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白皮书(2012-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会期间再次强调,“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意义重大。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展现学科竞赛新气象、新作为。

学科竞赛是高等院校科研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大学生自主性、群体性科技活动方式为主的教学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增强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也是展示大学生创意创新创造成果的重要舞台。

大学生是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是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大学生群体具有年龄、知识、求新等优势,要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汇聚创新力量,就要为他们搭建呈现优势的平台——学科竞赛。创新作为大学生的基本素养,源于好奇心、对未知的探究和科研兴趣,从而由兴趣发展成为志趣,逐步确定为志向,持续彰显出创新的品格。大学生的创新热情、知识储备,善于洞察事物、发现问题,都是提升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创新需要知识积累,创新必须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促进创新的冲动转化为创新的能力,分享创新的乐趣。心系创新,是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特质。学科竞赛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特质的强化。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术团体为厚植万众创新土壤,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设立了各类学科竞赛。这些学科竞赛,汇聚了大批热爱创新的大学生,他们来自不同高校,在竞赛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深入研讨、彼此启发,创意碰撞、共同提高。学科竞赛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已经成为在校生愿意通宵达旦集中精力开展的活动。无论是工科的机械创新大赛、结构设计大赛,还是理科的数学建模竞赛、化学实验竞赛,或是经管的电子商务竞赛,我们都能感受到学生的忘我投入、老师的精心指导、师生的共同成长和优良学风的传承弘扬。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为优化竞赛和引导高校所进行的学科竞赛评估,今天有了成果——《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2012—2017)》和《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白皮书(2012—2017)》,并向社会公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本报告中所提对策建议的有效实施,必将进一步规范、引导和协调竞赛机制,倒逼竞赛项目的分等定级和持续改进,切实发挥学科竞赛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2018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