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劳动:效益倍增的时间分工法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突破经营失衡的双重劳动

一、专业化分工的管理局限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阐述的专业化分工原则,已经被企业界广泛采用,在数个世纪的时间里极大地助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要求企业把资源集中到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产能上来,力图通过增加职场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以扩大产能来摊薄成本。因此专业化分工的经营方式所针对的是市场短缺问题和供不应求的现象,而时空推进到现代,经济的特点却变成了供给过剩和产品滞销,这就对今天的企业和经营管理者们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另辟蹊径,才能真正地解决企业的效益增长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与20世纪甚至更早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区别是,在21世纪以前,产品供给基本上处于不同程度的短缺状态,企业主要是依靠不遗余力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得以生存与发展。而今天的企业,需要不断地发现并创造新的需求,才能避开红海找到效益增长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陷入了饱和状态,供过于求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就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原来适用于短缺经济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很难再用来应对市场供过于求的新形势。要解决新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以往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具有怎样的特点。

以往,企业总是千方百计地以扩大产能和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来进行经营管理,目的是以最大产能满足市场源源不断的需求。围绕着这一经济现状,许多的管理理念与专著应运而生,例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是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产能的一本经济学经典。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阐述了专业化分工的概念,指出专业化分工是企业经营的一大基础性原则,直到现在,这一经营原则还是支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支柱性理念。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还认为,如果企业对员工的生产劳动进行专业化分工,即使依然使用原有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企业也可以大幅地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产能。

当年,英国有一家大头针厂。最开始,工厂管理者要求每一位工人必须负责产品从头到尾的整个生产流程。但是在采用专业化分工之后,整个生产流程就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以前,由于每一位工人都需要从头到尾,负责整个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所以他虽然能够胜任所有工序上的工作,但是却对每一个工序都不太精通,属于“万金油”型的员工,因此效率较低,品质不高,且跟踪整个流程会浪费太多的时间,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实行专业化分工之后,由于每个员工都成为精通某个特定生产环节里特定工序的专业人员,其熟练程度大幅改善,与原先的生产流程相比,专业化的生产流程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极大的优势。生产领域专业化分工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在各国和各个行业的众多企业被逐渐借鉴和推广开来。

由于对职场的生产流程进行专业化分工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因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提出的职场专业化分工理念,在数十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也被中国企业普遍采用,并被经济界视为“圣经”。

职场上对生产流程进行的专业化分工虽然是企业极为有效的竞争手段,但是它主要适用于短缺型经济和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而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发现,单纯地追求职场生产流程的专业化分工,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作用日渐减弱。因为如此经营的前提是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企业的产能无法满足广大公众的需求。只有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对生产流程进行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生产效率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来。

随着国内外企业不断地推广和深化职场生产劳动的专业化分工,这种经营方式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出来,且已经成为阻碍当代众多行业和企业继续发展的一大桎梏。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各种产品的产能不断快速膨胀,而市场的需求增长却长期滞后于产能扩大的速度,导致市场供需从短缺转向过剩,产品大量积压,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专业化分工的经营方式在被众多行业的企业广泛实行之后,大量企业无法再依靠这种经营方式来获得竞争优势,这就导致大量的企业纷纷选择增加职场劳动时间,延长每个工作日的职场工时,降低工资报酬,希望借此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当市场从产品短缺转变为产能饱和过剩之后,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维持和获取经营效率的优势,各个企业随之就不得不再进一步增加劳动时间,纷纷进一步延长工时,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员工过度疲劳、压力剧增,最后导致一大批企业被拖垮。如今,诸多企业亟待摆脱这一困境。

其实,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提出的专业化分工理念有一个很大的历史局限,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场上必须集中精力,各自专门从事一项特定的工作,企业是在员工职场劳动的空间范围内追求最高效率。以此为基础,企业再通过不同的员工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部门之间进行协作,进一步扩大协作的空间,从而实现更高的经营效益。

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在每一个工作日中,几乎所有员工都做过不止一件工作。这种现象是亚当·斯密所完全没有注意到的。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否有助于当代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呢?如果是这样,那么要让这种现象为企业创造效益,究竟应该怎样操作呢?

其实,企业追求经营效益,不仅可以在空间范围内借助职场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来实现,而且还可以从时间范围内入手,让时间发挥出倍增的价值来。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员工从头至尾只从事一项工作,非常容易出现疲劳感和厌倦感,而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

事实也同样证明,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让职工从事不同的劳动,比起要求他们从头到尾、长时间地仅仅从事一项工作,更能维持他们愉快而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并因此而为企业带来更稳定的高收益。那么,到底怎样运作才能让劳动在时间范围内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进行专门地探讨。

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依靠对职场生产劳动进行专业化分工来赢得竞争优势,会造成一种越来越严重的失衡:众多企业的产量和产能不断增长,而品牌创造能力和推介宣传能力却长期滞后,由此造成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市场饱和,产能过剩。

在短缺的市场中,这种失衡对企业发展的阻碍还不太明显,但随着市场不断向供过于求的状态演变,再加上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跨国网购的日渐普及,品牌创造能力和推介宣传能力严重滞后的弊端给当代企业发展造成的阻碍越来越严重。而亚当·斯密的职场生产劳动专业化理论对于解决这一失衡问题至今仍显得无能为力。此时,将劳动按时间进行分工的方式,是否能够扭转企业长期存在的这种功能失衡状态呢?

尽管上述诸多重大问题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没有被涉及,但是在21世纪全新的经济形势下,当代企业亟须探求上述疑问的答案,从中寻找潜在的发展动力。本书在随后的章节中,将针对亚当·斯密《国富论》没有论及,但是却对当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的问题逐一进行详细地剖析和探讨。

职场劳动的专业化分工追求的是以产量和产能牵引企业发展,这种经营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产品短缺的问题,适用于短缺时代的市场竞争,但是它却形成了市场过剩。而当代企业所面临的是供过于求的饱和经济,这是对职场劳动进行专业化分工所难以解决的发展瓶颈。对职场劳动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目的是要求职工专门从事一项工作,而实际上职工们往往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却做了不只一件事。企业倘若能把这一现象转化为收益,其经营效益将会得到大幅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