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李渔研究
张成全更新时间:2025-04-24 20:09:19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着眼于李渔文化品格及其成因的考辨研究,梳理影响李渔一生的主要线索,选取一些存有争论但又对李渔一生极为关键的问题作深入研究,力求较为客观地描述李渔思想发展的动态过程,阐释李渔人生选择、思想演变、创作风格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从历史的高度,全方位地去把握李渔,还原李渔。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探讨李渔早期人生选择几个关键环节中李渔的心理动因,第二章第三章探讨医学修养与养生哲学对李渔思想、创作的深刻影响,第四章是李渔思想观念中几个问题的专论,第五章探讨李渔技艺观念与技艺修养对其创作的影响,第六章论及李渔词与词学,第七章是关于《合锦回文传》、《肉蒲团》两篇小说著作权的考论。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李渔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张成全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天才中的凤凰:洛佩·德·维加
本著作对洛佩·德·维加坎坷曲折、浪漫而凄凉的人生经历做了比较全面而生动的勾画,对他的创作经历做了充分的评述,对他的戏剧进行了分门别类、以点带面的评述和分析。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八百多个剧本,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品位极高。可谓成就卓著,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其诗歌创作独树一帜,同样成就非凡。其名气和地位与塞万提斯并驾齐驱。文学19.2万字 - 会员
诗性的浮沉: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
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主要呈现为诗意化和写实化两类范型。诗意化形象往往与“内倾型”人格的生命形态相关联,昭示了主体人格对于“诗性”生命形态的体验与守望;写实化形象往往与“外倾型”人格和意识形态高蹈的社会生活相关联,折射了主体人格逐渐趋向现实人生的境遇,彰显了“合理性”旨归。本书首次系统化探讨了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与生命“诗性”、“合理性”等精神文化内涵的“互文性”问题,具有独特的文体文学19.5万字 - 会员
人文新视野(第18辑)
本书是由国内著名学者史忠义、尹晓煌等先生主编的“人文新视野”研究论文的第18辑,书稿主要包括哲学研究、诗学研究、法国文学研究、加拿大魁北克文学研究、日本文学研究等几个栏目,其中包含文学艺术领域内对当下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争议问题的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和文化解读以及国内的译介接受,还有论文探究了“问题学”哲学问题等,运用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有比较文学、文学传播学、精神分析等。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处于文学18.5万字 - 会员
《东方杂志》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本书以《东方杂志》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为切入点,详细考察了该杂志从创刊到20世纪20年代自身在办刊宗旨、文化追求、精神启蒙方面的转型,以及它在中西文化论争、现代文化建设、新文学发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转型轨迹和风貌。本书通过对《东方杂志》所呈现的中国文化从20世纪初至五四时期的演变历程和原生态风貌考察,深入探究了中国文化在政治变革与新旧文化思想冲突中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轨迹及经验启示。本书将《东方文学19.2万字 - 会员
鲁迅话语系统研究
本书以鲁迅话语整体为研究对象,多维度、系统性地描述和凝练出鲁迅话语中的多重“图式”:国民性话语和个人性话语的双构模式、“铁屋子”的“关系体”和“时空体”模式、还乡小说的“回乡者—故人—故事”结构模式、鲁迅话语实践的“双漩涡”动态衍生图式、“身外—抗世/身内—自省”的生命哲学图式等。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鲁迅话语的发生、鲁迅话语的实践、鲁迅话语系统的原点、鲁迅话语模式和生存模式的同构性等问题,推进了文学23.1万字 - 会员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本书全面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关系,并将之总结为三个方面:从历史进程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体系建构,推动了它的空间拓展,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产生;从理论范畴看,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中意识形态范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中现实主义范畴的核心资源,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论是20世纪中国文文学29.2万字 - 会员
中国史诗研究学术批评(1949~2019)
本书收录了1949~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的富有原创性和代表性的史诗研究学术批评文章17篇,以点带面地勾勒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史诗研究的学术历程和基本概貌。选文的作者均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对史诗研究贡献良多,成就为学界所公认。选文既涵盖了中国各民族史诗研究和域外史诗研究的学术批评成果,也兼顾了不同阶段的中国史诗研究学术批评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史诗研究学术批评的领域、类型、层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文学25.7万字 - 会员
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新中国想象
国家想象研究一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但尚有开拓和掘进的空间。抗战和内战的特殊语境滋生了新的文学思想和表达,也影响着此后的文学转折,四十年代庶几堪称现代文学国家想象的最重要阶段。本书将文学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考察,运用各类文献,以文史瓦证的方法,讨沦不同知识群体对新中国的认知与构想,细究文学与政治的内在联系,从而揭橥现代文学及知识分子传统的繁复面貌。文学17万字 - 会员
洪亮吉诗歌研究
洪亮吉是清代的朴学大师,又是乾嘉文坛的巨子,以词章考据著称于世。本书从要素论、本体论、功能论、创作论四个方面阐述了洪亮吉的诗学理论。结合洪亮吉的文学活动、思想个性和创作心态,对其诗歌题材进行分类研究,揭示其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和审美风貌,进而把握其诗风演变的轨迹,借以管窥乾嘉学者型诗人创作的典型特征。对洪亮吉的其他文体创作及学术研究进行评析,将其置于乾嘉文坛的背景下衡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文学17.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