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对西部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美好愿景,指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和路径,创新了开放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广袤的西部内陆地区联通中亚、欧洲与我国沿海的战略枢纽和发展腹地,西部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带一路”建设是深化西部大开发、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
一、加快开放步伐,形成西部地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长期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主要依托东部沿海港口优势,借助东向的海上贸易发展经济,并逐步向中西部内陆延伸。受自然条件、历史沿革、政策倾向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外开放在区域空间上并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技术聚集度高。中西部地区由于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总体上存在较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标志着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的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旨在进一步扩大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加快内陆沿边开放步伐,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建设思想符合我国西向发展、向西开放的战略,同时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内陆开放深度与广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研究指出,“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GDP之和预测为12.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6.0%;人口总数为32.1亿人,占全球人口的43.4%;对外贸易总额为71885.5亿美元。截至2016年,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1.7%,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为9535.9亿美元,占中国与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为25.7%。“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向西开放,连接亚欧陆路大通道,推动向东开放和向西开放均衡发展,深化与沿线国家多层次经贸合作,带动我国沿边、内陆地区发展,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加快内陆沿边开放步伐的历史机遇。如图1所示,2016年如广西、重庆、云南和四川等西部地区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在全国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通过培育多层次开放合作机制,推动西部地区同有关国家务实合作,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大服务业、制造业对外开放力度,提升产业、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形成我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图1 2016年中国各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情况(亿美元)
数据来源:《“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
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是我国发展的短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各省份的经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近年来,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已超过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大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得到不断夯实,受地处内陆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发展水平、发展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其开放程度较低,进出口贸易发展滞后,外向型经济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八项要求,提出“切实推进统筹协调,坚持陆海统筹,坚持内外统筹,加强政企统筹,鼓励国内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经营,也欢迎沿线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一带一路”建设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扩大向西开放,带来了国内各个区域在对外开放战略中地位和作用的改变,把广大西部地区从开放的末梢变成开放的前沿,原来许多闭塞的内陆省份,一下子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原先离沿海路途遥遥的内陆地区,通过陆路铁路的运输,也具有了一些海运不可比拟的优势,带来了改变原有“沿海—内陆”的“中心—外围”结构的可能和契机。通过以开放促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助推东、中、西部地区梯次联动并进,对我国的区域格局产生根本性的深远影响,推动我国区域经济更为协调的发展。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动力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产业、贸易、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的新的发展契机,还着重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机遇,培育新业态,保持经济增长活力”。“一带一路”建设意味着我国将要面临同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不是输出过剩产能,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输出优势产能和先进产能。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要素供给结构正逐步从传统要素供给向人力资本、科学技术等新的要素供给转变,西部地区以传统能源及原材料为主的工业面临严峻挑战。如果西部地区无法尽快完成工业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拉大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西部地区能否成功爬坡过坎,实现转型升级,关键在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的战略目标,培育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从资源禀赋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的丰富程度和种类差异较大,比较优势明显,与我国西部地区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研究指出,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进口额数据显示,“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等”是沿线国家自全球进口额最大的产品,2015年进口额为5315.4亿美元,占沿线国家进口总额的14.6%;其次为“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零件”和“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等”,进口额分别为4665.6亿美元和4516.0亿美元,占比分别为12.8%和12.4%。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物流为代表的新产业和新业态蓬勃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和发展。关键是以产能合作为重点,加强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形成西部地区开放新格局,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
在谈到“一带一路”建设和地方规划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方的规划和目标要符合国家总体目标,服从大局和全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倒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来。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一带一路”的一头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东亚生产网络,有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的国家;另一头是欧洲经济圈,活跃着以德国和中东欧为主的生产网络;中间则是经济深度凹陷区,许多国家尚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困难是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层障碍,西部地区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提出塑造西部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资源优势突出、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链条齐备、生态承载合理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支持沿线国家,特别是与自身工业化程度互补的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产业发展相契合,为西部地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开新空间,推动产能、技术和资源能源多方面的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2017)》指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强劲,未来前景看好;东盟、中东欧地区发展优势明显;交通和电力行业成为重要引擎,改善型住房成为建筑行业热点,电信领域在公用事业中倍受青睐。西部地区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有一定优势,以对外工程承包为先导,以金融服务为支持,带动大型成套装备产品、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技术、标准、服务联合走出去,满足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此外,西部地区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优势农业的良好基础,应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地域特色突出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现代农业产品贸易,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西部地区有着雄奇秀美的自然景观、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深化与沿线国家在旅游、中医药、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独特优势。同时,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大江大河源头和重要生态区,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就明确提出要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中指出,“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相契合,西部地区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最新理念、技术和实践。
五、深化交流合作,培育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一带一路”建设包括我国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并将建设保障海上运输大通道安全畅通的合作港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一批重要港口和节点城市。如表1所示,“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我国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平台,西部地区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北部湾港考察时提出:“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在重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重庆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作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再创新的辉煌。”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重要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西部地区应结合地方特色,统筹将各地经济、产业、人文等基础资源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相结合,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继续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强化设施管护,加快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推进自身产业升级的同时,考虑到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西部地区城市的定位和地位都会发生巨大变化,随着与沿线有关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贸易、能源开发等领域加强合作,将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推动沿线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城市群,从而形成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
表1 途经西部地区的中欧班列枢纽节点
资料来源:《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六、深化改革,完善西部地区现代市场体系
“一带一路”的要义是互联互通,其将为人的流动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强调,“一带一路”要“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其尊重经济规律,注重法治保障的突出特点。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是与沿线其他国家互相接轨的过程,商品交易需要在相同的合同、法律、价格框架下进行,促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因此,破除导致要素跨区域流动障碍的制度壁垒,推动技术、资本、信息、基础设施等要素的流动,完善西部地区现代市场体系是畅通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提高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制度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是完善西部地区现代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思路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西部地区深化改革,必须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做文章,强化制度供给,构建起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新体制新机制。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过程中,要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切实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金融、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体系改革,提高要素供给弹性、流动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资源要素更多流向生态环保、中高端服务业等领域,鼓励国内外优质企业参与兼并收购、参股经营,推动企业“走出去”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张占斌,周跃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
[3]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国经济新方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张占斌.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八论”[J].人民论坛,2013.
[6]张占斌.习近平经济思想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4).
[7]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R].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