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上映(4)(求推荐票啊。)
随着大笔的宣传费用砸下去,又加上线上、线下双重的进行宣传。金-凯瑞的新喜剧电影《宿醉》将要上映的消息也被更多的大众所知晓。
电影制作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就算是罗曼也必须小心对待它。
西欧影业的会议室里,罗曼召集了最后一次影片上映前的会议。
“电影的拷贝弄的怎么样了?”罗曼询问道。
明天电影就要上映了,罗曼可不想听到一些意外的消息。
负责这件事的是舒尔曼,他站起来回答道:“我们跟冲印厂联系好了,先期的2300个拷贝也已经送到了各大影院了,保证不会出任何差错的。”
2300个电影拷贝就是400多万美元的投入了,再加上运输费,其他杂七杂八的开销,光是发行投入就到了600万美元左右。电影的高风险可见一斑。
首周能达到2300家左右的荧屏开画数量。
一是因为最近这几年曼海娱乐制作的项目就没失败过,双方合作的非常愉快。毕竟院线也是要恰饭的吗,上映受观众喜爱的电影,才能赚的更多,不是吗?二就是因为最近关于电影的宣传了,效果还是很不错的,院线老板们也是关注过这件事情的。
而按照西欧影业跟院线的发行合约来说,他们采取的是90/10分账模式,而不是另一种保底的发行方式。
前者说的90/10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影院上映的影片在扣除了前面商定好的具体影院每天的固定开资(此项开资与电影院本身的规模,座位数,银幕,设施条件有关),用收获的票房乘以百分之九十,这一部分就是发行方与制作方共同的票房利润了。而且这个比例每两周下调百分之十,也就是影片上映到了第三周,发行与制作方分成就变成了百分之八十。其实就是上映的越久,对影院越有好处,当然,要是利润不足以影院继续支持了,他们就会立马撤掉。
不过嘛,也不是电影票房表现很差劲,影院赚不到多少利润,就可以直接撤掉。因为发行方通常还会要求院线保证一个上映的周数,通常为4到5周左右,在这期间,规定的上映银幕数也不能低于多少多少比例(具体的要跟院线商定)。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票房不景气的烂片,迟迟没有被院线放弃的原因。
但是嘛,虽说有合约的规定,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啊。
院线又不是什么老实人,他们会直接把这一类赚不到多少利润的电影的放映银幕数安排到一些设施不好,地理位置很差的影院放映,而且规定好的上映场次也全都会安排到早上6点,深夜3点,这些没什么人流量的时间段,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而后一种的有保底基础的模式,则是当天影院收获的本部电影票房在不扣除影院基本运行的开支的前提下,直接乘以一个保底系数(通常为百分之六十或七十之间),得到发行与制作方该分成到的利润。之后,也是要每两周消减百分之十的利润,让给院线方。
最终选择哪种方式,就看发行方会觉得哪种更能获取更多的利润了。反正,哪种方式自己能得到更好的待遇,就选哪种,很简单的选择。
西欧影业这一次就选择前面那一种,虽说跟每个影院去谈各自的影院租聘费用和基本开销(连维护费和打扫卫生的钱都会算进去),是一件很考验人手与精力的事,但谁让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呢。
听到舒尔曼的回答,罗曼点了点头,致意了一下,接着问向他,说道:“前期的拷贝工作虽然完成了,但还是要注意一下,要是电影《宿醉》首周的票房给力的话,院线也会给与更大力度的支持,到时候,银幕开画数也会增加,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一点电影的拷贝。”罗曼说完,又想到了一点东西,立马问到:“拷贝和运输的时间,需要的久吗?”
舒尔曼脸上平静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冲印拷贝不是一件麻烦的事,我们已经跟那几家冲印厂合作过了,再多拷贝一点,不会要多少时间的。”停顿了一下,给罗曼思考的时间,才接着补充道:“运输的话,我们可以跟联邦快递合作,这一次2300多个拷贝能在一周内全部运送到位,他们起了很大的作用。”
回答完罗曼的问题,舒尔曼开口询问道:“需要提前准备多少拷贝呢?”
要是电影上映的时候,表现的非常好的话,院线提高到3000多的银幕开画数完全是可行的,罗曼在心里想到。
不过,既然拷贝和运输用不了多少时间的话,也不必太过心急。
就这样吧,罗曼对着舒尔曼吩咐道:“先准备300个电影拷贝吧,等到电影票房大卖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拷贝了,在抓紧时间弄出合适的数量。”
虽说曼海娱乐公司的财务还非常健康,但浪费什么的,可不是罗曼的性格。
“我知道了,我会做好准备的。”
“哦,对了,影评人的事弄得怎么样了?”罗曼又想起了一个问题。
这年头,影评人对于观众选片的作用还是很有影响力的,罗曼也不会去忽视这一股力量所带来的帮助。
这件事是由市场宣传部门的副主管鲍伯里奇负责的。
听到罗曼询问,他从位置上站起来,汇报道:“那些非常有知名度的影评人还没答应,说要看过电影后,才会看情况写专栏说出自己的看法。至于那些二、三线的影评人,倒是很好说话,我们在接触过,又给了一个红包之后,他们表示会在电影上映的当天,就会在各自供稿的报纸上推荐观众去观看。”
这没什么好说的,他们也需要生活,给电影说说好话,推荐一下什么的,干出来完全没有什么压力。或许等到他们成为了一线的影评人,拥有更多发表机会的时候,才会真正去考虑这部电影到底值不值得自己昧着心,为其大唱赞歌,不过嘛,那都是未来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