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十一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好酒总需要陈酿

第二个阶段:酝酿期

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酝酿期是第二个阶段。在准备阶段,个人解决问题的尝试失败后,通常会暂时停下来。他一般会做点儿其他的事情调节一下,比如睡觉、锻炼身体或者其他方面的工作。当他忙于其他的事情时,或许会发现自己会不时地冒出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最终能引导他解决自己面临的难题。在其头脑中,这个想法会不停地出现,且逐渐被修改完善。直到酝酿阶段的结尾,这些想法才会最终清晰并定下来。最终,解决方案会在第三个阶段——阐明期固定下来。

在创造性思维中,第二个阶段——酝酿期的存在已经被很多作家指出。里博曾在他数年前写的文章中陈述道:“灵感其实象征着无意识的想象。它们通常是潜意识催生的。经过一定的观察和研究后,人们通常会‘萌发’第一个思想。人们会把与目标问题相关的所有材料都收集起来,希望借助它们启发自己的灵感,让创造性思维‘开花结果’;当这些必要的工作确实完成之后,灵思妙想就会随时出现。”

一位颇具天赋的数学家的个人经历向我们表明:在针对目标问题的工作暂停后,与答案相关的想法会在偶然间出现。

在解决一个难题时,庞加莱尝试了很多组合方法,但大都以失败告终。他写道:“一天傍晚,我一反旧日的习惯,喝了一杯黑咖啡。是夜,我难以入眠,思绪翻涌不息。在它们彼此融合前,我感到它们一直在激烈地碰撞,可以这么说,它们在最后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组合。第二天早上,我创造性地发现了富克斯函数的存在,这些函数来自超几何序列。我仅仅算了几个小时就得出了这个结果。”他还提到了解决另一个难题的过程,“当时,我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些算术问题上,并没得出有用的结果,同时,也不能把心中的困惑和之前的研究结合起来。我对自己的多次失败感到很厌烦。于是,那几天我去了海边,想了些其他的事情。一天早上,我走在悬崖绝壁上,突然之间,我的头脑中冒出了一个简洁又确定无疑的奇思妙想:不定的三元二次算数转换与非欧几里得几何的算术转换是一致的”。

杜威认为:“大脑不再急切地关注一个问题后,人的意识就卸下了之前的负担,这个时候就是新思维的酝酿期;头脑中的那些材料调整着自己,事实和规则也各就其位;那些困惑变得明朗和清晰起来;混杂的思维逐渐井然有序。通常到了这种程度,那些问题在本质上已经被解决了。”普拉特和贝克以前指出过:“我们必须给自己提供足够的事实,但是短暂的休息和暂时放弃对解决问题来说十分重要……当我们正处理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时,如果一种解决问题的想法突然出现在意识中,那么在这时,科学的直觉往往会指示我们统一或澄清这个想法。通常,这种情况会发生在长期的调查之后,但是,往往在我们从目标问题上转移注意力之后,解决问题的灵感才会在偶然间出现。”

戴门特[19]认为:“在酝酿阶段,虽然一个人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努力解决问题,但是,一个想法会逐渐成长、兼并或利用其他思想,这个想法解决问题的目的会越来越明确,而且不可动摇。最终,灵感会在创造性思维中应运而生。”伍德沃斯认为:“‘酝酿’这个词意味着,我们从目标问题上转移了注意力,我们的思维是在无意识中思考着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们能够去掉这个含义,仅仅用它表示一个客观事实:在准备期之后、阐明期之前,我们通常会思维混乱、注意力分散……因为我们在准备阶段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在酝酿期,我们不需要对目标问题做太多的工作就能获得部分解决方案。”

从一个实际的观点出发,哈特曼指出:“工作中,如果面对的是一个需要打持久战的难题,就需要做一些其他事情让自己进入酝酿期,当然,这也是因为一个人还必须处理其他的生活事务,尽管无非是些吃饭、喝水、睡觉之类的事务。如果面对的是一个比较急切的任务,酝酿期或许就用不上了。但是,在大多数创意工作领域,准备期的大量工作会让我们很疲劳,为了激发创造性思维,酝酿期的主要作用就是让我们放空心灵并重拾信心。”

学会适时放松

酝酿阶段有一个显著特征,即思考者在暂停处理难题后会从事体育锻炼、休息、放松、娱乐或者其他的非脑力工作。亥姆霍兹描述了在酝酿阶段他进行体育锻炼的个人经历。他写道:“在对问题进行了一番调查和准备之后,四面八方……那些令人欣喜的想法毫无预兆地跳跃着出现了,如灵感一样,然而我并未刻意追寻它们。据我所知,当我内心疲惫不堪或埋首于工作的案台时……它们就没有丝毫要出现的迹象……而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它们特别容易出现在绿树成荫的山丘路途……从不同角度反复思考自己的难题,直到我能够认识问题的方方面面及复杂性,而且不需要动笔就可以记下它们,这是十分必要的。没有长期的准备工作,要做到对问题了然于胸是不可能的。在绝妙的解决方案出现之前,准备阶段带给我们的疲惫消失之后,我们就进入了下一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在这段时期显得十分清醒和宁静。通常,大多数人会同意歌德的那句话:‘有时,在我们早上醒来的时候,灵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心中……有时,灵感出现时,我们正行走在枝繁叶茂、布满阳光的山丘之上。然而,哪怕一次小剂量的饮酒都会冲散它们。’”

同样地,A.E.霍斯曼[20]也写道:“我会花两到三个小时出去散散步,当我漫步时,我不会想那些工作上的事情……突然之间,那些莫可名状的情感会从我的心中喷涌而出,有时候仅是一两句韵句,有时候一次就是一篇完整的诗歌……偶尔,我会在突然之间为一首诗歌想出一个绝妙、清晰的开头。我并不会认为诗歌的第二段会顺理成章地如印刷一样出现在我心中,但是,当我穿过那个位于西班牙人的客栈和寺庙石阶之间的汉普特斯西斯公园的拐角时,诗歌的第二段、第三段在偶然间出现了。一首完整的诗歌还需要更多的诗句,但是再也没有了,我不得不自己去创作了,那是一个艰苦的工作。”

迈尼克讲述了一个工程师的事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个难题上,但毫无所获。他很疲惫,就将这个难题放在了一边。他习惯沿着河岸散步。他每次散步都会在河中看到一艘带有旋转桨叶的汽船,但是突然有一次,他看到了一艘新的疏浚河道的挖泥船。当他返家途经一家面包店时,他得到了一个能使自己的发明成功的想法,就是将挖泥船的工作原理和汽船的旋转桨叶结合起来。”

在第二个阶段,当一个人暂时停止了在一个问题上的工作,可能会休息或者睡觉。卡雷尔[21]认为:“在一段时间的休息后,令人困惑的问题有时会迎刃而解,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一个新的立场能使我们更加明智地看待问题。”哈丁也认为:“大脑暂时脱离思索、消极、接收的环境恰恰是其……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心灵处于被动甚至什么也不考虑的时候,创造性的想法才会出现。”

在酝酿期这一阶段,创造性思维怎样出现因人而异,甚至同一个人在这一时期的不同情境下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沃拉斯[22]曾说,这一阶段由两个事实组成,“一是消极事实,在酝酿期,我们不是自愿或有意识地去思考一个特定的问题;二是积极事实,在那时人脑产生了一系列的潜意识或者非自愿(前意识或者前自愿)的思维活动”。从意识思维中自愿弃权有两种形式:一是意识思维忙于其他的工作,二是思维的彻底放松。“相比于一口气想完成所有工作,那些自愿地放下未完成的工作或向别人寻求帮助的人,能在同一时间着手多项工作且得到更多的收获。”在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中,我们有一个努力思考的自由间隔期。例如,在一次海上的疟疾袭击期间,A.R.华莱士[23]在船舶的泊位上研究进化论;达尔文由于健康不佳,花费了很多时间去放松精神;A.卡雷尔在布列塔尼一带散步时收获了一个重要发现。

卡彭特曾经说:“这是创新者(包括艺术家、诗人、数学家等)的共同经历,当他们被一些困难阻挡了前进的步伐时,相较于继续花一些蛮力去僵持,将注意力从困难上转移反而更有可能解决问题……他们会将那些困难放到一边,然后想一些其他的事情。他们要么尽力让自己的心灵彻底放空,要么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个新任务上。他们发现,不论是一段小憩,还是做其他的事情消遣一会儿之后,他们梦寐以求的新点子就会在偶然之间与他们‘相遇’。”他提到亚伯拉罕·塔科的事例:“在很久之前的1805年,我十分认真地想理清我们找到的哲学材料,我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好好休息了一夜后,也许是经过了一些娱乐消遣,也许是自己的头脑转换了思维方式,我发现在我的记忆中那些凌乱的材料全都将自己更新了一遍,那些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依赖程度、因果关系同时就像展览一样清晰而有序地出现在了我的头脑之中。”

费尔调查了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并且发现,有75%的人认为,在一个事物上研究了很久之后突然调转思维做一点儿不相关的事情,灵感常会在此时出现;90%的人认为,暂时放弃重要的工作很有必要。在酝酿期这一阶段,那些目标问题也在塑造着自己。康明斯认为:“酝酿期需要耗费的时间或长或短,这一时期会伴随着困惑及大量随机的思维活动,会频繁带来情感或智力上的波动。”

谢弗、基尔默、舍恩也曾指出,在酝酿期,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特征。酝酿期是思维不断变化的阶段,在此时,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躁不安、协调性下降等状况。

“酝酿期不会以明显的形式出现。有时会有报道提到一个科学家一觉醒来后发现了一个能解决困惑了自己很久的难题的灵感,并且从中引出了一个推测,即酝酿期发生在睡觉期间。”在其他的事例中,在一个人将自己的工作重心从久攻不下的难题上转到其他的任务时,之前那个难题的解决方法会在偶然间出现。一个假期或一段时期的放松将会有相似的功效,也就是说在休息过后,一个人不需要刻意的努力就能弄清之前让其困惑了很久的难题。

在酝酿阶段,经常会出现个人在偶然之间得到一个灵感的奇闻逸事。一位化学家写道:“一天早上,我淋浴了一会儿,然后去修面剃须,接着又淋浴。未曾想到,在第二次淋浴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专注地思考一个问题,以至于在淋浴和修面剃须的时候都还在思索着它们。”

菲布里曼曾讲道:“在酝酿期,一个创意工作者做的事情大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儿,但是,它们通常既要能放松身体又要很简单,如钓鱼、眺望远山、随性地阅读。从大众的观点来看,这是既浪费时间又毫无作为的时期,因为他们并不能看到艺术家在此阶段有何生产性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位艺术家最多产的时期,外行人看不出来这一点。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在酝酿期,个人‘毫无作为’的外表是骗人的。”

酝酿期需要多久

这一阶段的时长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数月、数年之间变化。在酝酿期的耗时变化方面,罗斯曼收集了一些科学家的事例,下面我们引用几个报道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我通常会尽可能多地记录自己的思想和点子。一般而言我不会一直思考一个问题,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状况并结合以前出现过的想法去思考它。通常在这个时候,更详细的解决方案就会出现在脑海,我会顺势记下一些要点并画点儿需要用到的草图。这个时期可能需要经历几天或者几年。当然,如果时间比较久的话,可能会有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我想不到什么好的点子,但是在这个时期,我总是可以注意到自己的一些进步。”W.H.瓦因曼说。

“最开始必须有一个迫切需要解决方案的问题。我会仔细思考所有能想得到的方法,这有利于我得到最终的解决方案。那个问题可能会搁在我心中好几天。不时地,一些想法会反复地出现。当它们渐渐清晰时,我会去逛逛商店。”W.科林斯说[24]。

“酝酿期可能会延续数月或者数年,这个阶段,那些解决难题的想法可能会经历多次的若隐若现——当独自休息的时候,那些重要的创意性方案就会突然出现在脑海中。”S.奥尔森说。

罗斯曼总结道:“当出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时,在解决难题所需要的所有数据被打包好了之后,一段时期的酝酿通常是十分必要的。这可能会需要数天或者数年。一些发明家认为,他们是在最不期待的时候反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点子。”

波特诺伊曾引述艾米·洛威尔[25]的一句话:“写一首长诗往往需要数月的时间在潜意识中酝酿;在写短诗的情况下,潜意识中的酝酿期往往只是一天、一小会儿或其他一个较短的时期。”他这样描述酝酿期:“在这个过渡阶段,一位作曲艺术家暂时放下了自己的日常事务,然后不断地将自己的乐谱细节填写完整并修改旧稿。”

格赛尔用阅读量很大的柯勒律治的事例描述酝酿期的长度:“那些他读过的东西给他留下了五花八门的印象并沉睡在其意识的某个角落,在很久以后,它们集中出现在他的诗行之中……古代的‘水手’们不断地成长,从1797年11月13日到1798年3月23日。”在柯勒律治童年时期的阅读中,那些“水手”们就已经开始了生长。

卡彭特从夏洛蒂·勃朗特[26]的传记中发现过一个例子,其显示了这个阶段的时长变化。“她曾说,她并非每一天都能写出东西。有时在她感觉可以在已经写好的故事中添加点儿什么之前,几周、几个月早已消逝。有时她会在清晨醒来,在蒙眬之中,她会发现故事的发展方向突然间变得清晰、明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其头脑中在顺向思维下产生的故事情节能给她留下比生活实际更清晰的印象。”

或许,有很多因素共同造成了酝酿阶段所需时长的变化。这些因素包括:初始想法的出发点、思考者想要解决的难题的种类、初始想法引起的情感反应的性质和强度、个人的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如果一个问题十分复杂,它在某些方面的酝酿期可能比其他方面更长。

好想法总会反复出现

在这一阶段,酝酿之中的某个想法或情绪会一次又一次不由自主地反复出现。鲍尔汉指出,莫扎特的一封信中包含着下面的引述:“当我感觉不错,心情也好的时候,或者当我在美餐之后开车或散步的时候,或者在夜晚难以入睡的时候,灵思妙想以你能想到的最轻易的方式云集于我的脑海。它们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出现的呢……我把那些自己满意的想法记在心里,不停地念叨着它们;至少其他的人已经让我知道我这么做了。一旦我有了自己的主旋律,其他的旋律会接踵而来,它们一个紧跟着一个,最终按照作曲的需求组合成一个整体:在最终,每一个复调、乐器、旋律构成了我的整个作品。与此同时,如果未发生能分散我注意力的事情,那么我的灵魂就会燃烧着灵感之火。我的作品逐渐成型,我不断地完善着它。我对新曲子的构思也越来越清晰,直到我在脑海中完成了对它的整个构思。”

在酝酿阶段,一些想法不由自主地反复出现是显而易见的。罗兹曼的一篇报告说明了这一点:“有时候,一些思想会困扰我好几天甚至好几周,直到我开始理解它们,之后,我会发现那些思想闪烁着创新之火。这类思想在偶然之间自发出现,不受个人的理性控制……然而,酝酿出这类思想需要的时间可能是几周,也可能是几个月。”

可以说明同样道理的还有被里斯[27]引述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28]的事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说:“我夜以继日地写作歌剧,不过我会在偶然之间陪妻子一起散散步……但是,关于提出并完善乐谱的想法不停地萦绕着我……歌剧在不同时刻的剧情和感情也不由自主地出现在我的构思之中。它们中的一部分被我草草地记在书本上,另一部分被我记在脑海中……我平时比较喜欢迅速地记下它们,因为在我脑海中的那些曲调流失得非常快。现在,排列有序的每一幕、每一场歌剧都在我的脑海中跳跃着、奔跑着。”

里斯还引述了班尼特的事例:“今天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做了一名学者(作家)该做的事……我坐在产自布鲁日的椅子上,从2点钟开始进一步思考我的故事,那些剧情不断地向我涌来。在3点半时,我喝了下午茶,然后接着上次读到的地方继续读了会儿《堂吉诃德》,然后睡了一小会儿。那些故事剧情在我的脑海中迅速地奔腾着,在5点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可以以任何速度写作我的故事。在6点45分的时候,我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大致草稿。”在这个阶段,我们酝酿已久的想法会不由自主地反复出现。

在前面的章节中,酝酿阶段在帕特里克有关诗人的实验中得到了研究。通过分析从两组人分别得来的书面报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事实,即一个新想法会出现在早期,可能出现一次或者多次,这个实验主题也说明了其他的一些道理。最后,诗歌成了实验中主要的话题。我们不能从酝酿阶段区别诗人和非诗人,但是,这个实验向我们展示了创造性思维在产生过程中的特征。实验得来的数据和之前的设想十分吻合,即准备阶段是酝酿阶段的基础。

通过问卷调查,从诗人那里得到了一些关于酝酿期的陈述,展示如下:

“诗歌是一种精神上的刺激。在我将其表达出来之前,那些思想会一直缠绕着我。有时,我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酝酿出那种特别的情绪。我不会去苦思冥想某个诗句。时机成熟时,那些在酝酿期潜伏的思想会使我文思泉涌。”

“如果我感到沮丧或者兴奋,我会坐下来想方设法把它们排出体外。有时候一连好几天那些思想在我心中不断地累积,我会坐下来写出它们。我最先感觉到的是自己心中的情绪,其次才是那些具体的诗句。有时,我会酝酿自己的情绪,然后根据它们写出句子,然后完成自己的一首诗歌。我不会去刻意写一首抒情长诗。”

“最开始我会产生一种情绪,然后会得到两三句诗歌。有时候我会随身携带那几句诗歌,有时候不会。一个偶然的刺激无论是让我产生了一种情绪还是一句诗,我都会因此开始酝酿一首诗。一种情绪在潜伏半个小时甚至一年之后可能会突然出现。”

“我会突然想到一个词语,随后会时刻惦记着它。之后其他的词语也会慢慢地出现。在之后不久,我会得到一首诗歌的核心要素——一个短语,然后我会写出这首诗歌并不断地修饰它,使之趋于完善。”

“如果我有了一种能写出一首诗歌的灵感,为了增强这种感觉,我会阅读一些东西并在生活中时刻留意着它。例如,当我在写诗的时候,‘晨光绽放’的情绪使我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一种宁静,过一会儿之后,我的诗歌便如期而至。我的灵感以这种方式酝酿。”

帕特里克也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了科学思维的酝酿阶段。有100个人参加了这项实验,他们被分成两组,每组50个人,都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实验。有一组人需要一口气计划出这个科学实验;另一组人可以在接下来的2周至3周之内思考如何制定这个实验,在这段时期内,他们考虑实验问题得到的任何思想都要被记录在日记中。

一个酝酿无论是持续了几分钟还是几周,都展示了一个在本质上相同的特点。这个关于科学思维的实验表明,持续了几分钟的酝酿和持续了几周的酝酿显示了同一个本质特征。

艺术领域的酝酿阶段也曾被研究过。有100个人参加这项实验,他们被分成两组,每组50个人,其中一组是艺术家,另一组是非艺术家。那些艺术家都有一定的艺术能力,其作品都曾在大型的或高规格的展览会上出现过。

在实验中,如果一个人的艺术作品在早期就出现了一种主旨思想,那么这种思想在随后还会重复出现一次或多次,而且在换种题材之后,那种思想还是会重新出现,这展示了在艺术创作中酝酿期的存在。艺术家和非艺术家的思考都会出现具有同一特点的酝酿期。

酝酿一般发生在长期的准备之后,然而,二者有时会紧密相伴。我们从一些问卷调查中得到了某些艺术家对酝酿期的一些看法,现在引述如下。

“在工作之前,我总会让一种想法萦绕在自己的头脑中。通常在我做其他的事情时,它会在偶然之间出现几次,随后我就将其弄得一清二楚了。有时,如果没有集中注意力去思考那个想法,我就会丢掉它。有时失去后再返回的想法会发生一些变化,有时重新返回的想法会得到提升。如果我未能抓住它,可能会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我会用两到三周的时间去酝酿一种想法。如果短时间内不能得到让自己满意的想法,我可能会将酝酿期延长至一个月甚至更多。为了使我画的椰子林看起来饱经风霜,到现在为止我已经酝酿了两年,现在我才有想要动笔的感觉,我一直模模糊糊地带着那个想法去做事。此外,我一直在构思一幅静物画。我会在今天下午开始动笔。到现在为止,我构思一幅静物画已经两三周了,在做其他的事情时,那个想法会不停地出现。我一直在构思一个情景,即一个水果的圆度该是怎样的,以及其倚靠着玻璃杯会出现什么样的形状。当作品的轮廓完成后,我就需要给其上色。因为在构思阶段我就多次揣摩过它的颜色,所以当我准备动笔的时候,我会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颜色,上色工作能一气呵成。通过提前思考,一个复杂的事物也可以变得很简单。如果我留心观察了一棵树,那么即使我之前并不了解这棵树,也没有过多地想过它,也能在以后的绘画工作中用上有关那棵树的很多信息。”

“我经常会在脑海中揣摩一个想法。我在每次动笔之前都胸有成竹。那些我构思的作品的画面会一次又一次地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好几周。在动笔调试颜色之前,我就已经有了心仪的配色方案。”

“一位观察者一定会接收自己看到的事物。如果我一直在酝酿一个想法,那么其就会反复地出现,当我看到小镇北方尽头的一群孩子时,这个画面会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直到稍后我专心地工作一会儿。”

“当我在酝酿一幅作品时,我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构思其轮廓和颜色。这仅仅会持续一周。我构思的那些画面会越来越清晰、强烈,直到我完成这幅作品。”

“通常而言,在完成一幅作品之前我会酝酿好几周,有时候会更久。去年夏天,我在圣菲(美国新墨西哥州北部城市,首府)得到了很多好点子,现在我有很多想要画出来的东西。当我忙于其他的事情时,它们会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出现。”

韦特海默[29]在其书中讲述了“富有成效的思考”,并且记下了他是如何解决一个数学难题的。尽管准备阶段和酝酿阶段在他的实验报告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但他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或提到创造性思维的各个阶段。我们从其实验报告中引述几段话。

“午餐时,我们在聊天中谈论饰品,再往后又渐渐地谈论到了封闭的几何图形,比如,三角形、矩形、六边形以及其他的多边形……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需要处理一些其他的事情,但那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几个小时之后,其就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一方面,图中已经有了A角的值;另一方面,图中有了完全封闭的B角。A和B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角在这里,一个角在那里。在某种程度上,二者之间的这种连接的关系有些难以理解。这种关系背后到底隐含着什么?疑难点在哪里?二者之间一定有什么关系。我感觉二者之间不是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我直接正面思考那个问题:‘我怎样才能理解它?’”

“接下来的一天,我忙于其他的事情时,突然想到了什么。它们模糊不定,而我犹疑不决,我当时想到的是:这里有一个点。围绕这个点有一个完整的360°(一个全角)的空间。在这个封闭的图形之中一定不存在类似的角度吗?但是,当时我并不能进一步澄清这个模糊的概念。”

“过了3天。无论我做什么,同一种强烈的感觉总是会出现,那些感觉还未完全定下来。我总是有一种感觉,即我几乎可以清楚地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从哪个方向入手可以解决它,但是,那些想法混杂在一起,难以确认,因此,在当时我并不能具体地算出它。我多次感到自己清楚地想到了答案,而我只是需要写下它们,但是当我尝试着去做的时候,我又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我的设想还难以实现……”

用格式塔[30]的理论描述思维过程时,韦特海默忽略了创造性思维的几个阶段。例如,尽管那几天中那些反复出现的想法显示了酝酿期的存在,但他并没有提到酝酿期。换句话说,“几个小时之后就发展到了酝酿阶段”。“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一直忙于其他的事情,那个想法又突然出现在我心中,有些模糊、不确定且让人犹疑不决。有时候就像这样:3天过去了,无论我做了什么,总是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萦绕在我心中,即我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当然,那个问题就是我还未完全理解的数学难题。”

酝酿阶段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即头脑中的想法模糊且不确定,正如韦特海默提到的那样。上面那些话展示了一个过程,即正在被酝酿的想法在接下来的几天是如何反复出现的。韦特海默一直在头脑中酝酿着那个难题的解决办法,这个状态一直持续了好几天,而紧随其后的一个阶段就是阐明期。在阐明阶段,个人在惊喜之中得到清楚的答案。从下面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每个边有两个外部直角,分别在这条边的末端。如果你愿意,这里可以有很多个边,因此也可以有很多这样的直角;在每一个图中,旋转角度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在当时,这个想法是我的一个‘直觉’。想到这些的那一刻我十分兴奋。我当时就有一种感觉:‘我终于看穿了这个难题。’”

在韦特海默的备忘录中,创造性思维的酝酿阶段显而易见是存在的。韦特海默在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难题的过程中展示了创造性思维。虽然韦特海默忽略了这些阶段的存在,但是在其记录中它们十分明显。

总结

从本章中给出的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无论是在诗歌、艺术还是科学领域,在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酝酿期紧随着准备期。酝酿期的特征是主要思想反复出现。这个主要思想往往在最后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在阐明阶段成为主要的思想成果。通常,在不同的心理期和智力期,这个想法会不停地自我修正,一次又一次不自觉地重复出现。多数情况下,思考中的人会频繁地终止自己努力解决问题的进程,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其他的事情,如放松、娱乐、体育锻炼或其他类型的活动。在这个阶段的末期,一直被酝酿的想法会比开始时更加清晰和明确。在这个阶段,不仅仅是主要思想,还有在后来被丢弃的次要思想,都会不由自主地修正和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出现。这个阶段的时长可能是几分钟、几小时,也可能是几个月甚至几年。有时,在写一首抒情诗或者画一幅画的时候,酝酿期可能会持续几分钟或者几天,但是,在制定一项发明、计划一项科学实验或写作一本书的时候,这个阶段就需要耗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当然,这个阶段的时长也因人而异,对同一个人来说也因时而异,因为有很多外在因素决定了这个阶段,如原始刺激情况的本质,面临的难题的类型、个人习惯和生活方式。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难题,个人一直积极地收集着相关信息,而准备阶段和酝酿阶段可能会同时出现,这时,某个思想自发地重现可能会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