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社会组织概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 支持性社会组织发展若干建议

(一)率先推动支持性社会组织发展

社会组织上游有基金会,中游有支持型、枢纽型、示范型社会组织,下游有丰富多彩的社区操作、实务型社会组织。一般情况下,下游的实务型社会组织是被支持的对象,上游与中游是相对稳定的且提供支持的社会组织。

在支持性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各地通过孵化基地、公益招标创投、财政资助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发展专项基金等方式帮助支持性社会组织实现初步发展。如,2006年上海浦东创立“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器”概念,2010年全国第一家“社会创新孵化园”在上海成立,为政府培育社会组织和参与社会服务提供新机制。2009年上海开始摸索社会公益服务项目招标创投,深圳、广东、江苏、北京等地也在进行政策探索(马庆钰、廖鸿,2015:59)。此外,2009年北京也率先开始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这些行动体现了对包括支持性社会组织在内的组织支持。

为此,对支持性社会组织发展方向的建议如下。

一是积极增加资金支持、信息支持、智力支持等类型的支持性社会组织数量。

二是深入做好支持性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升,保证服务质量,避免资源浪费。

三是合理促进支持性社会组织的地域分布,加大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支持性社会组织发展的投入。

(二)探索有针对性的创新性社会组织支持方式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不断递进,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模式、消费方式等都因网络发生了根本变化,处在社会领域的支持性社会组织,也应对这种变化有所回应。为此,对支持性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互联网+”跨界合作在支持性社会组织中的运用,注重社会组织支持的公益社会化。在起步时协助社会组织寻找共同的合作伙伴,在协力驱动发展时积极争取高校、政府、组织、企业、媒体等多行业跨领域合作,争取多方社会资源。同时,更新社会组织运作模式,融合管理中的大数据和产品化思维,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营造标准化、可复制、制度化运作模式,实现社会组织上中下游的无缝链接。

二是结合网络与资金、技术、信息、能力等方面的融合,提升社会组织支持能力的专业化,开发需求导向的现代化支持体系,尤其是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创新,如搭建O2O互联网虚拟孵化器等。

三是通过网络打造协同交流平台,进行会员制分享信息、协同沟通、伙伴训练营、线上线下交流同步、宣传促进等支持。

四是运用网络优势挖掘被支持社会组织的潜在需求,融合社会创业思想,为组织提供有偿、保质、有效的精准服务,发展具有存活能力的创新性社会组织。

(三)激发社会潜力深化多元支持服务

支持性社会组织可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资金、人员、场地、设备、信息等多元支持,但是究竟由谁来提供、如何提供、提供什么、提供多少等值得探索。为此,对支持性社会组织服务内容的多元化建议如下。

一是引入企业化运作与品牌化建设,让支持性服务接受市场检验,淘汰腐化老旧的支持性服务内容。将支持性社会组织的支持业务进行市场化适应,推出市场反应相对较为强烈的支持性社会组织“产品”,实现自我发展,进而有效地推动被支持的社会组织自身业务发展。

二是激发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等在内的有利于支持性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潜力股,比如均衡考虑与政府合作项目。

三是主动建构有利于支持性社会组织发展的对口需求,完善支持性社会组织的支持内容。

(四)改变外环境搭建有效公益生态链

支持性社会组织的长远发展有赖于良好的公益生态链,以让社会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序发展。为此,对支持性社会组织生态链的建议如下。

一是明确现存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包括社会组织发展状态、政策支持方向、国家对支持性社会组织的态度等。

二是把握支持性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结合本土特色、综合专业人才和行业、跨界协作沙龙、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发展枢纽社会组织。发展合理培育扶持方式,包括引导发展服务支持型、资金支持型、智力支持型、自律联盟型社会组织,协调社会力量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有针对性的前期辅导、技术孵化、专业培训、筹资融资、管理咨询等服务。通过设立基金和场所为公益组织提供孵化支持,但须警惕政社不分现象。助推行政培育模式向社会培育模式转变。通过政策杠杆整合社会资源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公益社会团体,首先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其次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再次支持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行业协会发展,推动行业自律联盟建设;最终重点打造优质且具有引领性的支持性社会组织。

四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公益生态体系。搭建良好的公益分工市场,明确资助型支持性社会组织、直接服务型社会组织、中介服务型专业机构等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政府也要明确支持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自己的职责,包括提供专业督导团队、公开信息、增加支持性社会组织的自由度、及时落实政府购买的资金、提高支持性社会组织的生存安全感、正确评估实际需要并避免面子工程、简化支持性社会组织的行政审批手续并降低行政官僚化、增加各级政府对支持性社会组织的重视度、提供政策支持保障支持性社会组织的发展等。社会各界也要在资金、舆论、人力资源等方面支持支持性社会组织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Brown,L.D.,& Kalegaonkar,Arehana:Support Organization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Ngo Sector[J].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2002(2):239-240.

Brown,L.D.,& Tandon,R. Strengthening the Grass Roots:Nature and Role of Support Organizations[R]. New Delhi:The Society for Participatory Research in Asia,1994.

杜志莹:《支持性组织发展遇困:自身能力建设不足生存环境有待优化》,《公益时报》2010年7月23日,参见: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2170.html。

葛亮、朱力:《非制度依赖:中国支持性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探索》,《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2期。

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人民网》2011年2月20日,参见:http://politics.people.com.cn。

黄江松:《大力发展支持型社会组织推进首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城市管理与科技》2015年第6期。

陆海燕、洪波:《政府向支持型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为例》,《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马庆钰、廖鸿:《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唐璐:《政府与支持性社会组织关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4。

王名:《社会组织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徐永光:《公益支持性组织的市场定位》,《乐创公益》2016年1月27日,参见: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18313.html。

徐宇珊:《社会组织结构创新:支持型机构的成长》,《社团管理研究》2010年第8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组织进入整体性变革期》,《中国新闻网》2017年2月24日,参见: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2-24/8159015.shtml。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网》2015年10月14日,参见:http://china.huanqiu.com/politics/2015-10/7757310_9.html?q_tzem2。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新华网》2004年9月19日,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9/27/content_2027021.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民政部门户网站》2017年8月3日,参见: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708/20170800005382.shtml。

周秋光:《湖南公益慈善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湖南乐创公益慈善发展中心揭牌仪式上的主旨演讲》,《河南慈善网》2016年2月,参见:www.henancishan.org。

周秀平、刘求实:《以社管社: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社会非盈利评论》2011年第1期。


[1] 由于支持型社会组织指涉支持社会组织的类型,支持性社会组织强调社会组织的性质,大多数情况下后者包含前者,所以本书将支持型与支持性社会组织统称为支持性社会组织。同时,支持性社会组织中又可能包含多种支持类型,所以本书又将支持性社会组织划分为资金支持、能力支持等五种类型,称为资金支持型支持性社会组织、能力支持型支持性社会组织等。

[2] 包含未注册的草根社会组织。

[3] 本书将其划分在综合服务类支持性社会组织中。

[4] 如映绿、恩派等。

[5] 如上海市社工协会、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等。

[6] 其与支持性社会组织类型划分的关系详见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