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百世兵家之祖——孙武

名人简介

孙武,世俗尊称其为孙子或孙武子。孙子的祖先本姓田,是齐国王族。其祖父田书颇有军事指挥才能,曾被封一块封邑,获赐孙姓。父亲孙齐国的卿相。孙氏家族后因无法忍受齐国内部激烈的权力纷争,去了吴国。在吴国,孙武一边耕田,一边写作兵书。后得好友伍子胥的七次推荐,被吴王拜为大将,孙武很快就为吴国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来。

孙武不愧为一个有战略思想的伟大军事家,在他的努力下,吴国不但很快从一个贫弱小国,发展为实力强大的诸侯国,还实现了吴王阖闾称霸诸侯的梦想。公元前506年,在柏举之战中,孙武仅以3万兵力就击溃了楚国20万大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即位,孙武又辅佐夫差征服越国、讨伐齐国、与晋国争霸,使得吴国的国势达到了顶峰,吴王也成为春秋时代又一个霸主。司马迁曾这样评价孙武:吴国的胜利是和孙武分不开的,正是在孙武的指挥下,吴军才能击败强大的楚国,威震齐晋,名扬诸侯。

孙武像

孙武的主要思想都集中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兵法》共计13篇,有《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是一部研究战略思想的军事学术著作,全书7000余字,文字简约,内容丰富,涉及了战略学、战术学、军制学、后勤学、军事地形学、侦察学等诸多领域。

孙武的军事战略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与政治融为一体的战争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是孙武心目中战争的最高境界。他认为战争是关系军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发动战争应该谨慎,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是政治而非军事,统治者应顺应民心,采取措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与君主同心同德。其次是以野战为主的进攻战略,他认为在战争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掌握主动权,要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出奇制胜、因敌制胜。孙武一贯主张速战速决,“兵贵速,不贵久”,“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再次是集中优势兵力的作战原则,“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这也是《孙子兵法》中最精彩的内容之一。此外,他还提出要回避攻城作战,“攻城则力屈”,“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孙子兵法》的内容非常丰富,在统帅的基本素质和才能,战争的准备和进程,军队的组织和训练,临阵的战术技巧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孙武的战略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俗所称师旅,皆到孙子十三篇”,孙膑、吴起的兵书吸收了很多孙武的思想;曹操亲自为《孙子兵法》做过注释;唐太宗曾赞曰:“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宋神宗颁定《孙子兵法》为《武书七经》之首。毛泽东曾赞誉它“至今仍是科学的真理”。

名人档案

姓 名 字长卿/世称孙子

生卒年 不详

祖 籍 春秋时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

性 格 颖悟/英勇

身 份 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军事家

孙武以及他的《孙子兵法》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唐代时传到日本,1772年,《孙子兵法》被译成法文版本,英国的汉学家称《孙子兵法》为“世界最古的兵书”,美国人则盛赞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武的确堪称“百世兵家之祖”。

孙武的军事思想还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外交、经济、科技、体育竞赛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孙子兵法》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商业竞争中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孙子演阵教美人战 版画

画面上孙武举旗于城上教宫女演习战术,吴王坐于对面的台上,俯视两队演武的阵容。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常法,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才能克敌制胜。

名人逸事

吴王看了孙武的兵书后,称赞孙武著的兵法精妙绝伦,并请孙武当场演练。于是,孙武就地挑选了180名宫女作为训练对象,把她们分为两队,并且安排最受吴王宠爱的两位美人担任队长。稍后,他反复申明军法,并明示了操练的规范,同时指派自己的车夫负责执行军法,将执法的大斧立在场边,以震慑队伍。

名言佳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宫女们也像士卒一样,顶盔贯甲,装备齐整,手持盾牌刀剑,站在演武场上。这时,孙武命击鼓,以示队伍向右行进。可是,宫女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只是觉得好玩,一个个嘻嘻哈哈,根本不听号令。孙武又耐心地把练兵规范和军法讲述一遍,还特别训示两个队长,要她们带头服从号令,管好队伍。然后,孙武再次命令宫女们向左行进,可是队伍再次大乱。孙武作色道:“……现在已经三令五申,仍然不服从,罪在吏士……”于是不顾吴王说情,下令处死两名队长。此后,宫女们再也不敢放肆,前后左右,进退回旋,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严整。

兵书

“三代”(夏、商、西周)时,文字的普遍使用和战争经验的积累,是军事思想产生最原初的客观条件。甲骨金文及早期典籍(如《尚书》、《易经》、《诗经》)对军事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探讨,专门性的军事典籍如《军政》等更是为传统兵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及至秦汉,兵学的发展开始重视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并趋向于理论的整合,也出现了兵书整理和兵学流派分类。《汉书·艺文志·兵书略》更是以汉成帝时期的整理成果为基础,对中国兵书进行了大规模的著录和分类,它共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四大类,这基本上构架了兵学的理论范畴与层次,规范了兵学发展的方向。除了名垂千古的《孙子兵法》之外,还有一些兵书,如彗星划过,在久远的时空有过耀目的划痕。它们是中华军事文化的结晶,整个中华文明史也自有它们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