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涌的资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0章 外资的胜利(5)

不能再打造帝国不代表欧洲各国与拉美国家毫无关系。和当初看好独立的美国一样,海外投资者同样看好拉丁美洲。实际上,很多人甚至认为先天优势明显的拉丁美洲远比美国要有发展前途。在1825年拉美国家刚刚独立后,英国资本就开始涌入了新独立的墨西哥以及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在1825年一年,1.5亿英镑的资本投入了该地区,其中大多数被用于投资当地的金矿和银矿。

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也不甘落后,他们分别开始投资拉美各国的股票、证券以及国债,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传说中自然资源丰厚的秘鲁。由于投资者们的疯狂,拉美国家的资产和证券到了后来供不应求,以至于很多不法之徒开始伪造证券来骗取投资者们的资产。其中胆子最大的骗子甚至开始虚构国家,因为他们清楚投资者根本分不清楚拉美国家究竟有哪几个,只要证券和拉美有任何一点关系,投资者就会立刻将其高价买走。

连最初级的诈骗都无法识破的投资者对拉美没什么了解,只是因为看到他人的狂热才不断追捧各种证券,可以算是典型的热钱。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刺破拉美的投资泡沫。当英格兰银行决定提升利率后,悲剧发生了。海外投资者的撤资使得拉美资产和证券的价格开始一泻千里,从而造成了拉美经济的崩盘。1826年,之前最被投资者所看好的秘鲁率先破产,之后哥伦比亚、智利也相继宣布自己无力还债。到了1828年,除了巴西之外的全部国家都已破产。

和美国不同的是,在泡沫被刺破后,拉丁美洲几乎完全被海外投资者拒之门外。直到30年之后,资本才再次光临拉丁美洲,并从此成了惊弓之鸟,有点风吹草动立刻撤出。外资的不信任对拉丁美洲的打击是巨大的。“硬件条件”本来比美国更为优越的拉丁美洲国家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而没法高速发展,以至于“沦陷”为“永远的”发展中国家。

比这更糟糕的是,外资的不信任使得拉丁美洲陷入了恶性循环。即使在拉丁美洲投资时,投资者也都心怀疑虑,这使得那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反而愈演愈烈,每次遭遇的问题又使得投资者对拉美更加不信任。由于这种不信任的存在,投资者只愿意投资那些回报率较高的资产。由于这些资产同时风险较高,只有那些过于乐观或对风险视而不见的投资者才会选择。投资者的这一特性使得拉丁美洲比美国更容易受到热钱的青睐而出现经济泡沫,从而再度造成经济问题和增加不信任感。

和拉丁美洲国家遭遇的诸多问题相比,我们才能发现汉密尔顿打造美国国债体系的高瞻远瞩。正如汉密尔顿预见的那样,美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得到外资的支持才能得以发展。为了吸引这些外资,一个国家应该确保这些资本的安全,而不是为了一些短期利益让投资者受到伤害。而且,发展中国家必须得到外资的信任。这虽然可能在短期内造成伤害,但在长期来看是必需的,因为一个没有资本的国家是无法得到发展的。

基于这些考虑,汉密尔顿为美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确保了美国的信用。由于汉密尔顿的体系,美国从建国至今从未欠下坏账不还(当然未来是否依然能够如此不得而知),这使得美国从一开始就给投资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法律体系也和拉美国家不同,相对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权益,拉丁美洲诸国则形势错综复杂。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做生意的成本较高、需要入乡随俗地贿赂当地官员等问题都是在所难免的,在美国至少不用担心政府朝令夕改、甚至政府本身都不复存在的潜在风险。

除此之外,美国的重商氛围使得机会层出不穷。这一优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拜汉密尔顿所赐,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让经济多样化的重要性。作为殖民地的美国,一开始和拉丁美洲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它们的最大功能都是为母国提供天然资源和原材料。汉密尔顿认为这种经济模式是无法维持的,而经济上无法独立肯定会使得该国政治上也无法独立。

这一想法使得汉密尔顿在解决了美国债务等燃眉之急后,立刻开始着手促进美国的工业化。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称得上开始了工业化进程的国家只有英国一个。为了保持优势,英国严禁通晓技术的工人移居外国。汉密尔顿积极鼓励这些英国技工移民美国,并为其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包括让他们以技术入股自己的工厂。汉密尔顿这一庞大的计划在初期收效甚微。即使如此,美国并未放弃工业化的进程,并通过努力成为了一个结构完整的经济体。

遗憾的是,拉丁美洲却没有做到这一点。直到20世纪,大多数拉美国家还是靠出口自然资源来维持经济。在全球经济和贸易昌盛的时候,拉美国家经济单一化的缺点不但不会体现出来,其出口额反而会大幅增长,使得自己的经济泡沫越吹越大。

当全球经济萧条后,这些依赖出口的国家无法继续获得同样的贸易收入,也没有工业等其他收入来源,从而使得泡沫被刺破。此时,这些国家要么对国内债主赖账,要么对海外债主赖账,除此别无其他选择。因此,经济结构单一也是拉美国家在外债问题上恶性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不能发展工业的另一坏处就是不能对英国投资者产生“黏性”。在美国发展工业的起始阶段,美国从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进口了大量本国不能生产或者成本太高的原材料,比如钢铁。这样一来,英国人借钱给美国等于最终是用来购买英国本地的货物的,英国等于两头获利。相比之下,英国投资南美国家只能开发当地资源,之后将其出口欧洲,对于英国来说,这样的生意显然不如帮助美国发展划算。

由于美国结构性的优势,所以美国每次跌倒后还能继续获得投资者们的信任,而拉丁美洲国家则一蹶不振。汉密尔顿等从一开始就意识到,美国要崛起,自己的努力固然重要,外资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才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美国不会被外国投资者所嫌弃。

在这一过程中,不少海外投资者从美国的投资中获利匪浅也是美国一直以来的吸引力之一。罗斯柴尔德家族虽然自己没有选择到美国落地,他们原来的小伙计奥古斯特·贝尔蒙特(August Belmont)却自作主张地在纽约开张营业,自告奋勇地充当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的代理人。在1848年欧洲爆发革命后,岌岌可危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正是凭借着贝尔蒙特在美国的盈利才度过了一劫。

外资可以让投资者获利,也为美国提供了不少帮助。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外资为美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美国人来说,外资最大的好处除了可以促进美国的发展之外,还有就是无论外资赚钱与否,美国都能因为外资的介入而获利匪浅。比如在修建铁路的案例中,外资赚钱与否其实对于美国并不重要。当然,外资能够赚钱是最好的结果,因为这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来协助美国的发展。但美国的潜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就算一部分外资亏本,其他投资者还是会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

而且,汉密尔顿支持各种各样的外资在美国投资,包括热钱的决定也被证明是正确的。不论投资者们的回报率如何,美国都将因为他们投入的资本而增加大量的就业率,炼铁等周边行业也会因为铁路建设而得到发展的机会。在铁路修好之后,不论经营者盈利与否,当地的经济都会因为交通的改善而高速增长。即使投资者最终破产,铁路也会留在美国当地继续运营,继续承担人力和物流的运转,铁路之前创造的就业机会和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刺激也不会一笔勾销。这也就是说,热钱虽然可能造成经济恐慌,但最终对于美国的发展是有益的。

在外资的帮助下,在19世纪结束后,美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工业革命。由于生产力不及英国,美国的商品历来比英国要昂贵许多。如果不是有关税保护美国工业,那么美国的企业早已破产。即使如此,美国国内的人依然偏好来自英国的产品。即使到了1870年,美国的生铁依然比英国贵85%,熔炼铜贵32%,纺织品贵13.7%。但到了1913年,美国各种商品的价格已经和英国相仿,生铁只比英国贵19%,熔炼铜和英国价格相同,纺织品甚至还便宜2.6%。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外资投资发展中国家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美国又为各国绘制了一副蓝图,让各发展中国家知道吸引外资的好处,以及吸引外资需要做什么,需要回避什么。当然,很多投资者因为选择美国也获得了高额的回报。此时,海外投资达到了最高境界,不但美国能够获益,投资者也能够得到补偿,可谓互利互惠。那么,为什么不是每个国家都如同美国一样,大量吸引外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