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民族传统体育因素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甲骨文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言其古老,是因为甲骨文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殷商时期商王及贵族占卜时的遗存,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它保存着文字之初的原始形态,它与当今的汉字一脉相承。说其年轻,是因为甲骨文被人们发现至今,也才有百余年的历史,而甲骨学的深入研究也是近现代的事情。时空的交换,时间的延续,使甲骨文这项古老的文化遗产在当今得以新生。

民族传统体育同样也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提其古老,广泛意义上讲,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生活、宗教祭祀而以各种形式存在和发展,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在相互融合中,各民族自身又保持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这些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身体活动,延绵不断,传承至今。谈其年轻,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从政府设立到现在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年轻学科的建立是时代与国家发展的需要,学科自身更需要着力发展,因此,丰富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基础,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显得尤为迫切。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56个少数民族,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

将甲骨文与民族传统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已思考很久。对此问题的思考,即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简单地强行将两者缀合在一起,而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选择。体育虽然是近现代的提法,但古代体育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的。按照这一论断,可以理解为体育与人类活动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渊源。而甲骨文字的古老、原始性,也很好地体现了文字之初的直观性。甲骨文中有象形和指事字多与人类身体活动相关,如果单独地分析一个字,很容易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其意,这就会造成对甲骨文字的臆断和猜测。只有将文字放在卜辞中综合考量,才可能得出文字之初的真正含义。因此,本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确立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文字的本义,这就需要结合前辈文字学家的研究成果,对照相关文献资料,诠释其在卜辞中的含义。甲骨文字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系统,其中一个字代表有多种含义和多种词性,分析其在卜辞中的具体含义和词性,是确定卜辞内容的关键。由于时间过长,多数甲骨上只留下“只言片语”或是“残垣断壁”,而涉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字资料更是“凤毛麟角”“一字难求”。为了收集材料,我们从《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花园庄东地甲骨》《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中筛选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卜辞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卜辞内容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并附录于书后,供研究者参考。

将此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研究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对此课题的研究需要涉及的领域比较多,主要的学术领域是甲骨学、历史学与体育史学的交叉,其他还涉及文字学、语言学、音韵学、训诂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岩画学、汉画像,等等。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的内容。庆幸的是,我国处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之下,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诸如《商代史》(十一册)、《甲骨学一百年》、《夏商社会生活史》、《夏商西周社会史》、《中国甲骨学史》等综合性的研究成果相继面世,同时,在考古学、文字学、诸子百家的专著也陆续出版和再版。这些前期的研究成果,都为本书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本书能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并顺利开展工作,还离不开安阳师范学院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在这个河南省重点学科的平台建设上,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五项,包括历史学、计算机等学科,他们丰硕的研究成果和渊博的学识,以及对我悉心地指导与帮助,都是我研究动力的源泉。如果没有这些先期的条件,面对这样一个选题,是很难付诸实施的。

本书按照体育学的性质分类,将体育分为竞技类、休闲类和其他类。整个提纲以此为框架建立,共分为四章二十节论述。相关研究成果已经陆续在《体育文化导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军事历史研究》《殷都学刊》等期刊上发表,本研究在结项期间,还在不断地补充和完善相关内容,诸如“殷商论剑”一节就是在课题结项之后才完成并补充进来的。虽然书稿已经成形,但深感还有一些内容没有写进来,限于时间和精力,有些内容思考的还不够成熟,也只能留有些许遗憾,待将来思考成熟之余,在作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夜很长,路也很长,研究探索之路更是无穷无尽,对于一个涉足甲骨学不深的晚辈学子,又要从甲骨学中去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因素,在研究之初,就深感自己学识有限,基础不坚。为了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我坚信勤能补拙,也坚持不耻下问,更不忘伏案笔耕,一点一滴、一字一句无不经手制作,经心思考,精心论证。好在上天眷顾,赐予我灵感;朋友相助,赐予我温暖;家庭和睦,赐予我信心。拙著历时四年按期完稿,书中的内容难免存在不足之处,真诚希望得到各家的批评与指正。

作者

2015年6月16日,家中地下室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