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古罗马从共和时期到帝国时期,在教育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答:(1)古罗马从共和时期到帝国时期教育上发生的变化
①在教育目的方面,由共和时期培养农民—军人,到帝国时期培养安分守己的公民和唯命是从的官吏,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②在教育形式方面,由共和时期家族教育、私学教育,到帝国时期国家控制教育,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建立了一套为帝国政治、经济服务的教育制度,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③在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有两点:其一,拉丁文取代希腊文占据主导地位;其二,教学形式主义严重、内容空洞。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生活相脱离,实用学科减少。高等教育中原有的雄辩术教育不受重视,因为辩才和智慧不是帝国所需的品质。
④在教育的宗教性方面,公元1世纪前后产生的基督教在公元325年被君士坦丁皇帝主持的尼西亚宗教会议宣布定为国教,成了罗马帝国统治人心的工具。教会为了宣传自己的教义并扩大影响,就不断扩大教会学校的数量,此举对罗马的世俗教育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力量,并使罗马世俗教育最终走向衰落。
(2)发生转变的原因
①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当罗马建立起庞大的帝国时,成立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体制时,教育上也应该随之发生一些改变,以适应政治的需要,教育上发生的转变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②统治阶级对外扩张的需要。罗马在共和后期就不断向外扩张,经过长期的军事侵略,成为跨欧、亚、非三洲世界史上最大的奴隶制大帝国。为了统治其庞大的领土,需要教育培养各种官吏统治人才,以便加强对全国的管理。
③统治阶级对内统治的需要。各地区的经济制度和政治情况差别很大,民族各异,语言不一,各族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极为激烈。为了有效地统治这个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的帝国,罗马贵族不得不废除共和政治,建立庞大、复杂的行政系统和官僚制度。与之适应的是教育内容更加注重法律的教育,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2.西塞罗教育思想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答:(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是共和后期的政治家、雄辩家、文学家、哲学家,他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雄辩政治家,集中体现在《论雄辩家》中。其教育思想主要有:
①关于雄辩家的定义。西塞罗认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雄辩家,必须能够就眼前的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演说。能就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的演说是雄辩家的本质特点,雄辩家不同于一般的“会说话的人”。雄辩家与各种专家也有所不同,一个雄辩家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当然不如该专业的专家,但只要获得该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后,他讲起来就会比他请教过的专家还要生动、精彩。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雄辩家善于雄辩。
②雄辩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西塞罗认为要想达到雄辩家的要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广博的学识。西塞罗要求雄辩家拥有各种重要的知识和全部自由艺术。全部自由艺术是指文法、修辞,以及柏拉图所主张学习的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各种重要知识则是指政治、各国政治制度、法律、军事和哲学等;
第二,在修辞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因为决定演讲之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是遣词造句以及整个演说词的文体结构。所以在修辞方面要求表达正确,通俗易懂,优美生动,语言与主题相称;
第三,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③雄辩家的培养方法。西塞罗强调练习的重要地位,他主张要进行经常的模拟演说,同时要勤于写作,用写作来磨练演说。他认为写作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转移到演说能力中去。
④关于“人道”的教育思想。人道,是指为人之道,他认为要尽为人之道,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必须充分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其次,以同情、仁爱、礼让等规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只有具备文化修养的人才能称作人,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尽为人之道。因此,教育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
(2)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西塞罗培养雄辩家的教育思想对罗马帝国时期以及后来的欧洲教育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雄辩术起源于希腊,在罗马共和时期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作用甚大。它既是争取民众、击败政敌的工具;又是歌功颂德、取悦各方的手段;还是诉讼争斗、法庭辩护的途径,后来便逐渐演变成罗马学校中的主要课程。
到了共和末期,随着共和制的解体,雄辩术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帝国时期更是没有它存在的土壤,但它的影响犹存,雄辩家成了有教养的罗马人的代名词。西塞罗的雄辩教育理论成为当时以及后来100多年中的权威性观点。
3.试论昆体良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4.你怎样评价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体系?
答: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把哲学用在基督教教义上,从而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奥古斯丁在他的重要著作《忏悔录》中结合自己的经历,论述了对教育的一系列看法,他的教育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其教育哲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帝就是真理
了解上帝可通过世俗知识(理性)和内省(信仰)的方式,世俗知识是为信仰服务的,必须绝对服从《圣经》。通过理性和思想而不是感觉,发现心中已有的真理和知识。
(2)“原罪论”与“禁欲说”
奥古斯丁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宣扬“赎罪论”,认为人要去恶从善,依靠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要依靠上帝才能解救;他提倡“禁欲说”,宣扬“灵魂不灭论”,认为人性本恶,只有信仰上帝,摧毁欲望,才能从恶性中解脱,上升到神的境界。因此,他认为教育上的体罚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必要的,奥古斯丁的这种理论支配了欧洲教育达1000年之久。
(3)宗教教育
奥古斯丁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教会和神学服务,《圣经》是最主要的教材。对于古希腊和罗马的世俗文化,他主张要有条件地吸取并为基督教服务。他认为文法、修辞、逻辑等学科,作为一种工具,既可以为异教服务,也可以为基督教服务。他说可以保留这些学科的形式,同时以《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对其加以改变。同样,数学、几何、天文、音乐也可以改变,使它们为基督教服务。
(4)平等思想
他认为上帝的子民是平等的,都可以得救,这就促进了教育平等思想的产生。
奥古斯丁创立的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为基督教哲学开创了新的纪元。他的教育哲学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教会控制的各级学校,无不以他的教育哲学为指针。了解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是理解罗马帝国后期和西欧中世纪教育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