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十三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素描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一、素描是什么

素描,顾名思义,即朴素的描绘,它是一种单色绘画,是以线条或块面进行造型的绘画形式,是造型艺术基本功之一,在造型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造型之母”。

素描是造型的基础,主要是以锻炼观察和用单色表达形体透视、结构关系、体块关系、动态关系、明暗关系为目的的造型训练方式。因此素描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画家们可以此形式组成画面,进行构想、创意,从而达到表达思想、寄托情感的目的,由此可见素描的概念并非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素描的产生、演变和发展,就总体而论是随着美术史的系统脉络演变而成的,并在不同发展时期呈现出众多的画家和画派,均以承先启后、不断探索的精神为世界素描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说:“素描,它是构成油画、雕塑、建筑及其他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而且是一切科学的根子,那些已经掌握了这种东西的人,可以自信自己已经掌握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安格尔说:“画素描绝不单纯是打轮廓,因为素描不仅是由线条构成的。素描,它还具有一种表现力,有内在的型,有画的全局,这是艺术的雏形。”他还说:“如果我要在自己的门上挂一块匾额,我将在上面写上‘素描学派’四个字。因为我知道一个画家应该靠什么成就”。(图1-1)

图1-1 安格尔素描作品

20世纪现代派画家马蒂斯说:“如果素描与理性相联系,而色彩与感性相联系,那就应当画素描,以求发展理性,并沿着理性的道路引导色彩。”

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画家徐悲鸿说:“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要以素描为基础。”

所以,素描的概念可以这样概括:素描是以素色的线和面及有关的造型语言,把自然形象转化为艺术形象的一种绘画形式。

二、素描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是以最简单的表现形式——线条、图案、符号,用来表达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记录(图1-2)。原始人在动物的骨片、石板和陶器等物体上留下的各种形象就成为今天素描的原始形式,如我国半坡遗址出土的蛙纹彩陶双耳罐(图1-3),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的造型形象,透出强烈的原始美感。我国古代的白描也是以单色线条来描绘形象,表达动式和结构,堪称东方式素描,如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图1-4)是东方素描典范。古代埃及文化悠久,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独特风格。大部分人物造型用平面形式表现,经常是侧面画有正面的眼睛,或正面的身体画有侧面的脚,并且头部发式造型简单概括,画面充满东方风格的装饰纹样(图1-5)。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壁画、陶器上,素描通常是用细微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形象,再加以色彩平涂。

图1-2 《受伤的野牛》拉斯科洞窟壁画

图1-3 蛙纹彩陶双耳罐

图1-4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图1-5 古埃及壁画

在艺术历史进程中,西方的素描艺术逐渐发展兴盛起来,成为世界艺术史中靓丽的篇章。在欧洲,14世纪经过艺术家们的提炼和总结,素描艺术开始逐渐地完善和发展起来,形成了一套用单色描绘物象的程式与技巧。

早期的素描作品习作与图画、样稿、设计稿并不是非要区分开来的,到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笔下,素描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而独立开来,它在各种造型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天才,还是一位科学巨匠。他一生从事过多种研究及艺术创作。他在绘画史上的贡献是把光线和投影融入绘画当中去,善于用科学的角度研究空间与透视,并将其系统地结合起来。他曾十分完善地提出了明暗五大调子层次的明暗法,其中,透视理论的确立、解剖学的兴盛期早于中国500年。这幅《最后的晚餐》就是达·芬奇运用一点透视的最典型代表(图1-6)。

图1-6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素描被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初,在19世纪70年代印象画派兴起时酝酿成熟的俄国契斯恰柯夫(1832—1919)的素描教学体系,这种素描教学对我国建国初期美术教育影响比较大,我国当时的素描教育基本上是延续俄国比较严谨的素描教学体系。西方素描在我国的引进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西方传教士的传播。在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分别于1579年、1582年来华,使中国接触到西方宗教绘画。清代传教士供职宫廷从事艺术。自清康熙始,已有多名传教士为清廷作画,清雍正、乾隆年间,以郎世宁地位最为显赫,他先后带王学幼等徒弟十几人,传授透视学、光学、素描等,中国清代年画便借鉴了透视原理、素描技法等。

第二阶段是中国画家及政府创办美术学校。1913年,刘海粟成立了上海图画美术院,即后来名声显赫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采取临摹、石膏像和静物写生,户外写生、女性人体写生的教学方法,讲求明暗、线面结合(图1-7);并把美术教育从应用提到人格培养的高度,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所正规的美术专门学校。

图1-7 刘海粟《荷花》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契斯恰柯夫创建的素描教学体系。俄国的素描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并且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如列宾、梅尔尼科夫、苏里柯夫等,图1-8为梅尔尼科夫作品。到19世纪末基本上出现了被称为契斯恰柯夫的教学体系。这种以精确描写模特,重视质感表现,重视透视空间为训练模式,建立在传统上的美术学院教学,努力使造型接近古典美的理想形体,并要求学生必须以精通解剖作基础。这种教学方法的引进使中国绘画向着有序化发展,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培养美术新生力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训练模式在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各大美术院校引进。目前,国内有些艺术院校还在沿用着这种教学模式。这种训练模式有优势也有弊病,它能培养艺术家扎实的基本功,却过于刻板,缺乏灵动性,压制了创造性。

图1-8 梅尔尼科夫《早春之绿》

随着社会和艺术的发展,人们对素描的认识日趋多元化,素描的材料运用与表现形式日益丰富。正如现代素描是随着现代艺术的全面多元发展而发展的,流派众多,异彩纷呈。最具代表性的是野兽派和立体派这两个流派的诞生,对艺术界是一次颠覆性的革命。马蒂斯的绘画线条旷野,夸张变形(图1-9)。毕加索的绘画以立体和多维空间为表现语言,造型大胆而怪异(图1-10)。可以说,素描在基本遵循规律的同时也以自身的相对独立性稳步发展。

图1-9 亨利·马蒂斯《有橙子的静物油画》

图1-10 毕加索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