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用教材:审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考试大纲专家解读

本教材面向注册会计师考试专业阶段的“审计”科目,下面就详细介绍该科目的考试内容。

一、考查要点概览

“审计”科目包括七部分内容,一是审计基本原理(本教材第1章至第6章),二是审计测试流程(本教材第7章、第8章),三是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审计(本教材第9~12章),四是特殊项目的考虑(本教材第13~17章),五是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本教材第18章、第19章),六是质量控制(本教材第20章),七是职业道德(本教材第21章、第22章),各部分的考核情况,如表0-2所示。

表0-2 “审计”科目的考核要点

续表

从表0-2中可看出,“审计”科目的考试具有考核全面细致、试题灵活、结合实际等特点。

二、命题趋势分析

1.考查细致全面,但模式较为固定

从历年考试来看,“审计”科目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基本涉及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从审计基本原理到职业道德所有内容。考生要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试题,就要求考生牢固掌握考试大纲覆盖的知识点,并且高度熟悉教材内容,达到全面学习的目标。但审计考试的模式较为固定,很多考点在历年考查中以同种形式出现,或者有的选项甚至为教材原话。考生要准确快速答题,须高度重视历年考题,并且准确理解考试大纲涉及的考点,切忌似是而非,盲目揣测。

2.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

相比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会计》与《财务管理》,《审计》的理论性更强,理论是审计实务操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为了让考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具备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审计”考试已从重点考查审计理论转变为注重考查审计实务操作,具体表现为客观题重点考查审计理论,主观题注重考查审计实务操作,特别是考卷中最后综合题,其具有信息量大、涉及知识点多、理论性与操作性并存等特点。考生只有对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做到融会贯通才能通过考试。掌握审计理论是基础,然后在具体的各类交易与账户余额的审计业务中去应用是关键,避免纸上谈兵,盲人扪烛。

3.考核方向明确,考查重点突出

“审计”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让考生具备审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审计”考试内容的主要部分,准则是教材的依据,准则变则教材动。审计考核的方向为考查考生的审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方向明确,并且考点突出。例如:

(1)准则修订,即当年教材的变动很可能在当年的考题中出现;

(2)审计理论知识,如体现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审计的质量控制、职业道德等;

(3)审计实务操作,如各类交易与账户余额的审计部分的内容是历年审计操作考查的重点:存货监盘、应收账款的函证等。

并且,资本市场领域中发生的一些重点以及热点事件也可能成为审计实务操作考查的资料,考生可以结合教材关注相关的事实事件,做到真正融会贯通。

对以上内容,考生应给予高度关注,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