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管理之“道”:天人合一
《周易》是对《易经》的一般称谓。《易经》历“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子十翼”而成为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易经》是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和商家等的必修之道。
《说文解字》载:“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尽管人为天地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用《易经》的话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生存所需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生命意义,这样就达到了人类生命的目的。这就是《易经》中“天人合一”的命题。这一命题在数千年后的当代重新被认识,它告诫我们: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绝不允许以牺牲自然和破坏环境为代价!
《易经》的“天人合一”不只是一个命题,还是一个系统的宇宙思维模式,即人与自然界的生生之德完全合一的存在状态,也是从自然天道寻觅人类行为的合理途径。具体来说,《易经》把人事可能发生的现象,归纳成六十四种类型,并把其和六十四卦适当地配合起来。凡是遭遇到某一类型的人事问题,便可寻找出相对应的卦,根据卦辞和爻辞找出因应的方式。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的完整的宇宙世界。它充分注意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对于现代管理而言,《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是“体”“用”交融的思维方式。在《易经》“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模式中,“体”是“道”,是“本”;“用”是“象”,是“数”,即依道推理的方法。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讲的是“义”(意义),是“理”(道理)。“义”和“理”无形无象,不能单独存在,需要通过文字或者图形的表达才能显现出来。显现“义”“理”的文字或图形就是“象”“数”。注重《易经》的“义”“理”就是挖掘《易经》的卦名、卦爻辞和卦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注重《易经》的“象”“数”,就是研究卦象、卦变,以因其所理解的道理而推导人事的变化发展。
“义”“理”和“象”“数”可以看作《易经》思维模式中同一事物有机整体的“体”和“用”两面。就“体”而言,《易经》的卦辞蕴含深刻的“仁义”之性和“性命”之理。如乾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如坤卦的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震卦的象辞“君子以恐惧修省”(慎行守则而不妄为)。这种以“仁义”之性和“性命”之理为本体立意的卦象、卦辞,对于现代管理来说就是价值取向,比如自强、厚德、诚信、责任、敬畏、慎行、向善,等等。这些对现代管理来说也是“亘古常新”之“本”。试想离开了精神本体的管理又有什么意义?
《易经》的“象”“数”是“体之用”的方法。《易经》中的“象”就是现代所说的现象,“数”便是现代所说的数据。看到现象,最好找出数据,两者互相参照推演,更有利于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是把“象”“数”“理”合在一起,形成一贯的连锁作用。可以说,《易经》的“体之用”方法,是从卦象的“本义”出发,辅之于六爻形成象数分析的方法论体系。六十四卦可用来完整地表现事情的真情与虚伪;卦爻辞可以充分表达提醒的语言;三百八十四爻变化会通,可以施力于天下,鼓舞人心向善,发挥神奇的妙用。
因此,《易经》在“本体”上讲“正”,即“无妄”。《易经》六十四卦中有一个无妄卦,该卦象说“无妄之往,得志也”。人只要因循天时,不违逆天命,按照“天”这个本然的权威与规律安身立命,走一条人生正路,而不是旁门左道,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崇高志向。这便是无妄。无妄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没有道德沦丧,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分配不公,没有环境污染,没有生态失衡。这难道不是现代管理的核心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