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最新动态

公孙鞅入秦

终以霸王之道游说秦孝公

秦孝公自继位以来,便一心想要恢复秦缪公时期的霸业,于是向各国贤士发出了求贤令。近日,魏国中庶子公孙鞅看到求贤令后,不远千里来到了秦国。

据悉,公孙鞅来到秦国后,通过宠臣景监的举荐才得以见到秦孝公。他见到秦孝公后,以五帝之道游说秦孝公,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五天之后,公孙鞅再次拜见秦孝公,以三王之道游说秦孝公,仍然无法让秦孝公满意。公孙鞅第三次拜见秦孝公时,以霸王之道游说秦孝公,秦孝公才逐渐产生兴趣。公孙鞅第四次拜见秦孝公时,令秦孝公大为振奋。尽管两人一连谈了好多天,但秦孝公依然感到不够尽兴。

景监好奇地问公孙鞅:你是以什么打动秦孝公的?公孙鞅回答说:“我以五帝三王治国之道游说国君,国君却说时间太久,不想等到几十年或上百年之后才成就帝王大业,只希望自己在位期间就能够扬名天下。因此,我用富国强兵之道游说他,他才高兴,但是这样做就无法与商、周二朝的德行相媲美了!”

秦孝公欲变法遭阻挠公孙鞅舌战群臣

想要使秦国强大,唯有变法。近日,秦孝公任用公孙鞅之后,想在秦国实施变法,但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公孙鞅向秦孝公表示:“行动犹豫不定就无法成就功名,办事犹豫不决就不能成功。况且超乎常人的行为,必定遭到世俗之人的非议。有独到见解的人,必定会受到平庸之辈的嘲讽。愚蠢的人即便在事成之后也无法搞清楚事情的原委,而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不能与百姓一起谋划做事,只能与他们一起分享成果。讲究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成就大业的人不与庸众共谋。因此,只要能够使国家强大,圣人就不会沿用旧的法令;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太师甘龙反驳说:“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国家原有的法度而治理国家。顺应民俗施以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旧有法令治理国家,官吏得心应手,百姓才能安定。”

公孙鞅针锋相对地回答说:“甘龙所言都是最世俗的话!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够与他们探讨旧法以外的事情。夏、商、周三代礼制不同才能统一天下,春秋五霸因为法制不同才能称霸天下。聪明的人制定法令,愚蠢的人受到法令的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大夫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古法不会有任何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现任何偏差。”

公孙鞅指出:“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想要有利于国家,就不能仿效旧法。所以商汤、周武王没有沿袭旧法而能够夺取天下,夏桀、商纣王不能更换旧的礼制而亡国。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也不值得赞扬。”

最终,秦孝公决定采纳商鞅的建议,并督促他尽快制定变法条令,准备在秦国大刀阔斧地实施变法。

欢迎提供历史线索与历史评论,一经采用,即予重酬。

来电请致:

零伍柒壹-捌捌玖贰伍捌陆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