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尿液何处来
凡是一个城市,除了有交通、电信和照明设施之外,总还得有一套密如蛛网的下水道设施。如果没有污水池,没有下水道,那岂不成了污水四溢的臭池塘,这样的地方还能住人吗?
我们人体如同城市一样,也有一套专供排泄的“下水道设施”,叫做泌尿系统。我们知道,人一天吃了那么多东西,喝了那么多水,除了少量养分被身体吸收利用外,绝大部分都变成废物排泄出体外。人体排泄废物的途径有这样几条:一是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二是消化系统排泄大便等,三是皮肤汗腺排出一些水分等。剩下的大部分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废物,也就是尿液,要靠泌尿系统来排出。
尿液的制造是在一个叫肾脏的器官中完成的。肾,俗称腰子,形状像蚕豆,大小如拳头,人体腰后部脊柱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成年人每个肾脏约重130克。这不过是肾的大体轮廓,里面的构造可就复杂多了。肾的制尿部分是由许多肾单位组成的,一个肾大约有100多万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又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要是把所有肾单位的管道拉成一条线,它可长达80千米。
肾脏每时每刻都有大量携带有代谢废物的血液流过。肾小体负责过滤的工作,污物和杂质由它过滤出来,形成一种叫“原尿”的物质,滤清的血液则重新流回体内去。原尿的成分除分子较大的如蛋白质和脂类物质外,其余和血浆差不多。正常人一昼夜滤出的原尿可达150升~180升之多。请你别为这么大的数值吃惊,因为原尿产生量虽大,可约有99%要重新回到血液里去,这就是肾小管的再吸收。
肾小管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排泄,经过一系列变化以后,原尿变成尿,排出体外;二是再吸收,正常人每天排出的尿液大约为1升~2升,占原尿99%的葡萄糖、盐类和绝大部分水都由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了。有些人因为肾脏闹病,肾小管的再吸收作用不完全,所以他们的尿液就比常人多,甚至可达3升~4升。
人体内的血液每小时大约要流经肾脏两遍。血液中有大量的水,新陈代谢后,有一些水由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如果肾脏因病不能很好地生成尿液,水留在体内就会发生浮肿。严重时还会造成尿闭,形成酸中毒,最后人会因尿毒症而死亡。
尿由肾脏制成后,便随着输尿管徐徐流入“污水池”——膀胱里暂存起来。输尿管粗不足1厘米,长约20厘米~30厘米,它大约每隔15秒钟就自动收缩蠕动一次,推动尿液缓缓向下流动,直至膀胱。膀胱位于盆腔内耻骨联合的后方,它的肌层很厚,像一只有很大伸展性的橡皮袋。成年人的膀胱装满后,可容纳350毫升~500毫升尿液,当它把尿排尽后就瘪缩成皱巴巴的样子。
排尿,就是小便,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当膀胱里的尿液慢慢积蓄到快要装满时,膀胱内的压力便增高,刺激了膀胱壁上的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告诉大脑:我快装满了,你得考虑去找厕所啦。如果一时找不到厕所,大脑就会命令尿道的闸门——括约肌进一步收缩,把闸门关严,坚持一下,暂不排尿。待到进了厕所,大脑才命令括约肌松弛,闸门开放,于是尿液就在膀胱肌肉的紧缩下,奔泄而出了。每次小便完毕,膀胱里的尿实际上已被挤尽。至于一天要“挤”多少次,要视情况而定。例如人恐惧时血压升高,肾脏活动量增加,尿液也就会增多,所以民间说“吓得尿裤子”是有科学依据的。
婴儿由于大脑发育不健全,控制排尿的能力较差,所以只要膀胱装满尿,就会随时和到处乱撒。人在睡觉时,只要膀胱充满尿液,仍会有刺激传到大脑,大脑就会命令人醒来去排尿。少年儿童有时白天玩得很累,过度兴奋,晚上睡觉时,虽然膀胱已充满尿液并把信息传达给了大脑,可大脑管肢体活动的中枢仍然在迷迷糊糊地睡觉,醒不过来,于是就尿床了。
有趣的是,撒尿的本领并不是出世以后才“学会”的。事实上,在娘肚子里的胎儿,三四个月大时已有排尿功能。7个月的胎儿每小时约排尿10毫升,到临生养时每小时可增加到27毫升。这些尿液同胎儿的其他新陈代谢产物一样,都是通过母体胎盘排出体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