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青少年福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青少年福利实际上是对针对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政策、专业科学知识以及具体行为等的总称,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广义上的青少年福利,是指面向社会中的每一个青少年,旨在促进每个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全面的福利服务;
(2)狭义上的青少年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该服务的提供者是有限而且是特定的,福利的享有者也不是社会中的全体青少年成员,而是特定的一部分青少年,服务的内容和数量也是相当有限的。青少年福利包括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中,是社会福利体系中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2.增能(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增能,即增强权能,是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要为受助人提供帮助,应该着重于增强受助者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其宗旨是通过社会功能的发挥,达到社会和谐,增进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满足个人的需求。增能“意味着帮助个人、群体、家庭,以及社区在其内部或周围探求和扩展其资源与手段的意图和过程”。探求人们和社区内部的力量,必须推翻和抛弃歧视性标签,为家庭、机构和社区的资源连接提供机会,让弱势社群远离受害者的思维定式;信任人们的直觉、说法、观点和精神,确信人们的梦想。
3.标签理论(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埃德温·勒默特和霍华德·贝克尔是标签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标签理论的代表作是《社会病理学》(1951)。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与产生,自我形象是通过与他人互动产生的,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该理论主要探究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它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越轨者,并不是因为行动本身,而是因为他人对这种行为的反应。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若他人或者社会组织给行为者贴上负面的“标签”,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最终无法自拔。标签理论强调社会对越轨者的反应,认为社会的反应是促使初级越轨者最终陷入“越轨生涯”的重要原因。
4.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则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发展至最大限度,以贡献于社会和国家。
5.青少年的界定
答:青少年可以从三方面来界定:
(1)从生理观点来定义,青少年是指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即将具有生育能力的时期;
(2)心理观点认为,青少年是指心智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具有抽象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且情绪较趋稳定时期;
(3)社会学观点认为,青少年是指开始于性成熟之时,何时结束由社会标准所决定。
二、简答题
1.概述青少年偏差理论有哪些?(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青少年偏差理论主要包括社会次文化理论、社会互动理论、标签理论、冲突理论和整合理论五种。
(1)社会次文化理论
社会次文化理论认为某些人认同团体或小团体的特有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体系可能与一般社会所能接受的价值体系不仅有异而且不相容。若一些青少年的言行无法符合一般社会标准,他们会被社会排斥而成为社会适应困难者。他们慢慢聚集起相同利益和命运的小团体,且认同他们共同能接受的价值体系,渐渐形成次级文化,并合理化其偏差行为,共同以反社会行为来应付和解决其遭遇的适应困扰问题。
(2)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是运用社会学的互动理论来解释犯罪原因的一种理论。社会互动论者认为,当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共同具有某些象征时,相互作用中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少一些;反之,当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象征时,就会造成问题和冲突。这一理论关注越轨者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形成自我印象,并发现人们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学会解释自己活动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他们今后的行为有深远影响。
(3)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没有一种行为是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要定义的。标签理论者相当注重少年犯罪者被逮捕及受审判后的烙印影响,并认为少年犯错在所难免,而他们的犯罪行为之所以会加重是来自于警察、法官或司法系统所给他们的负面影响。标签的过程犹如一种烙印,是一种强烈的负面看法,会使个体改变自我意识,并陷入“偏差生涯”。标签影响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偏差行为。
(4)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着重研究政府的制度、法律、道德规范等对偏差及犯罪的影响,认为青少年偏差或犯罪是社会不公平等权力团体冲突的产物,认为由于中上阶层掌握控制社会经济的条件,以致下阶层青少年较易发生偏差行为而被标签为犯罪。
(5)整合理论
整合理论强调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而青少年犯罪本身与这些因素也是相互作用的,由于青少年成长的每个时期中,家庭、学校、朋友的影响是不同的,而每个时期青少年犯罪这一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导致其产生的各种因素,进一步加强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利因素,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出现了职业性惯犯。
2.简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主要有:
(1)个案辅导
个案辅导,即以青少年个人为对象,根据其基本资料和活动记录,予以有计划和系统的辅导的方法,目的是使其由协助而自觉、由自觉而达到自动自发的自我辅导的境界。个别辅导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主要有:
①商谈与观察
用诚恳的态度协助青少年发展潜能,自觉地选择好的方法处理目前困扰的各种问题。
②访问
访问的对象有青少年周围的人,如家长、教师、朋友、邻居等,以深入了解青少年个体的问题,争取更好的工作效果。
③共同活动
与青少年个体一同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旅游、阅读,在实践中指导青少年个体,增加他们的经验和能力等。
(2)团体活动
青少年团体活动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活动进行辅导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榜样示范
在青少年中树立层次不同、远近各异的榜样和典范,发挥榜样的形象性、示范性和感染性的作用,促使青少年产生赞赏、敬慕、仿效等情感和行为动机,达到学习榜样的效果。
②行为锻炼
在实践过程中对行为进行不断反复,在反复行动过程中,使其认识、情感、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等得到转变以支持这种行为方式,以达到养成习惯、磨炼自己的目的。
③情景感染
活动中情景对参与者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使参与者受到美的熏陶、思想的影响和情绪的调动,好的活动需要注意营造适宜的情景。
④竞赛激励
运用评比、竞赛、奖励等手段,可以促进参与者奋发向上,亦符合青少年争强好胜、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使其感情性动机和获得自尊、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加强烈。
⑤角色模拟
将青少年置身于一种人为的角色情景之中,使他们学习理解认识角色的规范,增进其角色体验,以其增强社会性。
青少年除了参与自我教育成长的内部活动之外,还可参与一些社会的活动,在范围上亦有全社会性的和社区内的活动之分。这些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很大,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3.简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原则。
答:(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由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出发,我们认为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①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
②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应用;
③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原则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使专业服务产生效果。
①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②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③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④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4.简要描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
答: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1)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
促进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包括就业、婚恋、社交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发展。
(2)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困难帮扶。对贫困家庭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帮助他们获得政府救济和保障以及社会资助和帮扶,同时培养自强自助的生活态度。
②权益保护。为青少年提供个案维权服务,耐心解答青少年的求助咨询,及时跟进并协调解决家庭虐待、人身伤害、吸食毒品、沉迷网络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
③法律服务。为青少年提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增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必要时帮助联系法律援助部门给予援助。
④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帮助青少年提高情绪自我管控能力,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关爱问题。
(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正面联系。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接触联系,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加强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进驻大型商企、市场、城中村等流动队员高度密集区域开展工作。
②临界预防。关注普通青少年向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转化的边界,重视偷拿财物、逃学、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早期典型行为,及时采取有针对性预防工作;防止青少年与家庭、学校关系紧张、关系断裂,避免青少年受外界不良行为影响产生不正常的社会化倾向。
③行为矫治。对有不良行为或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通过进驻社区、学校、戒毒所、拘留所、看守所等工作项目,加强制度规则意识教育和法制底线教育,纠正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④社会观护。协助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开展取保候审观护帮教、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相关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社会调查等工作,帮助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减少涉罪未成年人再犯罪。
三、论述题
1.请从系统理论的观点,分析家庭和青少年偏差行为(可自行选一种偏差行为为例)的关系。
答:(1)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①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
②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的意义是环境赋予的,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环境之中。
③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系统理论强调要理解个人在家庭、团体、组织及社区中的社会生活功能,社会工作者应该从生活环境的不同层次系统之间的关联之处入手。一般认为个人所生活的系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
(2)偏差行为青少年所面临的生活系统据此可分为四个方面: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及宏观系统。
①微观系统,是指偏差行为青少年直接面对面接触或直接参与的人或事物,例如:家庭、学校、同辈团体等;
②中介系统,是指偏差行为青少年个人所直接参与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小系统的互动连结,例如:家庭与学校、学校与左右邻居;
③外在系统,是指偏差行为青少年并未直接参加的系统,但会影响个人直接参与的小系统,例如家庭与父母工作特质之间的互动关系等;
④宏观系统,是指偏差行为青少年所存在的大环境,如社会、文化、次文化或价值观等较高层次的系统。
因此,对于偏差行为青少年而言,他的偏差行为的形成原因与其环境内的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有些偏差行为的理由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微观系统出了问题,如个人对课业失去兴趣或与同辈、师长的关系不良,以致产生不想去学校面对这些烦恼的逃学等行为;有些是偏差行为青少年本身的中介系统产生了使其无法适应的因素,如家庭与学校联系不良或不紧密,导致无法对偏差行为青少年的问题及时回应,最后因为自己本身的判断错误而犯罪;还有可能是偏差行为青少年的外在系统或是宏观系统产生不利于原已无法抗拒诱惑的边缘青少年,为了满足社会上某种较为偏差的次文化,如物质主义、某种流行而有害人体的新产品、违禁品等,因而不加思考地做出无法挽回的过错。
2.联系实际,论述青少年的行为特征以及当前面临的社会环境问题。
答:(1)青少年指的是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其起始年龄约为12~13岁,即青春期开始来临的时期,而下限的年龄则应止于社会成熟时期。这个年龄界线依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而有所差异。我们可以从青少年的涵义来理解其行为特征。
①青少年是一个生理特别发展的时期
生理的快速发展是青少年最明显的特征。个体的身高、体重、骨骼、内脏都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性特征的发展尤为突出。青少年生理的发展既是量的增长,也是质的飞跃。应该说,生理的急剧发展是青少年不同于其他人生阶段或其他人群的最重要的特征。
②青少年是一个转折期
青少年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从生理上,它是由萌芽发育为成人的过渡;从心理上,是从不成熟的自我向成熟的自我的过渡;从社会上,是从一个生理的人向一个社会的人的关键性过渡。在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化方面都有巨大的变化。因此,这一时期发生各种成长问题的几率大大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③青少年是一个关键期
正因为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因而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尽管有不少研究认为婴幼儿的发育对人的影响十分关键,但其影响是基本性的,如性格、智力发育等,而青少年期对人的影响则是全面的,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心理,而且会全面影响其一生,婚姻、家庭甚至下一代。青少年期发生的各种障碍,将直接导致各种心理的、社会的危机。
④青少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代群,因为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位置,青少年现象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青少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会表现出区别于其他代群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人格倾向,故形成了独特的“青少年文化”概念。这是根植于时代文化基础上的亚文化,是一种极具特征,既有积极意义又包含不安定因素的文化,其明显的“反叛性”常常令成人社会产生烦恼和不安。
(2)据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中国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很多,但主要的社会环境问题有三项:就业、教育和保护。
①青年就业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青年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机会和就业条件,但也增加了竞争。加上国有企业受产业结构调整,一些人员下岗,就业机会减少,使得青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增多。
②青少年教育问题
改革开放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意识形态多元化影响,青少年中吸毒、盗窃、暴力事件等犯罪行为有所增加,一些青年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发生了倾斜,给青年的成长,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
③青少年保护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了保障,但是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危害青少年的种种违法犯罪现象,社会空气还远没有净化。旧的教育体制带来的学习压力、不良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等还在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特别是社会工作者的努力。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引导青少年善用网络资源、发展青少年网络教育、保护青少年不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毒害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社会成员和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3.试说明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社会工作可提供的服务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答:青少年社会工作可分为宏观青少年社会工作与微观青少年社会工作。
宏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是由处于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中的较高层次的人员所进行的关于青少年社会工作全局方面的计划、实施、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微观的青少年工作是为青少年服务的具体工作,它是最主要的、最经常的部分。社会工作可提供的服务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
思想辅导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态度,其主要内容有:
①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看法,培养其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引导青少年形成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正确态度,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认识;
③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时的正确价值评价和价值目标;
④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树立科学方法论。
(2)道德及品格的辅导
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的辅导就是要使青少年根据社会公认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培养自己的道德意识,发展自己的道德活动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通过多种形式提高青少年道德理论认识,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道德理念和思想基础;
②运用多种手段帮助青少年通过认识道德理论以及道德观念斗争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
③通过工作帮助青少年在日常道德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通过对道德行为的指导,帮助青少年克服不良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3)学业指导
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青少年的本质需求,也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工作者有义务引导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这包括:
①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激励远大的与社会相联系的动机,强化直接与学习动机相联系的动机,不断提高青少年学习的自觉性;
②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加青少年个体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独立性,使之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③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使之更为广阔和深刻;
④帮助青少年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促使其创造性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⑥帮助青少年化解、处理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过程中个体与群体、社会之间产生的压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4)健康成长指导
青少年处于生长高峰期,生理心理变化巨大,增进其健康是青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这包括:
①辅导青少年了解认识生理心理发展的知识,普及卫生常识,帮助青少年更科学地认识自己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②辅导青少年掌握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地增进自己的生理心理健康;
③帮助青少年矫正身体和心理的缺陷。
(5)就业辅导
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就业辅导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①对青年就业意识的正确引导,即辅导青年在就业问题上的种种心理活动,包括就业的意愿和志向,择业的动机以及选择就业途径时的各种心理活动;
②辅导青年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即青年个人因接受或否定社会或社团的某些价值而对工作所持的态度,增强青年生产活动的客观指标,调整青年个体对工作和专业的满意程度;
③为青年择业提供直接的服务,如职业介绍,推动政府完善就业制度,开辟就业渠道;
④进行就业训练,主要有基础定向培训,应变和多能性培训和入门培训等。
(6)生活方式辅导
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比起其他人群更具有变化性和开放性。指导青少年选择适宜的生活方式,对青少年成长、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工作有:
①指导青年对物质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重点,帮助青年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养成勤俭朴实的良好作风;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生活情趣,发展青少年的多种兴趣,指导好青少年的闲暇生活。
(7)社会交往指导
社会工作者要帮助青少年正确进行交往:
①通过社会交往实践指导,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使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如合作精神、正确认知自我等方面不断提高;
②培养青少年正常的交往情绪和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③锻炼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使青少年的领导才能、社交礼貌、交往态度等方面不断提高;
④对社会交往障碍或发生困难的青少年进行帮助和矫治,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
(8)婚姻服务
这方面的工作有:
①教育和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如恋爱中的严肃态度、对婚姻本质的正确认识、对家庭的责任感等;
②指导青年人的恋爱婚姻,及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他们思想上、情绪上的困扰,为他们提供包括心理咨询、婚姻调解、法律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提高青年人的婚姻质量;
③婚姻介绍,为一些有特别需要的青年人发挥中介作用;
④在家庭婚姻服务中,依法保护青少年,特别是少年的利益,与早婚现象作斗争,引导少年正确对待“早恋”的情感。
(9)特殊青少年服务
青少年群体中有一部分需要予以特别的服务,如残疾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为他们的就学、就业、康复、婚恋提供特别的服务;再如对一部分违法犯罪青少年,需要提供法律保护、矫正、回归等多方面的服务。对这些特殊青少年,需要通过社会工作使其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使之贡献社会、回归社会、健康成长。
四、案例分析题
1.某社区青少年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发现,该社区里有不少青少年以抽烟、喝酒、说脏话为时尚,行为也“匪里匪气”。因此,社会工作者以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观察学习历程的步骤顺序,组织了“什么是时尚”的主题活动,改善青少年对时尚的认识。
表4-3 青少年“什么是时尚”主题活动大纲
(1)依据班杜拉(Albert Bandura)观察学习历程的要求,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该主题活动顺序中存在的错误,并用上表中与小组活动内容相对应的英文字母代码,重新排列小组活动节次的正确顺序。
(2)结合案例说明上述主题活动主要采用了班杜拉(Albert 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哪些治疗技术。
答:(1)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生过程、增强过程。
①C.组织青少年观看电影、电视,通过实例示范,引导他们注意影视剧中反映出来的正确时尚观,属于注意过程。
②D.组织青少年开展关于“什么是时尚”的辩论赛,并对不同的时尚观进行辨识,引导青少年初步树立正确的时尚观念,这是一个保持过程。
③A.通过情景剧表演,帮助青少年反思不良时尚观的由来,重新树立正确的时尚观,是一种再生过程。
④B.引导青少年制订改善他们认知和行为的计划,并指导他们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增强其保持正确时尚观的动力,这是一个增强过程。
因此,小组活动的正确顺序为CDAB。
(2)运用到的治疗技术有:实例楷模法和认知楷模法。
①实例楷模法。引导当事人观看实例,如电影、电视、录音带的示范,使当事人学习适当的行为。案例中社区工作者组织青少年观看电影、电视的实例示范,引导他们注意影视剧中反映出来的正确时尚观,运用的是实例楷模法。
②认知楷模法。由增加当事人的认知结构或自我效能着手,如提高当事人的信心,使他相信自己有改变的可能。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关于“什么是时尚”的辩论赛,增强了青少年的认知结构,并且帮他们制定修改和认知行为方式的计划,增强他们保持正确时尚观的动力,运用的是认知楷模法。
2.网上有一个“心灵花园”的QQ群,由一个高二学生小张创建,里面聚集着60多名缺少父母关爱的寂寞少年。群里的聊天气氛很热烈,内容涉及到各种奇闻轶事、学习难题、成长烦恼、网游攻略等。小李今年刚读高一,英语成绩一直不好,父母帮他请了一名叫蔡奇的大三学生来做家教。蔡奇正在修读社会工作专业,在他和小李逐步熟悉起来后,了解到一些情况:小李作为发言积极分子,被群主任命为管理员,他发现群里经常有人会讨论一些暴力的话题,或发色情图片,甚至还有人邀约自杀……他有些担心和不安,但作为同龄人,也不知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更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这个QQ群管理得更好。蔡奇尝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小李。
请从社会工作实务的角度对蔡奇如何帮助小李进行分析。分析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可以侧重于某个主题。
答:可以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来帮助小李:首先要和小李之间建立专业关系,把小李界定为“潜在案主”,努力使他成为“现有案主”;然后接案;并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最后订立工作计划、介入干预和最后总结与检讨。根据这一框架进行具体分析。
由题目可知这是关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项目,具体的分析如下:
(1)总目标
协助小李增强QQ群的管理能力,正确处理好他们QQ群中青少年群体的问题,使其社会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服务措施
依据上述服务目标,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小李针对本案例中的实际情况应采取的服务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团体活动
青少年团体活动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富有实践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参与者的各种热情,获得多方面的收益。通过活动进行辅导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a.榜样示范。即在青少年中树立层次不同、远近各异的榜样和典范,发挥榜样的形象性、示范性和感染性的作用,促使青少年产生赞赏、敬慕、仿效等情感和行为动机,达到学习榜样的效果。
b.行为锻炼。即在实践过程中对行为进行不断反复,在反复行动过程中,使其认识、情感、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等得到转变以支持这种行为方式,以达到养成习惯、磨炼自己的目的。
c.情景感染。活动中情景对参与者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使参与者受到美的熏陶、思想的影响和情绪的调动,好的活动需要注意营造适宜的情景。
d.竞赛激励。运用评比、竞赛、奖励等手段,可以促进参与者奋发向上,亦符合青少年争强好胜、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使其感情动机和获得自尊、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加强烈。在体育、游戏等团体活动中应用此种方法,不仅可以使活动更加富有生气,而且会对青少年产生积极的影响。
e.角色模拟。即将青少年置身于一种人为的角色情景之中,使他们学习理解认识角色的规范,增进角色体验,以增强社会性。在角色模拟中,青少年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对积极思想道德的模仿、对社会交往技能的掌握、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发展、对道德规范的理解等。角色模拟的具体方式有游戏、训练等。
②间接治疗。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还应该运用诸多的间接治疗的技术,有:
a.举办人际沟通训练
社会工作者推荐QQ群中的青少年及其家长分别参加了青少年人际交往训练小组,以及亲子并行小组。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小李的自信心和人际沟通技巧都有很大改善。使青少年通过参加亲子并行小组,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也重新开始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
b.建立家长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者为青少年家长建立了家长沙龙,家长们在沙龙活动中分享各自的困惑和经验,反思原有教养方式的不足,学习新的亲子沟通方式,建立彼此间的支持网络。通过参加家长沙龙,小李母亲有了很大改变,心情开朗了,掌握了不少教子良方,获得了更多的支持网络。这些都对母子关系的改变,以及实现小李改善网络成瘾行为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c.开展就学辅导
就学是青少年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就学辅导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学辅导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第一,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自觉性;第二,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扩大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学习视野;第三,协助青少年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第四,协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处理压力的技能和方法,妥善处理学业压力,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d.健康成长指导
青少年处于生长高峰期,生理心理变化巨大,增进其健康是青年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这包括:第一,辅导青少年了解认识生理心理发展的知识,普及卫生常识,帮助青少年更科学地认识自己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第二,辅导青少年掌握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地增进自己的生理心理健康;第三,帮助青少年矫正身体和心理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