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内涵及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说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相互交错地融合,它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但是作为一项战略,如果过于泛泛地谈融合,就无法找到实施的落脚点,因此,必须搞清楚它的基本内涵。
可以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将其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加快工业化发展升级,促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的过程。既包括工业生产的信息化,也包括支撑工业生产的农业和服务业的信息化。但工业生产的信息化是核心,也是我们目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点。
那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基本内涵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工业生产过程的不同层面进行考察,如图3.2所示。
图3.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内涵
第一是产品构成层的融合,即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有多少,它反映的是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将这个含义扩展到宏观层面上就是信息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
第二是工业设计层的融合,即工业设计领域有多大程度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到应用信息网络进行大范围的协同设计。
第三是生产过程控制层的融合,即在生产过程控制中是否实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工业自动化发展到今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它成为工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第四是物流与供应链层的融合,即信息化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这是现代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信息流优化物流和资金流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得以实现,依靠的就是信息化手段。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信息化来提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控制水平。
第五是经营管理与决策层的融合,包括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计划与调度、市场推广、企业决策等是否应用了信息化。
以上五个层面的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最基本的内容,而融合的本质是工业专业技术和标准与信息技术和标准的相互融合与创新,它也是以上五个方面融合的技术基础。工商业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信息化则是融合的支撑环境,反映社会服务信息化的普遍水平。我们认为,这几个方面可以反映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内涵。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现状分析——以广东为例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课题组的分析,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则进入中后期阶段。信息化发展到何等水平,目前没有权威的分析,但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信普及率、互联网应用普及率等指标与发达国家比较,可以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们知道,无论是工业化的发展还是信息化的发展,我们采取的是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实施赶超式战略。在这个追赶过程中,工业化和信息化基本上是沿着各自最便捷的路线前进。因此,在两者的融合方面就留下了许多空隙。目前的现状如何呢?简要分析如下。
1.产品构成上的融合
产品构成上的融合,主要是将信息技术植入到工业产品中,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和附加值,如数控机床、汽车电子、信息家电等。现代装备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与消费类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基本上反映出这个方面融合的水平。
据调查,广东省目前生产的机床中数控部分占整个设备的价值在20%~30%之间,但国外进口的机床数控部分价值高达60%~80%。汽车工业方面主要是引进国外厂家,不能说明信息技术的含量和水平,但据原国家信息产业部资料显示,国产汽车中电子部分占整车价值在20%左右,下一个五年计划要提高到30%。国外汽车一般可达到40%,高级豪华汽车达到70%以上。可见,在装备产品方面,信息化融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消费类产品方面也类似。从表面上来看,我们的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可以和国外产品媲美,问题是其中的信息技术模块大多数是依靠进口,从家电控制电路板到数码相机的芯片,到电子玩具的控制件,几乎无一例外。可见,要在产品层面上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融合,路还比较漫长。
2.工业设计上的融合
工业设计上的融合,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软件、信息网络进行产品设计的能力。目前,广东省工业设计领域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是比较好的,大部分制造企业都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电行业比较突出,90%以上的企业应用二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60%以上企业应用了三维CAD。模具行业80%实现了CAD/CAM(CAM,计算机辅助制造)一体化。
那么,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差距在哪里呢?不仅仅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普及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设计能力水平问题。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设计能力,降低设计成本,已经发展到网络化协同设计。波音777型飞机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有关资料介绍,波音757、767型客机从设计到生产用了10年时间,波音777只用4年,它完全是采用计算机无图纸设计,也不做样机,用计算机模拟,由若干个作业小组在不同地方并行设计再组装起来。德国、日本、美国的汽车设计也是一个突出例子,过去设计新款汽车,要先造出实物模型,现在基本上是用计算机仿真,更重要的是过去为了了解各种新型汽车的性能,需要用实物进行试验,例如汽车碰撞时的安全试验过去用实物模型,成本很高,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可以使试验成本大大降低,而且结果更为精确。虽然我们现在有不少工厂都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但是大多数与生产制造环节是分离的,并不是集成在一起的,有些设计还要依靠别人。
3.生产过程控制上的融合
生产过程控制融合水平,实际上与装备数字化水平连在一起。现代工业生产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通过信息技术将其做成芯片或软件植入到装备设备中,半导体生产设备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现代先进装备的采用水平。此外,就是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软件,例如PDM(产品数据管理软件)、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MES(制造执行系统)等的应用。
在广东省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中,由于多年的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据有关部门对广州、东莞、佛山、中山、江门、韶关、惠州等地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城市的不完全统计,单元技术推广的有694家,集成技术推广的有190家,重点行业集成技术推广的有113家,区域网络化制造技术推广的有316家。以广州为例,109家示范企业中,有65家示范企业实现了利用信息网络的数据集成,其中机电、电子、家电、化工4个重点行业应用集成技术的有46家,达到CAD/PDM/ERP/MES集成的有37家。
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不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对节能降耗、减排都有重大影响。例如,广东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沙角A电厂,采用“煤场数字化配煤与输煤程控系统”,提高了锅炉效率,降低发电煤耗,2006年节约用煤28729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293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9900吨,产生经济效益9628万元。
但是总地来看,广东省在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水平普遍偏低。从工业劳动生产率来看,广东省大约相当于美国的1/8,日本的1/5,韩国的1/2。每万元GDP产值耗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每万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当然这不完全是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水平的问题,但它起到了关键作用。
4.物流与供应链上的融合
大工业生产需要大物流的支撑,供应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业生产水平。信息化是提高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根据美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研究机构的资料显示,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整体供应链管理操作规程一体化程度达到25%时,其整体供应链运营成本可减少大约50%,其整体供应链存货水平可以降低25%~60%,产品订货交付周期可以缩短30%~50%。凡是积极参与供应链网络合作的企业,供应链运营成本在其收益中的比例通常不会超过12.3%。
目前广东省企业信息化水平偏低,除了少数大企业外,大部分生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据抽样调查统计,广东省中、小企业能够初步开展信息化应用的还不到60%,信息化应用基本达到集成统一效果的企业不足15%。由此可以推断,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上的信息化水平是比较低的。
据中国物流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仍然在18%左右,广东省的情形大致相类似。而发达国家大约在10%。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通过信息网络对物流资源进行全程整合,可以使回头货运车辆的空载率降低到几乎为零,货运送达准时率误差在半小时内。正是这样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可以使生产企业实现准时制(just in time)生产(即追求原材料和成品“零库存”的及时生产方式)。据有关物流研究机构分析,目前我国回头车辆空载率超过35%,每年造成运输成本、车辆损耗、道路损耗等方面的浪费近3000亿元。
5.经营管理与决策上的融合
现代工业社会的生产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生产企业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运用现代通信工具和信息网络手段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以应对全球化市场竞争是现代企业不可回避的选择,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标志之一。广东省企业的信息化主要是从这个层面上做起,而且大多数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即使在这个层面的信息化应用,应用水平也偏低。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和前面几个层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综合一体化的应用。2007年,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与广东省国资委共同组织了省属国有企业的信息化调查,结果如图3.3所示。
图3.3 广东省省属国有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从图3.3中可以看出,广东省省属国有企业的信息化能够与企业变革结合起来实现流程再改造的不足12%,而达到适应市场需求灵活应变的不足9%。广东省中、小型企业的情况在前文已有介绍,情形更差一些。
国外先进水平是什么样呢?通过信息网络将企业各个生产环节连接起来形成综合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在先进工业化国家已经比较普遍地实现了。更好的一些企业,已发展到商业智能应用,即通过市场大量数据分析,提炼出对企业生产有用的信息,从而调整生产设计、管理和服务以适应市场需求。例如服装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商场的信息系统收集销售信息,从而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顾客对服装的花式、品种、质地、价格等方面的需求,从而生产出产销对路的产品。
6.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和标准与工业专业技术和标准的融合。两者融合的过程也是技术创新的过程。还有一个重要的趋向就是两者和其他领域的知识融合使原来依靠人工和经验的工作也逐步或部分走向工业化。医疗电子就是信息技术、工业精密制造技术和医疗技术紧密结合的典型例子。现在的疾病诊断大部分是靠仪器设备进行,是工业化式的诊断。目前,无论是在信息领域还是工业领域,关键技术和标准基本上都是掌握在国外大企业的手里,我们能做的主要是围绕在人家的核心技术周围做某些应用上的突破,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差距。即使这样,利用他人技术在应用上实现融合仍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能通过大量的应用融合,取得发展,然后逐步争取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这是我们目前的发展之路。
7.工商业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信息化
工商业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信息化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体现,包括交通、通信、法律、财务、金融服务等。相对于以上六个方面的融合,这方面的情形要好一些。广东省的信息化积极利用后发优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有了较好的基础,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基本上可以适应工业化的需要。以对工业化影响较大的金融领域为例,广东省金融电子化水平已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不再是电子化方面,而是银行业务管理方面。因此,可以认为,广东省工商业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信息化关键点不再是改善信息基础设施,而是在结合业务变革推进信息化应用,提高应用水平。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是简单地发展信息产业和推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应用问题,它涉及工业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技术改造和应用,其核心是工业技术和标准与信息技术和标准的融合与创新,其重点是工业生产过程各个层面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