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郁证与“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关于健康的定义中指出:“健康乃是人在躯体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的衰弱状态。”因此健康的要求是:①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②无主观不适感;③无社会不认可的健康行为。相对于健康,而亚健康状态通常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诊断,却以表现出自身生活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且显现出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
从中医角度来说,所谓“郁证”,有些是亚健康状态。《丹溪心法》尝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戴元礼解释说:“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不得升,当降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丹溪还提出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有效方剂。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方中香附辛香入肝,行气解郁为君药,以治气郁;川芎辛温入肝胆,为血中气药,既可活血祛瘀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栀子苦寒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辛苦性温,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味甘性温入脾胃,消食导滞,以治食郁。诸药配伍,共奏宣郁通滞之效,是治疗郁证的经世名方。
中医所说的“郁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郁证是泛指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的脏腑机能失调,因而气、血、痰、火、食、湿等淤塞郁滞不得发越而导致的病症;狭义的郁证是单指情志郁结所致的病症。本文所讨论的“郁证”,是属后者。
现今社会,随着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加大,人们心理承受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甚至由于情绪过度紧张引起失眠、心烦、焦躁、情绪抑郁等种种身体不适,而做各种相关的辅助检查却没有提示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据临床观察,由于多思多虑而引起的失眠最为常见,且患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这与生活工作压力增大息息相关。中医认为情志过极,损伤心神,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治疗多从宣郁通滞,宁心安神着手。以下举二则案例予以佐证。
例1:李某,女,45岁,反复失眠一年余,难以入睡,伴有郁闷,心悸,烦躁,平素情绪较为紧张,多思多虑,每当情绪紧张而症状加重。舌红,脉弦细。经多项理化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当属“亚健康”。处方予酸枣仁汤合越鞠丸加减:酸枣仁20克,甘草3克,知母10克,茯苓10克,川芎9克,香附10克,栀子10克,炒苍术10克,7剂。复诊诉睡眠时间增加,郁闷心悸烦躁较前稍有好转,原方去苍术,加枳壳10克,木香5克,病情大有好转。
按语:本例情志过极,多思多虑,以致神不安藏而出现失眠、情绪紧张、烦躁等症状,予以酸枣仁汤合越鞠丸加减。酸枣仁汤功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越鞠丸善解郁滞,舒达情志,故用之有效。
例2:方某,男,57岁,反复脘胁部疼痛十余年,偶伴有胸闷脘痞,疼痛因情志喜怒而增减,无恶心呕吐,无嗳气泛酸,平素情志抑郁,舌红,苔稍黄腻,脉弦。经B超、胃镜及肝功能等检查,未发现实质性的病变,西医诊断“胃神经官能症”。处方予以柴胡疏肝散和越鞠丸加减:柴胡10克,芍药10克,炒枳壳10克,甘草6克,陈皮10克,香附6克,川芎9克,栀子10克,苍术10克,六曲10克,7剂。复诊,舌苔黄腻好转,原方再服数剂后,自诉症状较前大有好转。
按语:方中以柴胡疏肝;六曲、香附、陈皮、枳壳以助其行气消食解郁;川芎、芍药活血行气,养阴通络而止痛;栀子清肝泻火;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甘草和中。合之共奏疏肝解郁,舒畅气血之功,故获良效。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郁证”而致的亚健康,药物固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更主要的还应减轻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乃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这点必须明确。
(王文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