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污泥的其他潜在环境影响
1.2.4.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完全或主要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1)对生态环境的益处
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为土壤微生物和酶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能源,加速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不仅提高了它们的数量,而且提高了活性,这在有机质的硫化、营养元素的累计、腐殖质的合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养分不断分解转化为植物能吸收利用的有效养分,同时也能释放出部分固定在土壤中的养分,例如微生物能分解含磷化合物,使被土壤固定的磷释放出来,钾细菌可以提高土壤钾的活性。据分析,土壤里有一万多种微生物,其中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它们的数量不断变化,同时又保持着动态平衡。如果施用含有有益菌的污泥于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这样可以抑制有害菌的活动,促进土壤改良和增肥能力。此外,污泥形成和堆放过程中还会不断生成大量微生物、藻类、动物等活性物质,其中有硝化菌、甲烷单胞细菌等污泥中特有的分解有机物的菌种。
此外,污泥还对土壤生态环境的修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土地改良主要用于遭受严重破坏的土壤生态系统,如森林采伐场、森林火灾地、垃圾填埋场、粉煤灰堆积场、采矿后废弃的土地、建筑取土坑及排土场等。这些土地一般已失去土壤的优良特性而无法种植作物。改良这类土壤的目的是恢复植被,防止与避免土壤被进一步冲刷,其目标是建立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美、英、德等国近二十年来对城市污泥改良土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用污泥对土地进行改良遍及全美国,改良的对象包括酸性露天剥采地、深层采掘无烟煤废弃场、露天采矿场、各种矿区、退化的半干旱草地、褐煤覆盖层区以及铁矿尾渣地等。
(2)对生态环境的害处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污泥中有各种有害物质,它们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生态系统中,从而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污泥处理处置不当可能导致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重新溶出,导致地表径流(特别是雨季)中的有害毒素流入附近的河流湖泊,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在水体和土壤中,某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如甲基汞,威胁水生动植物(如鱼、虾、贝类等)的生存,从而破坏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另外,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富集。人类处于食物链上的最高级位置,在食用受污染的动植物时,污染物又进一步在人体中积累,往往造成更大的危害。这种恶劣的环境危害效应可以从个体发展到种群,直到生物链的各个环节,导致生态平衡的改变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1.2.4.2 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增加,污泥产生量随之急剧增多,然而产生的部分污泥只进行简单的脱水就被随意堆放,这样不仅有碍市容,而且会对环境卫生产生危害。环境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各国政府历来都对此高度重视。近二十年来,我国污水处理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污泥的处理还很不完善,而且脱水后污泥的出路也是一个大问题,其中有一部分无处安放的污泥被堆存在城市的角落,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产生“视觉污染”,而且堆放的污泥非常容易发酵腐化,产生恶臭,招引蚊蝇、老鼠等滋生繁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地形势越来越紧张,加之污水处理厂很难远离人口密集区,产生的湿污泥现在一般只采用简单的浓缩、脱水处理,并未进行无害化处理,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高达85%,呈胶质状且散发浓烈的臭气,不便于贮存保管,而且在运输途中仍有臭味,对沿途的环境卫生影响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