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词语辨析
一、实词辨析
实词辨析主要是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而在实际辨析中,则以近义词为主。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辨析的关键。辨析需要了解常见近义实词的词义、词性、词义的色彩、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差别、语体的差别等。此外,还需要能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实词的辨析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意义的轻重
近义词有着细微的差别,有的适用于较大的、重要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性质重、程度深,有的表示性质轻、程度浅。
例如“轻视”和“蔑视”都有“看不起”的意思,但“蔑视”的程度显然比“轻视”重。如“蔑视权贵”里的“蔑视”不能改成“轻视”。“违背”和“违反”,“批评”和“批判”,“失望”和“绝望”,“请求”和“恳求”,“努力”和“竭力”,“信任”和“信赖”,“希望”和“盼望、渴望”,这几组词都是后者比前者意义重。
【例】王菲很多门功课都80分以上,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走出了闽侯一中的校门。
说明:80分以上,不能算优异。在表示好的一组词中,“优异”语意最重,“优秀”次之,“优良”又次之。应该使用“优良”。
(二)范围的大小
词义涵盖的范围有大有小。
例如“边疆”和“边境”都是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地区,但两者所指的范围不完全相同。“边疆”是指靠近边界的领土(包括国与国接壤的边界),范围比较大;“边境”是指靠边界(国界)的地方,范围比较小。又如“局面”和“场面”,“战争”和“战役”,“包罗”和“包含”,“性质”和“品质”,都有所指范围大小的不同。
【例】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控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说明:“监测”多用于数据,“监控”则多针对情势发展。应该使用“监测”。
(三)搭配对象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有些词语有一定的习惯搭配定式,不能随意组合。
例如“交换”和“交流”都指双方把自己的东西给对方,但是他们的搭配对象却不同。“交换”可以和“礼物、资料、意见、产品”等搭配;“交流”则与“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搭配。“交换”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为具体的或所指范围较小的词;“交流”搭配的对象都是意义较抽象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
又如,“把持”常和“权力、政权、职位”等搭配,“控制”常和“数字、思想、感情、交通、生产、速度”等搭配。“发扬”常和“作风、传统、民主、优点、精神”等搭配,“发挥”常和“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威力”等搭配。使用词语时一定要根据搭配习惯认真分辨。
【例】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观念、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都极大地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
说明:“理念”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现常用作“经营理念”;“观念”指思想意识,常作“传统观念”。应该使用“理念”。
(四)感情色彩不同
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
例如“成果、结果、后果”都有“结局”的意思,但三者分别是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
又如“节俭”和“吝啬”,“果断”和“武断”,“爱护”和“庇护”,“熏陶”和“熏染”,“团结”和“勾结”,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
【例】隐蔽在碉堡里的敌人坚强地抵抗着,垂死挣扎。
说明:“坚强”是个褒义词,不能用在敌人身上。应该改用“顽固”。
(五)语体色彩不同
词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有某种语体所特有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
例如“父亲”和“爸爸”,前者适用于庄重的场合,有书面语色彩;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有口语色彩。还有“诞辰”和“生日”,“商榷”和“商量”,前者是书面语体,后者是口语语体。
【例】2009年4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领导人峰会,搭
伴儿出访的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向随行记者介绍了这次峰会的情况。
说明:“陪同”“搭伴儿”,二者都是“陪同做伴”的意思,但是“陪同”是书面语,多用在庄重的场合,指陪伴着一同(进行某一活动);而“搭伴儿”多用在口语中。应该使用“陪同”。
(六)词性方面的差异
一般来说,词性或句法功能不同的一组词,无法形成同义词。但是,当一个词具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并且分别属于不同词类(兼类)的时候,则可以在意义相同或相近而词性相近的条件下,分别同词类相同的词形成同义词。例如“深刻”和“深入”两个词,都有“深”的意思。“深刻”是形容词,有接触到问题的本质的意思,如“他分析得很深刻。”又有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意思,如“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入”是动词,有透过外表达到事物的内部的意思,如“这个政策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它们不是同义词,不能混同使用。但是,“深入”还表示“深刻、透彻”的意思,在做定语的时候,“深入”表示形容词的这一意义和形容词“深刻”就能形成同义词。当然,它们作为一组同义词,在搭配对象上仍有不同。“深入”多与表动作行为的词搭配,如“进行一场深入的讨论”“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等。“深刻”则多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搭配,如“深刻的印象”“深刻的内容”等。
【例】毋庸疑问,今年的春节晚会是历届中办得最好的。
说明:“疑问”为名词,“置疑”为动词,意为怀疑。根据上文的语言环境,此处只能使用动词,应用“置疑”。
二、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虚词是高考考查的另一个能力点,考查内容有二: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又以考查近义虚词为主。高考虚词考查的核心是“灵活使用”。因而对于虚词的运用能力,只能是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一些常见虚词在句中的用法来提高。在辨析时要注意分清它们间的细微差别,结合语境及句子内部关系,并注意词与词间的配套搭配。
(一)明确虚词的位置
虚词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就会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一般来说,副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连词虽然不和任何句子成分发生关系,但由于表意的需要,其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却在主语之后,不能随意挪动,不然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虚词位置不当主要表现在:
1.介词位置不当
介词的使用离不开语境,用不用介词,用在什么位置,介宾结构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都要根据句意来确定。
【例】根据福州市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说明:由于介词“根据”的位置不当,使句子缺少主语。应把“根据”移至“福州市”之后,并去掉“的”。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关联词位置变化并不影响语意的表达,但是要符合人们的运用习惯。
【例】至于我报考全国重点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说明:“至于”表示另提一事,只能用在后一件事上,而该句把它放在第一件事“报考全国重点院校”之前显然不合适,应该把它放在后一件事“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之前。
(二)防止滥用虚词
虚词的功能是帮助表意,不能随便省略,但也不能滥用,否则就会犯“多余”的毛病。虚词滥用主要表现在:
1.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啰唆,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2.滥用关联词语
【例】有一些电影不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说明:应去掉“因为”。
(三)避免漏用虚词
虚词漏用主要包括介词的漏用和关联词语的漏用等。
1.介词的漏用
【例】我国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说明:介词残缺,在“向”字后加一个介词“以”,构成“以……为”的格式。
2.关联词语的漏用
【例】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说明:应该在“体形”前加上“而且”,与“不仅”相对应,构成递进关系。
(四)防止误用虚词
虚词误用主要包括介词的误用、关联词语的误用和副词的误用。
1.介词的误用
介词的误用是因为不能明辨介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
【例】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说明:“把”应改为“用”。
2.关联词语的误用
关联词语的误用是因为不明辨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导致的。
【例】我国古代的神话,反映了人和自然的斗争,但是也反映了古人朴素的自然观。
说明:把并列关系理解为转折关系,删去“但是”。
3.副词的误用
【例】橘子酸甜可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但橘皮时时会作为废弃物随手扔掉了,其实橘皮的用途很广。
说明:“时时”,强调频率;“往往”用来表示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情况,侧重事物的联系。用“往往”更好一些。
三、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望文生义,就是只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做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如:“下里巴人”原指流行于战国时楚国的《下里》《巴人》两首民间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艺作品,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很多同学在使用“下里巴人”这条成语时,把它误解成地位不高的人;“目无全牛”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比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亦形容办事准确熟练。有些同学在使用该成语时,把它误解成只见部分不见整体了。
类似成语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不能理解为明天开的黄花。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不能理解为取用火中烤熟的栗子。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不能理解为空无一人。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写得很差不能刊用的稿件。
5.不为已甚:指做事有分寸,不过分。不能理解为不能太为自己。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不能理解为看到大海而高兴感叹。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不能理解为没有什么可教训的。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不能理解为为别人做事情。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不能简单理解为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回单位。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不能理解为是养马人穿的青色衣服。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不能理解为数着经典忘了祖宗。
13.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不能理解为高山上的流水。
14.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不能理解为丝线扯不断。
15.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不能理解为不用翅膀也能飞上天。
(二)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使用的对象是特定的,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果掌握不牢,就很容易扩大其使用对象,从而造成错误。
【例】同学们有不懂的问题应虚心向老师请教,不耻下问。
说明:“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句中是学生向老师请教,用“不耻下问”,显然用错了对象。
类似成语有:
1.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2.休戚相关:用于人物之间。不用于事物之间。
3.置若罔闻:用于听觉方面。不用于视觉方面。
4.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苦。不用于形容生活艰辛。
5.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用于形容其他东西多。
6.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不用于平辈、朋友之间。
7.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不用于平级之间。
8.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不用于河、江的流水等。
9.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用于举止风度。
10.豁然开朗:用于形容由狭小幽暗一下子变得宽敞明亮或经人指点、自己思考而顿悟。不用于形容人的性格。
11.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不与情感、友谊等搭配。
12.人老珠黄:用于成年妇女。不用于年轻妇女和男子。
13.巧夺天工:形容人工的精巧。不用于形容天然的精巧。
14.循序渐进:用于学习、工作。不用于自然景物。
15.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用于环境。
(三)色彩不分,褒贬失当
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以区分,避免误用。
【例】全市上百名警察倾巢出动,终于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说明:“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含贬义。句中用来形容警察,显然有误。
以上所谈是色彩误用,关于这个问题还要注意三点:一是大量中性词,像“成千上万”“如虎添翼”等,在或褒或贬语境中都可使用;二是有时为了讥讽、自嘲、开玩笑,故意说反话,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是可以的,不能以为错;三是应当知道一些感情色彩相反的同义的成语。下面成对举出的成语,基本意义相同而感情色彩相反,每对中前一个词是褒义词,后一个词是贬义词。要注意掌握不同的使用语境。
1.情投意合—臭味相投
2.见机行事—见风使舵
3.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4.一得之见—一孔之见
5.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6.再接再厉—变本加厉
7.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8.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9.开山祖师—始作俑者
10.昂首阔步—趾高气扬
(四)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有些成语的词义有轻重之分,使用时应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每个考生都要注意休息,否则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考试。
说明:“三长两短”多用来指意外的事故或灾祸,常用作“死亡”的委婉语。句中用来形容考生,显然言重了。
(五)形近易误,音近易混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例】为杜绝不合格产品鱼龙混杂进入卖场,超市坚持严格的进货登记制度。
说明:“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而“鱼目混珠”是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这里“鱼龙混杂”应改“鱼目混珠”。
类似成语有: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3.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4.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5.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6.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7.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8.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多用于忧喜、祸福相关联的人、集团和国家。
9.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六)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将成语和句子语意进行比照,否则极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例】无论王大海怎么大发议论,大放厥词,李冰都镇定自若。
说明:“大发议论”“大放厥词”意义重复,可删“大发议论”。
类似的情况有:
1.忍俊不禁: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作“忍俊不禁地笑了”。
2.难言之隐: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作“难言之隐的苦衷”。
3.南柯一梦: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4.相形见绌:相形,互相比较。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5.如芒在背: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像如芒在背”。
6.遍体鳞伤:像鱼鳞一样密,形容被打得全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7.当务之急: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8.接踵而至: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9.津津乐道:乐道,乐于谈论。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10.闻名遐迩:遐,远。迩,近。远近都闻名,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11.责无旁贷:责,责任。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
12.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比喻困苦的境地,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人民生灵涂炭”。
13.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14.见(贻)笑大方:见,被。大方,内行或有见识的人。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
15.自惭形秽: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惭形秽”。
16.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
17.扪心自问: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扪心自问地自责”。
18.真知灼见: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19.众所周知:周,普遍、全。大家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20.妄自菲薄:指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妄自菲薄你自己”。
21.不虞之誉:虞,预料。出乎意料的称赞。不能用作“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22.日理万机: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23.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藏身,形容非常羞愧。不能理解为“没有房子住”。
24.恍然大悟: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25.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
26.眼花缭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27.破天荒:天荒,从未开垦过的土地。比喻从未有过,第一次。不能用作“破天荒的第一次”。
28.方兴未艾:方,正在。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不能用作“正方兴未艾”。
29.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泛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也特指众多的普通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芸芸众生”。
30.耿耿于怀:耿耿,心里有事,很不安宁的样子。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31.感激涕零:涕,泪。感激得流下了眼泪,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感激涕零得流下了眼泪”。
32.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楚分明。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33.刻骨铭心:镂刻在骨头上或心里;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
(七)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语法功能,如果对此把握不准,就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例】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说明:“出奇制胜”不能带宾语,而句中却硬让它带上了宾语,这犯了功能混乱的错误。
(八)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
有些成语有敬辞与谦辞之分,如果辨别不准,就会犯敬谦颠倒的错误。
【例】刘厂长是这方面的行家,下面请他不揣冒昧地跟大家讲几句。
说明:谦辞,只用在自己身上,如用在别人身上,犯了谦辞敬用的错误。“不揣冒昧”指不揣度自己言行轻率,常作谦辞,却把它用在刘厂长身上,就犯了谦辞敬用的毛病。
类似成语有:
1.虚怀若谷:形容极其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2.狗尾续貂:比喻拿坏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
3.蓬荜生辉:用于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4.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用于自谦,表示推辞某事。
5.心向往之:用于表示对某人或事的景仰之情。
6.一得之见:指自己的一点粗浅的见解。
(九)不明语源,不知本义
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的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
【例】小王一缺钱用,都能左右逢源,从他父母和奶奶爷爷左右两方面都能得到零用钱。
说明:“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十)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
【例】王大妈爱干净在这一带是出了名的,她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说明:“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十一)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如果不注意这些成语的习惯用法,就很容易出错。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一概而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等量齐观”等都多用于否定句中。
(十二)不合语境
成语也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不合语境,自然造成误用。例如:
1.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
2.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3.名不虚传: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4.耳濡目染: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5.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
四、近义词辨析集录
(一)实词
1.颁布 公布
两者都有公开发布的意思。颁布,主体多是国家、政府,内容常是法律、条令等。如:颁布法令。公布,主体多是组织、机构、团体等,内容常是方案、名单、账目、成绩、数字等。如:公布成绩。
2.暴发 爆发
两者都有突然猛烈地发生的意思。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暴发户”“山洪暴发”不能用后者。“火山爆发”“爆发革命”“爆发力”不能用前者。适用范围也不同,“暴发”适用范围较窄,多用于山洪或用不正当手段突然发财;“爆发”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自然现象,也可用于社会现象(如火山、战争、事变等)。
3.变幻 变换
两者都有改变的意思。如果变的内容或方式很不固定,很不规则地不断改变,就要用“变幻”。“变幻”不能带宾语。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变换,指事物的形式或内容的更换。可以带宾语。如:变换位置。
4.辨别 鉴别
两者都有区别的意思。辨别,指分辨、区别,着重分辨相似相近的事物;鉴别,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真伪、高下、性质或特征。如:辨别是非/鉴别字画。
5.标志 标记 标致
标志和标记,指表明事物的特征或特性的记号。“标记”只用于具体的事物;“标志”既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标致”则指相貌、姿态美丽(多指女子)。不要音同而误用。
6.处世 处事
两者都有对待处理的意思。前者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处理事务。如:他虽处世圆滑,善于左右逢迎,但领导并不欣赏/他处事非常认真。
7.窜改 篡改
两者都有改动的意思。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用于改动文件、古书等,多用于书面语;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原意、经典、理论、政策等,既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可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
8.度过 渡过
两者都有经历过、通过的意思。前者用于指时间。如:度假、度日如年。后者多用于空间,指由此岸到彼岸,多用于江河湖海,也可用于危机和困难等。如:渡过长江、渡过难关。
9.遏止 遏制
两者都有用强力制止住的意思。遏止,着重于“止”,通常用于来势突然而凶猛的重大事情,如:战争、进攻、暴动等;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多用于自身喜怒哀乐的情绪或某种力量,常带宾语。如:遏止不了革命洪流/遏制不住喜悦的心情。
10.法治 法制
两者都和法律有关。表示要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用“法治”;指有关的法律制度,用“法制”。如:实行法治/健全法制。
11.反映 反应
两者都有事物引起人的相应意识活动、意见、看法的意思。前者指反照,或把客观情况、别人的意见等告诉上级、有关部门,是动词,可带宾语;后者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可做动词也可做名词,不能带宾语。如:反映情况/反应迅速。
12.妨碍 妨害
两者都有使事情无法顺利进行或难以保持正常状态的意思。妨碍,着重指从旁干扰、阻挡,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多用于学习、工作、视线等;妨害,着重指损害,使不能正常发展,程度较重。如:不要妨碍父母休息/抽烟妨害健康。
13.伏法 服法
两者都与法律有关。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服法,指有罪服刑,服从法院判决。如:主犯已于昨日伏法/他表示服法,不再上诉。
14.抚养 扶养
两者都有供养的意思。晚辈对长辈,或平辈之间,强调“养活”,只能用“扶养”;“抚养”除“养活”的意思外还包括教养、关爱的意思,只用于对幼辈、晚辈。如:小林的爸爸出了车祸,他妈妈历尽千辛万苦,将小林抚养成人/老朱虽然下岗在家,但还尽力扶养邻居五保户陈大爷。
15.富裕 富余
两者都有充足的意思。“富裕”意为“(财物)充裕”,一般只指财物,可用于描写地区、生活和人等;“富余”意为“足够而有剩余”,侧重于表示“剩余”,意思较宽泛,可以指时间、人员、事物等。如:人民生活富裕/他很富裕/富余人员/时间还有富余,不必着急。
16.功夫 工夫
两者都和时间有关。功夫,一般说的是本领、造诣,也指花费的时间,含有时间与气力合一的意味;工夫,也可用前边这意思,但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如:这幅字功夫很深/写小楷字很费功夫/没闲工夫。
17.功效 工效
这是两个音同形近而意义很不相同的词。功效,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工效,指工作的效率。如:服了两剂药病就好了,这个药方功效很好/用了播种机,工效提高了5倍。
18.沟通 勾通
两者都有相通连的意思。勾通是贬义词,指暗中勾结。
19.贯穿 贯串
两者都有穿过的意思。贯穿,指连通、穿过,强调从中间穿过,对象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是抽象事物;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强调使分散的连成一个整体,或始终以某一精神来统帅,对象一般是抽象事物。如:公路贯穿本市/这部小说的各章都贯串着一个基本思想。
20.国事 国是
两者都关乎国家事务。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于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如:国事访问/共商国是。
21.过度 过渡
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乘船等通过水面到对岸,比喻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例:劳累过度/过渡时期。
22.检查 检察
两者都有考察的意思。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前者适用范围广,可用于身体、机器等具体事物,还可用于抽象事物;后者只用于法律方面。如:检查身体/检查工作/检察机关。
23.简洁 简捷
两者都含有言语简要、明白的意思。简洁,没有多余的话,简明扼要,可用于语言、音乐、绘画等;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可用于方法等。如:语言简洁/画面简洁/证明方法简捷。
24.鉴别 鉴定
两者都有辨别的意思。鉴别是辨别真假好坏;鉴定是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还可以用作名词。如:鉴别古物/鉴定碑帖/专家们写了鉴定。
25.交代 交待
交代意思有三:①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如“交代工作”;②嘱咐,如“他一再交代我们要注意工程质量”;③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也指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交代政策/交代问题。“交待”的意思同“交代”的第三个意思,两者在这个意思上可通用,现在一般都写作“交代”。另外,“交待”还指“完结(指结局不如意,含诙谐意)”,如: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交待了;“交代”无此意。
26.结余 节余
两者都有剩余的意思。“结余”指结算后余下或结算后余下的钱,“节余”指因节约而余下或者因节约而余下的钱或东西。如:今年财政结余500亿元,全部用于改善民生/这次文艺会演节余5000万元。
27.截止 截至
两者都有到某一个时间的意思。截止,强调了到期停止、结束;截至,指截止到某个时候。例如:报名到今天截止/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
28.界限 界线
两者都可用于抽象事物的分界。“界限”多用于抽象事物,但若是具体地区的分界,就只能用“界线”。如:是非界限(界线)/划清思想界限/房基地界线。
29.精制 精致
精制,是在粗制品上加工,精工制造,是动词;精致,是指制造出的产品精巧细致,是形容词。如:这位工艺大师精制出翡翠观音/工艺品很精致。
30.看望 探望
看望,使用范围较广,对象多是长辈、病人;探望,多用于远道看望。如:看望父母/到上海后他探望了几个老同事。
31.考查 考察
两者都有检查的意思。考查,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考察,着重指观察了解,调查研究。如:考查史料/单元考查/考察水文/考察干部。
32.滥用 乱用
两者都有使用的意思。滥用,是指超过限度过多地使用或不必(该)使用而用;乱用,是指该用甲,而用了乙。如:滥用职权/不能乱用成语。
33.连接 联结
两者都有相连的意思。连接,是指相互衔接之意;联结,是指结合在一起,既用于具体事物,也用于抽象事物。
34.临近 邻近
两者都表示靠近、接近。表示时间接近时,只能用“临近”,不能用“邻近”。表示地点接近时,如果表示的是接近的动作,只能用“临近”,如:经过三天的紧张跋涉,我们终于临近了目的地;如果表示的是接近的状态,两者可通用,但“临近”侧重表示甲方以乙方为参照,甲方靠近乙方,“邻近”表示一般的两地接近,无参照意味。如:他住在临近大海的一座别墅里/福建挨着台湾海峡,跟台湾邻近。
35.流传 留传
两者都有传下来的意思。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故事、消息等);留传,遗留下来并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如:雷锋故事到处流传/这件传家宝留传到我已是第五代了。
36.蔓延 漫延
两者都有扩展的意思。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并有不断增长的势头;漫延,则是指不受约束地发展,通常指水向周围扩展,如:暴雨引发的洪水漫延全村。
37.其间 期间
“其间”表示时间与“期间”相似,但用法不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期”与“其”。“其”是代词,相当于“那,那个”,故“其间”可单独做状语,前面无需再用代词或其他限制修饰;“期间”则不能单独做时间状语,其前边须添加修饰或限制语。如:他毕业好几年了,其间,他评上副教授,出版了几部学术著作/暑假期间/采访期间。
38.启用 起用
在任用人方面,启用,强调开始任用新人;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或强调提拔任用新人。如:导演启用新秀花承虹担纲主演,得到观众的称评/厂长决定起用精通业务的退休科技人员/行长起用了高学历并有干劲的专业人才。
39.祛除 驱除
两者都有除去的意思。祛除,指除去(疾病、疑惧或邪魔等),多用于抽象事物;驱除,指赶走、除掉,既用于抽象事物,也用于具体事物。如:祛除风寒/驱除蚊蝇/驱除不良情绪。
40.权利 权力
两者都有支配事物的力量的意思。权利,与权益同,是伴随某种义务而来的,侧重于依法享受的利益。如公民权、选举权都是“权利”。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一定职责范围内所具有的支配力量。如批准权、用人权等都是“权力”。
41.溶化 熔化 融化
三者都有固体化开,变为液体的意思。溶化,一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二是指冰雪等物质变成水,此意与“融化”相同。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适度变成液体,“熔化”不能写成“融化”。融化,指冰雪等物质变成水,还可用于人和物,有比喻用法,如:爱情融化了她的冰冷的心。
42.审定 审订
两者都有审查的意思。审定,审查决定;审订,审阅修改订正。如:审定旧城改造方案/语文教材已经审订,即将付印。
43.渗入 渗透
两者都有液体通过细小的空隙进入的意思。渗入,是比喻某种势力无孔不入地钻进来(多含贬义);渗透,则是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如:几个敌探已渗入我方阵地/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
44.实行 施行
两者都有实际去做的意思。实行,意为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对象较抽象;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对象较具体,另外还可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如:实行改革/施行手术/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45.事务 事物
两者都含有事情的意思。事务,指比较具体的事情、事件;事物,则泛指各种物体和现象(不排斥其中包括某些事情、事件)。如:法律事务/新生事物。
46.收集 搜集
两者都有使分散的东西集中在一起的意思。收集,是使分散的东西积聚在一起,可用于具体和抽象事物,还可用于人;搜集,意在搜寻,是到处寻找事物并集中在一起,可用于具体和抽象事物,但一般不用于人。如:收集寿山石雕/收集散兵游勇/搜集珍贵邮票。
47.熟悉 熟习
两者都有对人或事物了解得深透、知道得清楚的意思。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含义较广,对象是具体的人、事或抽象的道理,有形容性的用法;熟习,了解得深透而熟练习用,对象常是学问、语言、技艺、知识等,没有形容词的用法。如:找个熟悉的人了解一下情况/工作了5年,他熟习业务。
48.推托 推脱
两者都有不肯承受的意思。推托,是借故拒绝,后面是托词或拒绝的原因;推脱,只是推卸或推辞,使与己无关,用于不利于己的责任、干系等。如:推托有病不参加了/推脱责任。
49.违犯 违反
都有不遵守的意思。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规等);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违犯”语意比“违反”重得多。如:违犯宪法/违反纪律。
50.委屈 委曲
委屈,指受冤屈;委曲,勉强服从,将就。成语“委曲求全”指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
51.向往 想望
两者都有心里向着的意思。向往,侧重希望得到或达到;想望,侧重希望成为或做到。如:向往北京/想望着做一名老师。
52.协调 谐调
做形容词用时,两者都指配合适当,关系和谐,往往可通用。不同的是,协调还可做动词,用于人事和一些抽象事物。如:色彩协调(谐调)/各音部都配合得很协调/协调产销关系。
53.消失 消逝
两者都有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了的意思。消失,侧重于事物现象的逐渐减少、减弱以至不再存在,在变化中历时较短;消逝,侧重于过去了或不见了,常用于时间。如:炎症终于消失了/青春的消逝是很容易的。
54.形迹 行迹
两者都有行动的意思。形迹,举止和神色,可指各种痕迹、迹象,意义较宽泛;行迹,行动的踪迹。如: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形迹十分可疑/这就是那个行迹不定而久未抓到的犯罪嫌疑人。
55.修养 休养
这是一对同音词。前者指提高学识、思想水平,又可指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后者指体力方面的休息调养。如:理论修养高/他很有修养/他去北戴河休养了。
56.需要 须要
两者都有一定要的意思。需要,指需求、要求,强调“不可少”;须要,指一定要,强调“不可不”。如:我们需要一支强大的科学队伍/为保安全,须要尽快离开地震区。
57.学力 学历
两者都与学习有关。学力,指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学历,指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毕业或肄业。如:他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学力深厚,写了不少书,跻身于作家行列。
58.延用 沿用
两者都有使用的意思。延用,是推迟使用之意;沿用,是继续使用之意,如:病人的药品不能延用/古代造酒的方法沿用至今。
59.以至 以致
两者都有“直到”的意思。以至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上面意思的延伸,二是表示上面意思的必然结果,侧重于程度加深,不限于不好的结果;以致与以至的后一个意思差不多,但多用于不好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如:一个区,一个县,一个省,以至全国/斗争极其残酷,以至有不少人感到惊奇/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60.义气 意气
两者都有志趣、情感的意思。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意气,指志趣、气概、性格,也指偏激情绪。如:他很重义气/他俩意气相投/意气用事很不好。
61.盈利 营利
盈利,指获得的利润;营利,是谋求利润。如:今年公司有5000万元盈利/我们不能为了营利,而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62.预定 预订
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预订,预先订购。如:预定计划/预订机票。
63.择要 摘要
两者都有挑选重要的东西的意思。择要的“要”是指重要的,即选择重要的;摘要的“要”是要点,强调选择主要的、重点的内容抄录,一般不带宾语。如:他择要向领导做了汇报/新闻摘要。
64.侦查 侦察
侦查,侧重暗中调查,今多专指司法机关为了确认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的活动;侦察,指为了弄清敌情而进行的军事活动,还可泛指一般的察看、了解。如:对他立案侦查/侦察敌情/去超市侦察一番,看看有无打折商品出售。
65.振荡 震荡
两者都有受外力作用而动摇不定的意思。振荡,主要是物理学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强调震动、冲击的力度。山谷震荡、人心震荡,都不能写成“振荡”。
66.正规 正轨
两者都有正式、正常的意思。正规,指符合正式规格的或一般公认的标准的;正轨,指正常的发展道路。如:正规军/走上正轨。
67.指使 支使
两者都有叫人按自己的命令或意图行事的意思。指使,意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一般不是公开的,多叫别人做不正当或非正义的事,是个贬义词;支使,是命令人做事。如:这件事幕后有人指使/把他支使走。
68.指责 指摘
两者都有指出并加以批评的意思。指责,只是责问的意思,语意较轻,多是口头的;指摘,是指挑出错误并加以批评,语意较重,多是书面的。如:指责供货方违约/严厉指摘。
69.中止 终止
两者都有停止的意思。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终止,指结束。如:刚做了一半就中止了/因供货不及时,对方终止了合同。
70.作客 做客
作客,是客居的意思;做客,只指当客人。如:作客他乡/昨天我在亲戚家做客。
(二)虚词
1.按照 依照 遵照
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适用于各种语体;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多用于法律条文;遵照,指遵从,表示尊敬。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法律办事/遵照上级的指示贯彻执行。
2.必定 必然
两者都含有固定不变、非这样不可的意思。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推理性质不强;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侧重表示根据论断肯定要出现的结果。如:我们必定会获得冠军/缺乏幻想的人,必然缺乏创造力。
3.必定 一定
两者都是副词,都有坚决和确定的意思。必定,侧重于对客观事理的估计与判断,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一定,重在表示主观意志、态度的坚决或主观的分析和看法,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当形容词用,表示相当或特定的意思。如: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球赛必定会胜利/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4.毕竟 到底
两者都有到尽头、最终的意思。毕竟,表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物的发展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到底,表经过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表示结局或结果的艰难、来之不易,用在疑问句表追究。如:旧历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新配方到底试验成功了/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
5.不单 不但
两者都是连词,用在表示递进结构的前一分句。不单,多用于口头语体,侧重于表示超出某一范围或数量,不止;不但,通用于书面和口头语体,与“而且”等搭配,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如:不单是我的意见/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增加新的困难。
6.不管 尽管
不管,表假设,所接内容可以表任指或选择;尽管,表示一种事实,所接内容不能表任指。如:不管下不下雨,他都要去/尽管下这么大的雨,他还是要去。
7.不论 无论
两者都是连词,都含有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的意思。不论,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与“如何”搭配,既用于书面语,又用于口语;无论,表示一件事在任何条件下都是这样,后有“都、总”呼应。如:不论任务怎么艰巨,一定要完成/无论困难多大,他都不气馁。
8.不只 不止
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不止,表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有“不限于”之意。如:他不只是优秀的科学家,而且是有名的音乐家/他恐怕不止12岁。
9.曾经 已经
两者都有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以前的意思。曾经,表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侧重事情结束且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已经,强调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可能还在延续,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如:我曾经去过美国/他已经来了。
10.常常 往往
两者都是副词,都有通常的意思。常常,强调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的性质;往往,表通常情况下怎样或可能怎样,常带有规律性或推论性质。“常常”一般不用于将来,“往往”可指以后发生的事情。如:他学习努力,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言行不一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
11.此外 另外
此外,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常用于书面语;另外,除此之外,表另提下文,常用于口语。
12.从而 进而
两者都是连词,都有进一步的意思。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13.对 对于
两者都是介词,都表示对待关系,两者在很多场合下可以通用。但由于“对”比“对于”动作性强,当“对”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待”的意思时,它不能换成“对于”。如:他对孩子管教非常严格。
14.对于 关于
两者都是介词,都表示关涉。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常做状语;关于,表关涉的范围,常做定语。如: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意见是一致的/关于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15.姑且 权且 暂且
三者都是副词,都有暂时的意思。姑且,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让步语气比暂且重,比权且轻;权且,暂时地,重在强调不得已,让步语气最重;暂且,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让步语气较轻。如:姑且安慰自己/吃几块巧克力权且充饥/你暂且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再去宾馆。
16.何必 何苦
两者都是副词,都有用反诘语气表示否定的意思。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要,语气较轻;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语气较重。如:既然不会下雨,何必带伞/冒这么大的雨赶去看电影,何苦呢?
17.何曾 何尝
两者都是副词。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如: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时间罢了。
18.基于 鉴于
两者都是介词,都有引进行为的依据的意思。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鉴于,主要指考虑到,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经验教训的事。如: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鉴于上次比赛场上各自为战的教训,我不赞成他当队长。鉴于还有连词的用法,用在复句前一句开头,表示依据或原因。如:鉴于目前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进行反攻了。
19.即使 虽然
即使,既表让步,也表假设;虽然,只表让步,不表假设,但兼起强调或补充的作用。如: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20.既而 继而
两者都是连词,都有表示相接的意思。既而,表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继而,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如:既而雨停了,我们又欣然登山/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21.经过 通过
经过,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其他情况发生变化,含有明显的时间性;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侧重方法方式。如: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通过你,我才认识了董老。
22.径直 径自
径直,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径自,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前者侧重于直接行事,主体可以是人或物;后者侧重于不请示,不商量,主体只能是人。如:他出了校门,就径直回家了/他没等下课,就径自走了。
23.临时 暂时
前者是副词,后者是名词,都有时间短、不长久的意思。临时,侧重临到事情发生的时候,非正式性,非固定性;暂时,重在表时间短,含有暂且的意思。如:明天开会的时间,临时再通知你们/暂时的困难一定会克服。
24.屡次 一再
屡次,多次,强调动作的次数多;一再,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的重复。如:他屡次违反厂规/我一再说不是他的过错。
25.恰好 恰巧
两者都是副词,都有正好、凑巧、巧合的意思。恰好,正好,侧重表示是时候、正合适,多指希望发生的发生了;恰巧,凑巧,多用于机会、时间、条件等方面,可指希望的发生了,也可指不希望的发生了。如:你来得恰好,我正要找你/我来找你,你恰巧不在家。
26.索性 干脆
两者都是副词,都含有直截了当的意思。索性,表直截了当,有时含有赌气、由着性子或一不做二不休的语气;干脆,果断坚决,办事爽快,多强调彻底性。如:干脆辞职下海经商去/讲了几遍都不听,索性不讲了。
27.一齐 一起
两者都是副词,都有行动一致的意思。一齐,强调时间,表同时或全部;一起,同一处所,强调空间,表合在一处。如:全场一齐鼓掌/他俩坐一起。
28.一向 一直
两者都是副词,都有情况或行动从以前到现在保持不变的意思。一向,表时间时只适用从过去到现在,着眼于客观时间、过程,侧重行为习惯的稳定性;一直,表时间适用于过去、现在,也适用于将来,表示行为、动作连续进行,侧重行为、动作的连续性。如:他一向俭朴/一直坚持练音,肯定会有收获。
29.因此 于是
两者都是连词,都表示因果关系。因此,重在表因果关系,而不在推论因果关系,可构成“由于……,因此……”格式;于是,重在表前后两事在时间上、顺序上的承接关系。如:歌声拖得很长,因此能听得很远很远/大家一鼓励,我于是恢复了信心。
五、易混成语辨析集录
1.饱经沧桑 饱经风霜:两者都可指“阅历深”。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阅历丰富”;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
2.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两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是就两种不同的事物说的;后者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是就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说的。
3.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两者都可指“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后者还可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前者没有这个意思。如:这个好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庄/烧饼油条刚放在桌上,竟不翼而飞。
4.不堪设想 不可思议:两者都有“不可想象”之意。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如:只要这架轰炸机扔下一颗炸弹,后果就不堪设想/在他们心目中,土地代表着上天不可思议的赏赐,代表了财富和权力。
5.参差不齐 良莠不齐:两者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如:这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相当困难/如今弄得良莠不齐,忠奸难辨,好坏人掺杂在一起确实难以分清。
6.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两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车马、船只来往频繁”。前者表示往同一方向,后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后者带有繁盛的意思,而前者没有。
7.大海捞针 海底捞月:两者都指“白花力气”。前者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后者指目的完全达不到,劳而无力白费力气。如:大海捞针,大山挖金,掉了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他想了很多办法,但终究是海底捞月,没有成功。
8.额手相庆 弹冠相庆:两者都有“庆贺”的意思。前者表示人们遇到喜事或听到喜讯后互相庆贺,是褒义成语;后者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于贬义。
9.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两者都有“耳听眼看”的意思。前者则强调经常看到、听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影响;后者强调亲自看到、亲自听到,突出其真实性,不强调经常和受到影响,后者还可带宾语,前者则不能。如:我家本来就做这个,耳濡目染也有十多年/对婷儿英语水平的现状,我们也有不少机会耳闻目睹,能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
10.肝胆相照 披肝沥胆:两者都有“坦诚”之意。前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后者还用于表示个人对祖国、党、人民、集体忠诚。如:我们彼此肝胆相照,互为关切/他披肝沥胆,明知有危险,还是执意去做。
11.刮目相看 另眼相看:两者都有“特别看待”之意。前者是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强调看法上的改变;但后者是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强调看待上的特殊。如: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人们不能不对他重新认识,刮目相看/校长对马老师,当然是另眼相看了。
12.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两者结构都是述宾式,都含有贬义,都有谓词性。前者则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的坏人坏事”;后者指“故意夸大、歪曲或捏造事实使人震惊”,所指的事实本身不一定是坏的。如:有些事情骇人听闻/他常喜欢发表一些耸人听闻的见解。
13.化为乌有 涣然冰释 烟消云散:三个成语都表示“消失”,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依次为“希望与打算以及诺言等”“疑团、困难、嫌隙或误会”“事情或情绪”等。如:温情一刹那间全部化为乌有/经过沟通,双方的误会涣然冰释/那种莫名的淡淡的惆怅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14.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两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前者表示虽有行动但不能解决问题;后者表示虽有空想但无行动。如:他用画饼充饥的办法来冲淡经济拮据给生活带来的不快/没有足够的钱买那条裙子,她只能站在橱窗前望梅止渴。
15.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两者都形容“紧迫、不能等待”。前者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后者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如:千钧一发,刻不容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16.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两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但前者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谦;后者表示以假冒真,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如:魏富海也不是技术人员,只是滥竽充数/当地成立了质量检测机构,以防假冒伪劣产品鱼目混珠进入市场。
17.貌合神离 同床异梦:两者都表示“表面关系不错,实际有两条心”之意。但前者偏重于“离心离德”,是直陈性的;后者偏重于“各有打算”,是比喻的,后者还带有“共同生活”的意思,前者则没有。如:这两家合作公司现在貌合神离/两个人同床异梦,各有各的打算。
18.如虎添翼 为虎添翼:两者都有“更加强大”的意思。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后者比喻“替恶人做帮凶,增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如:经过正规训练的田七如虎添翼,在全省青少年运动会上夺得金牌/为虎添翼,为祸不浅。
19.色厉内荏 外强中干:两者都指“外表强大而实质空虚”。但前者用于书面语,指精神状态方面;后者书面语、口语都能用,指力量。如:别看他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其实他色厉内荏,心中害怕极了/这支球队真是外强中干,开赛不久就连失三球。
20.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两者均指“看见就像没有看到一样”。前者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看见就像没有看见,或装作没看见”;后者偏重于“漫不经心,不重视”,并有“经常看见”而看惯无所谓之意,程度较深。
21.顺水推舟 因势利导:两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前者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也有随声附和、无原则立场的意思,为中性词或贬义词;后者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带有原则立场,含褒义。如:村长竟顺水推舟,把他领到杨柳儿的家里来/儿童文学工作者应抓住儿童这个特点,因势利导,编出内容优美生动又朗朗上口的歌谣。
22.无所不能 无所不为:两者都有“什么事情都能干”的意思。前者是褒义词,指“什么事情都会做得好”;后者是贬义词,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如:他无所不能,出没自在,在处随形,入道教化/那是一支杀人放火无所不为的强盗军。
23.无所不至 无微不至:前者是贬义词,形容“做事无法无天”。后者是褒义词,指“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
24.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两者都指随口乱说。但前者语意较重,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妄加评论;后者语意较轻,指说话不假思索或漫无边际、海阔天空。如: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污蔑之能事/她初到他乡,一切觉得新鲜,天南地北信口开河大吹一阵。
25.养虎遗患 养痈遗患:两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后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行为或思想不加纠正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等。
六、常见俗语集录
1.哀莫大于心死: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灰意冷、麻木不仁。
2.挨了一闷棍:比喻遭到暗中的或突如其来的打击。
3.八九不离十:形容差不多,非常接近实际情况。
4.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施展本领或手段,各自显示才能。
5.八字没见一撇儿: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6.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听别人讲多少遍,不如自己亲眼看一次;看别人做多少次,不如自己亲手尝试一次。
7.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想加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8.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乱干。
9.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对策,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有办法应对。
10.病急乱投医:病势危重时慌乱地找医生。比喻形势急迫,来不及考虑和选择。
11.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决心大,非干到底不可。又比喻固执,不碰得头破血流,不会回心转意。
12.不看僧面看佛面:指看在另外一个人的情面上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13.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经过一件事,才能得到一次经验教训。
14.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比较能看出好坏。
15.不怕人穷,就怕志短:只要有志气,就能改变穷困状况。
16.不是省油的灯:不是安分守己省事的人。
17.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意气不相投或没有缘分就不会聚在一起。
18.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指仇人,有时昵称所爱的人。不是前世的冤家,今生不会相聚。多指越是冤家越会相聚在一起。
19.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2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居于某种职位,就不用去谋划有关的事务。
21.不知马王爷三只眼:不知道他与众不同,有多大能耐。
22.不撞南墙不回头:遇到挫折,碰了壁,才醒悟。
23.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比喻长期生活在不好的环境中,难免受影响而沾染不良的习气。
24.唱空城计:比喻用计谋掩饰力量的空虚,骗过对方。
25.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比喻事到临头,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26.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指胆大的人敢冒险,能捞到好处或办事成功;胆小的人畏缩不前,什么也得不到或什么事也办不成。
27.城门里扛竹竿—直进直出:指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也指考虑得过于简单。
28.秤砣虽小压千斤:指物体虽小,却能起大作用。
29.吃不了兜着走: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
30.吃了豹子胆:形容人胆子大,做事不顾后果。
31.吃枪药:形容人火气大。
32.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接受人家的财物,说话做事不易坚持原则。
33.吃着碗里,望着锅里:老不满足。
3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管谁,总有缺点,有长处。
35.穿新鞋,走老路:表面上改变,实质上仍是旧的。
36.创业容易守业难:指守住前人创立的事业比开创事业更为艰难。
37.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过分,反而害了自己。
38.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比喻心情复杂,难以名状。
39.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单个力量小,成不了大事。
40.得了便宜还卖乖:指占了便宜,还卖弄乖巧。
41.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指事情早晚会发生,躲不过去。
42.耳闻不如目见:耳朵听到的情况不如亲眼看到的真实可信。
4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44.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45.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对某事一点儿也不懂。
46.好了伤疤忘了疼:指情况刚刚好转,就忘记了过去的艰难困苦或失败的教训。
47.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比喻已经到了事情不得不做或话不得不说的地步。
48.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书和输谐音。指老是失败。
49.快刀斩乱麻:指采取果断措施,迅速解决问题。
50.勒紧裤腰带:忍受饥饿。泛指节衣缩食。
51.脸红脖子粗:争吵发脾气的样子。
52.没理搅三分:胡搅蛮缠。
53.面和心不和:脸上装和气,内心却有意见,互不相容。
54.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不但不影响工作,反而会提高效率。
55.莫须有:多指凭空捏造罪名,栽赃陷害。
56.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说话。
5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做事不自量力。
58.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大事。
59.千兵易得,一将难求:人才难得。
60.前有车后有辙: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61.强中更有强中手:赞扬人本领高强出众。也比喻能人中还有更能干的人。
62.墙头草随风倒:比喻没主见,动摇不定。
63.穷家难舍,热土难离:舍不得离开家乡。
64.秋风扫落叶:形容以迅猛强劲的势头,一扫而光。
65.求人不如求己:主要靠自己,不能依赖别人。
66.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指技艺要经常练习,才不至于生疏。
67.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接受礼物感到过意不去。
68.人比人,气死人:人和人之间差别很大,非要比来比去,就没法活下去。
6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70.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指世事兴衰,常发生变化。也指人的命运总有好和坏的转换。
71.山高皇帝远:地区偏远,管辖不到。
72.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人在这里,心却在别的地方。
73.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喻有钱有势的人即使失去权势或家道衰落了,也比普通人强。
74.树倒猢狲散:势运衰败,在一起的人各自走散。
75.贪多嚼不烂:做事得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一下子都解决。
76.桃李满天下:形容培养了很多人才。
77.剃头挑子—一头热:单方面的热情。
78.兔子不吃窝边草:多指坏人不在自己住处附近作案。
79.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旧和舅谐音。指一切都和过去一样,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8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他都准备好了,只缺少一个重要条件。
81.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情往往开头最难。
82.忘了姓什么:形容非常狂妄。
83.唯恐天下不乱:无事生非,制造混乱。
84.无风不起浪:指发生事情有原因,多指不好的事。
85.心有余而力不足:指心里很想做,但力量不够。
86.行得端,立得正:为人光明正大,作风正派。
87.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指动手实践比眼看的印象更深刻。
88.艺多不压身:本领多没有坏处。
89.有眼不识泰山:没有认出重要人物。
90.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七、词语使用练习
1.(湖北省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__________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2)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__________、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 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________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确定 前仆后继 只有/才
B.决定 前仆后继 只要/就
C.确定 前赴后继 只有/才
D.决定 前赴后继 只要/就
答案:A
2.(全国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2)经过几天的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3)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 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答案:C
3.(高考大纲例题)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上,每一道风景都会使你神迷。那里有的是______的花、______的树;有的是
______的岩石、______的风和______的云朵。
A.婆娑 奇崛 娇艳 爽飒 飘逸
B.娇艳 爽飒 奇崛 飘逸 婆娑
C.飘逸 娇艳 婆娑 爽飒 奇崛
D.娇艳 婆娑 奇崛 爽飒 飘逸
答案:D
4.(高考大纲例题)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括号中的量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眼前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景:家里质地最好的那( )床单,方位最佳的那( )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 )花,做得最香的那( )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 )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那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是母亲无私地送给我的。
A.块 所 盆 种 只
B.块 座 支 种 只
C. 条 所 支 盘 个
D.条 个 盆 盘 只
答案:D
5.(高考大纲例题)下列横线连接的词,不全是同义词的一项是( )
A.胆小—胆怯 恐吓—吓唬
B.孤独—孤立 显露—暴露
C.战斗—战役 国界—疆界
D.吝惜—吝啬 鼓动—煽动
答案:B
6.(高考大纲例题)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束手无策(办法) 耳濡(沾湿)目染 大声疾(痛苦)呼
B.心旷神怡(愉快) 自以为是(正确) 惟妙惟肖(相似)
C.横征暴敛(征收) 爱莫(不)能助 家喻(告诉)户晓
D.情有可原(原因) 声色俱厉(严肃) 闲情逸(闲散)致
答案:B
7.(高考大纲例题)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完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光荣—耻辱 英俊—丑恶 奢华—简朴
B.高雅—粗俗 隐蔽—公开 吝啬—慷慨
C.空虚—饱满 深刻—肤浅 轻浮—庄严
D.伟大—渺小 新颖—守旧 高贵—卑贱
答案:B
8.(高考大纲例题)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______要靠理解力,______要靠记忆力,而理解力和记忆力______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______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______想一下子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A.不仅 而且 无论 因而 即使
B.不但 还 尽管 都 如果
C.不仅 还 不管 却 既然
D.不但 还 无论 总 如果
答案:D
9.(高考大纲例题)下列各组成语中,完全是由两组反义词构成的一项是( )
A.冷嘲热讽 去粗取精 挑肥拣瘦 说长道短
B.舍近求远 寒来暑往 避重就轻 阳奉阴违
C.突飞猛进 夜以继日 出生入死 居高临下
D.扶老携幼 凶多吉少 温故知新 同甘共苦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