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医成长记:听故事 学伤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回 新产妇汗漏用附子,治伤寒首当重阳气

席建中抬头一看,门诊里一下子涌进来四个人。最前面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一脸慌张的样子:“好了,终于到了!”

“您请坐,哪里不舒服啊?”席建中问。

“不是我,是我儿媳妇!”老太太连忙让开。席建中这才注意到老太太身后的三位:左右一男一女,中间搀扶着一位非常虚弱的青年女性。这位青年女性精神萎靡,脸色发白,额头上全都是汗,额前的头发已经被汗水浸湿,一缕一缕黏在皮肤上。尽管如此,她身上却穿得非常厚实,除了里面的羽绒棉衣,外面还罩了一件肥大的军大衣。

“病人怎么穿得这么多啊?都热成什么样子了。”席建中低声地嘟囔。

“可不能脱!”老太太接过了话茬,“我儿媳刚生了宝宝,本来按老家的规矩,要老老实实待在房间里坐月子,可现在的年轻人非要讲究新潮,要到外面去散步,呼吸什么新鲜空气。这不,一不小心就受凉感冒了。”

“我昨晚觉得自己有点发热,脊背有些怕冷,鼻子也有点塞,考虑到可能感冒了,就吃了一片泰诺感冒片和一包感冒冲剂,”青年女性低声说,“本来想中药加西药,可能会好得更快些。可是到了半夜,身上就开始不停地出汗,衣服被子全湿了,直到现在身上还在不停地出呢。”

“那你晚上是睡着了的时候出汗呢,还是醒着的时候出汗?”仲小依觉得这个病人的病情与汗出有关,想确认病人是自汗还是盗汗。

“醒着的时候出,睡着了醒来发现身上还是出。总之汗孔就像水龙头被拧开了,一直在不停地冒汗。”

这下仲小依开始有些迷惑了,本来想从汗出方面找出诊治的线索,可是现在却陷入了困境。“那除了出汗,你还有什么不舒服啊?”仲小依想另辟蹊径,于是进一步发问。

“身上还有点怕冷,尤其是四肢的关节,觉得好像在一阵阵往外冒冷气,并且还有些疼痛拘挛的感觉,”病人继续说道,“另外,头也还有点痛。”

“噢,病人有恶寒、头痛,说明表证还没有完全解除。”仲小依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开始观察起病人的舌脉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略数。

仲小依写好门诊病历,向郭教授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郭教授却似乎有意锻炼一下两个弟子,反而不急不慢地说,“你们两个先分析一下病人的病情。”

“病人产后身体较弱,又感冒后服用发汗药过量,导致汗出不止,应该及时进行补液处理,以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席建中首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目前最主要的是应该先止住病人的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进一步伤及阴液。当前病人可以自主饮食,应该不必先忙着补液。”仲小依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是病人的汗出既有自汗不止,又有夜间盗汗,很难辨别是气虚还是阴虚。而且,目前病人还有表证的表现,提示汗出还可能与外感有关,但病人的持续汗出又与桂枝汤证的间断少量汗出却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很好!”郭教授向两个年轻的弟子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你们这次都抓住了病人‘汗出不止’这个主症,并围绕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说明你们对中医的诊治特点有了初步的理解。病人的汗出既与外感风寒有关,又与服用药物不当存在密切的联系,此外还与她新产后体质虚弱分不开。”

“对于汗出不止,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灵枢·营卫生会》中提到:‘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内经》中将这一病证称为‘漏泄’,这个称呼非常形象,指出汗出不止就像漏出一样外泄不止。当然,在这里漏泄的病因病机是病人外伤于风,复进热饮食,而致腠理开泄,汗出如漏。我们今天这个病人,同样是外伤于风,但不同的是病人的汗出并非热食引起,而是由于过汗损伤阳气,致使卫气不能固表,因致汗出如漏。”郭教授顿了顿,“那么,你们再考虑一下,该如何治疗这个病人呢?”

“前面我们刚讨论过,太阳病外证未解,伴有体质虚弱,还是可以用桂枝汤发汗。而且桂枝汤本身可以通过出‘药汗’而止‘病汗’。所以这个病人应该可以考虑用桂枝汤来治疗。”席建中思维敏捷,活学活用,但沉默了一番又说:“病人主症为汗出不止,且又伴有脉细、关节冷痛等症状,似乎又不能单纯使用桂枝汤。”

“那该如何调整呢?”郭教授和蔼地望着仲小依。

“我记起来了!仲景在《伤寒论》中有过这样的病例记录:‘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因此,我们可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附子来温阳固表。”仲小依兴奋地说。

“非常好!”郭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对自己弟子的表现非常满意:“考虑到这个病人产后气血大亏,如果再加上一点补气养血的药物,如黄芪、当归等,就更为切合病机了。”

“我有个问题不明白,”席建中望着郭教授,“这个病人汗出不止,明明是伤阴了,可为什么中医治疗要从温阳入手。”

“这个我来回答,”仲小依抢着说,“虽然这个病人的表现是汗出不止,但是病人的汗出是由于发汗太过、卫阳受损引起,所以从治病求本的角度来讲,一定要温补阳气,卫阳充实后而能固表,则汗自止。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味地补阴,就是暂时补充了也会被损耗掉。”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是核心。它认为人体内的阴阳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才能够保持正气充盛,不为外邪所侵犯。就像《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再如‘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而在阴阳之中,由于阳气承担着机体的防御和抗邪作用,所以在《伤寒论》中,仲景非常重视对于阳气的保养,处处注意顾护体内的阳气。这个病人要用桂枝加附子汤来治疗,其实就是体现了仲景扶助阳气的思想。当然,”郭教授突然话锋一转,“由于这个病人阳气的不足与阴血不足密切相关,所以在使用桂枝加附子汤的时候还要进行一定的加减变化,这也就是为何要增加补气养血药的道理。”

席建中和仲小依被郭教授旁征博引的讲解深深地折服了,更增强了下决心学好中医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