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海内经(1)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1、天毒,其人水居2,偎人爱之3。
1 郭璞云:“朝鲜今乐浪郡也。”珂案:朝鲜已见海内北经。
2 郭璞云:“天毒即天竺国,贵道德,有文书、金银、钱货,浮屠出此国中也。晋大兴四年,天竺胡王献珍宝。”王崇庆云:“天毒疑别有意义,郭以为即天竺国,天竺在西域,汉明帝遣使迎佛骨之地,此未知是非也。”珂案:天竺即今印度,在我国西南,此天毒则在东北,方位迥异,故王氏乃有此疑。或者中有脱文讹字,未可知也。
3 郭璞云:“偎亦爱也,音隐隈反。”王念孙云:“宗炳明佛论(弘明集卷二——珂)引作『偎人而爱人』,又引注文:『古谓天毒即天竺,浮屠所兴。』”郝懿行云:“爱之,藏经本作爱人,是也。列子(黄帝篇)云:『列姑射山,有神人,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义正与此合。袁宏汉纪云:『浮屠,佛也;天竺国有佛道,其教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亦此义也,玉篇云:『偎,爱也。』本此。又云:『北海之隈,有国曰偎人。』以『偎人』为国名,义与此异。”珂案:宋本、吴宽抄本正作偎人爱人。
西海之内,流沙之中,有国名曰壑市1。
1 郭璞云:“音郝。”珂案: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云:“流沙在西海郡北,又径浮渚,历壑市之国。”
西海之内,流沙之西,有国名曰泛叶1。
1 郭璞云:“音如泛滥之泛。”珂案:水经注无此国,疑脱。
流沙之西,有鸟山者1,三水出焉2。爰有黄金、璇瑰、丹货、银铁,皆流于此中3。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1 珂案:水经注云:“流沙历壑市之国,又径于鸟山之东。”
2 郭璞云:“三水同出一山也。”
3 郭璞云:“言其中有杂珍奇货也。”郝懿行云:“流于此中,藏经本作皆出此水四字。穆天子传(卷一)云:『天子之(古宝字——珂):玉果、璇珠、烛银、黄金之膏。』即此类。”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1、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2,昌意降处若水3,生韩流4。韩流擢首、谨耳5、人面、豕喙、麟身、渠股6、豚止7,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8。
1 珂案:水经注云:“流沙又径于鸟山之东,朝云之国。”
2 郭璞云:“世本云:『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累祖,产青阳及昌意。”郝懿行云:“雷,姓也;祖,名也。西陵氏姓方雷,故晋语云:『青阳,方雷氏之甥也。』雷通作累。郭引世本作累祖,大戴礼帝系篇作嫘祖,史记五帝纪同,汉书古今人表作絫祖:并通。”珂案:路史后纪五云:“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儽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王瓘轩辕本纪云:“帝周游行时,元妃嫘祖死于道,帝祭之以为祖神。”是关于雷祖之神话也。
3 珂案:史记五帝本纪“昌意降居若水”索隐云:“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若水在蜀,即所封国也。”此神话之历史解释也。其本义当为自天下降,谪居若水。
4 郭璞云:“竹书云:『昌意降居若水,产帝干荒。』干荒即韩流也,生帝颛顼。”毕沅云:“韩、干声相近,流即流(去水)字,字之误也。”
5 郭璞云:“擢首,长咽;谨耳,未闻。”郝懿行云:“说文(九)云:『颛,头颛颛谨貌;顼,头顼顼谨貌。』即谨耳之义。然则颛顼命名,岂以头似其父故与?说文(十二)又云:『擢,引也。』方言云:『擢,拔也。』拔引之则长,故郭训擢为长矣。”
6 郭璞云:“渠,车辋,言跰脚也。大传曰:『大如车渠。』”郝懿行云:“跰当为胼,依字当为骿,见说文(四)。尚书大传云:『取大贝大如大车之渠。』郑康成注云:『渠,车罔也。』是郭注所本。”
7 郭璞云:“止,足。”珂案:止,甲骨文作囗,金文作囗,象足迹之形,即足之本字也。
8 郭璞云:“世本云:『颛顼母浊山氏之子,名昌仆。』”郝懿行云:“大戴礼帝系篇云:『昌意娶于蜀山氏之子,谓之昌仆氏,产颛顼。』郭引世本作浊山氏,蜀,古字通浊,又通淖,是淖子即蜀山子也。曰阿女者,初学记九卷引帝王世纪云:『颛顼母曰景仆,蜀山氏女,谓之女枢。』是也。”
流沙之东,黑水之闲,有山名不死之山1。
1 郭璞注:“即员丘也。”珂案: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云:“流沙又历员丘不死之山西。”本此为说也。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见海外南经“不死民”节郭注。
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1,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2。
1 郭璞云:“柏子高,仙者也。”郝懿行云:“据郭注,经文当为柏子高,藏经本正如是,今本脱子字也。庄子天地篇云:『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禹时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史记封禅书说神僊之属有羡门子高,未审即一人否?又郭注穆天子传(卷一)云:『古伯字多从木。』然则柏高即伯高矣。伯高者,管子地数篇有黄帝问于伯高云云,盖黄帝之臣也。帝乘龙鼎湖而伯高从焉,故高亦仙者也。”珂案:经文柏高,宋本作?高;王念孙校亦增子字。
2 郭璞云:“言翱翔云天,往来此山也。”珂案:郭说非是。“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者,言柏高循此山而登天也,此山盖山中之天梯也,说详下文“九丘建木”节注。
西南黑水之闲,有都广之野1,后稷葬焉2。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3,百谷自生4,冬夏播琴5。鸾鸟自歌,凤鸟自,灵寿实华6,草木所聚7。爰有百兽,相群爰处8。此草也9,冬夏不死。
1 王念孙云:“(后汉书)张衡传注作广都,御览百谷一(卷八三七)作都广,木部八(卷九五九)作广都,类聚地部(卷六)作都广,百谷部(卷八十五)作广都,鸟部上(卷九十)同。”珂案:据此,则古有二本,或作都广,或作广都,其实一也。杨慎山海经补注云:“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衡以地望,庶几近之。华阳国志蜀志云:“广都县,郡西三十里,元朔二年置。”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谓在今成都附近双流县境。
2 郭璞云:“其城方三百里,盖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离骚曰:『绝都广野而直指号。』”郝懿行云:“楚词九叹云:『绝都广以直指兮。』郭引此句,于都广下衍野字,又作直指号,号即兮字之讹也。王逸注引此经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地之中』十一字,是知古本在经文,今脱去之,而误入郭注也。因知『素女所出也』五字王逸注虽未引,亦必为经文无疑矣。素女者,徐锴说文系传云;『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琴,黄帝悲,乃分之为二十五弦。』今案黄帝史记封禅书作太帝,风俗通亦云:『黄帝书:泰帝使素女鼓瑟而悲,帝禁不止』云云,然则素女盖古之神女,出此野中也。又郭注天下之中当为天地之中。”珂案:杨慎云:“素女在青城天谷,今名玉女洞。”亦可存以俟考。
3 郭璞云:“言味好皆滑如膏。外传曰:『膏粢之子,菽豆粢粟也。』”郝懿行云:“赵岐注孟子云:『膏梁,细粟如膏者也。』郭注味好,藏经本作好米。又引外传膏粢之子,晋语作膏粱之性,与此异文,所未详。”珂案:郭注膏粢之子,王念孙校改粢作粱。
4 珂案:博物志异草木云:“海上有草名?,其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稔熟,名曰自然谷,或曰禹余粮。”即此之类也。经文百谷,齐民要术十引作百囗。
5 郭璞云:“播琴犹播殖,方俗言耳。”毕沅云:“播琴,播种也。水经注(汝水)云:『楚人谓冢为琴。』冢、种声相近也。”郝懿行云:“毕说是也。刘昭注郡国志『鲖阳』引皇览曰:『县有葛陂乡,城东北有楚武王冢,民谓之楚武王岑。』然则楚人盖谓冢为岑,岑、琴声近,疑初本谓之岑,形声讹转为琴耳。”
6 郭璞云:“灵寿,木名也,似竹,有枝节。”郝懿行云:“尔雅(释木)云:『椐,樻。』即灵寿也。汉书孔光传云:『赐太师灵寿杖。』颜师古注云:『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须削治也。』”吴承志云:“吕氏春秋本味篇:『菜之美者,寿木之华。』高诱注:『寿木,昆仑山木也;华,实也,食其实者不死,故曰寿木。』寿木盖即灵寿,都广之野在黑水间,于昆仑山相近也。”珂案:吴说得之。
7 郭璞云:“在此丛殖也。”
8 郭璞云:“于此群聚。”
9 郝懿行云:“此草犹言此地之草,古文省耳。”
珂案:有关后稷葬所神话,已见海内西经“后稷之葬”节注。
南海之外1,黑水青水之闲2,有木名曰若木3,若水出焉4。
1 珂案:宋本、吴宽抄本、藏经本、毛扆校本均作内,作内是也。
2 珂案:水经注若水引此经无青水二字。
3 郭璞云:“树赤华青。”珂案:若木已见大荒北经,云“赤树,青叶赤华”。此注华盖叶字之讹,藏经本正作叶。
4 珂案:水经注若水云:“若木之生,非一所也,黑水之闲,厥木所植,水出其下,故水受其称焉。”又云:“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西南至故关,为若水也。”
有禺中之国。有列襄之国。有灵山1,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2。
1 珂案:灵山已见大荒西经,为“十巫从此升降”之所,此灵山揆其地望当亦是也。
2 郭璞云:“言不食禽兽也;音如耎弱之耎。”
有盐长1之国。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2。
1 郝懿行云:“太平御览七百九十七卷引作监长,有上有西海中三字。藏经本亦作监长。北堂书钞一百五十七卷引与今本同。”
2 郭璞云:“今佛书中有此人,即鸟夷也。”王念孙云:“书钞地部二(应是地部一,即卷一五七——珂)两引鸟民,下有四蛇相缭四字。”郝懿行云:“鸟氏,御览(卷七九七)引作鸟民,今本氏字讹也。鸟夷者,史记夏本纪及(汉书)地理志并云:『鸟夷皮服。』大戴礼五帝德篇云:『东有鸟夷。』是也。又秦本纪云:『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索隐云:『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亦斯类也。”
有九丘,以水络之1:名曰陶唐之丘2、有叔得之丘3、孟盈之丘4、昆吾之丘5、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6、神民之丘7。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8,百仞无枝,有九欘9,下有九枸10,其实如麻11,其叶如芒12,大爰过13,黄帝所为14。
1 郭璞云:“络犹绕也。”郝懿行云:“文选游天台山赋及景福殿赋注引此注并云:络,绕也。”
2 郭璞云:“陶唐,尧号。”
3 珂案:有叔得之丘,有字疑衍。
4 郝懿行云:“叔得孟盈盖皆人名号也。孟盈或作盖盈,古天子号(见路史前纪三——珂)。”
5 郭璞云:“此山出名金也。尸子曰:『昆吾之金。』”郝懿行云:“昆吾之山已见中次二经。此经昆吾,古诸侯号也。大戴礼帝系篇云:『陆终产六子,其一曰樊,是为昆吾。』淮南坠形训云:『昆吾丘在南方。』”
6 郭璞云:“此山出美石。”珂案:南次二经云:“会稽之山,其下多砆石。”郭注云:“砆,武夫石,似玉。”是也。
7 郭璞云:“言上有神人。”郝懿行云:“文选游天台山赋注引此经作神人之丘,书钞仍作神民,以郭注推之,似民当为人。”
8 珂案:建木已见海内南经。揆此经文意,建木乃生于上文所说“九丘”之上,下文“(上)有九欘,下有九枸”,义即与“九丘”相应。吴任臣广注引游氏臆见云:“建木在西若水滨,盐长之国,九邱之上。”是也。
9 郭璞云:“枝回曲也;音如斤斸之斸。”郝懿行云:“玉篇云:『欘,枝上曲。』本此。藏本经文枝下有上字,今本脱也。”珂案:郝说是也;御览卷九六一引此经正作上有九欘,应据补。
10郭璞云:“根盘错也。淮南子(说林篇)曰:『木大则根欋。』音劬。”
11郭璞云:“似麻子也。”
12郭璞云:“芒木似棠梨也。”珂案:中次二经云:“葌山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草。”
郭注盖本此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