在的资源滥开发、乡土文化变异、生态空间的挤出、土地整理与持续生计的冲突和旅游安全与诚信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时强调,要对乡村旅游做分析和预测,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国乡村旅游产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乡村旅游产业市场规模稳健增长,而乡村旅游产业市场规模稳健增长的关键在于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各利益主体化解矛盾和实现多方合作。持续发展理念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因此,研究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问题,不仅仅是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还包括研究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各利益主体行为发生以及一种社会结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书运用文献追溯、理论演绎、深度访谈、博弈论方法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基于相关理论,系统研究了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理论框架、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综合评判、乡村旅游产业不同利益主体博弈、乡村旅游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建设与综合评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配套机制等。

深度访谈后,我们发现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社会规范、价值结构以及资源配置三大压力。在三大压力下,乡村旅游发展似乎更倾向于“短平快”和“常规”的生产方式,从而制约了乡村旅游持续发展。通过静态与动态演化博弈分析,我们发现政府加大对持续发展型的企业奖励补贴,企业也以奖励补贴的方式回馈旅游者,消费者会以更快的速度实现持续发展的均衡状态。消费者的反馈会进一步促进企业走向持续发展的均衡状态。但是政府补贴意味着政府的成本提高,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去实现均衡。为进一步评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现状,我们通过遴选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指数、乡村旅游环境发展指数、乡村旅游幸福指数三个方面构建乡村旅游绿色发展一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调查结论频度分析、专家建议,最终形成7个准则层构成二级指标体系,31个要素层构成三级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指数。我们甄选具有代表性个案比较分析,发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异常突出。我们试图通过保障机制、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平衡机制以及协调机制五种配套机制去解决问题,以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从全域旅游思维角度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注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地方特色,加大乡村旅游的技术创新、产权保护、品牌化建设,建立有效集体经济组织体系,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杨琴 谢恒

2019年6月于湖南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