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SAT历年真题名师解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2016年5月北美文法(党哲老师)

第一篇 Prehistoric Printing

1 C。文法考点:主题和细节。这种删减句子的题目,多数会考到主题和细节的关系。而我们考虑一个句子是否添加或删除,也是从这个角度考虑。该题中,“化石提供方便的方式来测定年代”和该段的主题“对3D打印技术和重要性的介绍”无关。所以选择C,不添加,与主题无关。另外,该题值得注意的还有两点。第一,D选项。方向和C一样,但一定要注意细节。C说的是无关,D说的是“破坏”。这并不是待添加的句子能起到的作用。第二,注意原文中第一题前一句的结尾“accurate models of prehistoric fossils”和第一题后一句的开头“these models”。这里涉及“句子间关系”和“名词或代词的指代衔接”。所以,一定不能在两句中断开。

2 D。文法考点:精确的用词选择。文中想表达“保证,一定”的意思。promise包含该意思。举例:Here is a very promising young student. 这是我们常见的promise的一种变化,表示“有希望的”,和该题的“保证,一定”有类似的理解。

3 B。文法考点:主题和细节。这道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讲。第一,该段的主题是详细讲述如何利用CT和3D打印机制作化石模型。所以题目涉及的句子“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不同,它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打印模型”是对主题中一个重要内容的详细阐述。所以,不能删去。第二,认真阅读该段的五个句子易得出:第一句,CT制作蓝图;第二句,3D打印机建模;第三句,3D打印机开始打印的过程;第四句,打印出来之后的事情。到此为止,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这句是“句子间的关系”考点下的“叙事的先后顺序”。也是因为如此,该句绝不能删。(尽管出题者没有从这个角度出题,但也没有关系。学习本来就不是服务于考试,我们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顺便攻克考试。)

4 C。文法考点:正确的句子连接。原句明显错误,因为it之前的句子和it这句用逗号隔开,没有连词。正确的改正方式是使用定语从句,参见我们总结的正确连接句子的各种方式,对每种方式加强印象。

5 A。语法考点:固定搭配;文法考点:简洁。A选项就是正确的固定搭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C选项,语法上不能说是错的。但就是把明明A选项这样可以用一个to do非谓语动词说清楚的事情,搞出来一个so that引导的新句子,所以不够简洁,不能选择。

6 C。语法考点:代词;文法考点:正确书写。原句意思是:“研究受限于化石(fossils)的重量、体积和它们的珍贵性和易碎性。”所以,这里应该用复数的指代。另外,就是there和their的区分,无须讲解。

7 D。文法考点:句子间的关系。句子排序题需要考虑的是句子间的关系。根据方法论,句子间的关系要考虑到主题和细节的关系,另外还有三种:(1)逻辑关系,(2)名词或代词的指代衔接,(3)叙事的先后顺序。所以这种题目通常也从这四种关系入手进行判断。该题目中的第[2]句中有两个点值得注意:but,now。由此易得出应该放在第[5]句后面。因为第[4]句开头是In the past,根据逻辑关系和叙事的先后顺序,我们判断应放在第[4]句后面。但仔细阅读发现,第[5]句开头,In many cases...易得出,第[5]句和第[4]句是主题和细节的关系,不能断开。所以该题目的句子应该放在第[5]句后面。

8 D。文法考点:句子间的关系。判断使用哪个逻辑关系词,一定要考虑上下句关系。上句是“3D打印技术能让科学家研究一些平时不能第一手研究的化石”,下句总结“一个巴西的例子,讲述如何用3D打印机让科学家研究了一个不能接触的化石”。所以,上下句的关系是主题和细节的关系,应该用for example。

9 B。语法考点:时态。上下句都为过去时态,所以该题只能选择B选项。

10 C。文法考点:正确的句子连接。简化句子题需要把原文的两句话合并为一句。通常这种情况是原文中有表达重复的部分,所以才需要合并。所以我们需要想的就是如何把重复的部分用连词、定语从句或非谓语修饰的方式来替换掉。在该句中,化石很脆弱是重复的部分,它在原句中的作用是做了一个逻辑的过渡。所以易得出C选项,直接用so这个连词,把原文的两句连接在一起,表达了同样逻辑关系的情况下,也简化了句子。A选项的问题是,明明可以简单地用it is delicate说清楚的问题,变成了on account of it being...,故意复杂化。B没有像C这样有明显的因果逻辑的衔接,而且添加了不必要的信息例如thought...next decision...。D改变了句子原意。原句只是说化石比较脆弱,不能移动。D变成了在移动的过程中,他们发现…… 改变句子原意的选项不正确。

11 C。语法考点:代词。这里的出题点对应的是句子前面的researchers这个词,所以应该用代词的复数形式they。

第二篇 Thomas Nast,the Crusading Cartoonist

12 D。文法考点:句子间的关系。逻辑关系的替换题目一定要认真看上下句关系。上句总结“腐败政客向艺术家提供贿赂”,下句“腐败政客的尝试失败了”。在这两句中,“提供贿赂”和“尝试”存在句子间的关系考点下的“名词或代词的指代衔接”。因为这两句本身就被这种指代关系衔接了,所以不需要额外的逻辑关系词。

13 D。文法考点:正确的句子连接。前后两句中,political organizations重复了,所以把其中一句的内容去掉,把第二句话的谓语动词去掉,变成用非谓语动词来修饰。于是就有了D选项的句子,注意D的答案形式。状语放在前面,主语后先是一个非谓语动词的修饰,之后就是简单的主动语态的谓语动词。简单、清楚,为最佳答案。A选项歪曲了句意表达的重点。B选项特别注意一下,本来原句和其他选项都用powerful来形容organization,但B选项居然变成了一个定语从句来修饰。这就是最不该出现的情况,明明能用一个词或短语说清楚的问题,非要写成一个句子,这叫作故意复杂化。C选项是更过分的故意复杂化和表意不清,比如city government这里故意使用的被动和最后的did so。最后重申一遍:D选项最简单、最清楚、最佳。

14 A。文法考点:正确的句子连接。A选项正确的原因可以参照方法论中正确句子的连接知识点下的定语从句的省略。B选项的being是一个很大的干扰。很多考生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会选择这种不知所云的选项。事实上,B选项中的being在该句中没有任何的意义,也没有语法上的必要性。类似being这样的干扰词,还有having(除非出现在逻辑主语部分的句首,目前having单独出现的选项还没有见过正确答案)和plus(新老SAT的常见干扰词,未曾见过正确答案)。C选项的that is形成了新的句子,和上句话之间没有连词。D选项的which后面多了it,从而使这句话中的which和it都作主语,错误;或which作后面句子的宾语,但表意不明。

15 B。语法考点:标点符号。该题考查经典的插入语的正确书写。插入语的前后都应该用逗号,所以B正确。

16 C。文法考点:主题和细节。该段主题讲,Tweed聚财行贿,干涉选举,罪行滔天,罄竹难书云云。所以原句问题是说此人“曾入选议会”。这个细节并没有支持Tweed罪行滔天的主题。很多考生对选项B有疑问,认为该段的主题是说Tweed其人势力庞大,所以“入选议会”应该是个重要细节。对这种对主题还不确定的考生,我建议从细节看起。该题的原句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风格和语气与上下句不搭配。该段中的每一句话都带着强烈的倾向性和批判性。而原句在文章中是一个语气风格相对中立理性的句子。第二个问题,也更加重要,是原句和原文上下句的衔接非常生硬,既没有逻辑关系词,也缺乏内容上的衔接。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该句是一个模糊了主题的、略有相关的句子,应当删去。

17 C。语法考点:标点符号。原句中有一个so that结构,中间不需要用任何标点隔开。所以A、B、D三个选项都错误。请考生记住C这个正确的形式,引用内容和原句内容用逗号隔开。

18 A。文法考点:简洁。B、C、D的famous和well-known或commonly known语义重复、累赘。所以正确答案选A。

19 D。文法考点:主题和细节。题目问得很清楚,不仅要最相关的(relevant),而且要支持的(supporting)信息。前半句说Tweed的头被一个钱袋替换了,所以正确答案是D,完美地体现了他的贪婪。这是支持的一个细节。而其他选项补充的都是无关的细节。

20 D。语法考点:搭配;文法考点:正确的书写形式。persecute是“迫害”的意思,prosecute是“起诉”的意思。“以……罪名起诉”用固定搭配prosecute...on。

21 A。语法考点:时态。该句前后都为过去时。所以答案A正确。

22 B。文法考点:精确的用词选择。该句句意是:“Tweed逃到西班牙,不经意地给政治漫画带来了最后的胜利。”只有B选项能搭配在该句中,表达流畅句意。

第三篇 Rethinking Crowdfunding in the Arts

23 B。语法考点:代词;文法考点:正确的书写形式。该题的代词指代的是主句的主语system,所以应该使用单数形式its。

24 B。文法考点:正确的句子连接。参见讲义部分连接句子的三个方式中的连词标点符号。这种连接方式的特点是可以表现出逻辑关系。在本题中,上句是“这个点子明显非常有吸引力”,下句是“一个不常见的照相方法可以让很多人不花多少钱就都能获得”。因为上句说吸引人,下句解释了为什么吸引人,所以上下句之间存在解释说明关系,冒号为最精确的连接方式。其他选项没有表现出这两句中存在的逻辑关系,所以B正确。

25 A。文法考点:句子间的关系。转折是常见的逻辑关系考点。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前后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或矛盾,我们才可以选择转折。而且,只要前后存在不一致或矛盾,我们就必须选择转折(哪怕语感上觉得选and也挺顺)。在本句中,前面介绍了一个筹款成功的案例,接着就是本题的另一个案例。通过题目后面的信息可以看出,后一个案例是失败的案例。所以应该用however来连接。

26 B。语法考点:标点符号; 文法考点:正确的句子连接。该句话的语法分析:主语是work,谓语动词是is supported,“that is easily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为定语从句。所以,C选项错误。understand和appreciated是定语从句中的两个并列成分,只需要用and连接,不能加逗号。A和D选项是同样的错误,把定语从句用两个逗号或破折号夹起来,从而使定语从句变为了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于是问题来了,第一,主语work只有用限定性定语从句修饰,才有意义。换句话说,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必须保证被去掉后不影响主句的理解。而本题中,去掉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句子就变成了work is supported,完全失去了本来要表达的意思。第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不能用that引导。所以B选项无论是从标点符号的角度,还是从定语从句的角度考虑,都为正确答案。

27 D。文法考点:主题和细节。该段的主题在段首:“众筹加重了本来就有的问题。”而题目中的句子“众筹吸引各行各业的捐赠人”跟主题完全无关。所以D为正确答案。

28 A。文法考点:句子间的关系。逻辑关系词的选择一定要看上下句句意。上句是“本可以用于创作艺术的时间都被用来做噱头来吸引捐赠人”,下句是“观众中可能会出现没捐赠也收益的‘霸王车乘客’”。这两句话都是在支持主题“众筹加重了本来就有的问题”,两句为同层级的论据,所以应该使用“In addition”来连接。

29 C。文法考点:正确的句子连接。原文两个句子没有连词,错误。而C正好是使用了“正确的句子连接”考点下的定语从句的方式,连接了两个句子。B选项虽然语法上连接了两个句子,但是内容上“not making”可以修饰的内容比较多,不如正确答案使用的who清楚地修饰了需要修饰的“free riders”。D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30 B。语法考点:代词;文法考点:简洁。首先,题目涉及的代词指的是句子前面的“people”,所以C和D选项错误。A选项使用了非谓语动词来修饰,B使用了定语从句的省略形式(省略了从句中作宾语的引导词“that”)。语法上两个选项都对。但是B更优,因为简洁。A使用了较为拗口的被动形式“loved by them”。在老《SAT官方指南》中,此类错误被经典地形容为“awkwardness”。

31 C。语法考点:代词。根据句意,该题的代词指的是女剧作家,所以应该使用her。

32 D。文法考点:句子间的关系。此题较难,因为没有太明显的做题标志,只能从句意上判断。原句的意思是:“尽管票价比类似的演出高,但还是在多数观众的承受范围内,反映了演出的真实成本。”该句的线索在“票价”这个词上,内容是对票价的评价。所以位置应该在文章第[5]句之后,当票价这个概念被完全引入后,才好对票价进行评价。对应的考点能力是句子间的关系下的“叙事的先后顺序”。

33 A。读图表类的题目一般会涉及“主题和细节”这个考点。因为图表其实就是一种图像化的论据,是为了支持文章中的内容。所以这种题目一般的做法是读题干,根据题干需求内容去图表中找相应论据信息。但本题没有任何提示,只能拿着图表中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对。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三种图表信息特别值得注意:(1)最大值和最小值,(2)趋势,(3)特殊值(比如全部门类都上升或下降,只有一个门类保持不变)。本题中,涉及考点的是“最大值和最小值”。根据图表,舞蹈收到的捐赠最少,但舞蹈的成功率是最高的,这对应A选项。

第四篇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An Evolving American Tradition

34 C。文法考点:句子间的关系。整理总结该段四句的句意。[1]新闻业在下滑,人们对调查报道感到忧虑。[2]面对报业的减少,报业考虑减少调查记者。[3]报业受到额外重创。[4]为了生存,调查记者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该题应把句子放在第[1]句后。因为首先,报业作为新闻业的一个子栏目,应该摆在其后,作为对于引言的一个过渡。其次,题目的添加句提到了报业下滑,这也是对第[2]句“报业减少,考虑减少调查记者”的一个引导。所以,正确答案为C。

35 B。语法考点:标点符号。冒号起到解释原因的连接作用。上句是“不难理解为什么要减少调查记者”,下句是“他们的工作花钱、花时间”。下句解释上句,所以用冒号。

36 B。文法考点:精确的用词选择。be undertaken in表示“在某领域工作”。其他选项不能表达文章需要的这层意思。

37 D。文法考点:风格和语气;重复。A选项错误,因为“illegal activities”是对后面三个例子的总结,不能和后面三个例子并列在一起,不属于同一层级的语言。而B、C选项和后面三个例子中的内容重复。所以,正确答案为D。

38 C。主题和细节。题目内容大约总结“1954年,两个人用电视节目终结了某议员的政治迫害”。该句明显是一个例子,但是本篇文章,包括本段之前的两个例子,都是在介绍报纸上的曝光。所以,题目中的这个例子不应该加进来。正如C选项所表达的,年代上和内容上都完全不合适。

39 D。文法考点:精确的用词选择。英语习惯表达上,经常使用“deterrent”的这个词,表示“威慑物”。该词优于其他三个选项相应的词。后面的“rebuke”是程度合适的用词选择。A选项的“scolding”太过于口语化和生活化。B选项的“condemnation”过于严肃和正式,并且有定罪的含义。C选项的“reproof”是一个程度相对较轻的用语,比如责骂孩子的一些非原则性小错。

40 B。文法考点:精确的用词选择。该题一定注意题干,但凡题干有要求的题目,绝大多数按照题目的要求,就能选对答案。该题干要求选用一个词,表达出以下的意思:“新闻调查的终结是一种可能性,但也能避免。”A、C、D三个选项“could not”“will not”和“must not”,虽然表达了不会终结的含义,但却把终结的可能性否定了。所以B选项最合适。“need not并不一定意味着”,一方面表达存在可能性,同时也表达了可以避免。

41 D。文法考点:主题和细节。题目要求写出一个句子,能够很好地引导后面的例子。D正确,大意是“新闻业近些年见证了创新的调整来适应变化”,后面的例子是“各种新闻从业人员开始使用多种社交媒体……”D选项中的“新闻业,创新”被例子中的“各种新闻从业人员,多种社交媒体”支持。

42 A。文法考点:正确的书写形式。这里考查的是such as的正确书写。考生记住即可。前后不需要任何标点。

43 A。文法考点:句子间的关系。该题同样涉及主题和细节的句子间关系。前一句是“媒体人用各种媒体来培养社会焦点话题”,后一句是“具体的某项目恳请读者上传关于热点新闻的信息”。很明显,后一句是对前一句更具体的例子解释,所以两句应该用“for example”连接。

44 C。文法考点:正确的句子连接。该题涉及句子连接中的逻辑主语考点。注意句子开头的“Far from marking the end...”,我们一定要比较各个选项,找出哪个选项的主句主语可以完成“Far from marking the end...”这个动作。从含义上搭配,只有C选项可以。该句完整句意:“数字时代的到来没有终结新闻调查,数字时代的到来通过更便利的市民和记者的互动增加了调查记者的数量。”

文法指南

首先和考生们明确一个常识性的概念:SAT的语法部分其实不是语法考试,而是一种客观题形式的写作能力测试,只不过该写作考试一方面考查语言的精确性(语法),另一方面涉及语言的使用(文法)。所以,该考试一部分涉及语法的题目,可以通过了解常考知识点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但考文法的部分需要考生真正读懂文章和句子来进行判断。所以我的建议是:语法部分要熟悉考点,通过做题熟悉考点;文法部分要熟悉考点背后的考查能力,通过做题强化相应的读写能力,提高做题正确率。

接下来,结合我总结的语法考点图和文法知识点图,把相对重要的高频考点和知识点做一个梳理,以便读者熟悉考点,强化能力。

一、语法考点

语法部分的考查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一)词法

1.动词

读句子时必须养成一个习惯:第一步先找到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谓语的考法最常见的有两个:

(1)主谓一致。这个考点的难点在于,一是能不能确定主语、谓语是具体哪个词;二是确定后,判断谓语的形式和主语的单复数形式是否搭配。比如主语是I,谓语动词用了goes to school,就是一个典型的主谓不一致的错误。

(2)时态。SAT时态考点比较简单。简单地说,时态只分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出于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讲所有题都是如此。但事实上,绝大多数题目不需要考生去分析和判断这个时态是用一般过去时好,还是用现在完成时好。记住:一般过去时就是过去时,现在完成时就是现在时。我们只通过上下句来判断涉及题目的谓语动词是否和文章时态一致。务必选择前后一致的时态。

2.形容词、副词

该考点为老SAT常见考点,新SAT少见。该考点会考查:

(1)该用形容词的地方,是否错用了副词,或反之。

(2)感官动词后,是否错用了副词。举例:It sounds beautifully.(错误示例,应该为beautiful)

(3)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混用。

3.代词

常见考点。经常考查:

(1)一致性。前面为单数,后面不能使用they。

(2)指代明确。Jane and Elizabeth met Mr. Darcy at the ball and he took her beauty as tolerable. 该句中出现了两个女性,后面的her就很难确定指的是哪一位女性。所以指代不明确。

(3)称谓一致。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前面都在用第三人称,突然某句变为第二人称you。此为前后不一致。

(4)反身代词。注意反身代词的前后一致。不能出现He finishes the task themselves这类的错误。

另外需要注意的代词小考点:

(1)this不能单独出现。举例:I am often punished by my wife and this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SAT的正确答案更希望写为:I am often punished by my wife and this situation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因为这样更能清晰地表达this所指代的事物,而this单独出现有时会有指代不清的情况。

(2)代词越少越简洁。这句话可以反过来说,代词越多,该句表意和指代可能更不清楚。也许每个代词都有清楚的指代,但即使如此,也会造成读者额外的阅读困难,为不优的句子。

4.连词

句子的连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这里先仅介绍涉及连词的考点。(1)连词结构的搭配。either后不能接and,诸如此类的搭配。(2)三者的平行。现在考试中非常常见的考点。三者并列,格式必须写为:“A,B,and C”,B和and之间的逗号不能省去。

5.介词

介词考点更多的是考固定搭配。这里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语感。

(二)句法

1.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的情况可以被分为两类。

(1)主语。名词和名词属性的成分都可作主语。名词属性的成分很多,篇幅原因不能赘述。常见的可作主语的名词属性的成分:动名词,to do,t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等。所以,如果我们在句子开头找不到一个名词属性的成分作主语,那么这个句子就需要调整,选择其他有名词属性的成分作主语的选项。

(2)谓语。这里提示两个缺少谓语的常见错误。①正确句子:He goes to school on Sundays. 错误句子:He going to school on Sundays. 该错误句子把本来句中的谓语动词goes改为了非谓语动词going,going成为he的一个修饰成分,该句没有谓语动词。② 正确句子:Ronald won the World Cup. 错误句子:Ronald,who won the World Cup. 该错误句子把本来句中的谓语won添加到了新的定语从句中,该句的主句就缺少谓语动词。

2.常见的错误连接

(1)连词的数量。特别注意,两个句子必须由一个连词连接。正确的例子:Government should quell its domestic insurrection and establish international credibility. 错误的例子:Government should quell its domestic insurrection,establish international credibility. 错误示例中,本来应该用连词and连接的两个句子,却用逗号隔开。这是语法考试中非常常见的错误情况。另外,连词也不能过多。比如because可以连接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句子,但不能出现一句有because,另一句有so的情况。(Because I am hungry,so I eat a burger.)

(2)平行结构中的对应关系。正确句子: You should press the button,enter the password and switch off security system. 错误句子:You should press the button,enter the password and to switch off security system. 正确的示例中平行对应的格式是:动宾,动宾,and动宾。而在错误的句子中,最后一个动作变为了to do。这就是最经典的不平行的错误。

(3)比较对象不对等。正确句子:Einstein's theory is no more credible than Rayman's theory. 错误句子:Einstein's theory is no more credible than Rayman. 请注意,正确句子的比较对象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和雷曼的理论相比,而在错误的示例中,变为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和雷曼这个人相比。此为常见错误。

(4)逻辑主语搭配不当。正确句子:Hit by my father,I stormed out of my room. 错误句子:Hit by my father,my father stormed out of my room. 逻辑主语也是不能赘述的一大块语法知识,读者一定要在网上自行浏览相关的解释及示例。但SAT中逻辑主语的考点非常简单和直接。该句其实为两句话:I was hit by my father. I stormed out of my room. 我们稍后也会再次提到,逻辑主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连接句子的方式。所以我们把第一句的主语去掉,把谓语动词改为非谓语动词(hit的过去分词形式还是hit)。但注意,必须保证省略的主语和后面真正主句的主语为同一个主语。在错误的示例中,真正主句的主语是“my father”,但这个主语无论如何也套不到hit by my father这半句中(如果套进去就成了“我爸爸被我爸爸打了”)。总结:逻辑主语连接两个句子,一定要看主句主语和前半句中的逻辑主语是不是保持一致。

当然,以上这些语法上错误的连接需要修改。正确的连接方式在最后的文法部分有总结,请留意。所以涉及句子错误的连接的考点,也全部被归到文法中“正确的句子连接”的考点下。

3.标点符号

(1)逗号。逗号不能连接两个完整句子。逗号的作用是合理地断开句子,方便阅读。逗号最常见考点是用在插入语前后,断开句子,方便阅读。正确句子:Just as China has richer and poorer regions,so it has areas of higher and lower fertility—or,to be more precise,of low and lower fertility. 注意这里的to be more precise,前后都用逗号隔开。SAT几乎每次必考的一个点,就是插入语的标点前面用逗号,而后面搭配破折号。此考点高频得让人匪夷所思。

(2)分号。分号是非常好的连接两个句子的方式。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原句错在用逗号连接两个句子。其中一种正确改法,就是用分号替换逗号来连接两个句子。

(3)冒号。冒号相对万能。冒号可以连接两个句子,也可以连接一个句子和一个成分,甚至单词。冒号前后句通常存在原因解释或详细阐述这样的关系。

二、文法知识点

文法的考查方向是行文角度、句子的内容、衔接以及组织是不是合理流畅。文法的考查主要分为三部分:主题和细节的关系、句子间的关系和语言的使用。

(一)主题和细节的关系

首先说明,主题和细节的关系也是一种句子间的关系,但有所区别。主题和细节一般被视为分离的两个整体。这两个整体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意思。举例:早期的女权主义的推动其实也受到了很多男性的支持和推广。托马斯·潘恩和弗莱德里克·道格拉斯都曾发表文章,详细列举女性遭遇的不公平和这些不公的不正当性。在这个例子中,第一句是主题句,第二句是例子。主题说得抽象,例子说得具体。两句话可以分开,都不影响理解,但同时还都表达了同一层意思。这就是主题和细节的关系和特点。

在SAT考试中,有一种题经常涉及这种把握主题和细节的能力,我们在后面的解析中会结合题目详细解释,所以暂不举例。所以从能力上讲,考生一定要具备以下意识和能力:(1)能清晰判断该句是一个主题句还是细节举例。(2)当读到一个主题时,甚至能脱离选项,自己想出一个合适的例子或至少能在四个选项中找到合适的支持该主题句的例子。(3)与上一点相对应,当读到细节的时候,能清晰地总结或至少找到该细节想支持的主题。

(二)句子间的关系

“句子间的关系”与“主题和细节互相独立但又互相支撑的关系”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把句子间的关系所涉及的句子定义为一个完整独立的表达整体。该整体由多个句子组成,缺少任何一个句子,对这个整体的理解都可能遇到困难。句子间的关系具体分为三种:(1)逻辑关系。(2)名词或代词的指代衔接。(3)叙事的先后顺序。

SAT考试中有三种题目涉及分析句子间关系的能力(如图所示),所以通过做题来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再通过分析句子间的关系来理解正确答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通过提高能力来解决考试的学习方式。

(三)语言的使用

1.精确的用词

该考点分为两点。第一点考查正确的书写形式。比如最常见、几乎也是高频到匪夷所思的考点有:there和their的辨析,its和it's的辨析或者类似affect和effect这种易混淆词的辨析。这其实是考查说话多、写字少的美国小孩的考点,对我们中国考生来说一般不是问题。第二点考查精确的用词选择。这个点会更难,比如文章中有一句话,意思是人吃饱了。四个选项都有“充满、满足”的意思,但只有正确答案有“饱腹感”的意思。所以这类题目需要很强的语言功底和词汇量才能保证正确率,没有所谓的技巧。

2.“优美”的句法

(1)简洁原则。首先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误解为哪个选项最短选哪个选项,虽然不少情况正确答案确实如此。请千万记住,这是写作考试。所以正确答案就是最“美”的那个选项。美的标准有两个:简洁、清楚。所以正确答案的标准应该为:在表达清楚的前提下,用最少的单词,最易懂、没有歧义的结构来完成句子。所以为了方便,我们叫作简洁原则。具体地说,简洁原则有以下注意事项:①不出现累赘重复的表达;②不出现过多代词;③能用主动句、主谓宾、简单句说清楚的,千万不要用被动句等故意复杂化的句型。

(2)风格和语气。常见的一个考点是,前半句如果是书面语表达,后半句千万不能出现口语化用语。反之同理。保证上下文语言风格与语气的一致性。

(3)正确的句子连接。这可以算是我们SAT考点的收官总结。SAT中甚至专门有一种题型,会让考生把原文中的两句话组织成一句话。再次强调,这是写作考试。所以这里也总结一下经常作为正确答案的正确连接句子的一些方式或句型。换句话说,这些正确答案就是SAT推荐我们在作文中多使用的一些句型(毕竟,能用一句话说清楚两句话的事情,就是一种高级的写作能力)。

以下三类可以说概括了绝大多数正确连接两个句子的方式,一定要掌握熟练。

1)连词或标点。连词连接两个句子与其他方式的不同点在于,连词可以表达出逻辑关系,所以当上下句存在逻辑关系时,优先考虑使用合适的连词。

2)定语从句。这里要对定语从句做一个小补充。定语从句本身就是一种简化句子的结果(把两句的内容合并为一句),所以有一种情况在SAT中也经常作为正确选项出现,即定语从句的省略。具体地说,which/who + be,这种情况可以省略。举例1:Einstein,(who was) the greatest scientist in 20th century,died in 1955.举例2:Jane received a bunch of flower this morning,(which was) a situation that was not uncommon this year. 以上两句话中的which/who + be都可以在句子中省略,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同位语现象,经常作为SAT的正确选项出现。

3)非谓语动词作状语或定语(逻辑主语形式上可以归类于此)。

以下为一些补充的小知识点。每一个例句中的小知识点都是经常作为正确选项考点来考查的。推荐记住。

4)Einstein's project is no better than that of Rayman.(注意这里that的使用。)

5)Einstein enjoyed better scientific resources than did Rayman.(注意did的位置,并记住。这种倒装也经常作为正确选项的一种形式。)

6)too...to,so...that,such...as,等结构也经常是连接两个句子的正确方式。

最后强调,在这里和大家总结的六点,是正确答案常见的形式。千万不能等同于只要见到以上形式就百分之百正确。切记,一切的总结和整理是让我们有规律、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不是去机械地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