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天凉菜常识介绍
凉菜四季
凉菜又称冷荤、冷菜、冷盘等,是指热制冷吃或冷制冷吃的菜肴。凉菜是各种大小宴席以及家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我们常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由于凉菜是餐桌上的第一道菜,其质量的好坏对整个菜肴的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很大。冷菜制作的方法比较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拌、炝、卷、冻、卤、熏、酱、腊、酥等。冷菜的主要特点是选料精细、口味干香脆嫩、爽口不腻,色泽艳丽,造形整齐美观,拼摆和谐悦目等。
春季凉菜
春季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当春归大地之时,冰雪已经消融,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万物复苏,柳丝吐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凉菜饮食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这个养生原则应具体贯穿到整个春季饮食养生方面去。
清淡为主
春季的饮食要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
多食禽少食畜
对于肉食,人们大多是又爱又怕。爱是因为它营养丰富,口感良好;怕是因为脂肪含量高,容易与高脂血症乃至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挂钩。而春季食用肉类凉菜的窍门之一就是要多吃禽肉、少吃畜肉。因为禽肉脂肪较少,而且所含脂肪的结构更接近于橄榄油,故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多甜少酸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食物,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
养成良好习惯
只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避免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卵进入体内而危害人体健康。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注意洗手,少吃醉虾,生鱼片之类食品。一旦发生了食物中毒,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乱服药。
夏季凉菜
夏季是从小暑到立秋,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为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候。夏季给人体带来了许多生理变化,如体热散发困难,皮肤湿黏,体温升高,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负担增加,提高了神经活动的紧张度,从而使能量消耗增加,再加之气温高的影响,得不到充足的睡眠。此时如果过度消耗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将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增苦少甘
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少甘是指夏季要少食糖,糖在体内分解时会产生多量的丙酮酸、乳酶等代谢物,使血液从正常的弱碱性变为酸性,形成酸性体质,酸性体质的人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弱,孳生在皮肤上的各种致病菌便可能乘虚而入,引起疖疮等皮肤疾病。
洗蔬菜有要求
要防止农药残留中毒,需注意三点:一是购买蔬菜最好去正规市场;二是如果蔬菜可食部分出现破损,应立即食用,不要储存,以免破损部分在长时间存放后发生反应,产生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三是清洗蔬菜时,如果使用专用的蔬果洗涤剂,可以按照清洗产品说明书操作。如果用清水清洗,建议多洗几遍。另外清洗前要浸泡20~30分钟,可以有效清除残留农药。
去暑食品
西瓜、苦瓜、绿豆、山楂等,不但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能止渴、利尿、祛毒、散热和开胃,可以减少体内积热,是夏季防暑佳品。
清淡为主
夏季的膳食要以清淡平和为主,少吃油腻食物。因为含脂肪多的食物,会抑制胃酸分泌,延长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会使人感到腹胀、不思饮食。因此根据夏季特点,应选择清淡、爽口、易于消化的食物。
饮食卫生
炎热天气吃凉菜,如加工时不注意卫生,就很容易引起多种疾病。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凉菜不仅要求原料保持清洁,而且制作所用的刀、案板、容器也要洗净消毒,此外可根据需要加些米醋、蒜泥等,既可调味,又能杀菌。
忌贪生冷
夏季气候炎热,所以喝点冷饮,能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体内水分、盐类、维生素,起到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的作用。但需要注意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如果过量,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出现腹痛、腹泻等。
卤酱菜要冷藏
夏天制作或购买卤酱菜时需要注意两点,一要到正规的超市及卤酱店购买,质量相对有保证;二要注意购买的量不要太多,能满足一餐的需要即可,如果有剩余,一定要及时冷藏。
秋季凉菜
秋天,指我国农历7~9月,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并以中秋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金秋季节,秋高气爽,冷暖适中,人体得到一个周期性的休整恢复阶段。但是秋季来临,阳气日退,阴寒日升,气候逐渐转凉,雨水稀少,天气干燥,容易耗人津液,出现口干、鼻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现象,中医称为“秋燥”。
秋季由于气温冷暖更迭,早晚温差大,当气温下降人体受冷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胃酸等分泌增多,肠胃的抵抗力下降,病菌易乘虚而入,损伤脾胃,导致肠胃疾病等。此外秋季还易使肺液受损,为慢性气管炎、哮喘病的高发期,故我国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尤重养肺。
少辛多酸
秋季饮食宜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所谓少辛,是指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很容易损伤肝的功能。所以秋季应讲究科学饮食,宜食用一些含酸较多的食物,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的侵入。而少吃辛味,可有效防止肺气太盛。
八九月勿食生姜
姜性热、味辛辣、辛主发散。秋季八、九月间,正是中秋、晚秋时节,按内经“秋冬养阴”的说法,此时应食养阴润肺之物以保肺脏,若多食生姜,易生秋燥而致咳嗽,而咳嗽耗气伤神。而食用少量炒熟的姜,或用姜作为调味品使用,则没有害处。
秋季花生忌生吃
秋季是花生成熟的季节。有人喜欢生吃花生,说它又甜又脆,营养丰富。其实,这种吃法很不科学。这是因为一方面花生含有大量脂肪,如过多生吃,可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另一方面,花生长在地里,表皮易被寄生虫卵污染,生吃易感染寄生虫病。另外鼠类最喜欢吃花生,如生吃被鼠类污染过的花生,易患流行性出血热,所以秋季花生忌生吃。
平补为宜
秋季气温趋于凉爽,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趋于平和,一般不需要进补。对身体衰弱需要服用补品者,也要选用平补的食品,如百合、银耳、燕窝、山药、莲子、马蹄、菱角、枸杞子、蜂蜜、蜂王浆等。
生食水产品危害多
一些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吃生鲜水产品,甚至淡水水产品,是非常危险的。比如生鱼片从捕捞到加工再到食用,在这过程中,按照卫生要求和食品安全要求,不仅要冷冻,还要求在零下35℃的情况下进行深度冷冻,但很多商贩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保持这样一条,细菌就可能繁殖。除细菌之外,有些淡水水产品中可能有寄生虫,比如肝吸虫、肺吸虫等。
秋季吃蟹防中毒
食用螃蟹的最好时节为秋季,所以民间有“持螯餐菊”之说。但是螃蟹的一些器官是有一定毒性的,因此吃螃蟹要防中毒。这些器官包括蟹胃、蟹肠、蟹心、蟹鳃,只有清除了螃蟹的这些器官后再吃,才能避免中毒。
秋季水果要消毒
秋季食用水果宜进行消毒处理。秋季时节,各种时令水果陆续上市,但是水果上有细菌及农药、杀虫剂残留物等致病物质,所以食用水果前宜进行消毒处理。水果消毒一般可用蔬果清洁剂浸泡消毒,如果没有蔬果清洁剂,也可以用盐水浸泡、消毒。
冬季凉菜
冬季,始于农历的立冬,止于次年的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即农历的10~12月。冬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寒冷。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
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使人容易发生各种风寒引起的疾病。到了冬季,寒气当令,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汽不能从体表外泄,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而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所以到了冬季,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病就容易复发或加重。另外冬季以寒气为主,若人们不能应时增添衣被,就可使人抵抗力下降,心、胃、肺等脏器的功能紊乱,甚至引起气管炎、胃痛、冠心病的复发,使感冒、关节痛、咳嗽、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等病发生或加重。
中医学认为,冬季应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也就是说,人体的生理活动因冬季气候特点的影响而有所收敛,并将一定能量贮存于体内,以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冬季热能的更多支出,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滋润食品
冬天虽然清爽,但是太过干燥。当天气的湿度只有20%的时候,难免会唇干舌燥。干燥的冬天又特别容易引起咳嗽,而这类咳嗽差不多都是燥咳,治疗方法是以食用具有滋润食品为佳,如马蹄、苹果、川贝、蜂蜜等。
少咸多苦
冬季在饮食调养方面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若咸味摄取过多,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
冬季吃萝卜忌削皮
萝卜为我国冬季的主要时令佳蔬,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谚语。这充分说明萝卜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吃萝卜忌削皮。因为,钙是萝卜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而90%的钙都集中在萝卜皮内,如果认为皮不卫生而将其削掉,则会损失大量的营养成分。
冬季生菜忌多食
中医认为生菜性冷,经霜则寒,寒冷之物能损阳气,食之能引发面部无光、目涩、心痛、腰疼或发心症,发作时手足十指皆青等病症。另外保存不善的生菜会使某些病菌迅速繁殖,如大肠杆菌、摩根氏变形菌,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过多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食用豆类要煮熟
豆类的品种甚多,其中冬季比较常见的有四季豆、扁豆、芸豆、刀豆等,它们都含有皂甙、亚硝酸盐、胰蛋白酶抑制物和植物血液凝集素等有毒物质,没有煮熟的豆类食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头痛等症,所以必须彻底加热煮熟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