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述曰。聞夫法外之異見易除。法內之異見難滌。慈氏所謂謗菩薩藏。說相似法也。淨土法門。如大小權實諸疑。皆自外來者也。胥徒入境望為敵國。壁壘雖堅而亦可攻。唯認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者。以虗妄識神為自性。以胸中緣影當唯心。癡守迷情。妄撥身土。此自內發者也。以法謗法。真似難明。襲我旌旟而來。人皆認賊為己。在昔像季。此說尚未熾然。末法漸深。毒氣漸磣。古今師匠未有認定此病以為時證而專治之者也。妙喜者人。痛呵默照邪禪。埽清黑山鬼窟。妙叶禪師著念佛直指。暴斥土外立心之謬。二師所治者同一病。所投者同一藥。所顯示者同一不思議心性。而淨土尤難。良以自性二語乃諸祖誠言。天下古今所共據。奸生肘腋多易忽難圖舉國皆狂。每一呼眾譁。余讀十疑.或問以迄直指。深歎運愈移。人根愈陋。時日降。見網日張。所幸至人出興。恰應時節蕭。牆禍起。幹蠱誕生。十方廣長無處不徧。諸佛恩德其在茲乎。謹奉直指次天如禪師或問而流通焉。至於此書顯晦之緣。詳在別序。
重刻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念佛三昧所以名為寶王者。如摩尼珠。普雨一切諸三昧寶。如轉輪王普統一切諸三昧王。蓋是至圓至頓之法門也。始自華嚴。終至法華。一代時教無不讚揚此寶王三昧。始自文殊.普賢。乃至永明.楚石。一切菩薩聖祖無不修證弘通此寶王三昧。而世之昧者。猶以為自性彌陀非即樂邦教主。惟心淨土不在十萬億西。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全不知十方法界一一無非即心自性也。可不哀哉。元末明初。鄞江有大善知識。厥名妙叶。深憫邪見。述為念佛直指二十二篇。世久失傳。故雲棲老人每欲見之而不可得。神廟年間。古吳萬融禪伯偶于亂書中得此遺帙。與唐飛錫法師所撰寶王論同為一編。皆雲棲老人所未見也。韓朝集居士先刻寶王論板置于雲棲。予續刻此直指。板留于佛日。客歲幻寓長干。有車蔤蕃居士秉受歸戒。聽講唯識心要及南岳大乘止觀。遂專心修淨土行。今夏禁足九旬執持名號。因念今時狂妄之徒薄視念佛法門。以大悲心手。輯古今淨土法語一冊。名曰念佛須知。分為信解.發願.修行.證驗四門。盖信願行三乃生西之要筏。而證驗則舉果以勸因也。節錄甫成。適予應祖堂請。重到長干。遂虗心乞予讐較可否。予曰。居士之志則善矣。但淨土法語從古迄今充楹積棟。曷擇其簡切精到者而流通之。不尤易取信乎。以予觀居士命名立科之旨。則叶師直指最為相似。何以言之。彼第一極樂依正。第二斥妄顯真。第三訶謬解。乃至第八示折攝。皆居士所謂信解門也。第九勸修。即居士所謂發願門也。第十勸戒殺乃至第十八羅顯眾義。皆居士所謂修行門也。第十九一願四義謂戒解行向。是重申以願攝信行也。戒亦是行。解即是信。向仍是願。一願便具四義。四義乃滿一願。明信願行本非條別。願居於中而統前後。厥義彰矣。第二十示滅罪義。第二十一示列祖行。皆居士所謂證驗門也。第二十二正示迴向普勸往生。例同經論有流通分。從始至終雅合居士之旨若此。居士何不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乎。於是居士踴躍歡喜。再拜稽首而謝曰。某乃知妙叶大師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又能發我之所未發也。今得奉此遺編。誓當刊布流通。用薦先人早生淨土。又願普與法界有情決定信入此門永不退轉。請更序厥緣以為同志者告。噫。如車居士亦可謂勇於自利利他者矣。讀是書者慎勿負此苦心也哉。
庚寅冬十有一月之吉古吳蕅益道人智旭識於祖堂幽栖寺之大悲壇右
刻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蕅益道人 智旭 著
夫念佛三昧名為如來勝異方便。凡聖均收。利鈍悉被。以一念頓歸佛海。可謂至圓至頓第一了義者也。而世之迷義徇名者。見有五逆眾惡十念往生之說。反以為專攝凡劣但化鈍根。可謂昧佛妙旨。謗讟深經矣。予因慨末世行人多疑多障。難悟難開。于此深妙法門。非著事而忘理。必執理而撥事。著事者猶堪作下品生因。執理者竟淪于惡取空見。蓋至此而直指之道翻成斷滅深坑。非藉金錍誰抉翳膜。爰有妙叶導師。法紹宗乘教興蓮社。應永明角虎之記。暢寶王三昧之談。境觀並彰。纖疑悉破。闡惟心之致。依正宛然。示自性之源。感應不忒。俾達者以理融事而理非事外。愚者亦因事入理而事挾理功。誠除惑之前茅。生西之左劵也。顧二百餘年幾成廢典。流通機塞。蓮大師尚欲見而未能。而願力不磨。韓居士乃從萬融禪師處遘得之。予既獲借讀。如飫醒醐。悲劫濁之方殷。喜津梁之有在。急謀付梓以廣厥傳。普願見聞隨喜。種樂土之圓因。讀誦思惟。證寶王之法印。轉相曉悟。共脫沉淪。庶不負此希有良緣也已。
右序編錄乎淨信堂初集。今鈔出冠于篇首也。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總目
卷上
極樂依正第一 斥妄顯真第二 訶謬解第三 正明心佛觀慧第四 道場尊像念佛正觀第五 闢斷空邪說第六 開示禪佛不二法門第七 示諸佛二土折攝法門第八 勸修第九
卷下
勸戒殺第十 勸持眾戒第十一 勉起精進力第十二 正行第十三 別明客途所修三昧第十四 三昧儀式第十五 揚佛下化之力第十六 十大礙行第十七 羅顯眾義第十八 獨示一願四義之門第十九 示念佛滅罪義門第二十 略示列祖行門第二十一 正示迴向普勸往生第二十二 附真妄心勝劣圖說 附破妄念佛說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卷上)
四明鄞江沙門 妙叶 集
念佛三昧者。三昧中最上三昧也。倡於廬山。流於天下。歷代所修。往生非一。若禪若教。無不尊崇。是聖是凡。悉皆景仰。但末代淺根。因藥致病。極樂淨土不求於西方。而求之分別緣影。多流此見。內懷痛傷。嗟彼唐喪其功。雖修無感。乃以淨土諸經及各宗疏鈔。採其奧旨述以成編。以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定其名焉。
極樂依正第一
無上正徧知覺。普應機宜。說法三百餘會。皆令羣有同證真常。求其機宜相感。生佛緣深。至簡至易而功高徑捷者。無越求生淨土一門也。首因法藏比丘無量劫前為大國王。聞世自在王佛說法。棄國出家。佛為廣說佛剎莊嚴。即發四八大願。願成佛時國無三途.三毒.八苦.八難.九惱.十纏等一切障礙。生者皆住正定。乃至十念得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時地動雨華。空樂自鳴。佛與其記。從是多劫依願修行。今已成佛十劫。功德.神通.光明.力.無畏等超過十方佛。號阿彌陀。國從娑婆西過十萬億土。名曰極樂。以大願神力說法。攝取十方念佛眾生。得不退轉。剎那尚莫勝數。何況歷劫生者有何限極。微塵所不能喻。國土莊嚴亦超十方。諸池皆七寶成。有大池其量盈廣。正住其中。底布金沙。邊鋪階道。上有樓閣千層萬疊。廣博妙好光明赫奕。池內八功德水。香美清徹盈溢充滿。為十四支。於無量嚴具中尋流上下。聲演無量法門。水中六十億七寶蓮團圓正等。三輩九品行列次第。香潔微妙映蔽其國。寶地平正。上有七重欄楯行樹。寶幢臺榭旛蓋珠纓。各各無量殊特妙好。周迴間列莊嚴其國。雨諸天衣香花繒樂。繽紛散漫徧虗空界。如是嚴具。皆金.銀.瑠璃.毗楞伽.甄叔迦等金剛摩尼如意珠王不思議寶所成。眾寶各放無量百千萬億光王互映大千世界。其光交羅不相障礙。極虗空際不可窮盡。如是一一光明莊嚴。與天樂香花珍禽鈴網。其聲雅正鏗鏘應節。流出無量微妙之音。其音徧滿不間不斷。悉演說苦.空.無我諸波羅蜜。歎菩提道。讚佛法僧。或說念處.正勤.根.力.覺.道諸菩薩行。諦.緣.願.度.力.無畏等十八不共。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不可思議無量法門。其所說法。三世十方依正色心融通無礙。眾生聞已。念念隨其所樂。速證三乘勝行。一切道品無量解脫。凡夫聞此尚無一念倦心。云何更有退轉。又無女人。蓮華化生。不處胎胞。妙服美味。能成法喜。從其所欲悉隨念至。無寒暑晝夜生老病死。無土石諸山三途惡道。往來虗空經行樹下。欲作佛事示現神通悉從心念。又復壽命無極。如是種種故名極樂。彌陀世尊功德光明。威神相好各八萬四千。如紫金山處大蓮華。莊嚴赫奕超過虗空。大海彌盧所不能及。眉間白毫功德增勝。如日舒光眾明悉絕。光中化佛.菩薩.聲聞各放光明。遠照塵剎攝受眾生。彼二大士亦復如是。一生補處其數甚多。文殊.普賢諸大菩薩皆住彼國。悉為良友。以佛為師。親近慈容。聞第一義。念念中供養十方三寶。成就一切法門。遊戲神通淨佛國土。三途六道舒光破暗。救苦眾生塵剎分身。墮機化導念念圓滿普賢行願。同證菩提。同佛所住。當知彼佛過去行願無邊。莊嚴無盡。是故大願圓滿。寶土斯成。依正莊嚴。悉皆具足。假使十方各百恒沙微塵剎數菩薩.聲聞大辯稱揚。盡未來時不可窮極。若聞是說。至心信樂。欲生彼者。應圓發三心。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直心正向觀彼國土及如來身。或取一相一境乃至眉間白毫。遠離虗妄。或一念至十念。或一日至七日。如壯士屈伸臂頃即得往生。其直信有彼土有彼如來。不生疑惑。一心不亂執持名號者。不出所期亦得生彼。阿彌陀佛引生離苦。過彼慈親。於先劫中已立大誓。無苦不忍。無行不臻。無願不立。無法不說。為度我故方便百千。今正是時。目睛不瞬。垂臂待我已歷十劫。念念不捨甚於剖心。其心激切入生死中。地嶽猛火不辭勞倦。我若迴心向佛。正慰所懷。不逾當念便得往生。何必經十念然後得生。
斥妄顯真第二(附真妄心境圖說并破妄念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