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先做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从容生活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树木如果过于挺拔,就会最先被别人砍伐作为木材;井水如果过于甘甜,就会最先被别人喝干。所以,才华并不一定要拿出来炫耀;锋芒内敛,才是一种智慧。

含蓄的力量

中国有句老话: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意思是说,如果树木过于挺拔,就会最先被别人砍伐用来做木材;水井过于甘甜,就会先被人们喝干。人生也是如此。如果我们锋芒毕露,不懂得隐藏自己,就会招来灾祸。

要学会保护自己,就要学会含蓄。含蓄,就是藏起锋芒和聪明,所以它不失为保护自己的一种极好的手段。有人或许会说,把自己的聪明和才华全都隐藏起来,别人又怎么会知道你有能力呢?我们所说的并非这个意思。学会含蓄,并非让你将自己的所有才华统统埋葬。隐藏是一种智慧,对于你的敌人来说,他弄不清楚你的实力,贸然出手,可能就会被你逮个正着。对于你的合作方来说,可以让他们使出自己的最大能力,全力以赴。如果你正在与自己的上级打交道,那就更加应该注意了,千万不能表现得比他聪明。或许他错了,但你也要让他觉得最后的错误是他自己纠正过来的,损失是他自己挽回的。或许你会说这很虚伪,这不是虚伪,而是做人的一种手段,一种智慧。

但是,我们却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智慧显露出来,因为那样会让我们得到别人赞叹,还有更多的掌声,并且可以满足我们的虚荣心。毕竟,让人感觉聪明是件很让人高兴的事。但是,聪明也是分场合的,就像三国时的杨修。杨修的确聪明,可他错就错在太聪明了,把一切都看得太透。曹操生性奸诈、多疑,有些事情是不希望被别人看穿的。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我们的小秘密或鬼把戏被人揭穿,就会感到很不舒服。他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智慧,结果最后招来了杀身之祸。尽管最后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但是已经于事无补,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性命搭上了。

其实,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要显露出来。否则,再陡峭的崖壁也不能使灵芝安身;再粗壮的躯体,也难以让象齿自毁。

含蓄也并非让你埋葬自己的才华,如果你认为自己真的有智慧,在和平时就要隐藏起自己的智慧,只有在需要你的智慧时,如果你能充分展现,你就会获得成功,就会获得他人的尊敬,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讲的内敛吧。

当然,我们所讲的含蓄是敛其锋芒,但该出手时就出手,却不会让其锋芒伤到自己。含蓄,就像宣纸上着墨不多的中国画,简洁中藏着丰富,黑色中蕴含着色彩,大片的空白则留给读者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张扬是一种露骨的宣泄,可能一时会很痛快,但是却缺少内涵,而别人对你的锋芒有所提防你也就难以下手,顶多只能吓吓人;而含蓄却可以让你在不经意间置人于死地。

学会含蓄,学会收敛你的聪明,你也就会更加智慧地生活了。

学会隐蔽

隐蔽与含蓄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含蓄是让你变得更加委婉,而隐蔽则是让你学会隐藏自己。

凡是聪明之人,总想让自己才华尽展。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一展才华的机会,这时我们自然应该善加利用。有些才华横溢之人会把很微小的才华也展示出来,使其成为自身的一个发光点。而如果他们将自己卓越的才能展示出来时,却会让人震惊了。

才华应该展露,但却不能炫耀,否则就会流于自大,而自大就会招人轻视了。做事应该有度,如果你超过了那个界线就会反受其害。许多人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而白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隋朝的薛道衡,13岁便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任内史侍郎,杨广时任潘州刺史。后来,被召还京,上《高祖颂》,文辞华美。杨广本来就是嫉贤妒能之辈,生怕别人超过他,看到这篇奏疏,心中不悦,说只不过是文辞漂亮。后来,随便找了一个借口便把薛道衡给绞死了。天下人都认为薛道衡死得冤。这自然是杨广的错,但是,如果薛道衡能够懂得敛其锋芒的话,也许就不会招致杀身之祸了。

有人或许会说,有了聪明都不能展现,是否活得太窝囊、太累了。毕竟历史背景不同,你周围的环境也不相同。我们所说的也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并非让你将其奉为万古不变的真理。如果你的上司是“明君”,可以大度容人、求贤若渴,那你自然应该尽展智慧,为其效力。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人,因为你的聪明反而让他感到了威胁,那么他自然会对你提高警惕,弄不好找个借口就会将你踢出门外,那么此时,你就要学会隐藏了。当然,隐藏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一种方式,你可以再待时机。像这样的领导一般待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因为这样下去他手下有用之人就会走光,而到时,他的领导也肯定不会放过他的。

历史上,善于隐蔽的高手是萧何。萧何与韩信同为开国功臣,但韩信最后被杀害,萧何却平安无事,一生容华富贵。韩信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功高盖主,让刘邦感到了威胁。萧何呢?对汉氏江山也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可以打消刘邦的疑虑,并受到重用,这与其性格是分不开的。

刘邦与萧何早年相识,当时刘邦还只是泗水亭的一个小亭长。刘邦起义之后,萧何便一直跟随其左右,楚汉相争以及汉朝开国的大政方针无一不是出自他手,而刘邦对他也是言听计从。但是,刘邦对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戒心,但他总能很好地化解。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令萧何留守关中,辅佐太子刘盈,自己则亲率大军讨伐项羽。汉三年,双方展开对峙,战争异常激烈。但刘邦却多次派人回关中慰问萧何。萧何对此并未觉得有何不妥,门客鲍生却提醒萧何说:“现如今汉王领兵在外,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却几次三番派人前来,是对丞相生了疑心。此时你若能在亲族中挑选年轻力壮之士,押运粮草,到前方从军,这样便可打消汉王疑虑。”萧何听后猛醒,依计行事,打消了刘邦的疑虑。

汉十一年,淮南王英布反,刘邦移师前去征讨。其间多次派使回长安打听相国的动向。使臣回报说:“因陛下忙于政务,相国在都抚恤百姓、筹办粮饷。”有一门客得知此事,对萧何说:“你离灭族不远了。”萧何大惊。此人接着说:“公位至相国,功居第一,无法再加。且久居关中,深得民心,若乘虚而动,岂不威胁到皇上。您现在这么尽心竭力,更加重了他对您的疑心。长此下去,不是大祸临头吗?现在不如自毁声誉,如此才可保平安。”萧何依计而行。

刘邦返回长安途中,不少百姓拦路上书,状告萧何。刘邦招萧何入宫,萧何见刘邦并无深究之意,退下后,将所占田宅悉数退还,百姓怨气渐平。萧何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让刘邦得到了一个好名声。

历朝历代,打江山后的功臣有好多都会遭到兔死狗烹的命运,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得隐藏自己。打江山时,你可以锋芒毕露,因为这时你的主子需要利用你来实现他称霸天下的野心。但若天下已定,你仍不知收敛的话,就会成为他的一块心病。所以,我们此时就要学会隐蔽,学会急流勇退。如果你做不到,恐怕到时就会性命难保了。

不露锋芒,就难以得到重用;锋芒太露,就会招来灾难。施展才华没有错,但也一定要把握好度。

历史在不停地变化,它留给我们许多的经验,也留给我们许多的教训。隐蔽是一种韬光养晦,是一种含蓄,也是一种藏而不露。它可以让我们不暴露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让我们的敌人难以入手。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给自己设一道屏障。隐蔽不是懦弱,而是实力的一种积累;隐蔽不是消极,而是锋芒的一种内敛。学会隐蔽,你在生活中也会更加如鱼得水。

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人都羡慕聪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谁都聪明,却不知聪明也有遭遇尴尬的时候。

在美国,五星上将是海陆空三军的最高将领,也是美国的最高军衔。但是,能获此军衔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至今为止也仅仅10人而已。而这些人当中,最出众的当数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在二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当时任盟军统帅,以其过人的胆量及智慧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却因为自己出众的才华而目空一切、盛气凌人、妄自尊大,这使他很难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麦克阿瑟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这是美国军事家的摇篮,他在这里学习了4年,并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而他也成为西点军校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学生。他是唯一一位以全优成绩毕业的学生,这一纪录,至今仍没有人可以打破。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麦克阿瑟就立下了赫赫战功。一战结束后,他成为西点军校的校长,也是有史以来这个著名军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在他50岁的时候,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参谋长。

由于这些经历,养成了他恃才傲物的性格。二战期间,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更加彰显。他和巴顿都以“抗上”闻名。因为他的个性,导致他与历届总统的关系都十分紧张。最为紧张的当数与杜鲁门的关系。“二战”胜利后,他又多次违背命令,在对日政策、台湾问题以及朝鲜战争等问题上多次与杜鲁门发生冲突。他的不驯让杜鲁门感到忍无可忍,最后削去了他的全部职务,而且事先根本没有与他打招呼,而是直接在媒体上公布。这让麦克阿瑟感到很伤心,他曾不无感慨地说道:“即使打发小当差、打杂役的女工或者任何仆役,也没有人会如此冷酷无情,不顾普通的待人之道。”

因为自负与刚愎自用,麦克阿瑟在战场上的辉煌也因他的性格而大打折扣。当他与艾森豪威尔角逐总统宝座时,尽管后者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稍逊于他,但是最终人民却选择了艾森豪威尔。这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最终的归宿是政治上的流放。

没有人会怀疑麦克阿瑟的才能和智慧,但是,正是他的才能和智慧也成为阻碍他发展的一种障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智商高的人往往会犯以下错误:

(1)骄傲自大。聪明的人总会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以为凭借自己的智慧可以解决一切,因此就会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这样就会让自己陷入社交的困境中去。而一个人,无论他多么有智慧,如果不能学会与别人相处的技巧,也会对自己的发展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而且,由于他们过于迷信自己,所以容易陷入个人主义的泥坑之中,有时会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由于人际关系总是时时处于紧张,所以很难得到管理类的工作,只能自己单兵作战。当然,如果他们可以克服上面的缺点,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2)孤立无援。自认为聪明的人很少能听进别人的意见,他们总是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对好些思维比他们慢的人不屑一顾。他们也只和一些极少数的高智商的人交往,不屑与人合作,并且用自己的聪明排斥他人的经验,久而久之,就会离群寡居,让自己孤立无援。

(3)过分好胜。一个人才华再卓著,也只能在一两个领域内有自己的优势,而在其他方面,也只不过和平常人一样。但是他们却忘了这个道理,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处处争强好胜。偶尔也会得手,但是一旦遇到一个自己无法超越的人,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动摇,而对自己的崇拜也随之而打破,感觉世界末日到来一般。处处与人争强也会让自己疲惫不堪。

(5)不顾后果。聪明之人对自己有高度的自信,并对自身能力过分迷恋,所以他们总是喜欢冒险。因为他们不按常理出牌,也往往会取得成功,而这更加增强了他们的个人崇拜。但是,由于他们往往会把一切都押在自己的聪明上,所以一旦他们失败,处境也会很惨,以致伤到元气,很难恢复。

聪明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好也会伤了自己,因此我们要谨慎对待。聪明可以展示,但是不能拿来炫耀。有才华的人更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合理使用自己的智慧,让它成为自己发展的一种助推器,而不是一种障碍。

切忌过度自信

列宁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们也总是推崇自信,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心的话就难以成事。但是,如果自信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过度的自信会让我们对自身的评价发生偏差,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评价对手,以致在制定战略时忽略一切,藐视一切。

物极必反,所有的事物都要有个度。一旦超过了那个界限,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自信也是如此。真正自信的人,无论何时都可以正面地评价自己,但又不会陷入自大之中。一个人,只有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从具体的状况出发,并不断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战略,使自己的心态永远保持积极,但又不会让自己丧失警惕。

过度自信的人常犯的错误通常有以下四点:

(1)盲目自大,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过度自信的人,或者在某一方面有过人的天赋,或者曾经做出过骄人的业绩。他们往往会停留在对自我的陶醉之中,不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盲目夸大自身的优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却视而不见,总喜欢用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别人的短处。这时,他就会变得自大、目空一切,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对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也会嗤之以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思想僵化,行动保守要么被淘汰,要么被别人击垮。而由于他们往往会低估别人的力量,所以也总是会让自己遭到失败的命运。

(2)自我封闭,不思进取。一个人如果过度自信,就容易强调自我,忽视他人、社会及时代的发展对自己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只有与社会相容,与时代的发展相同步,才能够得到发展。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被社会所抛弃。

社会的进步,是这社会中每一个成员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结果。而我们每个人也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人与社会应该是相容的,不能互相排斥。过度自信的人由于对自己的估价过高,往往会把别人排斥在外,从而也会使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内,没有办法去吸收更多的知识,开拓更广的眼界,慢慢地就会落后于时代。

(3)单兵作战,让自己陷于孤立。过度自信的人总是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可能一时他们会因为自己的智慧而成功。但是,他们也会有失误的时候,这时就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如果他还没有处于领导地位,那么他的自负就会让他陷入社交的困境。毕竟,现在已不再是单兵作战的时代,只有集合起所有人的力量才能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作为一个管理者更应该如此。所以,哪怕一个人再有才华,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也难以得到重用。而如果他有幸已经做到了管理者的位置,那么他的性格也会对他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样的人一般都会目中无人,而每个人又都是有自尊心的,所以,哪怕下属再忠诚,也会有忍受不了的那一天,最后只好离开。而且,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有个性的人,这种自尊心越是强烈。而能留下的,只能是些没有什么主见的,或者见风使舵的小人,万一落难,就会成为孤家寡人,连个可以帮助他的人都没有,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

(4)盲目冒进,得不偿失。过度自信的人总会过高估计自身的实力,而对对手产生轻视的心理。做事时就不会有统筹的安排、周详的计划,遇到紧急的情况也就难于应变。往往由于贪快或对自己的过度自信而一味冒进,最后只能让自己尝到失败的苦果。

自信是我们所应该具有的品质,但是自信过了头就成了自负了。自信是一种内示行为,主要是鼓励自己以达到预定的目的。自负也是一种内示行为,但它却使一个人的内心过度膨胀,以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自信的人展示才能的方式是温和的,而自负的人却锋芒毕露;自信是一种自我激励,而自负却是自我陶醉、自我欺骗。

当然,年轻人有些自负也是难免。由于刚刚步入社会,对自身的认识不是那么准确,对困难的认识也并不那么深刻,所以往往就会有自负的毛病。而随着我们阅历的增加、见闻的增多,这种缺点也会渐渐地改正。但是,由于个性的原因,或许有些人无论到了哪一阶段,这种缺点都难以克服。尤其在我们盛赞自信时,往往也会将自负当成自信的表现,这就更显示性格是个多面体、多棱镜,是个难以搞清的例题。

一个人如果不仅自信,而且还谦虚的话,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自信可以让他内心的潜能进一步爆发,而谦虚又可以让他脚踏实地。所以,如果你现在已经有信心了,那么就再让自己更谦虚一些,这样,你的事业或者生活也会越来越成功。

虚荣心害人

虚荣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因为我们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得到别人的认可以及希望获得更多的掌声。所以,我们也就有了虚荣心。有一点虚荣也无可非议,但是如果为了虚荣而生存,就有点可悲了。因为虚荣心太强,就会让我们的内心发生扭曲,不能脚踏实地,从而成为阻碍我们成功的一种障碍。

如果你把太多的时间用在如何获得别人认可,如何得到别人的肯定,而不是用在工作上,那么你就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成果。而且,如果长久地生活在别人的眼里,而不是做一个真正的自我,那么你也会慢慢失去自己、迷失自己。当然,别人赞美、表扬以及掌声会让我们感觉很舒服,获取别人的承认可以使我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但是,如果这种现象成为一种必需而不是渴望之时,就成为爱慕虚荣的一种表现了。

你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一旦获得了这种认可,你就会很有成就感。但是,如果一味让自己陷入这种感觉之中而不能自拔的话,一旦得不到它,就会让你感到失落,这时,自暴自弃的因素就会潜入到我们的头脑中来。而由于你过于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也会让自己的人生方向发生迷失。无论做什么,你都会先用别人的眼光来衡量,你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为了别人的喜怒哀乐而活。你甚至会为了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准则。这样,你只会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玩偶。

如果你希望自己获得成功,获得幸福,那么你就必须走出别人的影子,做回自己。虚荣心会像藤条一样紧紧把你缠绕起来,过度的爱慕虚荣,会成为一种自欺欺人,也会让自己渐渐失去别人的信任。但是,虚荣心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恶习,想要根除,是很困难的。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如何破坏它,而是如何改善它,通过一种正确的引导,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然,如果虚荣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我们还是有利的,它会刺激我们不断前进,让我们不断地改善自己、完美自己,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但是切不可让其膨胀成为我们内心的主宰,那样我们只能自食其果。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来克服虚荣呢?

(1)提高自我认识。克服虚荣的最好办法就是对自身的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个人如果能够认清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就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这样就不会因为自己的弱项而自卑,也不会一味夸大自我形象。老子说过“自知者明”,因此认清自己也可以让我们打破个人崇拜,更好地面对生活。

(2)做到自尊自重。自尊自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一个懂得自尊的人也自然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如果你所有的一切不是建立在自尊自重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欺骗上,或许一时会赢得别人的掌声,但是万一鬼把戏被人揭穿,就会遭到别人的厌恶。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的人格,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虚荣心抬头。

(3)正确对待别人的评论。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地存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群体中,自己的一举一动也会影响到别人。别人也会对我们的行动产生一定的反应。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些反映,不能让它左右我们的生活,也不能对其完全置之不理。有些评论是中肯的,这时我们就应该虚心地接受,以便改进自己,提升自己。而有些评论可能就有失偏颇了,这时我们就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而不能被那些言过其实的马屁奉承话冲昏了头脑,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

爱慕虚荣的人总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别人的赞美,因此也就会让自己去刻意地讨好别人。但是,没有一个人会得到所有人的赞美,如果你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就会失去了自己。如果你能够学会坦然面对周围的言论,那么在人格上也就会变得更加成熟了。

(4)克服盲目攀比心理。虚荣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处处与人攀比,如果自己可以比别人高出一等,就会感觉特别优越;如果自己不如别人,就会感觉很没面子,自尊心也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其实,任何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弱项。有的人更加健壮;有的人家境很好,有的人则工作更加出色。所以,不必希望自己在任何方面都领先于别人。只要你能充分发挥好自己的长项,就可以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出色的业绩。而如果你争强好胜,可能处处做不好,最后落得个一败涂地。所以,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一切。

收敛你自负的锋芒

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所必备的素质,但自信过了头就成了自负。我们可以自信,但是绝不能自负。

自信与自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自信是建立在对自身的实力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而自负则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以至于脱离实际。自信与自负有时会很难区分,容易使我们产生混淆。

自信的人表现为相信自己的实力,但谦恭有礼,不自满。而自负的人则自以为是、张扬跋扈,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就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自信是一种内示行为,其目的主要是鼓舞自己达到成功。自负虽然也是一种内示行为,但却令自我膨胀,看不到自身的缺点。自信有时也表露或宣泄,但方向是对内加强自省自励。而自负则是自我陶醉,自我欺骗。

自负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首先,它会让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发生偏差。自负会让我们盲目乐观而闭目塞听,看不清自己的优劣势。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否则就会吃到失败的苦果。其次,它会让我们不思进取。自负的人只看到自身的优点而忽视自身的缺点,盲目自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慢慢就会使自己的思想僵化,落后于时代潮流。再次,会给我们的社交带来负面影响。自负的人一般都锋芒毕露,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就会使周围的人感到厌烦,让自己的社交陷入困境。

对于青年人来说,由于涉世不深,对自我的认识不全面,很容易就会让自己陷入自负的误区中去。我们必须改正这种缺点,建立正确的自信。如何才能建立基自信而避免自负呢?

首先,学会正确看待自己。之所以自负,就是因为我们会忽视自身的缺点。而正确地看待自己,可以杜绝这种盲目性。老子说过:自知者明。当我们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之后,也就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地面对生活了。

其次,学会虚心。虚心才会知不足,知不足才会求进取。一般人在两种情况下容易产生自负的情绪。一是本身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因此而目中无人,妄自尊大;二是阅历太浅,接触的事物比较少,对世界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第一种类型的人,盲目生活在乐观中,如果某一天遇到比自己更加强大的对手,就会打破对自身的崇拜,而且很容易陷入悲观失望中去。而对于第二种类型的人,随着自身见识的增多,这种自负的缺点也会慢慢得到改正。

再次,收敛锋芒,学会倾听。自负的人一般都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会是别人的焦点,因为他们总是在夸夸其谈。因此,想要克服这种毛病,就要学会让自己少发言,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当然,这并非让你成为一个“闷葫芦”。一个人能够学会倾听,就会克服内心的浮躁情绪,这样,自负也就无处扎根了。

最后,让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就要求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在得意之时不忘形。一个人如果可以学会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周围的事物,那么外在世界就很少会影响到他,而内心的平静也可以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来看清自我、反省自我。当我们的内在与外在得到统一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就会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没有信心的人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成就,因为信心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而自信心的过度膨胀又会导致自负,同样会对我们的发展产生不利。我们必须正确地区分这两者,以使自身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难得糊涂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揭示了我们为人处事的一个道理。为什么要“糊涂”,因为聪明会徒增烦恼。因为你把问题看得太清楚、太透彻,个中缘由便无法理解,若解释了,更会增添烦恼,还不如装作一无所知。

人生错综复杂,有些事,的确不能太认真了。我们总会羡慕小孩子,因为他们总是那样的无忧无虑。其实,世界是一样的世界,他们的世界也并不比我们的更加轻松和多姿多彩。只是,他们天真,他们不懂世俗的纠葛,因此也就不会身陷其中了。倒是我们,让自己在纷繁复杂的俗务中举步维艰。

生活是一团乱麻,你越是极力去解,它就会缠绕得越紧。所以,凡事不妨装装糊涂,反而会很快从纷扰的环境中脱身。

齐国曾有一名叫隰斯弥的官员,他的住所正好与田常的官邸相邻。田常乃齐国的权贵,且野心勃勃。隰斯弥知道他居心叵测,但表面上却不露声色,假装不知。

一日,隰斯弥前往田常府上拜访。田常按常理接待他之后,还破例将他带至府邸高楼之上观赏风景。登高望远,周围景物都可一览无余,唯独南面的视线被隰斯弥家的一株巨树所挡。隰斯弥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回家之后,便命人砍掉那棵大树。但工人还未动工,他却又阻止。众人感到奇怪,便问他这是何故。隰斯弥说,“知渊中鱼都不祥”,意思是说看透别人的秘密并不是件好事。田常此时正在图谋大事,最怕别人看穿他的心思。若今日砍树,便会让田常觉得他机智过人,会看透自己的阴谋,到时反而会遭其毒手。而留下这株树,田常最多也只会怪他不善解人意,但却不会招来杀身祸,所以,不妨装装糊涂,以求保全性命。

知道太多,就会惹祸,适时装装糊涂,却可以明哲保身,这也是一种处事的哲学吧!

难得糊涂也并非让我们放弃自己的原则,相反,这反而会使我们的主张可以得到更好地贯彻执行。

在唐代,郭子仪之子郭暧娶了唐代宗李豫的女儿升平公主。一次,小夫妻发生口角,面对着公主的蛮横,郭暧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就反驳说:“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还嫌天子不做呢!”听了这句大逆不道的话,任性的升平公主哭着回宫向李豫告状。李豫听了这些话后,就劝女儿道:“他父亲嫌天子不做是实情,若是不嫌弃,天下哪里还会姓李呢!”李豫面对请罪的郭氏父子也安慰道:“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小儿们拌嘴,哪里用得着听!”唐代宗没有因为天子的光环而晕眩,而以清醒的头脑想透了怎样处理这件事才算恰当,那就是装糊涂。假若李豫不能“糊涂一点”,一味地去追究郭暧的罪过,结果就算是不会丢掉江山,那也会就此就失去爱婿,会伤了功臣的心,大唐的江山至少不会太稳固。

所以,一个人要想活得开心,就要会对身边的人和事持一份“糊涂”。在我们身边,无论是与同事,邻里之间,还是与萍水相逢之人,都不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如果都去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话,结果就会使人越想越气,伤害身体,最后激化矛盾。如果遇事“糊涂一点”,麻烦、恼火、损失自然就少得多,活的快乐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糊涂一点”,就能够从琐碎的事情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去办大事,就能够从不必要的纠缠中挣脱出来,去争取更大的利益。愚笨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处处要表现自己的“精明”,有才气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常把“糊涂一点”作为特定情况下的交际武器,去解决一些棘手的难题。

聪明,不是用来展示的,否则,就像被戳穿了谜底的魔术一样,变得失去了意义。也许,此时,装糊涂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智慧的表现方式也并非一种,只要最终的结果一样,也就够了。

当然,难得糊涂也并非让我们自暴自弃,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自欺欺人,而是对生活真正的参透、悟透。毕竟有些事若改变不了,就要让自己学会接受,树起“糊涂”这面旗帜,才能遮盖住心中的不平,才能更加轻松地生活。当我们学会接受现实,用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来面对生活时,也就会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了。

吃亏是福

有句话叫作“好汉不吃眼前亏”,是指聪明人能够见机行事,可以避开不利因素。这是一种弯曲艺术。我们没有必要事事争强好胜,那样会让我们浪费掉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所以,有时不妨学会忍让。郑板桥有句名言:“吃亏是福”。道出了为人处事的一个真理。

郑板桥,原名郑燮,清朝江苏兴化人,乾隆年间进士,后出任山东潍县知县,其个性刚正耿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某年山东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郑板桥为民请命,结果得罪了上面的封疆大吏,被撤职,回到了老家。从别人的眼里来看,郑板桥丢掉了乌纱帽,葬送了大好前程,真的是吃了大亏。但是,正因为郑板桥退出了官场,没有了俗事的羁绊,所以他才可以将所有的心思都用来研究诗词书画,终于自成一家。他的诗工整隽永,书法俊朗秀挺,而画则清幽淡雅,尤其是他画的竹,秀逸有致,格骨奇高,被当世之人所称颂,也为后世之人所敬仰。有人说:“没有当日郑板桥开缺回乡,就没有后来诗、书、画三绝并存的郑板桥了。”的确,如果郑板桥留恋官场,凭他清高孤傲的个性,是绝不会去巴结那些权贵的,所以,也很难会官运亨通,到时留在历史上的,也不过是个并没有多大名气的小官。而退出官场,却可以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但可以让自己从乌烟瘴气的官场中解脱出来,还在中国的书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郑板桥也因此而总结出做人的真谛,这便是“吃亏是福”。

只是,我们很少有人能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吃亏是软弱的表现。但是,人生是需要有进有退的,只知进而不知退的人只能处处碰壁。吃亏也是化解矛盾的最好办法,比如,别人踩了你一脚,你如果立刻再回踩一脚,两个人肯定要冲突起来。但是,如果退让一步,一场争斗也自然可以避免了。我们当然不能说这叫软弱,而是把它看成是有涵养的表现。生活中,也正是有了这些退让,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无能为力的,这时就要学会坦然面对。如果你执意要与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争斗,只能白白做出牺牲。所以,此时就要学会吃亏。吃亏不是终点,而是一种策略,可以让我们保存自己的实力。勾践为了越国,忍辱负重多年,最后终于灭掉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大丈夫处事,就要学会能屈能伸。身在屋檐下,就一定要学会低头。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凡事有所失必有所得,你退一步,可以避免一场无谓的争执,可以保存自己的实力,还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涵养。所以,不妨拿出一块心地,单搁不平之事,闭起双眼,权当不觉。

我们知道,最好的钢不但要有很高的硬度,还要有一定的韧性,否则就很容易被折断。最好的性格也并非如钢铁般的坚硬,而是蒲草般的柔韧。

能屈能伸,才称得上大丈夫。所以要学会吃亏,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