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名人简介

公元前277年,一位楚国贵族孤独地徘徊在汨罗江边。他是这样的憔悴,因为无数的打击已使他身心交瘁;他是这样的忧伤,因为他的国家还在遭受着屈辱,人民还在遭受着苦难;他又是这样的骄傲,因为他高贵的灵魂和不朽的诗篇。然而他知道,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所有的暗淡与辉煌,光荣与流浪。他纵身跳进了汨罗江的滔滔江水中。奔腾的汨罗江水呜咽着、翻滚着,悲悼着一个伟大灵魂的消失。不,诗人并未离去,他的灵魂正飘荡在楚地上空,他留下的诗作仍然光辉夺目。时至今日,每年的农历初五,人们依然用同样的方式悼念这个伟大的名字——屈原。

屈原出生在公元前340年的寅月寅日。生于硝烟弥漫的乱世,空负绝世才华和救世之志,却只能感叹报国无门,在一次次的打击和流放中体味忧世、忧生、忧民的精神之痛,这就是屈原的悲剧的一生。这出悲剧从公元前318年,22岁的屈原出任楚国左徒之职揭开了序幕。为挽救楚国的危亡,屈原提出了内修弊政,改革图强,外联齐国抗秦图存的“美政”纲领。然而,在旧贵族的造谣中伤、陷害诋毁之下,他很快便遭到疏远,并在5年后遭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沉重打击,被流放到汉北。然而他绝不肯就此放弃。公元前292年,已回到楚国宫廷的屈原,因不懈坚持“美政”路线,而被放逐江南。黯淡的云、灰色的郢、凄苦的路、忧伤的心伴着屈原踏上流放的途程。诗人沿着江夏东行,到洞庭湖;又沿沅水至淑浦,浪游沅湘一带;公元前283年,辗转北上至夏浦。9年的流浪,使他形容枯槁、潦倒困顿。公元前278年,楚国国都被秦国攻破,一直支持着屈原人生的精神支柱——国家,就此坍塌了,屈原内心的孤愤随着国破山河碎而彻底泯灭。怀着绝望的心情他走向汨罗,投江自尽,以身明志,以死殉国!

屈原像

屈原的人生之痛,造就了中国文学之幸。从《九歌》到《九章》,从《哀郢》到《离骚》,从《橘颂》到《天问》,屈原所有的痛苦、愤怒、哀怨、孤独都通过与楚地民歌相结合,而化为响彻天地的吟唱,回荡在时间的尽头,这就是“楚辞”——一种在香草美人的意象中寄寓理想,在上天入地的境界中探索真理,在不拘一格的言语中抒写忧伤的崭新文体。由屈原“自铸伟词”所开创的楚辞的天空一经产生便是群星璀璨,而《离骚》则是所有星座中最灿烂的一颗。《离骚》全长373句,2490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由诗人自觉创作、独力完成的长篇抒情诗。诗人以自身为原型,从多方面树立了一个具有高尚品格和出众才华的抒情者光彩照人的形象。他自豪地宣称,他有着“帝高阳之苗裔”的高贵身份,降生在“庚寅”的祥瑞时辰,被赐以“正则”、“灵均”的美好名字,又有着“内美”与“修能”的卓越天赋。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坚持不懈地磨炼自己的才干,希望有朝一日实现“美政”的理想,通过“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他坚持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总之,在诗人倾注满腔心血所塑造的这个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的主人公身上,体现着诗人自己的主体意识、情感、理想和人格。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光辉照人的抒情主人公。

名人档案

姓 名 名平/字原

生卒年 约前340~前278年

祖 籍 湖北秭归

性 格 爱憎分明/执著坚定/正直高洁

身 份 诗人/政治家

然而,屈原“举贤授能”的美好愿望却因为得罪了那些昏聩无能的“党人”,而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这些结党营私的小人只顾着自己的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使得楚国的前景变得危险而狭隘。由于诗人的受到重用、实施改革而威胁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便“内恕己以量人,各兴心而嫉妒”,纷纷诬蔑诗人是淫邪小人。在正邪两种势力的对抗中,能够决定双方成败并由此决定楚国命运的楚王,却是昏庸糊涂,忠奸不辨。他虽然也一度信任和重用诗人,最终却受了“党人”的蒙骗,进而背弃了与诗人的“成言”,“悔遁而有他”,由此导致了诗人的失败和楚国的衰危。诗人的理想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甚至他亲手培养的人才也纷纷转向,他处在完全孤立的境地。然而诗人他决不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与污浊的世俗妥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他宁死也不肯丝毫改变自己的人格,他依然佩戴着香草芝兰,头顶着高高的帽子,身穿着奇装异服,把自己与溷浊的世道区分开来。诗歌的前半部分,展示了品质高洁的主人公坚守信念、坚持理想、不懈追求的光辉形象。

名言佳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饮酒读《离骚》图 明 陈洪绶

《离骚》历来为忧愤之士所爱,图为一位士人坐于兽皮褥上正饮酒读《离骚》,一副激愤而又无可奈何之状,大有击碎酒杯一展悲吟之意。

由于在现实世界中郁郁不得志,诗人从黑暗的现实中脱身而出,到一个虚拟的神话世界中探索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离骚》的后半部分展示了他探索未来道路的历程。首先,“女”劝他不要“博謇好修”,而是要明哲保身。但是诗人通过向古代的圣君舜的陈辞,分析历代兴亡,证明自己的选择的正确,否定了这种消极逃避的道路。而后诗人来到天界扣求帝阍,然而天帝的守门人却闭门不理。这表明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道路已彻底阻塞。他又降临地上求佚女,请求他们为上帝通报,却依然吃了闭门羹。这样,他找到能够理解和帮助自己的知音的理想也彻底破灭了。

那么,出路到底在哪里呢?诗人转而请巫者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请他们指示出路。灵氛认为楚国已毫无希望,劝他出国远游,另寻施展才华的地方;巫咸劝他暂时留下,等待机会。在现实中所遭遇的一切使诗人清楚地认识到,留在黑暗的楚国是没有希望的,时不待人,不如离开吧。于是,诗人驾飞龙,乘瑶车,扬云霓,鸣玉鸾,自由遨游在一片广大而明丽的天空中。然而,这一行动与他心中的爱国情结是格格不入的。正当他升腾远逝之时,却看见了祖国的大地:“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离开故土。既不能改变楚国,又不能改变自己,而且也离不开楚国,那么,除了以死殉自己的理想,他还能有什么选择呢?“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诗人最终选择了他唯一能选择的道路:以死来坚持理想、完善人格,与黑暗现实对抗到底的道路。

整篇《离骚》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异彩。通过对诗人一生不懈的追求与探索,作品展现了一个伟大灵魂深挚热烈的爱国情怀、光辉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离骚》是现实主义的,诗人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在战国末年楚国政治舞台上两种势力的尖锐斗争;《离骚》又是浪漫主义的,那火样的激情,飞腾的想象,奇幻的意境和绚丽的文采,形成了一个幻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从他开始,中国诗歌进入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由他独立开创的新诗体——楚辞,已经大大地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表现形式和以抒情言志为主的现实主义风格,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这就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名人逸事

端午节是专门纪念屈原的节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还要举办赛龙舟的游戏。有史记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楚国百姓为哀悼他们热爱的屈原,每到这一天,就把米装到竹筒中投入江中,让鱼虾吃,以免它们啃咬屈原。但是有一天,屈原给人们托梦说,投到水中的食物都被蛟龙给抢去了,蛟龙害怕五色丝和竹叶。后来人们就用竹叶把米包成粽子,再用五色丝把粽子捆起来。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有关端午节“赛龙舟”也和屈原有关,相传渔夫见屈原投江,欲乘舟救他,留下了赛龙舟的习俗。

名人作品欣赏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离骚》(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