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用好习惯为自控力组织充充血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计划完不成、习惯性拖延,生活中衍生出种种恶习的根源在于自控力不强,并片面地认为,增强了自控力,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自控力的确是一方面,但并非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霍奇亚是沃顿商学院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同时也是学校橄榄球队的主力。每天早上他很早起床去跑步,然后到学校学习。一天的课程结束后,他还会去球场与教练一起进行常规训练、打比赛。之后他会去健身房健身,然后回家,做作业、睡觉。日复一日,从来没有间断过。
按这样的生活节奏来看,霍奇亚无疑是一位高度自律的学生,连霍奇亚自己也这样认为。直到寒假的到来。
按照自己的计划,霍奇亚准备在宝贵的寒假与家人一起过圣诞节,看看自己错过的一些电影与电视剧,并打算预习一下两门下学期的课,完成一个社会调查活动,并且平均每天保持1个小时以上的锻炼。
但遗憾的是,他唯一的成就就是看完了一部电视剧,剩余的事情则是,体重增加了4斤,除了头两天看了10页书外,学习与锻炼完全搁浅。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优秀者中,其实有相当大一部分依然会与普通人一样,受到自控力不断减少的困扰。而他们之所以能够熬过自控力疲倦期,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他们会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
◆ 正视自控力的假象
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高考以前是学习力与自控力的巅峰,在上了大学、走向社会以后,时间宽裕了,反而变得懒散了,到了假期,大部分人更是懒得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以为自己的自控力曾经很强,但上大学以后变弱了,在假期里,自控力因为懈怠而变得更加孱弱——这其实是一个假象: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其实是习惯,而不是自控力。
回想一下:在高考以前,所有人都沉浸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中,我们被动地养成了很多习惯,每天规律地上课、自习、吃饭与睡觉,在这种规律的生活中,大家的目标明确:每个月、每星期乃至每天进行内容复习。对于这些,所有即将参加考试的人都会习以为常,就如同你每天早上都会自动刷牙一样自然。
想象一下,起床以后刷牙的过程:穿衣服、拿起杯子与牙刷,走到卫生间,接水,挤牙膏。就算你可能睡眼惺忪,但你依然可以精确无比且轻松地执行这套流程,基本不需要太多的自控力。
而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由于生活节奏变得自由,你丧失了那些被动的习惯,开始自行规划学习与生活——这恰恰是个人最需要自控力的时候。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自控力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自控力,为自己培养、构建起一套可以为自控力充血的习惯体系?对此,沃顿心理学家伊夫·埃文思有自己的一套养成方法。
◆ 了解前提:培养不同种类的习惯,需要不同的时间
伊夫先生将人类的习惯按养成所需要的具体时间分为三类:
◎ 行为习惯
即每日规律的行为,如每天读书、写日记、记录家庭开支、整理等。这种程度的习惯并不难培养,大约需要1个月的时间。
◎ 身体习惯
即如减肥、早起、运动等与身体节奏相关的习惯。改变身体习惯带来的变化对人的影响较大,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
◎ 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是与思维能力相关的习惯,如创意能力、正面思考、逻辑思考等习惯。由于思维习惯与人的具体个性相关,所以大脑对其抵抗力也最为强烈,培养新思维习惯大约需要6个月的时间。
在伊夫先生看来,根据个人的目标,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习惯来制定相应的阶段。
◆ 三大原则,让习惯更快助力自控力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很多人从一开始就失败了。若你想要成功地培养起一个好习惯来协助个人自控力的话,你就一定要先遵循下述三个原则:
◎ 只锁定一项习惯
就如我们之前谈及的自控原则一样:如果同时培养多项习惯,便会使大脑承受多倍的习惯压力,这将很容易导致失败。所以,在习惯培养上,只能一次培养一个习惯。
◎ 相关的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
大脑本身是抗拒复杂的改变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复杂的事情容易失败,只有简单的事情才会容易坚持。如果你决定培养一项新的习惯,一定要将行动规则设置得越简单越好。
◎ 不要太在意结果
“我是不是真的能培养起每天锻炼2个小时的习惯?”如果你过度在意结果,会导致自己的行动节奏被打乱,如原本你可能有每天阅读的习惯,为了强迫自己去锻炼2个小时,这一习惯也会被打破——这将极大地增加你建立新习惯的难度。
◆ 度过三大阶段,你才算培养起了新的习惯
想要成功地培养起一个新习惯,往往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 最初反抗期(第1天至第7天)
在习惯建立的最初,也往往是大脑抗拒最为剧烈的时段。顺利度过反抗期的对策有二:
①从踏出一小步开始
在反抗期中,由于习惯引力的作用过强,你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降低行动的门槛便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比如,如果你想要培养每天阅读一小时的习惯,可以从一天读一页书开始,这样,你将能够更轻松地持续下去。
②进行简单的记录
持续地记录自己的行动就相当于将行动视觉化,这将有助于你了解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并能帮助你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定要记住:在反抗期,不管多么小的目标,只要你每天持续执行下去,对培养习惯都会产生重要意义。
◎ 不稳定期(第8天至第21天)
善于培养习惯的人往往会采取有弹性的计划。如果能够度过不稳定期,将习惯内化为自控力一部分的概率就很高了。就如同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很多习惯在21天内就可以养成。
顺利度过不稳定期的对策有三:
①将自我行为模式化
伊夫先生指出,“模式化”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部分:将个人想要培养的习惯转化为固定的模式,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做相同的事情,这样固定好节奏,能够让身体在无意识中适应“不做不行”的状态。
②设定例外规则
制定“例外规则”是新习惯养成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可以帮助你更灵活地应对突发状况,从而弹性地培养习惯。“假如你每天都坚持阅读半小时,但今天加班到很晚,那么,只看一两页书也没有关系——关键并不在数量上,而是在‘每天都坚持阅读’这件事情上。”伊文先生如是说。
③设定持续开关
持续开关是让行动持续下去的方法,它可以是对大众宣布,也可以是奖励,更可以是惩罚。比如,伊文先生为了能让自己每天坚持锻炼以减少体脂率,当自己的锻炼目标完成时,他会奖励自己在周末时去看一场期待已久的歌剧。若目标没有完成,他则要付给妻子100美元,以此来作为惩罚警示自己。
◎ 倦怠期(第22天至第30天)
伊文先生指出,在最后阶段的倦怠期,个人很可能会因为无法感受到持续行动的意义,或者无法从中获得满足感而放弃,所以一定要更加谨慎而巧妙地度过。
顺利度过倦怠期的对策有二:
①给同样的事情添加变化
若一直持续做同样的事情,个人难免会感觉单调与厌烦。培养习惯也是如此。若在倦怠时花一些心思添加变化,便有机会度过这段难挨的时间。比如,如果你打算学习英文的话,准备好不同的教材是一个好办法;如果跑步的话,就经常改变自己的跑步路线。
②计划下一项习惯
在倦怠期中,为了提升现阶段的动力,你应开始拟定下一个计划,但暂时不要行动——待一个行动完成以后,再投入到新的计划中去,这样可以帮助你远离因贪心而导致的失败。
当新的习惯被成功地培养起来后,我们的自控力就会如虎添翼,而这一新培养起来的习惯也会如同刷牙一般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