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天才的第一堂大脑训练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不同思维方式激活大脑潜能

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法

有科学家研究认为,人们如果能够综合运用形象思维法和抽象思维法将有助于促进大脑两半球功能平衡协作发展,同时能激活我们的大脑潜能,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是生物学的超级电子计算机,可是人们对其非凡的功能还知之甚少,我们对自己头脑当中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了解远不如我们对于外界发生的事知道的多。几千年来,我们对大脑的功能都不甚了解,直到近代才有了一些发展。在前面我们也提到过,我们的左脑主要具有语言符号、分析、逻辑推理以及计算数字等抽象思维功能;而我们的右脑则主要具有非言语的、综合的、形象的、空间位置的、音乐的等形象思维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左脑是我们的抽象思维中枢,而右脑是我们的形象思维中枢。

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特点来看,左右半脑中主要储存着两种信息,即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同样也存在两种不同的编码系统,即抽象记忆、抽象思维与形象记忆、形象思维。由此可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我们思维的基本方法。

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形象思维的具体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当人利用他已有的表象解决问题时,有助于表象进行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一幅新形象时,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所以,利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形象思维法。比如,一个人想要外出,那么在此之前他就要考虑环境、气候以及交通工具等情况,然后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出一条最佳线路,如果是远途的话,那么他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自己需要带的衣物。这种利用表象进行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作为人类的高级思维模式,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被运用。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最高级形式,它兼具有形象性、新颖性、创造性和高度概括的特点。不过想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们经验累积的结果,人们的想象的内容和想象力的水平都会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尽管他有着七十二般变化,但是每种变化都没有超越当时科学发展和时代水平。

根据想象的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而有意想象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以及幻象。形象思维活动对我们的右脑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既然形象思维对我们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应该怎样训练我们的形象思维呢?

首先,要累积足够多的形象材料。

在日常生活、娱乐活动、看电视、欣赏音乐、学习活动、参观、旅游、家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尽可能地扩展自己对自然和人类活动中事物形象的掌握,有意识地观察事物形象,广泛积累表象材料,丰富大脑中的表象储备。不要担心自己积累得过多,因为我们的头脑能够储存很多表象,而且头脑中的表象越多,我们的右脑就会越灵活,同时也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形象原料。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格拉肖曾公开表示:“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想,像抽时间读读小说,逛逛动物园都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这同理解力和记忆力一样重要。假如你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你能想象出这种奇形怪状的东西吗?我这样讲,有的人听起来可能会感到奇怪。但是在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用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形式。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

格拉肖的这段话揭示出,丰富的表象存储不论是对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要积极开展形象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活动。

不要束缚自己的想象,要让自己尽可能地展开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活动。这是因为当某种新信息在我们的脑海中激发起与之有关的信息时,比如一种味道、一段回忆等,这些都会让新信息在脑海中更加真实的浮现出来。实际上,当我们在针对某个物体或事物进行联想或想象的时候,是在对事物或物体本身进行不断地重复记忆,从而能将它牢牢记在脑海中。而且,还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们不仅能对眼前的新事物有所认识,而且还巩固了旧有的知识。

当然,想象和联想的类型有很多,而最为理想的方式是同时进行多层次的联系。

1.相似性联想

这种联想方法较为常见。比如,当你在国外旅游的时候,你可能会突然发现,当地的景色同和你的国家的某个地方的景色十分相似。

视觉可以带给我们相似性联想,同样,其他感官也可以带给我们相似性联想。比如,你刚刚上幼儿园的侄子能够脱口背出20以内的双数,你感到十分惊讶,但是他却告诉你,这些数字很好记,因为它们排列得就像是一段楼梯一样。

在生活中,尽量养成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类比联想的习惯,因为当我们在对眼前的事物进行联想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回忆起原有的记忆,同时也能牢记眼前的新事物。

2.成对联想

我们的大脑中一旦出现某一种思想、某一个形象或者某种记忆,它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另外一种与之有密切联系的思想、形象或者记忆。我们的大脑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两个事物总是一起出现,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在逻辑上一个衍生出了另外一个,这种现象被称为逻辑对。

其实这种成对出现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比如,说到螺丝,你就会想到螺帽;说到足球,你就会想到足球场;说到黑板,你就会想到粉笔。所以,在生活中,试着将这些事物成对地记住,这样就能减少必须记忆的事物数量。

通常,逻辑对有以下几种: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眼睛——脸;

结果和原因的关系:患感冒——遇风寒;相反和相对的关系:冷——热,生——熟。

脑力训练:找袜子

有两位盲人,他们都各自买了两对黑袜和两对白袜,八对袜子的布质、大小完全相同,而每对袜子都由一张商标纸连着。两位盲人不小心将八对袜子混在一起,他们能取回黑袜和白袜各两对吗?

答案:

可以。

袜子不分左右,所以将袜子拆开,每双袜子各拿一只,这样他们就能取回两对黑袜和两对白袜。

科学严谨的抽象思维法

人的思维过程是一个清晰逻辑的思考过程,同时也是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认识过程。在这种思考认识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思维的力量来把握事物的整体和全貌,及其发展的过程。

而抽象思维是人们大脑思维的高级形式,又被称为抽象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法就是利用概念,借助语言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必须运用抽象思维方法。

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人们通过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概念、判断、推理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形式,而抽象思维法也是人类思维最基本的方法。当人们在面对困难或者问题的时候,通常会不自觉地选择使用抽象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它不是以人们感觉到或者想象到的事物为起点,而是以概念为起点来进行思考的,之后再将得到的抽象概念上升到具体概念。

通常而言,抽象思维可以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两种。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或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叫作经验思维。一般情况下,儿童对经验思维的运用较为频繁,但是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足,经常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或者总结的过于片面,比如,“四条腿的动物是狗”、“植物的果实都是可以食用的”等就是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导致的错误。而理论思维则是根据科学概念和理论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有理论支撑,而且它还能迅速地抓住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

抽象思维是我们大脑左半球的主要功能。现在很多学校的课程学习活动中,都会进行大量的读、写、算,即阅读、写作、计算、分析、逻辑推理和言语沟通等,其过程主要是以语言、逻辑、数字和符号为媒介,以抽象思维为主导。这些活动都是有助于我们左脑功能的发展的。而且,也有数据显示,目前我们运用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几十倍,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占有绝对优势。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呢?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只要能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那么我们的抽象思维就能得到很好地锻炼和提升。

首先,我们要学会掌握和运用科学概念、理论和概念体系;其次,要掌握好和用好我们的语言系统;再次,要与我们思维的基本方法密切配合和运用;最后,在运用抽象思维的时候试着与抽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其他的方法结合起来,一起训练,这样能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其实,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将抽象思维法和形象思维法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和联合运用,此时所产生的效果是最好的。

这是因为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的社会实践和接受的教育越来越广泛深入,人的思维从儿童时期以动作思维为主逐渐转变成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升入中学以后,就会逐渐变成抽象思维占据主导。不过,此时中学生的思维大多还停留在经验思维上。林崇德教授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后表示,小学四年级是人们思维发展的转变期,此时他们的思维模式开始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初二则是人们在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此时他们的思维模式开始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思维过渡,此时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会随着记忆的转型开始迅速发展;等到他们进入高二的时候,智力发育已经基本趋于定型,并且初步达到成熟和稳定的状态,此时是人们思维活动的初步成熟期。

而我们的形象思维同样也是一个由初级具体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转化的问题,而且,我们的高级形象思维一点也不比抽象思维逊色。

其实,不论是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形象思维能力,能否达到高水平的转化和成熟,在很大一部分情况下是取决于教育训练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训练,尽管他们也拥有抽象思维,可是这种思维大多是停留在经验型思维的阶段。此外,当我们的抽象思维模式向高级转化的时候,形象思维也一定要向高级转化。如果两者无法做到同步转化的话,那么我们的智力发展就极有可能产生欠缺和不足。所以说,将这两种思维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和应用,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我们的大脑两半球功能具有不对称性,我们都已经知道,右脑主要是负责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的,而左半球的主要功能是抽象记忆和抽象思维。如果我们忽略了两种思维的协调发展,对大脑的两个半球的功能发挥是十分不利的。科学家在进行研究后推测,如果人脑两个半球的功能能够协调发挥,那么其产生的效果会是平常效果的五到十倍。因此,协调发展两种思维,综合运用两种思维方法,其所产生的效果一定会出乎你的意料。

英国心理学家汤尼·布仁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在科学和艺术两方面的潜能,如果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并不能表明我们是天生无能,只是因为我们脑中的一个半球并没有像另一个半球那样的得到充分运用的机会。那么,人脑的两个半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训练和充分运用。

最后,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时,头脑中可能存在着两种超前系统。一种是形象系统,一种是概念系统。这两种系统是协同活动、密切配合的。对于不同的问题,两种系统的作用也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如果问题的原始材料是已知的,其方向是明确的,那么解决问题的时候倾向于抽象逻辑思维。如果面临的问题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那么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主要倾向于形象思维。下面介绍几个在日常就能锻炼大脑两半球的协调性的方法:

(1)在进行学习和记忆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形象记忆法和抽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综合在一起使用。

(2)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尝试综合运用形象思维法和抽象思维法。在思考的过程中注意将形象和概念配合运用。

(3)在阅读的时候,试着将形象阅读法与理解阅读结合在一起使用,并且要重视语言分析思维和艺术合成思维。

(4)沉思有利于大脑两个半球的平衡发展。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沉思能抑制人脑活动,并增加两半球之间的联系。有实验结果表明,被测试者在进入沉思状态之后,他们大脑两半球的脑电图波形同步地增大,这就表明,被测试者的大脑两半球在同时发挥作用。

(5)加强较弱的大脑半球与较强的一侧的配合。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只重视运用大脑半球的一半,而忽视了另外一半。比如,有些人的左脑机能较为发达,而右脑机能相对较弱,那么你可以通过绘画或者听音乐的方式来刺激右脑技能。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伯特·奥斯汀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在我们的学习和活动中,如果能对较弱的一侧脑半球进行经常性的刺激,鼓励它与较强的一侧脑进行配合,那么人们的思考能力和效率就会出现惊人的增长。

总之,人脑的两个半球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如果能对大脑两个半球进行充分的运用和培养,试着能协调发展运行的话,人脑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将会得到极大的增强。那么我们运用抽象思维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脑力训练:古树多少岁

有一棵古柏树,在它的树枝上挂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要想知道我今年多少岁,100比我小,1000比我大,从左往右每位数字增加2,而且这几个数字相加之和是21。”那么,你能知道它几岁吗?

答案:

579岁。

古柏树说自己的年龄比100大,比1000小,那么可以判断它的年龄一定是一个三位数。又知个、十、百三位的数字之和是21,而且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多2,而十位上的数字要比百位上的数字多2,则个位上的数字就比百位上的数字多4,因此百位上的数字是〔21-(2+4)〕÷3=5。由此可以得出百位数上的数字为5,那么十位上的数字就是5+2=7,个位上的数字就是7+2=9。由此可以得出,古柏树的年龄为579岁。

流畅多变的发散思维法

单调乏味的工作和学习会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死气沉沉,毫无创造力可言。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能保持大脑的兴奋,那么就要保持思维的活跃程度,而发散思维能够使我们的大脑处于相对灵敏的状态,而且还能激发我们大脑的潜能。

几乎从我们开始有记忆的时候开始,我们就不断地被社会、家庭和学校灌输这样的思想:不论什么问题,都有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不要标新立异,这是规矩。于是,我们都听从了这样的告诫,对待所有问题都去寻找那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当然,如果是我们平时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那么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如果我们心里总想着规矩,担心会违反规矩,不敢打开思路,让自己的思维被规矩所禁锢,凡事都只是追寻一个答案,那么这种做法无疑会扼杀我们的创造力。

曾经有一项针对学生的测试,学生们被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发散思维,说出红色砖头的用处。于是,测试者得出了这样的答案:“盖房子、建教室、铺路……”尽管学生们说出了很多关于砖头的用处,但是他们的思维却一直都被局限在“建筑材料”这一类,从来没有离开过。

其实,如果我们的思维能够转换一个方向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发现红砖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材料方面,它还有其他的一些用处,比如:钉钉子、垫桌脚、画线、锻炼身体、作标志等。像这种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个问题的做法体现出来的就是发散思维。

1950年,发散思维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等,它是一种从不同方向、不同途径和不同角度去设想的展开型的思考方法,是同一材料来源、从一个思维出发点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能使我们产生大量的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并且能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最大限度地释放我们的脑能,使思维趋于灵活多样。

如果,现在让你迅速说出曲别针有多少种用处,你能想出几种?

10种?

100种?

还是1000种?

你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尽量地发散出去,然后看看自己能想到的极限究竟是多少种。如果你想继续这个游戏的话,可能你到人生的最后一刻都还能找出它特别的用途来。

通常而言,具有发散思维的人在观察一个事物的时候,往往会抓住各种各样细枝末节的线索,然后将自己的思路扩展开来。他们不会让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事物本身,因此常常能发现被人发现不了的事物和规律。如果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能重视发散思维的运用,那么你就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么,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呢?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首先,要有充分的想象。

之前我们也提到过,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当我们在进行思考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运用想象力,让自己能尽快跳脱出原有的思维限制。只有我们的思维不被框住,思维才能更好地发散,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创意和想法。

其次,在进行思维发散的时候不要紧张。

当你在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时候,除了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之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因为当我们紧张的时候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增多,而肾上腺素会影响大脑神经元的活跃程度。科学家们指出,当人们感到快乐的时候,大脑神经元就会变得活跃,人们越是感到快乐,神经元的活跃程度就越高,人们的思维也相应会变得灵活。相反,如果一个人处在紧张或者压力的环境中,大脑神经元的活跃程度就会降低,此时人们的思维灵活程度也会降低。

所以,紧张只会让我们方寸大乱,思维受到影响,这对我们发散思维,解决问题没有丝毫的帮助。

最后,当你在面对事物或事件的时候,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当你面对事物或事件的时候,不要从单一的角度进行思考,而是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层次去思考。这不仅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或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和加工,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大脑活力,这样我们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发散的角度越多,我们掌握的知识也就越全面,思维也就会越灵活。不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如果你对某件事物或事件有了新意,或者有较为深度的看法,那么你就应该大胆的提出来,并且与周围的人一起探讨一下它的意义或可行性,从而激发自身的发散性思维。

当你的想法出现错误时,也无须感到羞愧,这只是表明我们的想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如果你能坚持不懈地使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活,大脑的反应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脑力训练:小张的未婚妻

小张认识A、B、C、D、E五位女士。

(1)五位女士分别为两个年龄段:三位女士小于30岁,两位女士大于30岁;

(2)两位女士是教师,其他三位女士是秘书;

(3)A女士和C女士属于同一个年龄段的人;

(4)D女士和E女士属于不同的年龄段;

(5)B女士和E女士的职业相同;

(6)C女士和D女士的职业不同;

(7)小张将要和其中一位年龄大于30的教师结婚。

那么,聪明的你能推断出小张将要和哪位女士结婚吗?

答案:

小张将要和D女士结婚。

由(1)、(3)、(4),我们能够推断出,D女士和E女士当中必定有一位是与A女士和C女士属于同一个年龄段的,因此可以判断出A女士和C女士都小于30岁。所以,按照(7)的说法,小张是一定不会同A女士或C女士结婚的。

而根据(2)、(5)、(6),可以推断出,C女士和D女士当中有一人一定和E女士从事同样的职业,因此可以判断出B女士和E女士是秘书。所以,按照(7)的说法,小张是一定不会同B女士或E女士结婚的。

排除以上四位,那么我们就能得出将要和小张结婚的是D女士,而她一定是一位年过三十的教师。

根据以上的推理,我们还能得出其他四位女士的大体情况。E女士必定是小于30岁的,B女士一定是大于30岁的,C女士一定是一位秘书,A女士一定是一位教师。

有悖常规的逆向思维法

逆向现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充斥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比如我们从湖中看到的倒影,是湖边地面景物真实影像的颠倒;在数学中,“+”和“-”是互为逆向的两种运算方法;在化学中,由反应物变成生成物的反应和由生成物变成反应物的反应也是互为逆向的;物理学上,物体受热会膨胀,而遇冷则会收缩,也是互为逆向的现象;甚至就连我们每天睡觉、起床,穿衣、脱衣这种行为也是互为逆向的。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的思维也是可以逆向的。在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绞尽脑汁也无法解答的问题,那么此时使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的话,或许答案就会很快浮现在你的脑中。

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与正常的思维取向是相反的,这是为了能实现某一创新或者解决某一因常规思路而难以解决的问题。逆向思维法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得到提升的。要想发掘自身的能力,开发大脑潜能,我们就必须要了解一下这种方法。

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的时候脱离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要人们能够形成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是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我们克服思维定式的局限性,是决策思维的重要方式。而且,逆向思维这种重要的思考能力,对于全面人才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直以来,人们的思维存在着正向与反向的差异,由此也产生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

所谓的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是相对而言的。通常而言,正向思维就是指沿着人们的习惯性思考路线去思考,而逆向思维则是指悖逆人们习惯性的思考路线,另辟蹊径。其实,生活中并没有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因为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开始被大多数人掌握并且使用的时候,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模式。

正反向的思维模式是起源于事物的方向性的。在现实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着互为逆向的事物,由于事物具有正反向,所以我们的思维才产生或正或反的方向。当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是按照常规的思维路径去思考,就是正向思维模式,有时我们能够通过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问题很难通过正向思维模式寻找出答案,此时,如果我们转换成逆向思维模式,常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逆向思维模式是我们挣脱常规思维束缚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正在给人们讲“伽伐尼电”,他在给人们演示完电学实验后,不小心触动了电源开关,他忽然发现一枚放在细长铂丝导线附近的、在玻璃罩内的小磁针发生了轻微的晃动,然后停在了与导线垂直的方向上。正是这个无意的举动让他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了许多人参与电磁学的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也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之后,他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当时的法拉第深受辩证思想的影响,于是他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一定能产生电。

法拉第为了证实自己的这一想法,从1821年开始进行磁产生电的实验。可是他的实验全部都失败了,但法拉第一直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通过逆向思考法得出来的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实验。

终于,在十年后的一天,达拉第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当时的猜想。那天,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连接导线两端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这就表明有电流经过。达拉第兴奋不已,随后,他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

法拉第十年不懈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

由此也可以看出,逆向思维模式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能让我们冲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约束,极大地开发我们的脑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锻炼逆向思维的能力呢?

1.经常从已知事物的对立面进行思考

对人们普遍接受的信念或者做法进行质疑,然后观察它们的对立面是什么,所谓对立面,可以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逆向思维。如果对立面是有道理的,那么就朝着对立面的方向发展。当我们在考虑做某种相反的事情或者考虑用其对立面来取某物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思考。

2.试着在大脑里构建双面思维

试着在我们的大脑里构想或引入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尽量做到让它们同时存在于脑海中,并试着去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似之处、正与反、相互作用等,然后根据你得出来的结论创造出新的事物。不过这种双面思维操作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因为你必须要保持两个对立面同时并存于你的脑海中,而通常我们的大脑都是单向思考的,所以这是一项大脑的特殊技能。

3.尝试一下缺点逆用

当我们在面对一件事物的弊端的时候,可以试着将不利转变成可以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发明方法。这种方法并非是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的,相反,是为了将弊端转化成对我们有利的东西,进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金属极易被腐蚀,对我们来说这是金属的弊端,但是懂得利用逆向思维的人却会利用金属的这一特性来生产金属粉末,或对其他物品进行电镀等,这种做法将金属对我们的不利转变成有利,这其中的功劳非逆向思维法莫属。

脑力训练:猴子采桃

有一只猴子,采回来一堆桃子。第一天吃了一半多一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多一个;第三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多一个;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吃了剩下的一半多一个,到第10天的时候剩下一个桃子(第10天没有吃桃子)。问这只猴子采回来多少个桃子?

答案:

1534个。

第十天有桃子的个数:1

第九天有桃子的个数:(1+1)*2=4

第八天有桃子的个数:(4+1)*2=10

第七天有桃子的个数:(10+1)*2=22第六天有桃子的个数:(22+1)*2=46第五天有桃子的个数:(46+1)*2=94第四天有桃子的个数:(94+1)*2=190第三天有桃子的个数:(190+1)*2=382

第二天有桃子的个数:(382+1)*2=766第一天有桃子的个数:(766+1)*2=1534即猴子采回来1534个桃子。

科学全面的系统思维法

系统思维法是一种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它极为重视整体思考,同时也注意在整体的前提下具体研究解决局部的问题。系统思维法要求人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要全面思考,而不是就事论事。这要求我们需要具有整体观和全局观,需要我们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这个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思考,所以这是对我们大脑思维的灵活程度的严峻考验。

那么系统思维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1.整体法

这是我们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从整体来考虑,整体是居于首位的,任何部分的东西都不能凌驾于整体之上。整体法要求人们要将思考问题的方向对准全局和整体、从全局和整体出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忽略了局部的作用,这是要求我们在整体观的指导下使局部问题得到解决,以实现整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2.结构法

当我们在进行系统思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性。由于系统是由各部分构成的,所以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组合是否合理,对系统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这就是系统中的结构问题。好的结构,其组成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组织是合理,并且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从结构方面着手研究问题,反而能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有条不紊,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尽量避免错误。

3.要素法

每一个系统都是由很多不同的因素构成的,其中相对于其他构成因素而言,对系统整体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被称为构成要素。要使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发挥其最好的作用或处于最佳状态,就必须对各要素考察周全和充分。让各个要素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

4.功能法

是指为了能使系统呈现出最优秀的状态,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改变系统内部的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是使所有部分都向更好的方面改变,从而使系统状态更佳,也可能为了求得系统的全局利益,以降低系统某部分的功能为代价。

通常而言,系统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第一,整体性。系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是由我们面对的事物的整体性所决定的,整体性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它存在于系统思维运动的始终,也体现在系统思维的成果之中。

要想坚持系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就必须要把我们思考的对象当成系统来看待,始终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之中加以考察和把握。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思维中必须明确任何一个研究对象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二是在思维过程中必须把每一个具体的系统放在更大的系统之内来考察。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就要把城市交通问题作为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来考察,不仅要考察系统内部车辆、客流量、道路等参数(要素),还要考察车辆的运行情况。同时,还要把交通问题这个系统纳入城市市政建设的大系统中去考察。只有从市政建设的整体角度去考察解决城市交通这个子系统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的有效的方法。

第二,结构性。系统思维方式中的结构性,就是指我们要把科学的理论结构作为思维方式的指导,强调从系统的结构去认识系统的整体功能,并从中寻找系统的最优结构,进而获得最佳系统功能。系统结构是与系统功能紧密相连的,结构是系统功能的内部表征,功能是系统结构的外部表现。

系统的要素和结构对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要素是功能的基础,而结构则是实现从要素到功能的必经的中间环节,如果要素相同,那么,结构将成为影响功能的决定性因素。除此之外,要素和结构关系所表现出的容差效应表明,有些系统要素存在的数量不齐全和质量有缺陷的问题,可以在不影响系统功能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系统结构来进行弥补。

第三,立体性。系统思维方式是一种开放型的立体思维,在我们思维的具体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进行纵向的比较,同时也要注意进行横向的比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思维对象的规定性。

系统思维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而且在一切方面,在整体上都是开放的。因为不论主体的横向还是纵向方面都是开放的,是全方位的、彻底的开放的。我们要试着敞开思维的大门,加强与来自不同方面的思维信息的交流,要善于吸取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第四,动态性。系统的动态原则可以作为事物运动规律来理解,它对于思维方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系统思维方式的动态性正是系统动态性的反映。思维从静态性进入动态性,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系统的稳定结构,使系统演化不断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系统的有序和无序是衡量系统结构是否稳定的标志。一般说来,如果系统是有序的,系统结构就是稳定的;相反,系统结构则是不稳定的。系统的有序和无序,稳定结构和非稳定结构,这是系统存在和演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它们本身没有抽象意义的价值规定。

系统的稳定是相对的。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生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因此,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都不是静态的,都与时间密切相关,并会随时间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结构及其分布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二是系统都具有开放的性质,总是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活动。因此,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并不是讲系统没有什么变化,而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处在不断演化之中。

由于系统演化的可能方向是分叉的树枝型,而不是直线型,这就要求人们把系统演化的可能方向理解为具有多种方向可选择的状态,把事物的发展放在多种可能、多种方向、多种方法和多种途径的选择上,而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某一种可能、方向、方法和途径上。因此,在人们的头脑中必须破除线性单值机械决定论的影响,树立非线性的统计决定论的思维方法。

脑力训练:分遗产

一位老人临终时留下了一份遗嘱,他在遗嘱中这样写道:“我要把我的全部财产按照比例分给我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将会得到我全部财产的1/2,二儿子将会得到我财产的1/3,三儿子将会得到我全部财产的1/9。”可是,当这三个儿子按照遗嘱来分遗产的时候才发现,老人的全部财产有17匹马,这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按照遗嘱来分。三个儿子谁也不想少分一点,可是杀掉其中的一匹马又有悖孝道,三兄弟对此一筹莫展,于是他们决定去请教住在隔壁的老人。老人看过遗嘱后,不但十分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还使三个儿子每人分得的要比原来还多一点儿。那么,这位老人是如何按照遗嘱分了这17匹马的呢?

答案:

老人牵来一匹自己的马就可以了。

老人将自己的一匹马牵来,加入到这17匹马中,这群马匹的数量就变成了18匹。这样一来就可以按照遗嘱进行财产划分了。大儿子分得全部财产的1/2,能分得9匹马;二儿子分得全部遗产的1/3,能分得6匹马;三儿子分得全部遗产的1/9,能分得2匹马。三个儿子将遗产分完后还剩下一匹马,老人再将这批马牵回去就行了。

思维导图绘出人类大脑的秘密地图

思维导图是有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伯赞提出来的。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是一种把人们大脑中的想法用彩色的笔画在纸上的,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地图形思维工具。它看似十分简单,但却极为有效。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了人类左右脑的技能,将人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让人们的左右脑同时运转起来,利用记忆、阅读以及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了人脑的无限潜能。

简单地说,思维导图要做的工作就是更加有效地将信息更加有效地“储存”进你的大脑,或者是更为便捷地将信息从大脑中“取出来”。可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因为它能用文字将你的想法“画出来”。

思维导图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思维导图在绘制的时候都是使用颜色的;②都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③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④都遵循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

思维导图能够将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易记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而且,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

思维导图与城市地图其实是有相同之处的。我们的思想中心就像城市的中心,它代表着你最重要的思想,从这个主要思想发散出来的主要分支代表着你的思维过程中的重要想法,次级分支则代表你次一级的想法,以此类推。而特殊的图像或形状则代表你的兴趣点或者特别有趣的想法。

那么,思维导图应该怎样绘制呢?首先我们应该准备绘制思维导图的材料,它们包括:①一张白纸;②彩色水笔和铅笔数支;③你的大脑;④你的想象。

好,准备材料备齐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始绘制思维导图了。

(1)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在这里写下你最重要的想法。

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能让我们的思维向不同的方向发散,并且能更加自由和自然地表达自己。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在我们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纸张一定要横过来放,因为这样不仅纸的宽度较大一些,方便我们绘制,而且横长竖短的摆放方式符合人类的视野规律,我们常见的比如电影荧幕、电脑的屏幕等。

(2)试着用图像或者图画来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这是因为,图像或图画包含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通常一幅画抵得上1000个词汇。而且,图画能帮助我们运用想象力,同时还能强化记忆力。往往图画越是有趣,你的精力就会越集中,大脑就越是兴奋。

(3)在绘制的过程中使用颜色。

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你的大脑兴奋起来。而且颜色能够带给我们的思维导图跳跃感和生命力,并且为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而且,你不觉得,这样一来绘制思维导图会变得更有意思吗?

(4)将重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再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以此类推。

我们的大脑是通过联想来进行思维的,如果我们把分支连接起来,那么我们就会更容易理解和记住许多东西。在将次级分支与上级分支相连接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思维创建了一个基本的结构。

这就像是自然界中的大树一样。大树的树枝从主干生出,并且向四面八方发散,因为彼此之间有连接,所以树木才能茁壮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可是一旦大树的主干和主要分支或者主要分支和更小的分支之间出现了断裂的话,它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如果我们的思维导图没有连线的话,那么一切都会崩溃。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看起来像一条直线。我们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而曲线和分支更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刺激大脑记忆。

(6)单个的词汇会使思维导图更具力量和灵活性,所以在每条曲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所谓关键词,就是表达核心意思的词,它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不论怎样,关键词应该是具体的、有意义的,这样才有助于我们记忆。

每个词汇和图形都像是一个母体,能够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代”。当你使用单个的关键词的时候,每一个词都变得更加自由,这也有助于人们产生新的想法。而短语和句子非但不能使我们产生新的想法,相反会扼杀我们大脑中出现的这种火花。

(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每一个图形就像是中心图形一样,相当于1000个词汇,所以,即便你的思维导图只有10个图形,那么就相当于你记录了万字的笔记。这不仅有助我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节约时间。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还有以下几个技巧可供参考:

先在纸张的中心画出你心中的中心图像,然后再用水彩笔标出一些向四周放射的粗线条,要尽量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每一条线都代表你的主体思想。

在主要线条的每一个分支上都用大号字清楚地表上关键词,这样一来,每当你想到这个概念,那么这些关键词就会立刻出现在你的大脑里。

用联想扩展你的思维导图,并且根据你联想到的事物从每一个关键词上发散出更多的连线。连线的数量由你的想象力决定,它可以有无数个。

这样一来,一张属于你的思维导图就绘制好了。思维导图是我们极为有效的记忆路线图。这种把事实和思想组织到一起的方式与大脑自然分工的方式相符。所以,绘制思维导图更便于我们记忆和回想。

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更方便,也更值得信赖。

而且,从思维导图的特点及作用来看,它可以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任一领域。对个人而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进行计划、项目管理、沟通、阻止、分析解决问题等;对学生而言,思维导图可以用于记忆、笔记、写报告、写论文、做演讲、考试、思考,甚至还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对员工而言,思维导图可以用于会议、培训、谈判、面试等。

脑力训练:医务人员

医院的医务人员包括我在内,一共有16名医生和护士。而下面要讲到的人员情况,无论是否把我计算在内,都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在这些医务人员中:

(1)护士多于医生;

(2)男医生多于男护士;

(3)男护士多于女护士;

(4)至少有一位女医生。

根据以上表述,你能断定出说这段话的人是什么性别和职务吗?

答案:

说这段话的人是一位女护士。

由于医生和护士的总数是16名,由条件(1)和(4)可以断定:

护士至少有9名,男医生最多有6名。再根据(2)就能判断出,男护士必定不足6名。而根据(3),女护士的人数少于男护士,所以可以断定男护士一定多于4名。根据上述推断,男护士多于4人少于6人,故男护士的人数必定是5人,所以护士的人数就是9人,其中包括5名男护士和4名女护士。由此可以推断出男一生恰好是6人,这样,就只有一位女医生。即男医生6人、男护士5人、女护士4人、女医生1人。

如将一名男医生排除在外,那么就与(2)矛盾;如果把一名男护士排除在外,那么就与(3)矛盾;如果把一名女医生排除在外,那么就与(4)矛盾;如果把一名女护士排除在外,则不与任何一条相矛盾。

因此可以断定,说这话的是一位女护士。

曼陀罗思考法重构你的思维方式

曼陀罗艺术原本起源于佛教,后来被人们加以系统化利用之后,成为人们绝佳的思考和计划工具。

最早推行曼陀罗思考法的是日本的今泉浩晃博士,曼陀罗思考法以九宫矩阵为基础,呈8*8辐射发散式,能够让人迅速产生无数的想法。利用曼陀罗思考法,能带你跳脱平时无法想出好构想的直线思考,促使你重新构建思维方式,激发大脑潜能,将思绪拓展开,从而轻易产生好灵感。

这个世界上有99.9%的人在记笔记的时候都是单纯地依靠文字、直线、数字、逻辑和次序。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记笔记,他们通常会告诉你这是别人教给他们的,就如他人教给我们一样。

不可否认,在记笔记的时候这些确实是十分有用的工具,但是让人们感到遗憾的是,它并不是一套完整的工具。因为这种记笔记的方式只体现出了我们左脑的功能,却丝毫没有展现出右脑的功能,所以条列式的笔记无法使人产生独特的想法和创意。而且,我们记笔记的笔记本中的横线就像是监狱牢房的栅栏一样,它把我们大脑中无穷的创造力都关了进去,它将我们的思维困在一点,无法向四周发散,就像一条直线那样,这种循规蹈矩的思考方式被称为“直线式思考”。而曼陀罗思考法则能将我们的思维解救出来。

曼陀罗思考法一共分为九个区域,它们都是能诱发人们大脑潜能的“魔术方块”。曼陀罗思考法较于条列式笔记,能够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属于“视觉思考”。曼陀罗思考法能让你可以在九宫格的任何一个区域内写下任何事项,然后再从不同的角度对主题进行审视。人们的思考都是发生在感觉器官感觉事物之后,此时我们才能将曼陀罗图形予以系统化的整理并给予有方向感的利用,人脑的潜能便能在连续反应下持续被激发。

在进行曼陀罗思考法之前要先了解它的六个路径,这六个路径就是我们在英语中经常会提到的六个常用问句,即what(对象)、why(原因)、where(地点)、who(人物或事件)、when(时间)、how(怎样)。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开始一件事情或者想到一个主题之前,如果都能先透过这六个路径思考清楚,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近乎完整的解决方案。六个路径同曼陀罗思考法相结合的时候,how不会体现在曼陀罗的图中。这是因为how本身就是一种询问过程,它已经融合在其他五个路径中了,不管你在思考哪一个路径,其中必然要想到how。

这五个路径摆放在曼陀罗思考法的九宫格中的时候,应该是呈十字排列的,即中心点摆放who,从右向左依次为where、who、when,从上到下依次为what、who、why,如图所示:

这里的“who”“what”“why”“where”和“when”并不仅仅是“人物”?“对象”“原因”“地点”和“时间”的简单对应。例如,我们能够从“人物”中延伸出主体、对象、朋友、自我、欲望、生命、性格以及态度等;从“对象”中延伸出行为、行动、动作、目的、目标、愿望、现象、人、事、物等;从“原因”延伸出理由、根据、原理、原则、理念、理想、潜在意识、为人处事;从“地点”延伸出环境、处所、社会、状况、立场、构造、结构、网络;从“时间”延伸出人生、经验、成长、时代、时期、变化、期间、周期、机会、顺序、时机。

只要我们能掌握这六个路径,再加上曼陀罗图的运用,就能极大的提升我们的脑力,让大脑发挥出无限的潜能。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多加练习,就可以发挥出无穷的创意。

曼陀罗图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一种是“四面八方扩展型”,另一种是“围绕型”。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适用的范围也不一样。

首先,“四面八方扩展型”特别适合用在收集灵感,进行创意思考时使用。这是因为“扩展型”是一种不设限的模式,只要你在九宫格中间填上你想要发挥的主题之后,那你自然就想要将周围的八个空格填满。而这个填满空格的过程就是你创意发挥的过程。

如果你的创意不断,那么你可以把九宫格周围8个格子的内容当作主要想法,继续向外扩散。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由8个创意生出发64个创意,再将这么多的创意或想法加以精炼,我们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其次,“围绕型”是一种顺时针的思考顺序,适用于流程性质的思考与安排。如果你想设定一天的行程表,那么可以以每一格代表一小时,然后以中央方格为起点,依照顺时针的方向将自己预订的形成依次填入格内。如果你想要设定一周的行程表,那么你就应该先过滤掉这一周必须完成的事情、工作、甚至是约会,然后找出最重要的一件事作为曼陀罗思考法的中心,然后仍然是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将未来一周的行程逐一填下。在记录时要注意语句的简洁。

八个空格对应七天,所以一定会有一个格子是空着的,那么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备注栏,记录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给自己设计行程表就像是企业制定战略计划一样,不论是将自己一天的行动计划还是一周的行动计划,只要我们将自己的行动计划记在曼陀罗备忘录中,就能够大致看出哪些事情是能够完成的,哪些事情又是无法完成的,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大致掌握自己每天或每周的行动节奏。

脑力训练:赴宴

小王应邀去参加一场宴会。在宴会上,主人致辞后,赴宴的人们便开始握手。小王统计了一下,这次宴会上所有的人都相互握了手,总共握了45次。

根据小王提供的情况,你能推断出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宴会吗?

答案:

10人。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列方程式来得到答案。

假设一共有N个人赴宴,那么每个人都要与除了自己之外的人握手。又因为甲乙相互握手的次数是两次,所以总的握手次数是N(N-1)/2。这样一来就能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N(N-1)/2=45,解开这个不等式,我们能得出答案为10。所以,参加宴会的人数为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