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大丈夫之词:范曾论文新作
范曾更新时间:2020-11-05 17:48:33
最新章节:附录二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三观范曾先生即兴撰写序言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荟萃了范曾先生新近撰写的论文八篇,从辛稼轩到王国维,从八大山人到黄宾虹,纵横捭阖,气势磅礴,诚如李存葆所言:“范曾将论文作美文写,滔滔乎言辞,崛崛乎气象,笔致如大江奔涌,读来令人忘倦。”对于古代文学爱好者来说,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范曾先生是当代大儒,绝不是虚美之词。不知者以为范曾仅仅是画家、书法家,一般的知者或许还知道他善于写诗,文章写得很好。其实比这一切更重要的,在我看来,是他超乎侪辈的学养和学问。他是一位有渊源、有宗主、有自己独特语言符号的学问家。光是《庄子显灵记》一书,就可以确立他的学术地位。最近一期《中国文化》刊载的《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序》,可以让我们明了他的家学渊源;同期刊载的《大丈夫之词--论辛稼轩》,可以看出他的词学修养;这期刊物前面的“学人寄语”,从中可以体味到他独特的语言符号。他的学问的根底是史学,他所追寻的是人类精神的故乡。本书荟萃了范曾先生新宾撰写的论文八篇,从辛稼轩到王国维,从八大山人到黄宾虹,纵横捭阖,气势磅礴。诚如李存葆所言:“范曾将论文作美文写,滔滔乎言辞,崛崛乎气象,笔致加大江奔涌,读来令人忘倦。”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07-03-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大丈夫之词:范曾论文新作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附录二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三观范曾先生即兴撰写序言
- 附录一 八大山人与禅、老庄——在巴黎密特朗图书馆的演讲提纲
- 精禽正藉海云飞——《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序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谈战争与《诗经》
- 何期执手成长别——陈省身先生人品论
- 鱼藻波寒——王国维和他的审美裁判
- 国之大事——在国防大学的演讲
- 黄宾虹论
- 八大山人论
- 大丈夫之词——论辛稼轩
范曾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档案学的性格
本书从档案学的研究主体、研究对象和研究环境三个方面,系统剖析和阐述了档案学科的要素、结构和环境特点,从性格的视角对档案学科进行了理性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完善与发展档案学性格的设想。档案学的性格是关系到档案学科性质、特色、面貌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问题,是档案学无法跨越的元问题。本书为促进学科反思、解决学科发展困惑提供了一个新视野,对于增强学科现实关怀、探索学科未来走向具有现实借鉴和理论启示意义。社科12.9万字 - 会员
档案学视野下的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研究
中国西南地区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且珍贵的历史档案遗产,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有效、长久地利用,必须对这些历史档案自觉有效地进行保护。本书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鲜明特色,从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载体出发,分别揭示了石质、金属质、陶质、木质、骨质等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支撑材料的特性及其损毁规律,并继而探社科20.6万字 - 会员
大数据时代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
本书是以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科研人员深度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同时构建并验证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作者始终坚持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力图为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社科11.7万字 - 会员
基于价值全面实现的档案信息资源配置
作者致力于“多学科视域下的档案价值认知”及其之上的价值实现机制研究,首先,历史的看待档案价值尤其是凭证价值或工具性价值,作为本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其次,以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价值属性和资源稀缺视角研究档案价值,对于丰富我国档案价值规律实现途径、优化档案信息资源配置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最后,集成管理理念语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是稀缺的,不仅强调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的集成,而且强调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的融合,从社科30.2万字 档案智慧化管理与开发利用的探索研究
近年来,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显得越来越落后和低效。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的检索、编研、提供利用与服务受到限制,纸质档案的存储、调阅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档案的管理与发展带来安全隐患,这使得档案智慧化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本书旨在探索档案智慧化管理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通过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效率,推动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智慧化建设。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社科14.7万字- 会员
用户画像与博物馆用户体验
《用户画像与博物馆用户体验》一书探讨了博物馆从“以展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的背景下,中国年轻人作为主要受众的参观体验与内在动机。本书通过服务设计方法,结合Bartle玩家人格分类法和参观流程模型,采用快速民族志研究设计,从126名候选人中识别出社交者、探索者、成就者和攻击者四种理想用户画像。通过参观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数据收集,运用观察(服务旅行和影子跟踪)、访谈(情境访谈)及体验卡片等社科13万字 - 会员
民国文献辨伪学研究
民国时代是中国文献辨伪学发展史上一个异常活跃的阶段。民国文献辨伪学是一个颇受学界关注的问题。但是迄今为止,未见有人真正从“文献辨伪”的角度,解读这个广为人知的“文献辨伪”问题。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民国文献辨伪问题的专著,是作者《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的姊妹篇。本书在全面回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理论方法,从文献辨伪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文化转型之间关系的角度,探社科21.5万字 - 会员
西南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研究
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进行经济活动的记录和总结,其中不乏成功和先进的经验,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需要从中继承精华,汲取教训。现存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分布相当广泛(经、史、子、集四部以及丛书、各类考古文献、档案文献之中),数量极其庞大,内容十分丰富。但目前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与其他专科文献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系统整理和开发民族经济古籍文献这一宝库,不但是民族经济学、古典文社科22.2万字 - 会员
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现代化论纲
本书围绕大学图书馆现代化问题的主要方面选取了31篇正式发表的文稿。其内容聚焦于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包括整体现代化、馆员现代化、服务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立足于新兴的信息服务学理论和北京大学一流图书馆建设的生动实践,揭示了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学理和时代命题,阐释了图书馆最基本的整体性特征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价值引领,馆员为先”的基本思想、“用户导向,服务至上”的基本理念、“斯文在兹,道隐无名”社科25.2万字