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章 白事酒席
曼宇和哥哥跟着爹,爹跟着孝文,孝文领着他们在院子里找人。院子里摆满了桌子,每张桌子周边都坐了八个人,有的坐了七个,还有的坐了六个,有大人也有小孩,他们有说有笑着。还有的在桌子上打起了扑克,打扑克的有一人在耍赖,被他身旁一个拿着扑克的人勒住了脖子,他连忙大声求饶,勒住他脖子的人笑着问他还敢不敢耍赖,并扬言还治不了他了。
这些人曼宇大部分都不认识,周边也乱糟糟的。孝子队伍此时就像一条贪吃蛇,蛇头是曼宇爹,蛇尾就是曼宇,而引领着蛇的正是孝文。“贪吃蛇”跟着孝文在桌子间穿梭,孝文打量着院子里的桌子,认真辨认着桌子旁边的客人,仿佛是讲台上的老师正在寻找回答问题的学生。当他看到前面一张桌子旁的老人后,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带着“贪吃蛇”就朝那位老人走去。
那位老人正低着头和身边的人说话,孝文已经来到了他的身旁。孝文说着客套话请求他受孝子礼,他忙站起来推脱说免了免了,孝文搀着他的胳膊面露不悦之色,他才点着头从凳子里走出来,弓腰抱拳对着孝子们,接着就响起孝文的礼词:“孝子前跪,重客(kei)有礼,有礼有数,礼当三叩,好酒不劝,嗅两口免两口,孝子谢客(kei)!”
“贪吃蛇”又变成了一列波浪,此起彼伏地给老人磕了三个头,老人也连忙还了礼。然后孝文又找到两个老人,他们都一一受了孝子礼,“贪吃蛇”才终于解散。
曼宇感觉饿了,但是他不能上桌吃饭,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吃,就混到跑忙的里面,在灶台前混吃的。做饭的都是村子里的“大厨”,知道这小家伙饿了一上午,就顺便夹几块肉给他吃。
客人们一般吃完饭就走,最后留下的都是村子里的人,尤其是村里爱喝酒的,都会坚持到最后,哪怕只剩下他们一桌,也要喝个痛快。
人一喝醉,就容易发起酒疯。红平爹就喝醉了,和村里人说起地里的事情,就和别人吵起架来,说人家多占了他家的地,今年就多收了一垄小麦和一趟玉米,秋收完犁地又往他家地里翻土,很气愤不过,说欺负人也不带这样的。旁边的人怎么劝都不行,他非要和人家去地里扒灰眼。
红平爹平时为人老实厚道,在村子里属于老好人,遇事总是能让则让,以和为贵,很少和人争吵。就说他家的地边子,被别人占了很多年,他也是能忍则忍,只是今天喝醉了酒,胆子大了起来,借着酒劲,就把多年的委屈一股脑地说了出来,他一说就脸红脖子粗,和别人吵了起来。
仁刚在曼宇家里跑忙,客人们走的也差不多了,正准备吃饭,听说自己哥哥喝醉了,在和别人吵架,也就顾不上吃饭,就跑过去看看咋回事。见哥哥喝的已是满脸通红,如同生气时的关公,抓着别人的胳膊不放,周围的人拉都拉不开,只管说着自家地边子的事情。被抓的着的人也喝多了,连话都说不清楚。
仁刚知道两个醉鬼,说不清楚,不如等两人酒醒了再理论。就拉着哥哥先回家休息,他哥哥不走,说还要喝酒,仁刚就拿着一个空酒瓶子,骗哥哥说回家去喝,他哥哥信了,就笑着要跟他走。
曼宇爹看到事情办妥,便跟仁刚喊道:“送回家,赶紧回来吃饭。”
仁刚点点头,口中应着:“好好好,俺马上回来。”说着就背起哥哥回家去了。
等村里人都走了后,院子里、胡同里一片狼藉,桌子上的油汤“哗哗”地流着,就像是在油布上写字,又像是地图上的河流。地上的凳子东倒西歪,完全没有吃饭前的整齐。村子里的几条土狗,游走在桌子之间,有的舔着桌子上的油汤,“咕咚咕咚”地喝着,有的捡食着地上的骨头,“咯嘣咯嘣”地嚼着。
曼宇捡起一块砖头,朝土狗们砸去,一阵“旺旺”的叫声,土狗们夹着尾巴逃向了大街。跑忙的都饿坏了肚子,只顾着吃饭,等他们吃饱了,才会理会这些桌凳。
仁刚也送走了哥哥,跑了回来,和其他跑忙的一起大吃起来。曼宇爹还为他们掂上了酒,大家都说不喝,怕耽误干活,经不住曼宇爹劝,就都喝了一点,但不会影响干活。
曼宇娘和曼丽已经吃完了,用板车拉着三个大盆,在收桌子上的剩菜,肉菜放一盆,素菜放一盆,只捡干净的,以后可以热了吃。但凡看着脏的就收到第三盆里,那是收起来留着喂猪的。
等跑忙的都吃了个饱,大家便一起收拾桌凳,装上大车,这些桌凳都是从外村租来的,要还回去的。曼宇一家将剩下的菜,分开装进几个大盆。到了傍晚,将干净能吃的菜,装在板车上,挨家挨户,给邻居每家里都送上一碗。再剩下的菜,就留着自家吃了。
曼宇也吃过别人家的剩菜,这次轮到自己家有剩菜,他很乐意和哥哥一起,给邻居家送去,而且他的好伙伴家里,他也都跑着送了一碗。接下来的几天,曼宇家都不会为吃什么菜而发愁了。
天气慢慢变得寒冷,北风也冷飕飕的刺人脊骨,村民们都穿上了棉袄,王曼峰也不愿意继续走读而住进了学校宿舍。
爷爷去世也将近一月,整个西屋空了起来,里面冷冷清清的。村子里玩的要好的孩子,都喜欢扎堆居住,曼宇娘便和几个孩子的父母商量,在西屋里摆上四张床,让曼宇和一群小伙伴们都居住进来,这样也免得早晨上学一个个叫了。
八个孩子四张床,就像一个大地铺,整个西屋被塞满了一半,屋内的温度也提高了好几度,暖和的就像烧了炕,曼宇家从此也开始热闹起来。红平把自家的闹钟也拿了过来,把起床时间定在了五点半,他也可以多睡半个钟头了,自然是非常高兴。
村子里有一台公共电视,也是全村唯一的一台二十四英寸大彩电,还是进口的。因为王庄村里年年交公粮都是第一,所以这台彩电是公社才特意奖励的。听说村长拉回大彩电那天,把其他村子羡慕的直流口水,村长也是一边炫耀一边笑,平时总是弓着的背也变得笔直笔直的,多少年都没有那么风光过。
大街上有一个代销点,开代销点的是一个老头,村子里平时吃的油盐酱醋、烟酒茶糖等日常用品都要在这里买,那台大彩电也就放在代销点里,由老头保管着,所以代销点里的闲人也从没有断过。
只要一到晚上,老头就把大彩电搬到大街上的一个石桌子上,全村的村民都会来这里看电视,一直放到夜里十一点,才又搬回屋里去。曼宇看过的《西游记》、《霍元甲》、《封神榜》、《新白娘子传奇》等电视剧,也都是在这里看的。
曼宇爹平时晚上只让他看电视看到八点,一到八点必须回家睡觉,只有星期六晚上可以看的久些,但也不能超过十点半。这是因为小学生一星期要上五天半课,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才会放假,所以曼宇爹才给曼宇定了这个作息表。
然而很多好的电视剧都要演到很晚,曼宇从来都没有看完过,心中很是气愤,他不敢怪他爹管的严,只是恨电视剧不能早点开始,却又要演的那么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