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宗风与宝训:宋代禅宗写作传统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5 19:06:33
最新章节:後記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書以宋代禪宗書寫的個案為研究對象。上編以襌宗詩文傳統為主,研宄了襌宗世代相傳的詩歌範式在宋代所呈現的特殊樣態,内容包括十二時歌、山居詩、牧護歌、“瀟湘八景”詩等,同時也研究了宋代襌林筆記的書寫特徵。下編以襌宗書寫慣例與民俗禁忌為主,内容包括襌僧的法名與表字、庵堂與道號、忌日與生辰、鎖骨與栓索、奪胎與轉生等特殊語言現象。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宗风与宝训:宋代禅宗写作传统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最新上架
- 会员
联结碎片:解读艾柯的迷宫文本理论
本书在对艾柯著述进行广泛阅读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发现他对迷宫文本的思考贯穿了他整个学术和创作生涯,思想碎片散落和淹没在其理论书籍、随笔和小说的各个角落;他在代表作《玫瑰的名字》中将理论付诸实践,把理论说不清的还加以补叙。由是本书提出一个命题——艾柯其实已经断断续续、零零散散地论述过迷宫文本理论,只是以碎片形式罢了,需要联结。本书尝试对相关理论碎片进行发掘、扒梳和联结,勾勒出其迷宫文本理论的基本轮廓文学23.7万字 - 会员
北京叙述:帝都、家园与现代性——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北京城市形象
本书主要以城市文化与文学表现出的北京想象为切入点,探究文学与北京、“文学中的北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蕴藏的内涵。在研究范式上,以区域、空间、人物(包括所属地域、阶级、性别)、意识、器物、情感为核心,将相似的作家及流派合并论述,文本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笔记、戏剧、文化现象等。文学21.9万字 - 会员
乔治·奥威尔三十年代小说研究(1934—1939)
本书研究的内容是关于乔治·奥威尔在1934至1939年创作的“三十年代小说”——《缅甸岁月》《牧师的女儿》《让叶兰飘摆》《上来透口气》。这四部小说的知名度虽然不如奥威尔的代表作《动物庄园》《一九八四》那样高,却是奥威尔青年时期的主要作品,小说以四个普通小人物为主人公,通过记录他们与不幸命运的抗争过程,体现了现代人内心的焦虑和渴望。这四部小说实际是奥威尔的“自画像”,奥威尔将自己波折的生活经历融入小文学14.9万字 - 会员
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研究
本著引论部分介绍了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的越地现代文学理论著作。主体部分从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赏评论、发展论五个方面考察越地现代文学理论。余论部分从审美与启蒙两个方面论述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全书系统地展现了夏丐尊、许钦文、范寿康、徐懋庸的文学理论研究成就,以及章锡琛、范文澜分别对国外文学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注释、翻译,既谈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概况,也谈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两方面互相结合文学25万字 - 会员
白蛇传的现代诠释
本书以现代以来的白蛇传改写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归结为启蒙、现实化、政治性与多元性四种特征元素,阐明改写的空间,具有首创性。运用互文性理论,将不同时期(从古至今)、不同地域(包括大陆、台港及海外)的白蛇传对照分析,具有宏观、整体研究的学术视野。作者在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大量改写白蛇传的作品,重点论及的作品近60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书研究涉及话本、小说、话剧、戏曲、影视、舞剧等众多文学26.8万字 - 会员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研究
本书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过程中发生的照搬、误读、纠偏、阐发等现象进行准确辨析,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得失进行论证,认为中国对俄国文论的接受既促进了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也助长了中国文论中工具论的增长,从而为当前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本书还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完成了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年表工作。文学17万字 - 会员
小说·田野:舞鹤创作与台湾现代性的曲折
舞鹤(1951-)是当代台湾重要的小说家。他从个人生命经验出发的书写,奇崛而丰饶,贯穿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的重大转折与现代性问题。本书往返文献的案头与社会生活的田野,探讨舞鹤创作的文学、历史内涵及其折射的台湾现代性问题的曲折:包括殖民史的反思、戒严体制下自由意识的生成、本土政治与本土文化叙述的兴起、乡土/都市的现代化景观与批判、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乌托邦想象等。概言之,舞鹤体现了战后台湾“婴文学22.5万字 - 会员
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创作的“复意性”研究
约瑟夫·康拉德作品的最大特色是魔幻般的不确定性,无论在人格内涵、价值取向、思想意识还是在创作风格上都不是单一、明晰的,而是意义多重复杂且常常充满自我矛盾。这种含混朦胧的矛盾对立,不仅体现在康拉德小说中的重重文本谜团中,也同时投射到不同的读者身上,体现在读者根据个体经验的不同而对文本产生的多样性读取与阐释上。本书采用威廉·燕卜荪的复意理论,以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探寻康拉德文本复意话语表现下的深层本文学23.5万字 - 会员
中日现代诗歌比较
本著选取启蒙诗歌、象征诗歌、左翼诗歌、中国现代小诗与日本俳句的审美勾连、20世纪留日潮与中国新诗艺术形象共振等诗坛重大文学现象,系统地梳理和论述了中日现代诗歌频繁影响与交融的历史事实,探寻双方文学现象表层下的文化动因和变异。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对中国和日本共时性和历时性文化语境中的诗坛景观进行考察,探讨文学与文化差异,刻画中日相互作用下的文学沟通和交流所形成的文化意义上的良性循环圈文学18.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1949—2019(全二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文艺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人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些文艺论争对当时的政治走向的影响,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进入到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地带的状况,到改革开放初期文艺对推动意识形态转型的重大意义,再到新世纪头十年文艺学研究在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本书都作了认真的研究。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并不是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七十文学理论96.8万字 - 会员
凌叔华与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现在已成为一个前沿理论话题,对于这个话题,东西方著名学者如弗朗哥·莫雷蒂(FrancoMoretti)、戴维·戴姆拉什(DavidDamrosch)、西奥·德汉(TheoD’haen)、王宁和张隆溪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著述。凌叔华是一位不被中国现代文学史关注的重要作家。凌叔华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基。在她从中国到欧洲的流散经历中,凌叔华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并以文学理论20.3万字 - 会员
史传与文学
本书所说“史传”,是用刘勰《文心雕龙·史传》中所说的“史传”概念,指先秦至晋宋(即《文心雕龙》论述到)的史书,包括《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史传与文学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其一,史传本身就是文学。史传是文学,首先是一种观念的认同,也就是早期人们对史学与文学同类、同体关系的一种认知。同时,史传蕴含着文学的性质、特点和韵味。其二,史文学理论24.6万字 - 会员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属于比较文学中的“理论比较”,文学理论中的“比较研究”。以“细读”为特点的文本分析包括语词分析、结构分析、语境分析三大步,本书从中西文学文本理论中提炼出涉及这三个方面的八组具有可比性的相关范畴,即:“细读”与“熟读”,“至言”、“不落言筌”与“朦胧”、“张力”、“悖论”、“反讽”、“本真的语言”,“隐喻”与“比兴”,“构架——肌质”与“形迹——神理”,“犯中求避”文学理论19.3万字 - 会员
《满洲报》小说研究
在孕育东北文学的诸多报章中,《满洲报》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东北历史上一份有重要影响的报纸。在《满洲报》诸多的文学史料中,小说创作尤其值得关注。《满洲报》的小说家新老并存,有受传统文化浸润的旧式文人,也有受新思潮熏陶的新派作家。《满洲报》刊载的小说面对现实、反映现实,描写了旧时代东北地区民众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特殊时期的世相人情和民族文化心态。从文学史研究角度,《满洲报》小说勾勒出东北小说发展的原生态文学理论19.6万字 - 会员
格萨尔史诗通识读本:朝向地方知识的现代性阐释
格萨尔史诗也称《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一百多万诗行、两千多万字的作品。作品讲述了传说中的岭国国王格萨尔的故事,他以惊人的毅力及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抑强扶弱造福人群。《格萨尔史诗》被称为当今世界仍被传唱的最后一部史诗,传播范围遍及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由当代研究格萨尔史诗的学者、作者共同完成,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牵头,集中了天津大学、南文学理论32.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